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十)動物的攝食與競爭

  動物界中存在著激烈的生存鬥爭。在這個弱肉強食的環境中,每種動物為了生存,都有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攝食、禦敵。

  1.“溫柔”的“殺手”

  動物界中,腔腸動物門屬於較低等的多細胞動物。腔腸動物有營固著生活的,像水螅、海葵等。也有在海水中漂浮生活的,像海蜇、水母等。它們共同的特點是,身體柔軟,體壁由二層細胞構成,整個身體隻有一個口,食物和殘渣均由此口進出。在口周圍有許多觸手。

  別看它們的身體柔軟無力,它們卻是以活的小動物為食的,它們捕捉和殺死小動物的本領也頗為奇特。

  腔腸動物中無論是固著生活還是漂浮生活的種類,它們觸手上都有許多刺細胞,刺細胞裏除有細胞質和細胞核外,還有一個刺絲囊。刺絲囊裏盤曲著一條細長如絲的刺絲。當有水蚤或小魚傻頭傻腦遊來時,不小心碰到刺細胞外的刺針時,刺絲囊裏的刺絲就會噴射出來,蜇進小動物體內。刺絲從刺絲囊中發射出來的同時,會放出含有腐蝕性的毒液,就像打了麻醉針一樣,小水蚤或小魚被刺絲麻痹,失去知覺,很快成了腔腸動物口中的美餐。

  因為腔腸動物觸手上的刺細胞很多,有的海蜇甚至能蜇死較大的魚類。當人碰到海蜇的觸手時,由於海蜇會分泌毒液,可以被螫上一大片,並有麻痛的感覺。某些水母(如僧帽水母),人被它螫後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看似美麗溫柔的海葵、海蜇、水螅還真是可怕的“殺手”呢。

  2.蜘蛛的“守網待蟲”

  我國古代有則寓言叫“守株待兔”。兔子撞到樹上斷頸而死的事情難以發生,對此抱有幻想的人定會落空。然而在動物界中,蜘蛛常常“守網待蟲”,網網不落空。

  結網捕蟲是蜘蛛的本能。蜘蛛常在隱蔽處結一網,然後在附近靜伏著,等昆蟲觸網後,蜘蛛就迅速出擊,用螯肢在昆蟲體上猛刺一下,注入毒液,使昆蟲昏迷。隨即又放出蛛絲將昆蟲緊纏住,使之無法逃脫,然後慢慢取食。

  一隻蜘蛛能吐六種絲,並且是由不同的分泌腺分泌出來的,各有各的用途。有用來懸吊自己的,有用來結網的,有用來捆捕獵物的,有用來結繭的,以便在其中產卵。還有的蜘蛛會放出野絲,透明如空氣,但十分堅韌,一旦飛蟲經過,會立即被絆倒而落入蛛網。

  蜘蛛結的網型大小、形狀、網眼的疏密,因種類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蜘蛛在結網之後,就在網附近守網待蟲,昆蟲為什麽會自投羅網呢?蛛網絲那麽細,昆蟲為什麽不會一穿而過呢?最近生物學家發現,蜘蛛網能對紫外光進行反射。由於蜘蛛網對紫外光線的反射,使昆蟲飛過時,誤以為是藍天而飛向網內,成為蜘蛛的網上美餐。蜘蛛還會隨著昆蟲種類的不同,在結新網時調整結點的分布與數量。

  昆蟲一旦落入蛛網中,就不能再掙破蛛網而逃生,因為蛛絲是一種蛋白質,它所含有的成分具有較強的吸濕性和粘性,並且具有高強度。構成蛛網的絲有兩種,一種是幹性的直線絲,用於網的主幹線和支撐物,彈性較差。另一種是帶粘性的螺旋狀絲,是專門用來捕捉昆蟲的,可以伸長到原來的4倍,恢複後也不下垂。當昆蟲在網上掙紮時,螺旋狀絲拉長,昆蟲不再掙紮時,此絲又會自動複原,所以蛛網的線絲是不會被掙斷的。

  多數蜘蛛是以結網來捕食昆蟲的,但也有個別種類並不結網。如狼蛛是一種性情凶猛而機智的蜘蛛,它平時伏在洞內休息,隻牽一根蛛絲從身邊通過洞口,隻要獵物觸上蛛絲,它就立刻出來撲向獵物捕食之。在我國新疆巴勒殼山區的穴居狼蛛,個體很大,也會螫咬家禽或人,經它螫咬後,疼痛難熬。在美國佛羅裏達州的森林中有一種“波拉蛛”,它並不結網而是把蛛絲拔弄成一個膠質小球懸掛在後肢上,作為捕食的武器。“波拉蛛”能不斷從身上散發出一種模擬雌蛾性外液素的氣味來吸引雄蛾,待雄蛾尋味前來時,它立即瞄準將小球射出,準確地粘在雄蛾身上,然後趕上前來,用螯肢將雄蛾毒昏,再用蛛絲將其綁起來。這種會主動出擊的蜘蛛在蜘蛛的大家庭中的確很少見。

  3.天生的狩獵者在所有的爬行動物中,蛇是最高度特化的狩獵者和進食者。穴居的蛇是特化的一支爬行動物。它的身體呈筒形,缺作為蛇來講,在捕食過程中,所謂風險之小,費力之少,是其他動物很少能與之相比的。但每條蛇都可以被稱做“大肚漢”。一條一噸重的莽蛇一次可以吞下45公斤的獵物。個體大的蛇可以使鹿和山羊在幾秒鍾內被捕獲,並很快被勒得骨骼折斷,氣絕身亡。

  4.水中殺手——龍虱龍虱屬鞘翅目龍虱科,水棲,種類很多。我國以黃緣龍虱最常見。它的成蟲體長30厘米,觸角絲狀,生活在河灣、

  湖泊、水渠及田溝中。

  龍虱常被列為淡水養魚業的重點捕殺對象。為什麽呢?

