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章 蔣含弘殺虎

  唐元和初年,南嶽有個名叫蔣含弘的道士。他擅長符術,但自己隱埋道術,因此沒人知道他有這種本領。

  後來,他居住在九貞觀。一天,他讓弟子去縣城買東西,可是過了很久,弟子也沒有回來。弟子回來後對他說:“我在山口遇見一個猛獸攔在路上,很久不離開,所以我回來遲了。”含弘道士聽後生氣地說:“我在這裏庇護它這麽長時間,它竟還敢如此無禮!”便畫了一道神符讓弟子送到遇見猛獸的地方。第二天再到那兒一看,猛獸已倒斃在神符之下了。含弘聽了這個消息後說:“我本來隻是想用神符嚇退它,讓它不敢再來,哪知它竟無法脫身。既然這符能傷害物類,還要這種方術幹什麽?”於是,他便把術書付之一炬,從此再不問津符篆之事了。

  咎老治蛇毒

  長壽寺有個叫咎的和尚。他講,他以前在衡山時,曾有位村民被毒蛇咬傷後,很快就死了。那被咬的地方腫起一尺多高,他的兒子說:“若是咎老在的話,就不怕了。”就讓人把咎老請到家來,咎老用灰把屍體圍起來,四麵留著門,並事先對眾人說:“蛇要是先從腳的方向來的話,就救不活了。”說完,就握起拳頭踏著步。可等了很久,蛇也沒來。咎老十分生氣,讓人拿來幾升飯,把飯做成蛇形,並詛咒它。忽然,隻見那飯蛇蠕動起來,走出門去。不一會兒,便帶著一條蛇從死者頭部的方向進來了,徑直去吸他的腫處。腫處漸漸消了,這個村民又活了。

  陳鸞鳳勇斷雷公腿

  唐朝元和年間,有個名叫陳鸞鳳的海康人。他勇敢俠義,不懼鬼神,被鄉裏人稱譽為周處再世。

  以前,海康有座雷神廟,鄉裏百姓常常在沐浴齋戒後來祭祀雷神,祈求平安。雖然祭祀從未中斷,但仍有妖孽作怪。每一年的歲首,隻要聽到打第一聲雷,鄉民們就得記下那個日子。等半個月之後,還是在那個時辰,各行各業都不敢妄動。如有違抗,用不了一夜就得被震死,這種現象屢屢應驗。

  有一年,海康遇到百年不見的幹旱天氣,禾苗旱死,河流幹涸。鄉民們天天祈求雷神降雨,可什麽結果也沒有。鸞鳳見到這種情形十分生氣,怒氣衝衝地對鄉民們說:“雷神雖在我們鄉裏,但隻享受祭祀,卻不保佑百姓,竟到了這種地步!現在莊稼枯死,河流幹涸,牲畜被殺盡,我們還留著雷神廟幹什麽?”說著,便不顧鄉民們的勸阻,一把火將雷神廟燒了。

  海康縣有一個鄉俗,就是不能把黃花魚和豬腿肉合在一起吃,說是如果合在一起吃,也會被雷震死。就在鸞鳳燒廟的同一天,他又手持竹炭刀,站在田野裏,把兩樣東西合在一起吃了。之後,他仍然留在原地,仿佛在等待著什麽。不一會兒,天空果然烏雲密布,狂風大作,電閃雷鳴,接著就下起暴雨。鸞鳳手持鋼刀向天揮舞,把惡雷左腿砍斷掉在地上。惡雷吼叫著,樣子像頭熊,它長著豬毛、肉角,翅膀是青色的。它拿著短柄鋼石斧,血流如注。這時,雨過天晴,鸞鳳料想雷神已失去了神力,便跑回家告訴他的父母兄弟們說:“我把雷神的腿砍斷了,你們快去看看吧!”這些人聽後都大吃一驚,便隨鸞鳳一起來到現場。等到那兒一看,雷神左腿果然斷了。這時,鸞鳳還要去砍雷公的脖子,挖掉他的肌肉,但被聞訊趕來的鄉民們攔住了。大家都說:“雷公是天上的神,你是下界俗人,你害了雷公,肯定會使我們受連累的。”大家拽著鸞鳳的衣襟,扯著他的袖子,不讓他動。

  過了一會兒,又有烏雲翻滾,電閃雷鳴,在為雷神悲哀。趁鸞鳳動不了身的時候,受傷的雷神在雲朵、雷霆的幫助下,裹著斷腿騰空而去。大家雖擔心會受傷害,但看到小雨從中午一直下到傍晚還不停,而那些已經幹枯的禾苗已緩過來了,還是十分高興的,總算得到點安慰。但大家還是不能原諒鸞鳳,大人孩子都埋怨他,不讓他回家去。

  鸞鳳見自己有家不能回,有些傷心。就拿著刀走了20裏路,想去他的表兄家暫時借住一夜。不料當天晚上,他住的房子就遭到雷擊和天火。鸞鳳因為持刀站在院子裏,雷公沒能害死他。後來,有人把他砍傷雷公的事告訴了他表兄,表兄怕受連累,就把他趕出家門。鸞鳳見無人收留他,隻好來到寺廟,但那裏也同樣遭到雷擊、天火。沒辦法,他隻好躲到山洞裏。這回可找對地方了,雷擊不動,火又燒不著,他在那裏睡了三天三夜才回家。

  從此以後,海康每當遇到旱災,鄉民們就出錢讓他買黃花魚和豬腿肉吃,並且還像以前那樣持刀站在田野裏。也真怪了,一到這時,大雨就下個不停,雷神也無可奈何了。這樣持續了20多年,鄉民們都稱鸞鳳為“雨師”。

  唐文宗太和年間,當時的刺史林緒聽說鸞鳳的事,就把他召到州府,詢問事情的經過。鸞鳳說:“我年輕力壯時,心如鐵石一樣堅硬,鬼神雷電都不怕。我甘願犧牲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天下的百姓。再說,天帝也不能總是看著雷神肆無忌憚地為非作歹而不管哪!”說完,鸞鳳雙手捧著寶刀獻給了林緒。林緒賞給他許多錢。

  雷擊忘恩負義人

  唐代有一個名叫史無畏的曹州人,他與張從真是一對好朋友。無畏以種地維持生計,過得很窮苦,經常缺吃少穿。張從真卻是家境富裕,不愁吃穿。一天,張從真對史無畏說:“老弟,你每天早出晚歸,臉朝黃土背朝天地侍弄田地,累得夠嗆,卻掙不了幾個錢。不如先從我這裏借一千緡錢,出去做點買賣,肯定比你現在賺錢多。到時候,你隻把本錢還我就行了。”聽了從真的話,無畏很高興,便從他那兒拿了一千緡錢,帶著兒子到江淮一帶經商去了。不幾年的時間,父子倆就賺了許多錢。

