s 閱讀頁

第十二節 青銅編鍾

  1978年5月,我國考古工作又有舉世矚目的重要發現。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隨縣西北的擂鼓墩基建工地,搶救發掘了一座戰國早期曾國國王曾侯乙的墓葬,獲得各類文物7000餘件,其中最珍貴的是124件各種樂器,包括巨型編鍾一套65件、編磬一套32件、排簫2件、竹簧笙5件、橫吹竹笛2件、建鼓1麵、短柄雙麵鼓2麵、懸鼓1麵,十弦琴1張、二十五弦琴12張、五弦樂器1張。這批樂器數量巨大,品種多樣,製作精致,保存完好,為考古發掘史上所罕見,更是古音樂研究的極其難能可貴的收獲,而其中的編鍾則是最為壯觀、最具影響的一組樂器。

  鍾是一種打擊樂器,用木槌敲擊演奏。最初的鍾大約是由商代的鐃發展而來的。由於形製不同,有甬鍾、鍾、鈕鍾等不同稱呼,是宗廟祭祀和宴請賓客時使用的樂器。編鍾使用時,依大小次序成組地懸掛在稱為的鍾架上,鍾的大小決定音的高低。商代的鍾為三或五枚一套,西周中晚期有八枚一套的,東周時期增至九或十三枚一套。也有單獨一枚的,稱為“特鍾”。

  曾侯乙編鍾包括鈕鍾19件,甬鍾45件,外加楚惠王贈送的1件鍾,共65件,總重量達2500多公斤。按形製的不同,全部編鍾以大小和音高為序編成8組,懸掛在銅木結構的三層鍾架上。鍾上均有篆書銘文,絕大多數是錯金文字,共2800餘字,全麵地反映了公元前五世紀我國在樂律學上所達到的高度成就。銘文內容主要是關於音樂方麵的,上層的19件鍾銘文較少,一般僅標注音名,中下層的45件則不僅有標音銘文,而且有較長的樂律銘文,共記樂律名稱53個,其中有35個是過去所不知道的。將標音銘文與實際測音對照,證明編鍾音律準確,每個鍾都能奏出兩個樂音,其基調相當於現代的C大調,總音域包括5個八度,中心音域12個半音齊備,全部音域的基本骨幹則是五聲、六聲以至七聲的音階結構。樂律銘文中還有春秋戰國之際楚、晉、齊、申、周等國和曾國各種律名、階名、變化音名之間對應關係的記載,反映了當時各諸侯國間在文化藝術領域裏相互交流的情況,是研究先秦音樂史的珍貴的文字資料。這套編鍾雖在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音樂性能仍然很好,音色優美,音域寬廣,變化音較完備,古今中外的樂曲均能演奏,用來伴唱,效果也佳,令人叫絕。國慶三十周年之際,中國曆史博物館裏回蕩的《東方紅》、《歡樂頌》、《國際歌》等優美旋律,便是出自這兩千多年前製作的巨型樂器。

  承擎編鍾的是銅木結構的鍾,它由兩列三層漆繪木質橫梁聯結成曲尺形,全長10.79米,高達2.73米。橫梁兩端有浮雕及透雕龍紋或花瓣形紋飾的青銅套。中下層橫梁各有3個佩劍銅人分別用頭、手托頂,並通過橫梁的方孔以子母榫牢固銜接。在中部還各有一銅柱承托橫梁以加固。上中下三層銅人處於同一垂直線上,使全部荷重直接傳遞到跗座,梁、柱、座大小對比強烈,氣勢壯嚴肅穆,而銅人的形象更加顯得輕盈秀美,整個造型宏偉璀燦。由於用人的模擬像來承托,就更加突出了編鍾,使得編鍾處在至為隆貴的位置。全套鍾架由245個構件組成,可以拆卸,設計精巧,經曆二千多年,出土時仍矗立如故。

  從冶鑄技術而言、編鍾不僅數量多、體型大,如最大的一件甬鍾通高153.4厘米,重203.6公斤,集中反映了戰國初期青銅冶鑄業的生產能力;而且在造型、紋飾、加工工藝等方麵都達到了新的高度。編鍾的製作嫻熟地使用了分範合鑄,複印花紋等技藝,把古老的渾鑄法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鍾體製作精細,花紋清晰,富有立體感,鍾體內外很少出現鑄造缺陷。形製的精確,保證了音律的準確,這在現代技術條件下也並非輕而易舉。

  曾侯乙編鍾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數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套編鍾,它對於我們研究先秦曾國的曆史、樂器的冶鑄工藝、先秦樂律學及當時音樂的發展水平等,都有著極高的價值。編鍾深埋地下曆經二千四百餘年而不受侵蝕,至今仍能進行樂律準確的演奏,堪稱樂器工藝史上的奇跡。曾侯乙編鍾現藏湖北省博物館。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