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章 盤庚遷殷之謎

  商朝從建國到滅亡,長達五百多年。最後的二百七十多年定都於殷(今河南安陽),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有時候也稱為殷商或者商殷。商朝定都於殷是從盤庚開始,盤庚是商湯的第九代孫子,商朝的第十九個王。商朝曾經屢次遷都,盤庚定都於殷,不再遷徙,反映了這時候農業的重要性已經超過了畜牧業,人們要求定居下來。

  商湯滅夏之前,把統治中心遷到了亳(今河南濮陽縣)。亳位於商族活動區的南部邊界地帶,再向南,就是夏人的勢力範圍了。湯滅夏之後,為了便於統治夏國的遺民,又在位於夏的中心地區的今河南省偃師縣修築都城,定都於此。這是商王朝建立後修築的第一座城池,它仍以“亳”命名,史稱“西亳”,以與原來的亳城相區別。從湯到大戊九位商王都以此為都。從仲丁繼位為王開始,商朝的都城頻繁遷徙,仲丁時遷都於(今河南滎陽縣),河甲時遷都於相(今河南內黃縣),祖乙繼位後遷到庇(今山東魚台縣),南庚又遷都於奄(今山東曲阜)。從仲丁到盤庚隻有十王,卻遷了五次都,平均兩王一遷,頻率是很高的。

  盤庚決定遷殷,是經曆了一番鬥爭的。

  盤庚即位前,商王朝已處於內外交困之中。在商王太甲以後,商朝曆代的君主和奴隸主貴族們,生活都很腐化。他們迷信鬼神,又特別喜歡喝酒。他們是十足的寄生蟲,自己不勞動,一切事情都駐使奴隸去做。在奴隸和奴隸主之間,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奴隸們大批逃亡。在王室貴族當中,爭奪王位越演越劇烈,有的人說應當兄終弟及,有的人說應當父死子繼。叔侄之間,兄弟之間,常常展開你死我活的鬥爭,把國家搞得亂七八糟。

  各種內部矛盾削弱了商朝,生產荒廢了,一些小國和少數民族不再受商朝的節製,加上水澇、幹旱等等自然災害,使得商朝這個奴隸製國家簡直維持不下去了。

  正在這個時候,商朝的第十八個王陽甲死了,陽甲的弟弟盤庚做了王。盤庚是個有心計的人,他善於觀察形勢,覺得國家不能再照老樣子維持下去了,應當想出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來緩和這些矛盾,挽救商朝的衰亡。他想出來的辦法就是都城遷到殷,開墾荒地,長期定居下來。

  盤庚考慮遷都的原因主要是殷地的土地比較肥沃,自然災害比較少些輕些,在這裏建設都城有利於發展農業生產。其次盤庚認為遷都以後,一切都得從頭做起,奴隸主貴族不能過分享受,這樣社會矛盾就可以緩和。而且遷都可以避開危險的反叛勢力,都城一旦安全,統治就可以穩定。

  可是遷都的決定招致了許多人的反對,反對的人主要是奴隸主貴族,他們害怕到了新的地方不能照舊享樂。盤庚是個辦事十分堅決的人,他決不因為有人反對就改變主意。他把奴隸主貴族召集起來,對他們發表了兩篇訓誥。第一篇訓誥是勸說,告訴大家搬家到殷的好處。他說:“以前上天降下大災難時,先王們都為了臣民的利益而遷徙。現在我也和先王一樣,希望你們都能得到安樂的生活,並不是因為你們有罪而懲罰你們。我要遵照先王關心臣民的樣子,關心你們,保佑你們,帶著你們去尋求安樂的地方。你們如果不與我同心,先王的在天之靈便要責罰你們,降下不祥來了。”第二篇訓誥是威脅,用強硬的口氣,警告大家一定要老老實實地服從遷都命令,否則就要進行嚴厲的製裁。

  盤庚用了軟硬兼施的手段,終於把首都遷到了殷。可是鬥爭並沒有結束。老百姓到了一個新地方,生活不習慣,吵嚷著要回老家。奴隸主貴族就乘機起哄,煽動大家要求搬回老家去。盤庚又發表了一篇訓誥,用強硬的語氣製止住了奴隸主貴族的反對。他說:“先王謹遵上天之命,開國以來已經遷都五次了。現在如果不聽從上天之命遷都的話,談什麽繼承先王的事業呢?”他知道臣民口出怨言是由於當權的大臣在煽動,他嚴厲警告說:“我看得很清楚,你們在浮言煽動,隻是我沒有表示出來罷了,你們就放肆起來。你們在自己禍害自己。我不論關係親疏,誰做好事就受賞賜,誰犯罪就要受懲罰。國家能治理好,是你們大家的功勞;國家治理不好,由我一人承擔責任。今後你們別亂講話,否則到懲罰時,後悔就來不及了。”

  過了幾年,局麵才安定下來。奴隸們在這裏被迫沒日沒夜地勞動,把殷建設成了一個十分繁榮的都市。從此,商朝的都城就固定在殷城,政治上比較穩定,社會經濟和文化也有更大的發展。那時候,銅的冶煉技術大大提高,青銅器的製作範圍更加擴大。殷城附近就有一個很大的青銅器作坊,有上千個奴隸在作坊裏勞動。奴隸們用銅、錫、鉛三種金屬做原料,冶煉鑄造了成千上萬件斧、鉞、戈、矛、刀、鏃等武器,鼎、爵、觚、壺、盤、盂等飲食器皿以及斧、锛、鑿、鑽、鏟等生產工具。許多青銅器造型優美,花紋圖案十分精巧,達到了高超的藝術水平,形成了後來著稱於世的青銅器文化。有一個很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長110厘米,寬78厘米,重875公斤,被考古學家從殷墟遺址中發掘出來,完整地保存在中國曆史博物館裏。這是世界上到現在為止發掘到的最大青銅器。從商代的青銅器也可以看出,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是以奴隸為主體的勞動群眾創造出來的。

  在殷墟遺址中,還發掘到大批烏龜的腹甲和牛的肩胛骨,上麵刻著許多文字。這種文字和現在的不同,是我國已經發現的最古的文字,叫做甲骨文,一共有四千多個單字,大多已經被考古學家辨認出來。當時殷朝的王室貴族很迷信,做什麽事情都要先采用龜甲和牛骨進行占卜。刻在龜甲和牛骨上的,大都是占卜的原因和結果,以及後來是否應驗等等的話,這些卜辭記載著殷朝的許多大事,為研究殷商的曆史提供了可靠的資料。

  盤庚遷都,又一度複興了商朝,使得殷商這個奴隸製國家,在我國文化發展史上放出了燦爛奪目的光彩,成了當時世界上的文明大國。

  史學家通常以盤庚遷殷為界,把商代曆史分為前後兩期。盤庚遷殷後,發揚商湯的政治傳統,使商王朝再度興盛,出現了百姓安寧、諸侯歸依的局麵,長期以來威脅著商北部、西部邊界的那些部族,也在商王朝的打擊下退縮、收斂,有的重向商朝表示臣服。

  盤庚開創的中興局麵,到了武丁時得到進一步發展。武丁對西方、北方的少數部族發動了一係列的征伐戰爭,消除了北方、西方的威脅,商的勢力範圍大大擴展。武丁以後,革除了易於引起內亂的兄終弟及製,實行單一的父死子繼的王位繼承製,避免了兄弟鬩於牆的變亂,遂使商王朝進入了一個持續發展的時期。盤庚以後的二百多年間,不僅未再有遷都之舉,而且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殷墟文明。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