  再說從真這邊,自從借給無畏錢後,家中就連遭不幸。先是被火燒了一把,接著又讓強盜搶劫了一次,所有錢物都被洗劫一空。從真見自己如此落魄,而無畏家道也殷富了,便來到史家對無畏說:“現在我們家裏窮得揭不開鍋了,我並不想討回那一千緡錢,你隻要給我二三百緡就行了。”沒想到無畏聽了從真的話,竟拒絕道:“你說借給我錢了,那你把借據拿來看看!”從真見無畏說出這種忘恩負義的話,真是氣壞了,回家以後就在院子裏點上一炷香,流淚詛咒史無畏。言辭之激烈,讓聽到的人都感到心動。

  到了下午,東西兩側的天空忽然出現大片黑雲。轉眼就電閃雷鳴,狂風暴雨猛烈襲來。隻聽“哢嚓”一聲巨響,史無畏變成了一頭牛,腹部寫著一行字:“沒有良心的史無畏!”半個月之後,牛就死了。

  詩人祈神

  唐玄宗開元年間,詩人王昌齡從吳地返回京城。當船走到馬當山時,風平浪靜。船主對王昌齡一行人說:“無論什麽身份的人,走到這裏都該拜謁廟神,祈求路途一帆風順。”王昌齡雖然不能上岸,但事先也準備了拜謁的禮物。聽了船主的勸告,他便派人帶些酒肉紙馬獻給大王。另外還有一雙草履子,是獻給大王夫人的。他還親自作詩一首,讓使者帶到廟裏祈禱。詩雲:

  青驄一匹昆侖牽,奉上大王不取錢。

  直為猛風波裏驟,莫怪昌齡不下船。

  讀詩完畢,使者便離船上岸了。

  在王昌齡讓人買草履子時,同時還買了副金錯刀子,放在草履子裏。由於光顧著祈禱廟神之事,就忘了把它拿出來,結果連同草履子一起拿走了,而使者也不知這事。

  祈禱完畢,船又繼續前行了一段路程。王昌齡偶然想用金錯刀子,卻怎麽也找不到,這才想起一定是誤送到神廟去了。船又行了幾裏之後,突然有一條三尺多長的紅鯉魚跳上船來。王昌齡見了十分高興,心想:“這真是送上來的美味佳肴,快把它烹熟了下酒!”廚師剖開魚腹時,發現裏麵竟有一副金錯刀子。王昌齡仔細看看,正是被誤送到神廟的那副。王昌齡不僅感歎道:“鬼神之情也昭然,過去也曾聽說葛仙公命魚送信,古詩還有‘剖鯉得素書’之句,今天這事也與那些情況相同呀!”

  昆明池神女

  唐玄宗開元年間,有位書生在洛陽道上遇見了一位女子。這位女子容貌美麗,服飾華豔。當她見到書生時,哭著對他說:“我不是人類,而是昆明池神的女兒,嫁給劍閣神的兒子為妻。婚後,我們夫妻二人關係很不融洽,我想把這些情況告訴父母,讓他們替我出出主意。可路途遙遠,我來回行走太不方便,想請您替我捎封信,不知行不行?”書生看女子難過的樣子十分同情,便滿口答應:“捎封信沒問題。可是,你的父母住在哪裏呢?”女子說:“在昆明池的西岸有一棵斜柳樹,你到那兒以後,一邊敲那棵柳樹一邊叫阿青,到時就會有人來接應你。”

  書生拿著神女遞給他的信就上路了。到了京城以後,他就去昆明池替神女送信。在池水的西岸果真有棵斜柳樹,書生便一邊使勁敲樹,一邊呼叫“阿青”、“阿青”。不一會兒,就看見一位幼年婢女從水中走出來。見到書生捎來的信,她高興地說:“好久沒有小娘子的消息了,這真得感謝你!”說完,便請書生同她一起去見昆明池神。書生不敢貿然跟去,就托故離開了。臨走時,那婢女說:“後天的這個時間,你再來這裏一趟。”

  到了約定的那天,書生來到昆明池邊。不一會兒,便有一名女子從水中走出來,手捧一箱珍珠贈給了書生,然後潛水而去。

  鬼神畏懼果敢人

  韋騶精通音律,尤其擅長吹簫,自稱為“逸群公子”。他曾參加過科舉考試,但名落孫山,以後就再也沒考過。朋友們都勸他再考一年,他說:“好男兒誌在四方,何必隻局限於科舉考試呢!”

  後來他遊曆到嶽陽。嶽陽太守很看重他的才華,便讓他在郡裏為官,可他隻幹了幾個月就托病辭官了。他的同胞弟弟韋驟,在乘船過洞庭湖時不幸溺死。聽到這一噩耗後,韋騶立刻趕到洞庭湖邊,望著湖水放聲痛哭。哭了一陣之後,他乘船來到湖神廟,想把那座廟燒掉。他說:“那些富有的人可以安安穩穩地乘船而過,我弟弟已那樣窮困潦倒,還要遭此橫禍,要你這種廟有什麽用!”可是,還沒等他點火焚燒,就在船上迷迷糊糊地睡著了。睡夢中,他看見一位穿戴整齊的仙人來拜訪他,並對他說:“通往幽冥的路上沒有被枉殺的人。你父親在當嶽陽城將帥時,剛正廉明,連鬼神都敬畏他,紛紛躲避。可是,他拆毀了眾多的淫祠,其中有一二座是不應該拆的。為此,這些廟神都告到天帝那裏,要求嚴懲你的父親。天帝最初不同意,他們竟一告就是十幾年。天帝這才答應將你父親的一個後人送去,以向各廟的神主道歉。可是這後人必須得是退不能知其道、進無補於時的,所以就選中了你的弟弟。如果沒有找到你弟弟的屍體,便是我的過錯。我馬上就派人去把你弟弟的屍體運來。”

  韋騶從夢中醒來,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也就放棄了燒廟的念頭。他立刻讓漁船撒下漁網,一網上來,韋驟的屍體就撈上來了。當晚,他夢見廟神來感謝他說:“鬼神不怕忿怒的人,而畏懼果敢的人,因為果敢的人有誠意。你為人果敢,所以我們都懼怕你。以前,洞庭的音樂都由我負責,但願以最美妙的音樂來報答你的恩德,並希望你在音樂聲中能忘卻塵世的煩惱。”說完,韋騶就見金石羽籥等樂器彈奏起來。韋騶感歎這樂聲非人間所有,真是上天之樂。音樂結束之後,他才從睡夢中醒來。

  裴珙借馬

  裴珙出身於孝廉,家住在東京洛陽。仲夏時節,他從新鄭回歸,想趕在端午節之前到家探望父母。可是他的馬走得太慢,眼看太陽快要落山了,才走到石橋。無奈,他隻好側身跳下馬來,邊趕馬邊徒步行走,看得出他是歸心似箭。

  走了一段路程,從後麵跑上來一位騎馬人。騎馬人手中還牽著一匹馬,隻見這兩匹馬都是膘肥體壯、步履矯健。騎馬者以一種憐愛的目光看著裴珙。裴珙見此人相貌慈祥,便上前施禮,並請求說:“我有一個小小的請求,想借您的馬用一下,不知您同意嗎?”騎馬人說:“隻要你能騎到城門上下來就行。”裴珙答應了這個條件,一躍跨上了駿馬,回頭對兩名隨從說:“你們先騎著這匹駑馬慢慢走,天黑就到白馬寺西麵我表兄竇溫的別墅住下,等明日一早再慢慢往回走。”說完,就策馬飛奔而去。一轉眼,已來到洛陽的東門,遂將馬還給了騎馬人,兩人互道珍重後分別。騎馬人以極快的速度跑遠了,一會兒就不見了蹤影。

