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魚是我國珍貴的二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所關注的動物,學名叫中國大鯢,是中國特產。早在1000年前,已有不少書中提到“鯢魚有四足如鱉而行疾,有魚之體,而似足行,聲如小兒啼。”因為它生活在水中,又能發出酷似嬰兒的哭聲所以得名——娃娃魚。但它並不是魚類而是兩棲動物。娃娃魚身體最大的可達到180cm,體重達50kg(在湖南曾捕到過身體長210cm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
娃娃魚產於我國湖南、湖北、貴州、廣西、四川、陝西、山西等省,喜歡棲息在海拔200—1600米水流湍急、水質清涼以及石縫和岩洞甚多的山澗溪流中,屬於晝伏夜出的動物。肉食動物,食性廣泛,主要食物為蛙類、蟹類、魚蝦、蛇和水生昆蟲等。但由於它的顎齒不發達,隻能捕食而不具咀嚼功能,所以食物隻能整個吞下,送到胃中慢慢消化。並且有從胃中把食物反吐出來消化食物殘渣的習性。其耐饑力很強,飼養在清涼的水中很長時間不進食也不會餓死。
娃娃魚背部呈棕褐色,夾雜有各種深色的斑紋,體色能隨著環境的不同而發生變化。身體扁圓而壯實,頭寬而圓扁,口很大,上下頜具有細齒,眼睛很小,體肥尾大,體表光滑無鱗,帶有粘液腺,能經常保持身體粘滑。當其受刺激後能有白色的漿狀粘液分泌。在軀幹兩側有較厚的皮膚皺襞,頭頂部與腹部有許多成對的疣狀物。它四肢短小,尤其是前肢很像小孩的小胳膊。前肢有4指,後肢有5趾,趾間有線蹼,便於遊泳。遊泳時,前肢緊貼在身體兩側,依靠軀幹和尾巴的擺動前進。
每年的7~9月為娃娃魚的產卵繁殖季節,一條雌娃娃魚每年隻產一次卵,產卵量為400~500枚。直徑為6~
7mm的卵呈圓球形,卵間有膠帶連接,看起來好似一串念珠一樣。吸水後的膠膜膨脹透明,比較美觀。雌娃娃魚產卵完畢便告辭離去,撫育一下代的重任落在雄鯢的身上。幼體破卵出世要經過33—40天後,幼體長約28—31mm,具有3對桃紅色的羽狀外鰓,腹部黃色,甚是好看。幼鯢出世後,父親便離去,留下獨自生活的孩子們。娃娃魚的壽命是兩棲類中最長的,能活13年之久。
娃娃魚對研究生物的進化及在地球的分布有重要的科學價值,也具有很高的醫藥價值和經濟價值,其肉白而嫩,味道鮮美,被稱為食物中的佳品,由此,常常遭到無情的捕殺,如今已被我國列為重要的保護動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