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章 唐太宗玄武門政變之謎

  玄武門是宮城的北門,地位重要,是中央禁衛部隊屯守之所。武德九年六月三日,李世民秘密向父親上奏說自己的哥哥即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淫亂”後宮。李淵一聽,不禁愕然,決定第二天問個清楚。李淵當然知道三個兒子之間早就不和,所以六月四日這天他先是召集了大臣裴寂等商量此事,想然後再召三個兒子勸和。但他有所不知的是這個時候李世民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人伏兵於玄武門了。

  後宮張婕妤探知李世民有所動作,立刻向李建成報告。李建成找來李元吉商量,想想自己也早已作好在京城的軍事準備,自己的舊屬常何守在玄武門,所以還是決定入宮上朝。當二人行至臨湖殿時,發覺有點反常,剛想撥馬東歸,李世民隨後呼喊,一箭射死李建成。尉遲敬德帶領70騎兵奔馳而來,射殺了元吉。東宮和元吉齊府的精兵二千人發覺事情有變,結陣猛攻玄武門。玄武門的將領常何、敬君弘等早已為太宗收買,這時奮不顧身,率兵堅決抵抗。不明就裏的部分駐守玄武門的士兵則采取觀望的態度,一時之間戰鬥不分勝負。

  由於李世民方人數較少,越戰越不利,眾將士驚恐萬分。尉遲敬德靈機一動,提著元吉和建成的頭展現在齊府和東宮將士前,眾人一看自己的主人已經人頭落地,便無鬥誌,紛紛潰散。當尉遲敬德殺氣騰騰地向李淵報告為何在玄武門發生戰鬥時,李淵馬上明白了整個局麵,隻能寫下手敕,命令所有軍隊一律聽秦王的處置。同時又派黃門侍郎裴矩到東宮曉諭諸將卒,事變很快平息了下來。

  三天後,李淵立李世民為皇太子,而且表示大小政事今後全聽太子處理。過了幾天,他又提出自己應加尊號為太上皇,表示自己想早點退位。兩個月後,他下製傳位於太子,李世民正式即位。

  “玄武門之變”以李世民的徹底勝利而告終,所以以後各種史書在記錄這一事變時都站在唐太宗的角度闡述事情的經過,而把失敗者他的兄弟李建成、李元吉以及他的父親李淵描寫成昏庸無能的樣子,使得後人大多認為“玄武門之變”是正義的,是不可避免要發生的。然而,隨著對這一曆史事件研究的深入,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者提出了一些疑問,如事變到底是誰發起的?李淵在立李世民為太子之後,為什麽在短短的兩個月內就讓位了呢?

  有人根據現有史料的記載,認為唐高祖愛好酒色,昏庸無能,他用佞人,忌功臣。太子李建成愛好酒色畋獵,親近賭徒惡霸,同李淵一樣是個紈絝無賴子。第四子李元吉,也是凶險的一個人。他們勾結宮中寵妃們,極力想謀害李世民。可以這樣說,這種時候唐朝的前途十分危險,唐太宗其實是無奈之下的自衛,對國家來說是有利於大局的行動。一些學者發現,李建成、李元吉看到在實戰中不斷建立功名的李世民,心中十分不安,引樹黨友,想置李世民於死地。早在武德七年夏天,李建成就私自召募健兒,打算用武力除掉李世民。甚至還讓宮中妃嬪向李淵報告,李世民曾經說自己有天命,應該為天下主。玄武門之變的前幾天,李建成乘征北突厥的機會,還想奪秦王府的兵權,隻是沒有成功而已。