  裴珙的家在洛水以南。這時太陽已經落山,他加快了腳步往家奔去。等進了家門,天已經很晚了。他進了屋,看見父母和兄弟姐妹們正點著燈燭吃飯,便走上前去揖拜。可是,竟沒有人理他。裴珙以為他們沒有看見自己,就伏在台階上高聲說:“裴珙從外麵回來了!”這些人還像沒聽到一樣,照樣邊吃邊談。裴珙又高聲喊叫兄弟姐妹們的名字,也沒人答應,依然談笑自如。裴珙心裏又急又惱,便聲嘶力竭地大喊起來,但喊了半天,這些人仍然不理睬他。隻見父親問一個仆人說:“裴珙現在在什麽地方,怎麽到現在還不回來?”說完,流下淚來,在座的家人也都很難過。裴珙覺得很奇怪,想:“難道我是怪物嗎?為什麽幽顯如此相隔?”於是,便離開家,在街上徘徊。

  過了好長時間,有位貴人在眾多侍衛的簇擁下遠遠走來。看見裴珙,他用馬鞭指著裴珙說:“他是活人的靈魂,怎麽到這裏來了?”這時,一位身佩箭袋的武士從路邊走過來說:“地界官報告,裴珙孝廉之命未合終,因途中遇昆明池神之七郎子案鷹回,他向案鷹回借馬,案鷹回便將他送到這裏,和他開了個大玩笑。現在應該將他的靈魂送附他的本身了。”貴人聽後笑著說:“小鬼無理,拿人命當兒戲。明天寫信給他父親,好好教訓教訓他兒子。”隨後,武士便帶著裴珙重返東門。從門縫裏看到了竇溫的別墅,武士這時對裴珙說:“你閉上眼睛,馬上就到了。”裴珙聽話地閉上雙眼。武士在他背後猛地一推,驚亂之間便看到了自己的兩名隨從。

  兩位隨從對他說:“咱們走到石橋時,您突然病了,說些不著邊的話。我們怕您有意外,便來到了這裏。沒想到剛一到這兒,您就氣絕而死了。”裴珙聽後驚歎良久。

  過了一陣子,裴珙身體痊愈了,一行人又朝家中走去。回到家裏,裴珙就把自己的奇遇告訴給了家人。

  裘文達複歸水神位

  裘文達臨終前對家人說:“我本來是燕子磯的水神,現在要恢複原來的身份。我死之後,你們送我的靈柩回江西時,肯定要路經燕子磯。在那裏有一座關帝廟,你們可以到那裏去求簽。如果求到上上第三簽,就說明我還是水神;否則,我就可能受貶謫,不能複位了。”說完,裘文達就死了。家人對他的這番話半信半疑,但其中有一名仆從卻堅信不疑,他說:“裘公是王太夫人所生,太夫人原籍江寧。一次渡江時,她到燕子磯神廟求子,夜裏就夢見一位身穿錦袍、手持笏板的人來到她麵前說:‘送給你一個兒子,而且送給你的是一個好兒子。’第二年,太夫人果然生下了裘公。”

  文達的妻子熊夫人扶著靈柩往江西走去。到燕子磯時,她依照丈夫臨終的囑托,去關帝廟求簽,果然抽了個上上第三簽。全家人都大哭起來,並燒紙錢,為裘公在廟裏立了個牌位。

  後來,袁枚去蘇州時路遇風浪,便在燕子磯停泊。他到廟中拜祭了裘公的牌位,並在牆上題詩一首:

  燕子磯邊泊,黃公壚下過。

  摩挲舊碑碣,惆悵此山河。

  短鬢皤皤雪,長江渺渺波。

  江神如識我,應送好風多。

  李明忡夜落深穀

  建安有一個叫李明忡的秀才,他居住在山裏。一天,他去遠村參加宴會,在席間喝醉了,便搖搖晃晃向家走。那天,正巧他沒有帶仆從,所以天黑以後,當他走到半路時,就被山鬼推到了深穀裏。他醉得厲害,摔下去之後就睡熟了。這時,他的魂魄脫離了他的軀體,徑直向家中奔去。進門見母親和妻子一起在燈下坐著,便先向母親問候,但母親毫無反應。他又用胳膊肘碰碰他妻子,妻子也沒理睬他。這時,隻見一位白胡子老頭從屋簷中走出來,向明忡作了一揖,說:“主人之身,今為山鬼所害,現在如果不趕快回去,隻怕就真的死了。”說著,拉起明忡的魂魄就往外跑,大約有十幾裏的路程,便在深穀中找到了明忡的屍體。老人在後麵使勁將明忡的魂魄向前推,並呼喊明忡的姓名。明忡忽然間好像睡醒了,坐起來驚訝地四處張望,隻見月色明亮,四周空曠寂靜。他爬出深穀就向家奔去,到家時已三更天了。他將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妻子和母親。早晨起來後,便和家人一起準備了美味佳肴,向屋簷神表示謝意。

  韋秀莊箭助城隍神

  韋秀莊在開元年間曾任滑州刺史。一天,他沒有什麽公事,便帶著幾名貼身侍從去城樓上看黃河。這時,突然從城樓裏走出一人,隻見他身長三尺有餘,身穿紫衣、頭戴紅帽,通報姓名後便參拜韋秀莊。秀莊見他的神形,知道決非人類,便問他道:“您是何方神仙?”紫衣人答道:“我是城隍之主。”秀莊又問:“您有什麽要求嗎?”城隍神說:“黃河之神想毀壞我的城池,來輸直河路,我堅決不答應。但他向我下戰書,約我五日後在河邊決戰。我擔心自己不是他的對手,所以想請您幫忙。如果我能得到兩千位弓箭手的援助,一定能打敗他,也就保住了您的滑州城。希望您好好考慮一下這件事。”秀莊答應了他的請求,城隍神轉眼便不見了。

  到了約定的日期,秀莊率領兩千名精壯的弓箭手登上了城樓。不久,就見黃河中忽然晦暗起來,緊接著,有白氣直衝天上達十餘丈。隨後,城樓上又有青氣騰空而起。青白兩氣互相縈繞,交纏在一起。秀莊命令弓箭手射向白氣,白氣中箭,便漸漸縮小,直至消失了。而青氣存留下來,像浮雲一樣縹緲綿延,回到城樓之中。

