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是蜻蜓目蜻科的昆蟲。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一種有翅類昆蟲,曾目睹了恐龍的興衰、山脈的起伏及人類的出現,在漫長的三億年間,它的結構幾乎沒發生任何變化,翅仍保持原始狀態,休息時伸展而不像其他昆蟲那樣可以折疊。然而這位遠古時期“遺民”的飛行能力卻仍然是超一流的,在昆蟲界也是佼佼者。
蜻蜓是出色的飛行能手。它速度快,衝刺速度可高達40米/秒;飛行距離長,可連續飛幾百公裏不著陸;飛行技巧高超,有些動作甚至連現代戰鬥機也望塵莫及。它能陡然起飛,也能在快速飛行中突然降落,來一個蜻蜓點水;它能倒飛,側飛,垂直飛行甚至懸空不動飛行,也能做彎度小的急轉彎。這一切,使它當之無愧成為飛行之王。
蜻蜓何來如此卓越的飛行技能?這和它的身體結構密切相關。
蜻蜓頭部光滑,可任意轉動的腦袋上長有一對異常發達的複眼,在昆蟲界再也找不出這樣大的複眼了,幾乎占去頭的1/2,每隻複眼由1.5~2.8萬隻小眼組成,而且凸出成一弧麵。頭部所有這些特點使之疾飛時,視野開闊,目力敏銳,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目標。
蜻蜓胸部肌肉發達,索引著兩對堅韌而輕巧的翅。它的翅長不過5厘米,重不過5毫克,每秒振動30—50次。其結構、性能、強度是現代飛機不及的。使人驚訝的是,人們發現蜻蜓翅的前緣上方,有一長方形深色角質加厚區,叫翅痣,它的作用是減振作用,可避勉高速飛行時不正常的翼振,而這一技巧,人類本世紀才發現。
蜻蜓憑著自身精良的裝備,成為空中優秀的獵手。一隻蜻蜓1小時可捕食幾十隻蒼蠅或幾百隻蚊。一隻體長10厘米的蜻蜓,一天就能吃掉近千隻小飛蟲。它捕食時也很有意思,隻見它六隻足收籠成籠子形狀,捉到的小蟲被囚禁其中,它再用強有力的咀嚼式口器吃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