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六章 唐玄宗寵妃楊玉環下落之謎

  安史之亂後,叛軍向唐朝的政治首都長安步步進逼。哥舒翰在潼關失守,附近的河東、華陰、馮翊、上洛等郡的守將都棄郡而逃,長安危在旦夕。

  潼關最為吃緊的當天夜裏,玄宗命龍武大將軍陳玄禮整集禁衛六軍和馬匹。次日黎明,玄宗和楊玉環姐妹及眾皇子、嬪妃、皇孫,還有大臣楊國忠等從禁苑西邊的延秋門出宮。中午到達鹹陽,縣令早已逃走,楊國忠從集市上買來胡餅給玄宗充饑。飯後又趕路,半夜才到達距京城八十五裏的金城。當夜,從前線趕來報信的人說,哥舒翰被擒。次日,來到馬嵬驛。隨行將士個個又饑又渴,於是怒火中燒。楊國忠正好走過,士兵憤怒之下將他斬殺肢解。玄宗出驛讓嘩變的士兵返回部隊,士兵拒不散開。陳玄禮說:“楊國忠謀反,楊貴妃不宜再在禦前供奉,希望陛下為國法而舍割恩情。”高力士勸玄宗說:“貴妃確實無罪,但是將士們已經殺死了楊國忠,而貴妃還在陛下身邊,他們們能安心嗎?望陛下好好考慮。將士安心,陛下也就平安了。”無奈之下,玄宗隻得命高力士帶楊貴妃到後麵佛堂,用白綾縊死,陳屍在驛庭中,讓陳玄禮等來驗看。傳說在運屍時,貴妃腳上的一隻鞋子失落,被一位老婆婆拾得,此後又借機發了一筆橫財。

  根據《資治通鑒》等史書記載,楊貴妃死在馬嵬驛,這也是為大陝西臨潼華清宮多數人接受的史實。中唐自居易《李夫人》和鄭隅《津陽門詩注》等均明確提到了楊貴妃死後葬在馬嵬,鄭隅還詳細記載了玄宗命高力士移葬楊妃的情況。宋朝樂史的《楊太真外傳》甚至說高力士將楊貴妃縊死於佛堂前的梨樹下。著名學者陳寅恪先生在《元白詩箋證稿》中認為樂史可能是受了白居易《長恨歌》中“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影響。

  一部分學者認為楊貴妃是死於馬嵬驛,但不是被高力士縊死的,而是死於亂軍的槍下,這種說法的根據是一些唐詩的描述。如杜甫有《哀江頭》一首,內中有“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汙遊魂歸不得”句。此詩作於安祿山占據的長安城中,所以他有可能在暗示貴妃並不是被縊死的,因為縊死是不會有血汙的。唐代另一詩人李益有七絕《過馬嵬》和七律《過馬嵬二首》,內中有“托君休洗蓮花血”和“太真血染馬蹄盡”等句,究其實也是講貴妃死於亂軍叢中,而不是縊死的。杜牧《華清宮三十韻》也說:“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意指貴妃是死於禁軍士兵的亂槍下。

  其實楊貴妃的死因在唐代還有多種猜測,除上述死於亂槍之外,還有人認為是吞金而死。劉禹錫《馬嵬行》說:“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行,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乃問裏中兒,皆方幸蜀時,軍家誅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門屏,貴人牽帝衣,低回轉美目,風日為天暉。貴人飲金屑,攸忽英暮,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這種講法在其他書中並不多見,陳寅恪先生也是十分懷疑,認為之所以會出現可能與“裏中兒”的傳說有關。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並不認為貴妃死在馬嵬驛,他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人認為楊貴妃逃往日本了。在日本民間和學術界有這樣一種看法,當時被縊身亡的,乃是一個侍女,楊貴妃並沒有死。她由陳玄禮的親信護送南逃,行至現在上海附近揚帆出海,漂泊到日本久穀町久津。唐玄宗曾命方士出海搜尋,至久津向楊貴妃麵呈佛像兩尊,貴妃亦以玉簪答複,但始終未能回歸故國,最後在日本終其天年。據說,日本國至今仍有楊妃之墓,而日本著名演員山口百惠也稱她自己是楊貴妃的後代。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當時提出要縊死楊貴妃的陳玄禮本人其實與楊妃並沒有深仇大恨,而且據史料記載,馬嵬坡事件之後,他仍深得唐玄宗的信任和器重,如果他真的讓楊妃死了,玄宗應對他恨之入骨才對,怎會依舊信任他呢?惟一的可能就是陳玄禮通過斡旋,使楊妃保住了性命。

  與上述大同小異的一種說法,認為楊貴妃確東渡日本了,但不是高力士和陳玄禮用的調包計,而是死而複生。日本學者渡邊龍策在《楊貴妃複活秘史》中認為高力士僅是將楊貴妃窒息昏迷,楊貴妃醒後在舞女謝阿蠻和樂師馬仙期的幫助下,往東南潛入襄陽,再漂泊到武昌,沿長江到達揚州。日本遣唐使團團長藤原刷雄將貴妃帶上了海船,逃到了日本山口縣的久津。楊貴妃出走日本後,謝阿蠻和馬仙期設法把楊貴妃東渡的消息呈達玄宗,玄宗聞訊,感歎不已,就派方士去日本找楊貴妃,並麵呈兩尊佛像,勸她回國。雙方雖互通了消息,但楊貴妃最後未能隨方士回國。

  與楊貴妃逃亡日本的說法相似,另有一種新穎的觀點認為楊貴妃逃到美洲去了。台灣學者魏聚賢在《中國人發現美洲》一書中稱,楊貴妃並沒有死在馬嵬驛,而是被人帶到了美洲。這種說法因為沒有足夠的資料支撐,相信的人很少。

  中國有一部分學者認為楊貴妃最終流落於民間。俞平伯首先於上世紀20年代提出這一看法,他主要是對白居易《長恨歌》和陳鴻《長恨歌傳》進行了考釋。他指出,白氏詩中說“似馬嵬之事不足為恨”,看來隻有生離才稱得上“長恨”。白氏又說:“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玄宗正是由於馬嵬驛墳中沒有楊妃的屍體,才遣方士四處尋覓。白氏詩中又說:“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其實是說楊妃仍居於人間。基於以上種種原因,俞平伯認為馬嵬事起倉促,楊貴妃雖被賜死,但未必真死,可另覓替死鬼。楊妃流落民間後,大約當了女道士。唐代的女道士院就是娼家妓院,故楊貴妃最終淪落為娼女。所以對深愛楊貴妃的玄宗來說,真是“此恨綿綿無絕期”了。有不少學者讚成俞平伯的說法,並進一步作了論證。

  楊貴妃是個有著傾國傾城美貌的特殊人物,她的死被蒙上了一層特殊的麵紗。對美的追憶,使我們對楊貴妃的最後歸宿,至今仍用不同的觀點在闡釋著。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