  當初,黃河逼近城下。而從這一戰之後,河水便漸漸退卻,現在離城池有五六裏遠。

  淩波池中的龍女

  唐明皇李隆基在東都洛陽時,有一天,他白天睡覺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絕色美女。這美女容貌秀美,梳著交心髻,穿著大袖寬衣。唐明皇有些奇怪,便問她:“你是哪裏人?”美女說:“我是淩波池中的龍女,保衛主宮,護衛皇上,我都立下大功。現在得知陛下您通曉天上的音樂,就想請您賜奏一曲,也讓我的同類們感到光榮。”唐明皇答應了她的請求,在夢中用胡琴為她彈奏了《淩波池之曲》。聽後,龍女拜謝而去。明皇睡醒後,還記得夢中的事,便將《淩波池之曲》定為宮樂,還親自用琵琶演練一番。之後,唐明皇又在淩波宮設宴,到淩波池演奏新曲。正演奏時,池中突然波浪翻騰,一位神女破浪而出。唐明皇一看,正是那日夢中所見的美女。神女向明皇拜了兩拜,過了一會兒,才消失在水波之中。唐明皇下令在淩波池邊修建一座祀廟,每年都到廟中祭祀神女。

  羅浮隱士

  唐宣宗大中末年,嚴士則做了建州刺史。他本是穆宗朝的宮廷禦醫,頗好真道。一天中午,他到終南山采藥,不幸在山中迷了路。走了幾天也沒有找到一處人家,身上帶的糧食都吃光了。他計算了一下路程,大約離南京城有五六百裏。嚴士則焦慮萬分,但又不甘心困在山裏,便漫無目的地往前走去。真是天無絕人之路,正走著,他突然發現已來到一處深幽寂靜、風景亮麗的地方,那鬆竹之下竟還有幾間茅草房。房子周圍用藤蘿遮掩著,藤蘿下一條小路曲折延伸。

  嚴士則沿著小路來到茅屋門前,敲了幾下柴門。可等了很久,主人也沒有出來。嚴士則覺得很奇怪,就從籬笆縫中往裏—瞅,隻見裏麵有個人正躺在石頭床上看書。嚴士則看他不開門,便自己推開柴門走到那人麵前。那人見客人來到麵前,才整衣坐起來。士則向主人拜揖之後,講述了自己在山中的遭遇。主人請他坐在石盤上,當聽說他是宮中的禦醫時,便向他打聽京城近幾年發生的事,並問他皇上現在即位幾年了。嚴士則一一告訴了他。主人對他說:“自從安史之亂以後,我就隱居在這裏,一直沒有離開過此地。”嚴士則知道他是個隱士,便又對他說:“我來山中采藥,不幸迷失了方向,身上所帶的糧食也都吃光了。現在我很餓,您能否給我點兒吃的,救我一命?”隱士說:“我獨自一人住在山裏,也沒有什麽可吃的。不過,還有樣東西可以充饑。我看你是遠道而來,才送給你的。”說著,從房梁上取下一個紙包,從裏麵拿出一百多顆扁豆大小的東西,然後又從藥室拿來鍋鐺,放上水,撿來幾塊幹柴點著,把那些東西放在鍋裏煮。

  煮了很長時間,鍋裏散發出香氣。嚴士則朝鍋裏一看,見那東西已漲得有一巴掌那麽大。隱士對他說:“現在可以吃了,如果渴的話,你就舀鍋裏的水喝。”嚴士則這時已經餓得不行了,一聽可以吃了,便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剛吃了一半,就已感覺飽了,再也吃不下去。隱士見他吃飽喝足,就對他說:“你能來到這裏,說明咱倆有緣分。從今以後的三十年內,你將不會感覺饑餓和口渴,那些塵世的俗念也會逐漸淡泊。如果以後你能做地方官,應當到羅浮山附近,那是葛洪修得仙術的地方。那時你就會脫離紛華,並獲得長生不老之術。現在你已離家太久了,該回去了。”士則聽了這番話,有些將信將疑,便道謝說:“感謝您救命之恩。現在我不是不想回家,而是找不到回家的路。”隱士說:“你就隻管走吧,別擔心。當你走出二三裏地時,會遇到一位打柴人,你就跟著他走,要不了多久,就會回到宮裏了。”

  嚴士則同隱士告別後離開了山角,走出不遠,果然遇見一位打柴人。嚴士則向他打聽隱士的姓名,可他隻是笑笑,什麽也沒說。士則跟著打柴人走了一天,就到了樊川的村野。回宮之後,他再不想吃什麽東西了。但每天都是神清氣爽,有駕鶴乘鸞的飄逸之感,從那以後,嚴士則開始身穿粗布衣裳,手持竹藜杖,經常到深山野穀居住,潛心修道,尋訪成仙得道之人,拜他們為師。有一天,他遇到一位道學深厚的人,便將他請到家中,同他談了自己的奇遇。誰知那人聽到做地方官的事時,便上下打量他。後來,他就向朝廷推薦士則。朝廷先是任命他為梓州別駕,以後又將他調至建溪做長官。那時嚴士則已90多歲了。他上任剛滿一年,便辭官上了羅浮山。

  韋審相公離開朝廷去廣南鎮守時,還曾派人上羅浮山拜望他。唐宣宗大中十四年,朝廷又請他出山做了建州刺史。當他途經江浙時,蕭相國正在那裏巡視。相國對他慕名已久,便在桂樓設宴為他接風。他隻喝了幾杯酒,其他什麽東西也沒有吃。

  公孫璞殺生得瘡

  公孫璞是雍州高陵人。在唐高祖武德二年(619)時,曾任華州司馬。那時他雖然年紀不大,才40多歲,但每天不管公事,整日沉迷於酒色之中,吃喝玩樂,無所不為。他常讓手下人去釣魚打獵,恣意捕殺動物來滿足自己的食欲。有一天晚上,他忽然做了個夢,夢見一千多人各拿刀槍弓箭闖入他家,把他抓住殺了。公孫璞嚇得大汗淋漓。當他從夢中醒來時,就見渾身上下長滿惡瘡,而且怪得很,這些惡瘡和人一樣有口有舌。公孫璞痛苦不堪,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公孫璞有一個表兄賈宣古,當時為華陰縣令。聽說表弟得病,前來探望。當見到公孫璞時,他吃驚地說:“我活了這麽多年,還從沒有見過這種疥瘡。這肯定是殺生太多,前世作惡帶來的後果。聽說華山道士姚得一有許多神方,我們派人去問問,也許他能有辦法治好你。”公孫璞聽說有人能治這病,便讓大兒子去華山求救。兒子到華山拜見了姚得一道士,向他詳述了父親的病情,然後聲淚俱下地懇求道士救他父親一命。道士說:“這病是因為殺生害命太多,那些冤鬼齊來報仇所致。如果修黃大齋,懺悔以往的罪過,或許這病還能有救。”

  兒子回家後將道士說的話告訴給父親公孫璞。公孫璞馬上讓兒子操辦,在家中修七天黃道場,懺悔罪過,超度亡靈。到了第五天晚上,公孫璞做了個夢,夢見兩名身穿黑衣的童仆領他到了一個地方。那裏門庭宏偉,富麗堂皇,好像王宮府第。他在門外站了很久,突然覺得天上有一道黃光射在地上,正在疑惑的時候,大門開了。隻見一千多魚龜鳥獸、豬羊牛馬從門裏衝出來,乘著黃光,變成人後騰空飛去。童子對他說:“這些都是被你殺死的冤魂,今天符已下,他們憑功德之力托生為人類。你的罪孽也就除去了,你的病過幾天也就會痊愈的。”睡醒之後,公孫璞果然感覺病好了一些。

