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孔目動物的主要特征是卵生;產有殼的卵,雌獸有孵卵行為;有乳腺,無乳頭,大腦皮層不發達;成體無齒,有角質鞘;體溫不恒定,體後有一個孔———泄殖腔孔故名單孔目。
鴨嘴獸是單孔目中的一個種,生活在澳大利亞南部及塔斯馬利亞。身長四五十厘米,雌雄異體,長有長而扁平的角質,似鴨嘴,有一條扁平的尾巴,全身被有細而密的褐色毛,不易被水浸入,四肢指趾間有蹼,適合水中遊泳。有耳,無耳廓,耳孔可關閉,而且在遊泳時目、鼻也可自行關閉。
鴨嘴獸的身體結構很適合水中生活,它的大部分時間在水裏,那他在水中靠什麽器官去捕食和躲避障礙物呢?它的
¹是主要的感受器官,¹上有一些孔,內連一些感受機械刺激和電刺激的感受器,對水中的弱電流很敏感,當底棲生活的小動物活動時會產生弱的電流,鴨嘴獸會感覺到,可前去捕食。
夏秋季是鴨嘴獸的繁殖季節,雌雄獸在水中交配,每次產2個卵,卵的直徑約1.7厘米,白色,卵在產出之前已經在母體內發育十幾天了,這與其他的產卵動物不同。卵產生後孵化10天,幼獸就破殼而出,剛孵化出的幼獸發育不完全,隻有2.5厘米左右長,新生的幼獸無“鴨嘴”,隻是在吻部有尖硬的結構,用此結構才能幫助幼獸打開硬的卵殼。幼獸孵出後幾天,母獸的乳區泌出乳汁,靠幼獸自己去舔食乳汁。幼獸長到3個月時,才能睜開眼睛,體表上的毛漸漸豐滿起來,這時活動能力差。4個月才能爬出洞穴,獨立遊泳取食。
鴨嘴獸的洞穴多在河邊、湖岸邊,洞長10—20米,一般有兩個洞口,一個在水中,一個在岸邊草叢中。
鴨嘴獸的體溫不恒定,常隨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變化範圍在24—34°C。使這類動物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差,生活的範圍較窄。
針鼴也是單孔目動物,屬針鼴科,外形像刺蝟,體表的毛有些變為硬刺,間雜的細毛短,尾短,體長40—50厘米,吻包有角質鞘,無牙齒,舌細長,表麵有粘液,伸出口外捕食,主要食物是蟻類,也有其他昆蟲。
它的四肢短,前、後肢有5爪,長而尖,善於挖掘,穴居,多在夜晚出來活動取食。
在繁殖季節,雌獸腹部生出育兒袋,每次產一卵,產卵後用嘴吻卵放於育兒袋中,卵長2厘米,約十幾天後孵化出幼獸,在育兒袋中有乳區,乳滴落下來,幼獸舔食乳汁,50天左右離開育兒袋,可隨雌獸取食,漸漸獨立後,母獸的育兒袋消失。
長吻針鼴也屬單孔目,針鼴科,它的體長50—110厘米,比針鼴長,嘴也長,也仍然是卵生的動物。
單孔目的動物,哺乳,體外被毛,體溫不夠恒定,這都是與哺乳動物相似的特征,生殖方式是卵生,不是胎生;身體的下端有一個泄殖腔孔,糞、尿、卵都從此孔排出,這是較低等動物的特點,所以說這一目動物是較原始的哺乳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