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蟲國西施的蝴蝶有誰會想到它的童年是帶角長刺,看一眼都令人反胃的肉蟲子;婷婷玉立的蜻蜓卻是那個讓人脊背發涼的凶神惡煞,從水裏爬出後搖身一變而成的。總之,多數昆蟲從卵變到成蟲,無論是外形還是內部結構都會發生極大的變化,這就是昆蟲的變態發育過程。
受精卵孵化後,昆蟲進入幼蟲期,這是昆蟲取食和生長的時期。幼蟲不斷生長,它必須經過蛻皮才能掙脫老皮對身體的束縛。蛻皮少則3—4次,多則30多次,一般5~6次,每蛻一次皮幼蟲增加一齡。有的昆蟲經過蛹期,有的不經過蛹期,最後發育成成蟲。
不同的昆蟲變態過程不盡相同。
少數原始昆蟲無變態。幼蟲、成蟲外形無差異,這種變態發育,幼蟲叫童蟲,例衣魚。
像蝗蟲與它的幼蟲跳蝻這樣,幼蟲與成蟲外形差異不大,隻是幼蟲無翅,叫若蟲,而且幼蟲、成蟲間無蛹期,這種變態為漸變態。
像蜻蜓與它的幼蟲水蠆這樣,幼蟲與成蟲外形差異較大,生活習性也不同,且幼蟲與成蟲之間也沒有蛹期,這種變態叫半變態。此時幼蟲叫稚蟲,水生,有鰓。
因為漸變態和半變態過程中都沒有蛹期,所以這兩種方式合稱為不完全變態。
像蚊、蠅、蜜蜂這樣,幼蟲與成蟲迥異,幼蟲變成成蟲前必須經過一個不吃不動的時期——蛹,蛹羽化變成有翅的成蟲。鱗翅目昆蟲,像蝶類、蛾類在化蛹前幼蟲還吐絲做繭,起到保護蛹的作用。這種變態發育過程叫完全變態。
在脊椎動物中也有變態發育的種類。最典型的要屬兩棲綱中的蛙類和蟾蜍。它們的受精卵在水中孵化,經胚胎期發育成幼體,即為常見的蝌蚪。蝌蚪體表兩側有側線,有尾,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與魚類很相似,絕不像它的“父母”。經過一段時間的水中生活,蝌蚪漸漸長出四肢,尾慢慢消失,便顯出小蛙的模樣了。小蛙可以在陸地上生活,其鰓消失,用肺及皮膚進行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