  半個月過去後,公孫璞的疥瘡完全好了。他和仆人帶著禮物去感謝姚得一道士。在華山之上,道士為他介紹了山中覽雲泉等風景勝地。公孫璞很貪戀景致,一直到了太陽下山還不舍得離去。得一道士就對他說:“山裏沒有可以招待施主的美食。如果你們在這裏住宿,恐怕就要餓肚子了。我知道這裏有一條近路,你們可以從這條路很快到家。”說完,取出一卷仙經向外拋去,隻見經卷在懸崖峭壁上展開,變做一座長橋,由兩條青龍背扛著,橋身五彩繽紛,發出明麗的光芒。公孫璞忙與仆人一起順著這條路徑走去,不久就到家了。

  第二天,公孫璞再次派人去華山向道士致謝,可到那兒一看,得一道士已蹤跡皆無。從這以後,公孫璞全家都開始修煉道術,並且最終在華山過起隱居的生活。

  太清真人

  在長安,居住著一個出身於名門望族的人,名叫鄭又元。他幼年曾與鄰居閭丘氏的兒子在同一位老師那裏學習。又元性格孤傲,認為自己是名門望族,很瞧不起出身貧苦人家的閭丘子,還經常羞辱他說:“你算什麽東西,也配和我一起讀書。我雖然沒說什麽,但你心裏不覺得慚愧嗎?”每當聽到這話,閭丘子都默不作聲,臉上露出羞愧之色。沒過多久,閭丘子就死了。

  十年過去了,鄭又元明經及第,調任蜀州參軍。到了蜀州之後,郡守讓又元到唐興做代理武官,一位名叫仇生的人與他一同為官。仇生是大商人的兒子,家產萬貫,年紀又輕,才20歲。他對又元很尊重很熱情,三天、五天就宴請他一次,還經常送給他錢物,極力想贏得又元的好感。但又元卻嫌仇生不是出身士族,所以從未將他放在眼裏。有一天,又元邀請親戚朋友來參加宴會,同僚們都受到邀請,惟獨沒有邀請仇生。

  當宴會之上興致正濃時,一位朋友問又元:“你和仇生是同事,平時他對你又那麽關心,你設宴卻不請他來,恐怕不太好吧!”又元一聽,心中有些愧疚,便派人去請仇生。當仇生來到宴會席上時,又元給他端來一杯酒。仇生推辭道:“我酒量很小,不能喝下這一滿杯。”又元便認為他是在令自己難堪,就罵他道:“你這市井小人真是不識抬舉,你也就配擺弄做針線活用的錐子剪刀,怎麽還能做官呢!你能與我共事,是你的福分,竟還敢拒絕我給你的酒!”說完,轉身揚長而去。這番話使仇生羞愧萬分,他離開了宴席,並在第二天就辭官回家了。整整一個月,他閉門不出,最後病死了。

  鄭又元在第二年被免去官職,搬到濛陽居住。由於清閑無事,他便開始研習道術。他聽說蜀山有個姓吳的道士,其法術高超,便前去拜訪,想拜他為師。吳道士雖然留下又元,但十年時間卻什麽法術也沒有傳授給他。又元感到很沮喪,就告別吳道士,回到了濛陽。

  後來,鄭又元去長安辦事。途中在褒城旅館借宿時,遇見一位十幾歲的少年。這少年長得眉清目秀、聰明機敏,和他談了一會兒話之後,又元發現他談鋒頗健,心中便不免有些驚異。那少年對又元說:“你我早已相識,你難道不記得了嗎?”又元說:“實在記不起來了。”少年說:“我本來出生在閭丘氏家,在長安居住時,同你在一個老師家學習。你嫌我出身低下,經常羞辱我。後來,我又托生在仇家,與你在唐興同為武官。你收我錢物,卻罵我是市井小人。你為什麽這樣驕傲呢?你自己認為出身高貴,就隨意侮辱別人,這有違天理。我是太清真人,天帝看你有道氣,讓我托生在人世與你共處,想向你傳授道術。但你輕視他人、傲慢無禮的行為,使你最終無法得到真傳。這真是太可悲了!”太清真人說完便消失了。

  直到這時,鄭又元才後悔不迭,但為時已晚了。不久,他便在羞愧懊悔之中死去了。

  七七見母

  金梁先生不知是哪裏人氏。他在金梁橋隱居,每日以占卜算卦維持生計。一天,董永的兒子想見見自己的母親,便來求助金梁先生。金梁先生對他說:“在城南十裏的地方,有一個水池。七月七日那天,仙女們將到那裏去洗澡,她們會把衣服放在岸邊,你數到第七堆衣服時,便是你母親的。你將母親的衣服抱起來,並在那兒等著,到時候你就會見到母親了。”

  到了七月七日那天,董永的兒子按照金梁先生的話來到城南的水池邊,果然在那兒找到了母親的衣服。見到母親他便哭著喊道:“媽媽,媽媽!”母親也看到了自己的兒子,母子倆相擁在一起。母親問兒子:“孩子,你是怎麽知道這裏的?”兒子說:“金梁橋那兒有一位算卦的老先生,是他告訴我到這兒來的。”母親一聽,就從頭上取下一根簪子遞給兒子,說:“把這個給金梁先生,謝謝他。”然後,母親把兒子送到山坡上,拉著兒子的手,流淚與他告別。從此以後,這個山坡被人們叫做“離兒坡”,那個水池被稱為“仙侶池”。

  告別母親以後,董永的兒子就去拜謝金梁先生。可是金梁先生關上房門,不讓他進屋。無奈,董永的兒子見不能將簪子當麵交給金梁先生,便從門縫中扔了進去。誰料那簪子剛一落地,屋子裏就著起了大火,而金梁先生也不知去向了。

  金龜玉印

  唐憲宗元和五年(810)時,任內給事的張惟則出使新羅國歸來,經過一座海島時稍作歇息。在島上,他聽到雞和狗的叫聲,還仿佛看到了炊煙。此時,夜空晴朗,張惟則悠閑地走出駐地,想順便去看看那雞鳴狗叫之聲是從哪裏傳來的。

  走了約有一二裏地,突然看見一座宅院,隻見院內亭台樓閣,花草繁盛,金窗銀門,碧瓦玉牆,十分宏偉壯觀。在樓閣之上,有幾位公子,頭戴章甫冠、身穿紫霞衣,正在那裏吟詩作賦。張惟則見這幾人神采飄逸、氣度非凡,知道他們決不是等閑之輩,便上前拜揖。一位公子說:“你從哪兒來?”惟則說:“我是大唐的使者,從新羅國出使歸來。”公子說:“大唐皇帝是我的朋友,你替我給他捎個話。”說著,讓一個婢女捧來金龜印交給惟則,惟則小心翼翼地放在自己隨身攜帶的一個寶匣中。公子見惟則放好了金龜印,又對他說:“請你轉達我對大唐皇帝的致意!”惟則說:“請放心,我一定會按您的吩咐做的。”說完,公子就讓人把他送出了殿外。

  回到船上後,惟則發現剛才走過的路已不見蹤跡。他覺得自己仿佛是在夢裏,但看到那金龜印卻真的放在那兒。金龜印長五寸,上負黃金玉印,麵方一寸八分,上麵雕刻著“鳳芝龍木”的圖案,還鐫刻著“受命無疆”幾個字。

  在海上顛簸了幾個月,惟則終於帶著金龜印回到京都,把它獻給了憲宗皇帝,並轉達了公子的問候。聽了惟則的講述,再看看那神奇精致的金龜印,憲宗皇帝疑惑地說:“難道朕前生是仙人嗎?”他仔細地辨認印上的文字,怎麽也不知道它表示的含義,最後隻好先讓人把它封在紫泥玉鎖中,放在寢宮的帷帳內。從那以後,人們就常常見到從帷帳中放射出五彩光束。

  這以後的一天,在皇宮寢殿前的連理樹上突然長出兩棵靈芝,形態像龍飛鳳舞一樣。憲宗皇帝看到這一奇觀歎息道:“鳳芝龍木,大概指的就是這種現象吧!”