  因為它的幼蟲期和成蟲期都是凶殘的肉食者。下麵我們就來看看它血腥的生活。

  龍虱的幼蟲也生活在水中。它身體修長,行動敏捷,捕食工具是一對向前突出似鉤的大顎,這對彎彎尖尖的武器,

  可隨意張合,而且大顎中空形成一個小管,通向食道。當它用大顎紮住獵物後,便從食道裏吐出一種特殊的液體,通過細管注入獵物體內,使之中毒麻痹。然後,它吐出一種具有強烈消化能力的液體,把獵物液化成肉汁後再吸入食道。它非常貪食,一晝夜,數十個蝌蚪會命喪黃泉。

  幼蟲化蛹,羽化後成為成蟲,此時,它更加凶猛,憑借強有力的咀嚼式口器不僅吃魚卵、小魚、小蝦、蝌蚪這些比它小的獵物,而且會聯合起來攻擊大魚,常能見到它把巴掌大的魚活活咬死,真是漁塘的大害。

  龍虱成蟲身體呈流線型,像一隻快速潛艇,兩條中足和後足又長又扁,還長著許多整齊的毛,快速運動時像四隻船槳,所以起名叫遊泳足,必要時,它還能從貯氣囊中排出一串串氣泡幫助身體向前推進。

  龍虱成蟲雖生活在水中,但它繼承了祖先在陸上生活的特點,即吸入空氣的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不過它的呼吸器官沒長在頭上,而是長在腹部尾端的鞘翅底下,並有貯氣囊。當氣囊中的氧氣快用完時,它便浮出水麵,吸入新鮮空氣。由於龍虱極其貪食,有時過分貪戀獵物,甚至竟吃得無法浮上水麵,這時隻有攀著水生植物爬到水麵,在沒有什麽可以攀援的時候,這位貪心的獵手隻能落個窒息身亡的可悲下場。

  5.瓢蟲的本領介殼蟲是同翅目的昆蟲,與蟬是近親。它們當中除個別是益蟲外,絕大多數是林業上的天敵。幾乎所有的果樹上都寄生著不同種類的介殼蟲,隻是危害程度大小不同而已。像吹綿介殼蟲,對柑桔的危害甚至是毀滅性的。柑桔樹枝上粘滿蟲體,桔林灰白一片,桔樹提早落葉、落果,柑桔產量銳減。當你在林間漫步,留意一下周圍的樹木便會發現:很多樹種的枝條上,密生著瘡痂狀的暗色疙瘩,剝下一看,原來也寄生著介殼蟲。

  人類對介殼蟲的防治往往會遇到很棘手的難題,就是一般的農藥對它無濟於事,原因何在呢?原來,介殼蟲的生活中有這樣一個習性,它們的幼蟲期很短,且隻在此時在爬動分散。一旦遇到合適的地方,便藏匿於此,並且身上分泌蠟質形成外殼,蟲體便終生固著在樹枝上,使枝條上隆起密密麻麻的小疙瘩,這也是介殼蟲名稱的由來。

  蟲體因外麵有蠟質的殼,農藥對它當然毫無威脅,它就可以高枕無憂,像蟬一樣,用刺吸式口器插入枝條,貪婪地吸食樹汁,造成極大的危害。

  如何對付這可惡的介殼蟲呢?既然藥力無效,隻好人工刮掉樹枝上的蟲體,但如果整片林都患病,又談何容易,最後人們終於想到了瓢蟲。

  瓢蟲這類鞘翅的小甲蟲正是介殼蟲的克星,藥力達不到的地方,它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專長。像黑緣瓢蟲,能把卵巧妙地產在綿介殼蟲身邊,這如同埋下一枚定時炸彈。在綿介殼蟲產卵形成卵囊過程中,瓢蟲的卵自然被包入介殼蟲的卵囊中。這樣,瓢蟲的幼蟲孵化出來後,便以介殼蟲的卵為食,這種釜底抽薪的方式可使介殼蟲的後代數目銳減,起到農藥也達不到的根本性效果。此外,瓢蟲強有力的咀嚼式口器對介殼蟲也造成極大的危脅,據統計,黃緣瓢蟲的一生能吃二萬多隻介殼蟲幼蟲及20多塊棉介殼蟲的卵塊。

  此外,瓢蟲家族中的“七星瓢蟲”、“異色瓢蟲”等等,

  在消滅人類農業上的另一個大敵——蚜蟲方麵也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