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章 西楚霸王項羽失敗之謎

  項羽是秦末農民戰爭中的傑出人物。

  早在秦始皇東遊時,劉邦和項羽都見到了秦始皇的車馬儀仗,威武雄壯的氣勢令人震驚。項羽看到這些,豪興大發,高喊:“彼當取而代之!”豪放直爽的氣派躍然而出。然而劉邦發出的歎息隻是:“大丈夫當如是。”其豔羨陰妒之情溢於言表。在後來的戰爭中,項羽勇猛善戰,無人能敵,性格也直闊豪爽,令人敬畏。

  秦始皇最後一次巡遊時,死在半路。秦二世即位的第二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消息傳來,在吳中(今江蘇蘇州)的項梁、項羽起而響應,他們感到為楚國報仇的時機已經到來了,召集起8000子弟兵,殺掉了郡守。不久,有消息傳來,陳勝被秦將章邯打敗,項梁趕快率領江東子弟兵渡過長江,向西挺進。一些零散的反秦隊伍,如陳嬰、英布、呂臣等率領的武裝,都紛紛投奔到項梁的隊伍中,部隊一下子增長到六七萬人。

  其時陳勝被叛徒莊賈殺死,張楚政權四分五裂。在這個緊要關頭,項梁在薛縣(今山東滕縣南)召開各路義軍首領會議,商量要公推一個義軍的首領。這時候,項梁接受範增的計策,派人四處尋訪楚懷王的後代,找到楚懷王一個叫熊心的孫子,這時他才13歲,正替人家當放羊娃。於是項梁帶領大家把熊心立為楚王,為了順應楚人懷念故國的心情,仍稱他做“楚懷王”。這個消息傳開以後,果然又有很多人趕來參加項梁的隊伍。

  項梁把楚懷王安置在盱眙(今山東盱眙東北),自己帶兵繼續西進。先在東阿打敗章邯,又在濮陽大破秦軍,不久攻占了定陶。其時原先齊、趙、燕、魏等國的舊貴族,也都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立為王,恢複了原來國家的名稱,秦朝的統治眼看就要崩潰。秦將章邯見形勢危急,趕快請秦朝政府增派援軍,乘著項梁得勝後驕傲自滿,偷襲定陶,殺死了項梁。項梁一死,起義軍的隊伍受到很大損失,原來增援北上的項羽和劉邦隻好撤退到彭城一帶。

  秦將章邯擊破了項梁的楚軍主力之後,帶領大軍北渡黃河,攻打當時自稱趙王的趙歇。趙軍被圍困得頂不住了,趕緊派人四處求救。楚懷王接到趙王求援的書信,派宋義為上將軍,叫他帶著次將項羽、末將範增北上救趙。宋義卻是一個膽小怕事、自私自利的小人,他根本就不想到城下和秦軍拚命。當他走到安陽時,按兵不動。項羽見此憤恨無比,衝進宋義軍帳,一劍斬下他的腦袋。將土們聽說殺了宋義,都立刻表示願意服從項羽的指揮,並擁立項羽代理上將軍一職。項羽擔任了援趙大軍的主帥,下令士兵每人帶足三天的口糧,然後又下令砸碎全部行軍做飯的鍋。將士們都愣了,項羽說:“沒有鍋,我們可以輕裝前去,立即挽救危在旦夕的趙國!至於吃飯嘛,讓我們到章邯軍營中取鍋做飯吧。”大軍渡過了漳河,項羽又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部砸沉,同時燒掉所有的行軍帳篷。戰士們一看退路沒了,這場仗如果打不贏,就誰也活不成了。

  項羽指揮楚軍包圍了王離的軍隊,同秦軍展開了9次激烈的戰鬥,渡河的楚軍無不以一當十,以十當百,個個如下山猛虎,個個都奮勇拚殺。經過多次交鋒,楚軍終於以少勝多,把秦軍打得大敗,殺死了秦將蘇角,俘虜了王離,章邯帶著殘兵敗將急忙後退。那些舊貴族派來的援軍,看到項羽大獲全勝,又是佩服,又是害怕。

  巨鹿大戰之後,項羽獲得了諸侯們的一致崇拜擁護,成為楚懷王的上將軍,從此,他成為反秦運動的實際領導者。章邯在巨鹿失敗之後,已沒有了自信心,後決定投降。項羽封他為雍王,留在楚軍的部隊中,另任命自己的親信司馬欣為上將軍,率領章邯的舊部,為攻秦的先鋒。一路西進,諸侯的軍隊不斷加入,總數達到60萬以上。走到新安附近時,章邯的舊部表示出一些動搖的傾向,項羽就在一個晚上,將他們全部活埋,人數約有20萬之多。走到函穀關時,關上的兵卒已不是秦軍,而是劉邦的軍隊,項羽這才明白,在他和章邯相持數月的時候,留守碭山的劉邦,已經兼程向西,由南陽進入武關,占領鹹陽,接受了秦王子嬰的投降,比他領先了一步。