  蓬萊仙境

  李師稷中丞在唐武宗會昌元年(841)任浙江觀察使。當時,一艘商船在海上時突遇狂風,船便隨著風漂流,不知會漂到哪裏。大概過了一個多月,船終於停靠在一座大山下。船主抬頭觀望,隻見祥雲繚繞、異樹奇花,恍如仙境一般。正在遲疑之時,隻見從山旁走出一人,他大聲詢問船主:“你是怎麽到這兒來的?”船主將前後經曆告訴了他。聽完船主的話,那人讓船主把船再稍微往前劃了劃,靠了岸。之後,他又對上岸的船主說:“你既然到了這裏,就要先拜見天師。”說著,便領船主走進一個很大的道觀內。進了觀門,就看見一位眉發俱白的道士坐在大殿上,十幾位侍從站在他身邊。船主猜想這位道士可能就是天師了。

  天師讓船主走上大殿,對他說:“你雖是中原人,但與此地有緣,因此才能到達這兒,這裏便是蓬萊山。”隨後,天師派人帶著船主四處觀覽道觀。隻見這觀中到處是光彩奪目的玉樹瓊台,數十處院落都有自己的仙號。隻是當他走到一處時,卻見院門緊閉,不能進去。船主很奇怪,就偷偷從門縫往裏看,看見院中花草繁盛,夾雜著蒼鬆翠柏;屋裏擺放著床榻案幾,台階下香煙彌漫。船主忍不住問向導:“誰在這裏住?”向導回答說:“這是白樂天院。他現在還在中原,沒到這裏來呢。”船主記住向導的話,告辭後回到船上。

  一個多月以後,船主回到浙東,把在路上的經曆告訴了李師稷觀察使。觀察使感覺事關重大,便將船主一番描述記錄下來,上呈給白樂天。到了會昌二年(842),白樂天被任命為刑部尚書時,卻辭去官職、歸隱還鄉了。他既然不同於那些醉生夢死、貪戀官場的人,誰說他不是仙世之人呢?

  甑甑預言

  柳及是貞元進士柳株的兒子,河南人,家住灃陽。柳及曾經到南海遊曆,在那裏,由於他出身書香門第,被南海元帥推薦到廣州做了個副職。不久,娶廣州岑會長的女兒為妻,並生了一個男孩,取名甑甑。由於廣州離家太遠,不能與父母同住,柳及便攜妻帶子返回了家鄉灃陽。

  過了幾年,柳及見家中日子艱難,便獨身一人去漢中謀生,在武仙又娶了一妾沈氏。有一天,柳及去郡中辦事,家中僅有沈氏和老母孫氏。當時正值秋末,半夜月明星稀,忽然在柳家窗前出現一個小孩,他向沈氏招手說:“你別怕,我是柳及的兒子。”沈氏很奇怪,就叫醒母親。孫氏問小孩:“你是什麽人?有什麽事嗎?”小孩說:“我叫甑甑,是去年七月份病死的。我特地來向你們辭行。”沈氏問:“你既然已經死了,怎麽還能來這裏呢?”甑甑說:“一般未滿七歲就夭折的小孩,因為他們活著時沒有犯罪,所以不受什麽懲罰。即使不能立即托生,也多被天曹使用當差。我現在就在天曹當差,來往於天曹地府之間運送文書。天曹負責記錄人的善惡之行,記下的事情每月按時送到地府。這期間因為有空閑,所以可在外麵走走。”沈氏說:“你父親在郡裏當會計,很快就會回來,等他回來後你再和他談談吧!”甑甑遺憾地走了。

  第二天,當柳及回家時,沈氏把昨晚的事告訴了他。柳及不相信地說:“這荒郊野嶺中妖怪很多,肯定是他們假扮我兒子來搗亂。”可到了晚上,甑甑又到窗戶那兒用小手招呼柳及。柳及開始不相信,以為是精怪搗亂,便聲色俱厲地嗬斥他。可聽完甑甑的講述之後,才相信他真是自己的兒子。柳及傷心地哭起來,問他夭折的原因。甑甑告訴父親說:“去年七月我得了痢疾,吃了很多藥也不好,最後就死了。這也是命中注定。現在,我為天曹當差,還不知什麽時候才能托生。”柳及問:“你在冥司中,一定知道每個人的生死定數,回去你幫我看一看,再來告訴我。”甑甑說:“可以。”

  第二天晚上,甑甑又來了。他告訴父親說:“冥司有一座大城,貴賤等級都有自己的位置,就像棋的布局一樣。世上的哪個人要死了,在半年或是幾個月內,就先在城中呼喊他的名字。我在那裏並沒聽見喊您的名字。”其實,甑甑已經聽到呼叫柳及的名字了,但怕父母傷心,就沒告訴他。可私下裏他偷偷地對沈氏說:“我父親已被陰司點了名,大概就要不久於人世。以後如果有人想娶你,你不要輕易答應他。如果有一位在軍隊中做事的姓周的人來求婚,你就同意嫁給他。你們結合後一定會百年好合,吃穿不愁。”

  幾天之後,甑甑又來了。他說:“因為差役受限,以後不能再來人間了。我從今以後要和你們訣別了。”話說得非常淒慘,讓柳及和沈氏聽後也淚流滿麵。柳及果然在四個月以後死了。不久,沈氏漂泊到南海,很多人前去求親都遭到拒絕。

  後來從長沙來了一位姓周的小將,他在廣州做生意時聽說沈氏貌美,便派人去求婚。沈氏聽了他的情況,立即答應下來,二人便結為夫婦。

  花月之妖

  素娥是武三思寵幸的愛妾。早在她之前,喬窈娘一直是武三思最喜歡的小妾。窈娘能歌善舞,三思又通曉音律,所以三思認為窈娘是天下無雙的歌舞之後。可是,武三思很快就厭倦了她,不但將她沉入雒江,還殘忍地殺了喬氏全家。

  不久,武三思的門人向他推薦了素娥。那人說:“素娥是相州鳳陽門宋老太的女兒,也是能歌善舞,尤其擅長彈奏五弦。人長得花容月貌,美似天仙。”三思聽了心花怒放,忙派人帶著三百匹綢緞去求親。素娥真的來到武三思的家中拜見了他。武三思樂不可支,隻見素娥的美貌真是名不虛傳,麵似桃花,嘴似紅櫻,膚如凝脂,身段婀娜,簡直就是仙女下凡。武三思馬上令人準備設宴慶祝素娥的到來,同時也想讓眾人欣賞一下素娥的美貌。

  文武官員們聽說武三思設宴迎娶一位天仙般的美妾,都紛紛前來祝賀,想一飽眼福,隻有納言官狄仁傑托病沒來。這令武三思十分惱怒,在眾人麵前大發雷霆。宴會之後,有人將此事告訴了狄仁傑。第二天,狄仁傑便到武三思的府上道歉。他說:“昨晚由於我舊病複發,沒能前來向您祝賀,感到很抱歉。特別是沒能一睹芳容,實在是遺憾!以後如果再有赴宴之事,我一定最先趕來!”

