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逐漸適應所生活的環境,形成了許多與環境密切相關的行為。這些行為對動物度過不良環境,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是十分有利的。例如動物的貯食行為。
在動物界中,大至豹和獅,小至螞蟻,許多動物都有貯食行為。螞蟻在糧食收獲的季節,將許多麥粒貯存在蟻巢中的“糧倉”內。“糧倉”雖然陰涼幹燥,但仍有些麥粒免不了要發芽、發黴,螞蟻則能將麥粒搬出去曬幹或扔掉。
豹會將追捕到的羚羊殺死後,掛在高高的大樹上,使得那些吃剩餘獸肉的鬣狗和豺看得見吃不著。死羚羊日久會腐爛,但豹並不介意,仍以它作為食物,直到吃光為止。
美洲獅會把捕殺到的獵物埋藏起來,以後多次回去吃食,每次吃剩下的肉食又重新仔細埋好,就是這樣吃吃埋埋,可多達十次。
除此之外,有不少其他的食肉獸也會貯存一時吃不完的肉食。例如,黃鼬常將獵獲的小動物窖藏起來。大灰熊會著力保護自己藏食物的地方。植食性的一些動物也會貯藏食物供冬季食用。
豹鼠會將鬆果仁藏起來。鬆鼠會將采到的草類掛在樹枝上曬幹。星鳥會把榛子在地上堆藏起來,上麵用苔蘚掩蓋起來。即使藏榛子的地方被雪覆蓋,絕大多數還是會被星鳥找到的。
§§四、動物趣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