  不同意這種觀點者認為玄武門之變的實質其實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爭奪皇位,是同室操戈,自相殘殺。要搞清楚曆史的真相,首先要從史書的真實性談起。從史源上說,現在的史書主要是來自於朝廷編修的實錄。然而自清代以來,就不斷有學者指出唐初的實錄不實,不能盡信其記載。自唐初起,史官由國家任命,負責編修本朝國史,宰相負責監修。當時負責修改實錄的是許敬宗。《舊唐書·許敬宗傳》中記載他喜歡憑個人的愛憎隨意刪改實錄,而且也有史料記載太宗自己也曾強行審讀過實錄,並命令史官按其意進行修改。由此可見,太宗和高祖兩朝實錄的真實程度確實值得懷疑。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中一方麵對實錄的諸多記載表示懷疑,但同時有關唐初政治內容還是大量參照了實錄。如此一來,實錄之後的史書,包括兩唐書和《資治通鑒》在內,均沒有擺脫實錄記載的影響。因此所有史書關於這一事件的記載是不能全部相信的。

  實錄不實,我們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就要多加個心眼了。史書記載李淵是庸愚昏暗,李建成是冥頑不靈,整日沉湎於酒色之中,這些是真的嗎?

  學者指出,其實李淵出身於北周軍事貴族,富有政治、軍事經驗。雖然他舉兵反隋時已年過五十,但仍不失為一個雄心勃勃、英勇幹練的領導人物。溫大雅在《大唐創業起居注》中稱他“身懷經世之略,有經綸天下之心”,且待人接物不論貴賤都表現得謙遜有禮,在當時頗得人心。他策劃了太原起兵,並成功地引導唐軍進入隋都。在大唐建立之初,李淵又利用自己與舊貴族和官僚的關係,網羅了一批周、陳、隋朝的宗室貴戚在新朝中央供職。在經擠上實行租庸調法與均田製,前者在開皇舊製的基礎上擴大了納絹代役的範圍,後者對抑製土地兼並和保證農民獲得少量土地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這些都可說明李淵不僅在整個反隋建唐的戰爭過程中功不可沒,而且在他統治的武德時期也頗有作為,為後來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奠定了基礎。

  至於太子李建成,他為人寬簡仁厚,有政治軍事才幹。在輔佐李淵處理政務、穩定後方、支援前線方麵起過巨大的作用,在統一全國的戰爭中有顯著軍功,決非實錄描繪的是荒唐無能之人。李建成的威望之所以沒有李世民那樣高,是因為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北方邊疆防禦突厥人,比起李世民接連戰勝竇建德和王世充,他的戰功表現得不太明顯。

  既然李淵不是昏君,李建成也並非是無能之輩,在李世民的授意下史書在刻意掩蓋事實,那麽玄武門之變也決不會是一場正義全在唐太宗這一邊的戰爭。早在40年代,著名史學家陳寅恪先生就已經說過:“唐自開國時建成即號為皇太子,太宗以功業聲望卓越之故,實有爭嫡之圖謀,卒釀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門之事變。”陳先生的話可謂一針見血。問題的實質其實是李世民想搶皇位,而李建成想保持皇位,所以雙方明爭暗鬥。

  更有一些人直接指出,玄武門之變是一場宮廷政變。立長不立賢是古代社會的傳統,建成身為嫡長子,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又不見其有失德之事,由他繼承皇位,本無可爭議。建成無除掉李世民的本意,而李世民卻是蓄謀已久地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因為如果通過正當途徑他是無法登上皇位的,隻能用殺兄戮弟逼父的辦法達到個人的目的。按例殺掉建成自己當上太子,事變應該結束,但唐太宗並不滿足,殺建成僅僅是第一步,接下來他先把李淵架空,二個月後幹脆連皇帝也搶了過來。至於當時為什麽不馬上搶皇位,主要是李世民為了避免得到逼父篡位的惡名而已。