  素娥聽說此事後,對武三思說:“狄公是剛正之人,不是那種奸邪之徒,為什麽要強迫他做不願意做的事呢?以後再設宴的話,就別叫他了。”武三思說:“那可不行,如果誰敢阻止我設宴,我就殺他全家!”

  幾天以後,武三思又舉行宴會,這次狄仁傑先於別的客人到了。武三思就將他請入內殿飲酒,等待其他客人來。酒菜擺好後,武三思對狄仁傑說:“上次你沒有見到素娥,今天讓她先出來給我們表演一段歌舞,好讓你一飽眼福。”於是,這二人便放下杯子,等素娥出來。

  過了好一會兒,去請素娥的仆人回來稟報說:“素娥躲到不知什麽地方去了。”武三思又氣又怪,就親自進屋去叫,可半天也沒找到。正在生氣時,忽然從屋子西南角的壁板夾縫中飄出了一縷香氣。三思便將耳朵貼近仔細去聽,竟然傳來素娥細若遊絲的聲音:“我讓你不要請狄公來,你偏不聽。這回我可活不成了!”武三思吃了一驚,忙問道:“這是為什麽?”素娥說:“我並非其他的怪物,而是花月之妖。天帝派我來蠱惑你,好讓李氏王朝複興。狄公剛正不阿,他的凜然正氣懾服了我,所以我不敢出去見他。但是畢竟我曾是你的愛妾,怎能對你無情無義呢?希望你以後好好對待狄公,不要再有其他想法。如果不這樣,武家王朝就後繼無人了!”說完,素娥就不再出聲了。

  武三思沒辦法,隻好懊喪地出來對狄仁傑說:“素娥突然得了重病,不能出來了。”狄仁傑覺得奇怪,卻又不知什麽原因。第二天,武三思請來狄仁傑,悄悄將昨天的事告訴了他。狄仁傑聽後感歎道:“看來上天所付予的責任,不能當兒戲呀!”

  木偶人

  長安城裏有一個衣衫破爛的窮和尚,他隨身帶著一隻小猴沿街叫賣。小猴子會學人說話,還可以為人做事。虢國夫人聽說這事,就派人把和尚召到家來。和尚來後,虢國夫人便向他詢問關於小猴的情況。和尚說:“我在西蜀的山中生活了二十多年。一天,一群猴子偶然從我的住處經過時,留下了這隻小猴。我見它可憐,便收養了它。剛剛半年多的時間,小猴就能了解人的各種意圖,還能像人一樣說話。隨便讓它做什麽事都行,就像我的徒弟一樣。現在我剛到長安,手頭很緊,又沒辦法弄到錢,無奈隻好將小猴忍痛賣掉。”虢國夫人聽後說:“我現在就給你一些綢帛,你把小猴給我留下,我養它。”和尚謝過夫人之後,就拿著綢帛走了。

  從此,小猴每天都跟隨在虢國夫人左右,很討夫人的喜愛。半年後的一天,楊貴妃派人給夫人送來了靈芝草,夫人喚過小猴來,讓它玩耍。突然,小猴倒在地上變成了一個小男孩,隻見他大約十四五歲,容貌清雅俊秀。夫人奇怪地嗬斥他,問他是怎麽回事。小猴子說:“我本來姓袁,賣我的和尚以前住在西蜀的山中。我父親常給我吃草藥,使我突然間變成了一隻小猿猴。我父親很害怕,就將我扔掉了。後來,我被那個和尚收養,並被帶到這裏。我一開始雖然不能說話,但心裏什麽事都明白。自從您收養我之後,我一直想有機會和您說說心裏話,但我又表述不出來。因此,我常常在夜裏暗自流淚。沒想到我今天又變回了人身,不知您想對我怎麽樣?”夫人心裏更覺驚異,她讓人拿來錦衣給小男孩穿上,仍讓他跟隨在左右,但對他的來曆緘口不語。這樣過了三年,小男孩的容貌出落得更加漂亮,以致楊貴妃都多次想要見見他。虢國夫人擔心他會被別人奪走,便不讓他出門,還專門為他準備了一個房間來居住。小男孩特別喜歡吃藥,因此,夫人讓婢女經常供給他藥吃。可是突然有一天,小男孩與那婢女竟都變成了猿猴。夫人大吃一驚,就派人將他殺了。可最後殺死一看,那小男孩竟是一個木偶人。

  金佛流淚

  青陽門外二裏處的禦道北,即孝敬裏,有一座平等寺。它是廣平的武穆捐出的宅院改修而成的。這座寺院,殿堂宏偉,林木繁茂,平台複道,世上獨有。寺門外有一尊金佛像,高二丈八尺,相貌端正嚴肅,常有神驗。每次在國家即將發生什麽吉凶大事之前,它都先有征兆。

  北朝孝明帝孝昌三年(527)的十二月中旬,金佛像麵容顯出悲傷之色,雙目垂淚,渾身上下也是濕漉漉的,人們稱其為“佛出汗”。這一消息傳出後,京城的男女老幼都爭相來觀看,平等寺一時間人山人海。一個和尚用一塊棉紗為金佛擦拭眼淚,可一會兒棉紗便濕透了;又換了一塊再擦,過不多久,就又濕透了。金佛就這樣一直流了三天的眼淚才停。就在第二年的四月,爾朱榮率領軍隊攻入洛陽,殺死朝廷官吏一百多人,老百姓死得更是不計其數。

  北魏孝莊帝永安二年(529)的三月,這尊金佛又開始流淚了,京城的老百姓們又都跑去觀看。到五月份時,北海王帶兵進了洛陽,孝莊帝北巡。七月份時,北海王被打敗,他所率領的五千名江淮兵士全都成了俘虜,沒有一人能夠逃脫。

  永安三年(530),金佛又像前兩次那樣流淚了。有了以前的驗證,人們開始驚慌失措、心急如焚,再也沒人有心思去觀看了。同年十二月,爾朱兆又攻入洛陽,將孝莊帝抓回晉陽後殺掉了。洛陽的王宮空空如野,朝廷一百天都沒有皇帝主持政事。

  原封未動的秘方

  範仲淹從小生活貧困,依附在睢陽朱氏家為生。他曾與一位會法術的人交往密切。後來,這個人病重,讓人把範仲淹找來,對他說:“我對水銀煉成白銀的冶煉術很精通,可是我的兒子還小,不能將這個秘方告訴他。現在,我將秘方交給你吧!”說著,將封記完好的秘方和一斤白銀放在範仲淹懷裏。範仲淹剛想推辭,這個人就咽氣了。