  秦王朝既然已經滅亡,項羽就沒有入關的必要,因為占據關內的是同屬於楚懷王旗幟下的劉邦。但是為了爭奪支配全國的大權,項羽便不能不立刻入關與劉邦一決雌雄。由此,開始了劉邦、項羽長達四年的楚漢爭霸。

  開始階段,以力量對比來說,項羽的軍隊擁有40萬人,劉邦隻有10萬人,項羽想要消滅劉邦是很容易的事。被項羽尊稱為“亞父”的範增建議說:“劉邦在東邊家鄉的時候又貪財,又歡喜美女,如今進關以後,財物和美女都不要了,我看他的野心不小,恐怕想要跟大王爭奪天下,您不如趁早下手,除了他算了。”劉邦手下的左司馬曹無傷偷偷派人來給項羽送信說:“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他準備拜秦王子嬰做相國,把秦朝宮裏的一切珍寶都占為已有。”項羽聽了這個消息,火冒三丈,他決定第二天一早派兵去攻打霸上,消滅劉邦。

  項羽的決定,驚動了他的另一個叔父項伯,項伯和劉邦手下的張良是好朋友,他生怕明天打起仗來會傷害張良,就連夜趕到劉邦軍營裏去通知張良,叫張良趕快逃走。張良把項伯的話一五一十地報告了劉邦。劉邦一聽著了慌,連聲說:“這怎麽辦?這怎麽辦?”張良對劉邦說:“大王估計一下,咱們的軍隊能擋得住項王的進攻嗎?”劉邦沉默了一會兒,愁眉苦臉地說:“我看擋不住啊!這怎麽好呢?”張良說:“那您可以請項伯幫幫忙,叫他在項王麵前給求求情。”劉邦叫張良趕快把項伯請進來,擺上酒席,熱情招待。劉邦低聲下氣地對項伯說:“我自從到霸上以來,什麽東西都不敢動一下。隻是登記了官民的戶籍,查封了秦朝的倉庫,日日夜夜盼望項王到來。我派些軍隊把守關口,也隻是為了防止盜賊,決沒有抗禦項王的意思。請您務必在項王麵前替我美言幾句,請項王不要聽信謠言。”為了結交項伯,劉邦還當場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項伯的兒子,兩人結成兒女親家。項伯答應了劉邦的請托,並囑咐劉邦第二天清早到項羽大營裏去謝罪,然後連夜趕回駐軍地鴻門。

  第二天一清早,劉邦帶著一百來個人趕到鴻門,當麵向項羽謝罪。項羽是個直性人,他看劉邦這樣謙虛,心頭的怒火很快就煙消雲散了。亞父範增一再地給項羽使眼色,項羽都默不作聲,既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對。範增急了,借個機會出去,把項羽的堂兄項莊找來,吩咐他舞劍來刺殺劉邦,但項伯用自己的身體掩護劉邦,使項莊下不了手。最後在張良和樊噲的掩護下,劉邦得以脫身。範增拿過劉邦送的玉杯,扔在地上,用寶劍把它劈了,然後長長地歎一口氣說:“唉!項王太幼稚,真不值得替他出主意。將來與項王爭奪天下的,必定是劉邦這家夥,我們都等著做俘虜吧!”

  但當時項羽的力量還是要遠遠超過劉邦,眼看兩軍矛盾加重,劉邦軍中的一些人被項羽嚇得逃走了。先是韓信因未被重用而走,後來蕭何也失蹤,這對劉邦來說真是一個嚴重的打擊。因為蕭何是他多年的朋友,共同起義於沛縣,又很有才能。幸虧過了二天,蕭何回來了,才得知他是去追回韓信的。蕭何說這位韓信的確能夠貢獻別人所沒有的計謀,以解決當前的問題。不過一個如此有能力的人,應該擺在一個與他相適合的位置,他應該擔任的是將軍、大將,列於所有的將軍之上,這樣他才肯貢獻他的方法。蕭何的保薦,劉邦絕對依從,立刻築壇,拜韓信為大將。

  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都彭城,尊楚懷王為義帝,遷之於江南。他大封諸侯,違背“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令劉邦僻處漢中為漢王,令秦國三降將章邯、董翳、司馬欣分王三秦。三秦子弟,未死於討平陳涉之時,亦死於項羽盡坑降卒於新安之時,現在這筆帳全算在章邯身上了。董翳、司馬欣之輩,原本毫無聲望,隻是與項羽的關係較為密切,自然為三秦父老所恨。三秦百姓的確很思念那滅秦而不殺子嬰、取鹹陽而不燒宮屠城、除秦苛法而僅僅約法三章的劉邦。

  在東方,項羽的政策也發生了失誤,他不該遷逐齊王、趙王、燕王。這三位崛起的諸侯,不曾有罪,都曾經派兵遣將來助項羽入關。現在項羽卻分封那些他們派來的將官,如田都、張耳、臧荼等,各自回國為齊王、常山王、燕王,驅逐原有的國王,使他們屈身為膠東王、代王、遼東王。這不僅令人不平,而且助長了叛亂勢力。項羽在山東、河北、遼東都一一種下了動亂的苗子。