  與上述問題相關的是,在玄武門之變中,李淵的態度也成了討論的焦點。

  在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明爭暗鬥的過程之中,李淵的態度是有傾向性的。如果光從史書的記載來看,他似乎更加青睞李世民。太原剛剛起兵之時,他就對李世民說過,事成之後,要立他為太子。楊文幹造反時,他也許諾李世民,等討平楊文幹後,“立汝為太子”。李世民自己也說:“武德六年之後,太上皇有廢立之心而不之定也。”有大臣覺得唐朝建立後,秦王李世民權力過重,威脅到太子建成的地位,建議乘早將他外放為官,李淵不但沒有聽取,反而擢李世民為天策上將,開館延四方學士,從而導致了李世民周圍聚集了一大幫心腹。玄武門之變時,李淵似故意在太極高泛舟海池,並不急著去阻止兒子間的爭鬥。當大臣勸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時,他立刻表示“此吾之夙心也”。因此許多人認為李淵從一開始就是偏袒李世民的,到最後他其實是放手讓李世民與其兄弟一爭高低。

  然而,正如眾所周知的那樣,初唐的實錄並不可信,李世民在當上皇帝後,對自己的這段曆史盡力加以粉飾,從而使自己的即位顯得合情合理。因此,又有人認為,高祖其實是傾向於李建成的,因為他默許李建成增募長林兵以加強長安的力量,又眼睜睜看著李世民的兩個最重要的謀士房玄齡和杜如晦被革職而不聞不問。李元吉被派往抵禦突厥人之時,隨身帶走了李世民手下最優秀的將軍和精銳的士兵,對於這件事,李淵也並無反對意見。作為一位封建帝王,嫡長子繼位的觀念在他身上從沒有動搖過。除非建成身上出現什麽問題,否則廢立太子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實上建成也很有軍事才能,唐初在安排職務時,建成統率左三軍,李世民統率右三軍,建成在軍事上的能力並不亞於李世民。相反,李淵對李世民的哆哆逼人是有所看法的,曾經不滿地說:“這個兒子帶兵的時間太長了,在外麵專製獨斷慣了,周圍的一幫讀書人教了他許多壞點子,已經不是我原來的兒子了。”

  除了以上兩種相反的看法之外,還有人認為李淵並沒有什麽傾向性。眼看著兩個兒子爭權奪利,他隻想把一碗水端平。因此,他一方麵空許諾李世民,要立他為太子,一方麵又對李建成、李元吉兄弟的諸多陰謀視而不見。

  玄武門之變的結束是以唐高祖李淵退位、唐太宗李世民即位而告終的,但史書對這一過程記載十分簡略,因此李淵禪位十分讓人產生聯想。

  有人認為當時的唐高祖已年邁花甲,精力不足,當上皇帝之後,安逸的宮廷生活消磨了他當年帶兵打仗時的銳氣。宮中妃嬪眾多,生活日益腐化。他在關中各地巡幸、打獵,好不快活。然而由於唐王朝建立才不久,隋朝滅亡的過程還記憶猶新,他雖不願再為朝政而日理萬機,但也不想斷送辛苦建立的唐朝政權。在這種情況下,他決定把大權交給才華橫溢的李世民,自己當太上皇,坐享奉養之福。其次李世民的地位已經確立,做皇帝隻是早晚的問題,對高祖來說,讓位比不讓位要保險得多。持這種觀點者還稱讚高祖主動禪位是明智之舉。

  也有人認為高祖的讓位是被迫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奪取皇位,六月四日喋血禁門隻是達到目標的第一步,即對高祖釜底抽薪,逼他讓出帝位才是真正的目的。為了緩和輿論,李世民先讓高祖當傀儡皇帝二個月,之後演了一出內禪劇。所謂內禪,無非是將高祖軟禁後逼其退位的代名詞。而李淵的確害怕李世民像隋煬帝那樣為了奪取皇位最終殺害自己的父親,所以隻能選擇禪位的形式。

  但不管怎麽說,玄武門之變的結果是將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推上了曆史舞台,而與此同時,由於他對修史的諸多幹涉及有些人的故意隱晦,使得這一事件給後人留下了許多難以破解的謎題。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