  在中部,魏王變成了西魏王,魏國的東部成了西魏王的領地。韓王鄭昌,項羽並不讓他回國,於是韓國的舊壤無形中成了西楚霸王的采邑。義帝原都彭城,項羽要他將彭城讓出,作為西楚霸王的都城。義帝無奈地被流放到郴縣,走至途中,又遭項羽暗殺。

  韓信向劉邦獻策說:“項羽已經喪失了天下人的信任。他隻是名義上的霸王。雖然一時看上去很強大,但我們很容易使他變弱。”韓信認為項羽對部下不信任,隻是匹夫之勇;他對於有功者,舍不得賞賜與封贈,隻是婦人之仁。打倒他,不是難事。可以想出的辦法就是我們趕快作好準備,一旦東方有事,項羽無暇西顧,漢軍第一步擊破章邯、董翳、司馬欣,第二步出函穀關就可以直搗彭城。

  中國的舞台劇上,劉、項二人的爭雄正式開始了,雙方在中原大地進行了連續的血雨腥風的戰鬥,劉邦在蕭何、陳平、韓信三位人傑的輔佐下,逐漸取得了主動。第二年,劉邦乘項羽主力在齊作戰,大舉東進。當得知義帝被殺,劉邦就為義帝發喪,聲討“楚之殺義帝者”項羽。劉邦派韓信北擊燕趙,東攻齊,南絕楚糧道,逐漸形成對楚的包圍態勢。公元前204年,劉邦聯絡九江王英布反楚。陳平建議,用反間計使項羽懷疑範增、鍾離昧等忠誠有謀之士,項羽中計,範增被疑,怒而辭官,途中病死。自此項羽左右有遠見、多謀略者告絕,為劉邦取勝創造了條件。

  公元前202年,劉邦追項羽至垓下。項羽隻剩下八百餘人,四麵楚歌聲中,項羽與寵姬虞姬訣別,突圍南走。到了天明,漢軍才知道消息,派了五千騎兵去追。項羽走到淮河,隻剩下一百餘人。渡淮以後,問路於農夫,為農戶欺騙,陷入一大片沼澤之中,被漢軍追及。又突圍向東,到了東城,所剩僅有28騎。這28名騎兵到了最後,他仍分為四隊,施演驚人的戰術,四隊同時突圍,指定對麵三個山坡,為集合地點。於是一聲令下,分向四麵馳出,便有漢將一名為項羽所斬殺。片刻之間,項羽的騎兵又集合在三個山坡之上,漢軍不能確知項羽的所在。等到漢軍分而為三,把三處的楚騎分別圍困,項羽又再度衝出,斬漢一都尉,殺了幾百漢軍。28騎之中,隻損失二騎。

  項羽帶了這26騎,又繼續向東南奔逃,來到長江江岸的和縣東北的烏江鎮渡口。烏江亭長將船靠在岸邊,對項羽說:“江東雖小,但地方千裏,數十萬人之眾,也足以稱王。望大王趕緊渡江。現在隻有我有船,漢軍追至,無船可渡。”項羽笑道:“天亡我,我渡江做什麽?而且我與江東子弟八個人渡江西進,如今無一人生還,縱然江東父兄可憐我而仍以我為主,我有何麵目見他們。”遂將所乘馬送給亭長,讓從騎都下馬步行,手持短武器與漢軍交戰。項羽手殺漢軍數百人,自己也負傷十餘處。他知道大勢已去,仰望蒼天,大吼一聲,揮劍自刎。

  曆時四年的楚漢戰爭以劉邦取得勝利最後即皇帝位而結束,而項羽最後成了一個悲劇人物留在了中國人的心裏。四年前後劉邦和項羽地位的轉變,如謎一般為史書記錄,但史書並沒有給出什麽明確答案。

  對項羽失敗的原因,很多人進行了探討,但看法不全一樣。有人認為項羽之所以失敗主要是他實行了分封。在政治上劉邦是進步的,項羽是反動的,他大搞分封,符合舊貴族的利益,違背了廣大人民的利益,日益陷於孤立,終歸於敗亡。也有人指出項羽缺乏政治頭腦,陶醉於眼前的成功,一心沽名釣譽。平時吝慳分封,勝利之後,又極其簡單地以封王的形式肯定和承認割據勢力。因與曆史發展趨勢背道而馳,終遭失敗。

  另一種觀點認為劉邦、項羽的成敗,是他們個人素質所致。項羽過於殘暴,自恃拒諫,是出色的軍事家,但不是成功的政治家。劉邦品格低劣,成功在長於權術,善於用人。項羽失敗在於用人唯親,不講策略。更有人認為項羽失敗原因除了個人因素外,還有推翻暴秦後,沒有給人民帶來任何利益和生存生產的條件,而內部有不折不扣的奸細項伯的破壞。各家意見分歧頗大,要取得觀點一致,已不能局限於原有的史學方法,須加強曆史人物個性的研究。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