  十多年以後,範仲淹正在擔任諫議官,那有法術者的兒子也已長大成人。一天,範仲淹把他找來,告訴他說:“你父親是一個有神術的人,他去世時你還很小,所以他讓我把秘方和白銀替你保管。現在你已經是大人了,應該把這些東西還給你了。”說著便拿出秘方和白銀,交給了這個有法術者的兒子,那包裝封記依然如故。

  法全點石成金

  法空首座無相師是霄川人,他是待製官沈純誠的小兒子,曾經參加過科舉考試。僅經曆了一次考試落第,他就削發為僧,以求出世之道。他在打坐誦經之餘,也留意冶煉金銀之術。

  有一年,他在焦山遇見了和尚法全,二人談論起點石成金的法術。法全說:“我正有這種法術。”法空說:“出家人還能學這樣的法術嗎?若是敗露,那損失可就大了。”法全說:“我的法術不同於一般,隻要用一點藥就能點銅為金。可令我憂心的是沒有辦法能製銅。現在每天用骨董袋子攜帶,很不方便。如果讓人偷偷看到就不大好了。”說完,拿出一個紙包給法空看。包內是溪砂,但法空感覺到它要比溪砂重。法全用小勺給法空舀出一點兒,讓他冶煉。可法空煉製了一個晚上也不成汁,他叫來法全詢問原因。法全笑著說:“一般人看它,都認為是溪砂,卻不知這實際上是銅。”說完,取出一點白藥投進去,砂便開始融化了,等停火一看,竟真的煉出了金子。法空忙向法全拜揖,並連聲稱讚道:“這真是前所未見。”從此以後,法空更加敬重法全,並虛心向他請教。法全說:“我並不是吝惜我的煉金術,隻是以前我發過誓,另外,我也害怕此術引起貪婪之人枉費心機而遭致災禍,這實在是對人無益。請允許我談談自己的經曆吧!二十歲那年,我還沒有出家,先做了道士。我與另外三個夥伴一起學習煉丹術。然而,學了多年卻一事無成。於是,在紹聖元年(1094)七月十五日那天,我們商量說:‘我們學習煉丹之術,卻未曾遠遊,現在應該分開,以十年為限,也就是十年之後的此月此日,在此地重聚。道人也沒有什麽累贅,如果到了那一日不來,就說明是在途中死了。’遂舉酒為約。他們三人分別前往川陝、京洛等地,而我則在兩浙之間雲遊。約定的日子轉眼間就到了,我走下豐樂橋,其他三人也相繼聚來。這久別重逢讓大家都十分高興,連喝幾天酒之後,便各自展示自己所得的方法秘訣,進行比較鑒別。其中有一種點茅的方法看似容易,大家就試驗一下,結果銅色未變。一位同伴說:‘我在成都藥市遇見過一位奇人,他送給我一點兒至暈之藥。他說這藥很神奇,我還從未試過。’他取來一點兒與銅一起煮,可是銅色更黃了。大家認為可能是藥少的緣故,就又加了一些藥再煮。等出爐一看,竟成為真金了。我們非常驚喜,便帶到金店中請人鑒別。鑒別的人說:‘這是上等的純金。’大家仍有些將信將疑,便又商議說:‘聽說京城中的皇家金店天下第一,若那裏也認定為金,這便是真仙秘術了。’於是我們就整理行裝上路了。到了京城,我們先拿出十兩賣給金店,店主取出自家黃金一比,見我們的不但柔韌,而且還有紫焰,就出高價買下來。我們高高興興離開了金店。當時,我們就住在相國寺東麵的客店裏,大家相互慶賀說:‘我們窮訪半生,終於有幸得此神術,這回可以安心修道了。即使不能免俗,也可衣食無憂地過此一生。現在我們再造一百兩,將它們分掉之後就分道揚鑣。’於是,我們買來許多宮廷美酒,邊痛飲邊煮銅。不料,銅汁突然濺出來,大火將房屋燒著了。那天,風刮得特別猛,火勢鋪天蓋地,根本撲不滅,加上他們三人醉得厲害,正不知如何是好。隻有我還稍微清醒一些,從火中連滾帶爬地逃了出來。我害怕有人抓住我問罪,就拚命地跑。由於我會潛水,就跳進汴水中,順流而下,遊過國門下鎖,才敢上岸。在水中,我就對天悔過,並發誓要做和尚,再也不弄什麽煉金術了。如果有大的佛事不能成就,我要先上述蒼天,再做這種事,但一點兒也不能留為己用。現在,我又怎麽能傳授給別人呢?如果你有未成的佛事,要送與聚福之人,我會用藥為你點銅成金,即使是一百兩也不吝惜。”法空聽了這一席話,就再也不敢逼問他。此後不久,法全不辭而別,再也不知去向了。他的那三個夥伴,兩人被火燒死,一人被抓住投入牢獄,受盡刑杖之苦,不幾天也死了。

  一字逃生

  宋朝末年,一位姓劉的先生到省城去參加科舉考試。考試的前一夜,劉先生在客店裏難以入睡,便來到院子裏閑坐。當他無意中抬起頭仰看天空時,忽然發現天上好像有個斷裂帶,他吃驚地歎息道:“天下不知又要發生什麽大事了!看來此地不可久留,我得趕快回家!”

  於是第二天一早,劉先生就放棄了科考,收拾起行裝往家趕。走到半路,他碰見了一位神卒,那神卒腋下夾著一卷手冊。劉先生上前問道:“看您急急忙忙的,這是要到哪兒去呀?”神卒回答說:“我奉上帝的命令,來人間領取那些該死的人。”說著,就把手冊拿給劉先生看。劉先生一看,嚇得半死!原來,那卷首的第一個便是他的名字。名字下麵還有一行小字的批注:三刀下死。

  神卒見劉先生那嚇得哆哆嗦嗦的樣子,不禁動了惻隱之心,便對他說:“看你的麵相是個好人,我替你把‘下’字改為‘不’字吧。”說完就不見了。

  從此以後,劉先生在山裏過起了隱居生活,不大與世人相來往了。

  一天,他因有事到城鎮去,突然間衝來了許多蒙古兵,一眨眼的工夫,街道上便滿地橫屍。劉先生嚇得趕忙趴在死屍堆裏,即便是這樣,還被蒙古兵砍了三刀,幸虧砍得不是要害處,他才沒有丟了性命。後來,知道了這事的人都說他是得了上天的保佑,不然,早就去閻王老子那兒報到了。

  月中玉兔

  婆泥斯國有一座三獸塔。從前,這裏有狐狸、猿猴、玉兔在一起生活。它們雖然不是同類,但相處得非常融洽。有一天,天帝變作一位老頭,來到它們的住處討飯吃。狐狸出去了沒多久就回來了,它給老頭銜來一條大鯉魚;猿猴也出去了一會兒就回來了,它為老頭摘來了些野果;隻有玉兔出去了很久,卻什麽也沒能帶回來。它見狐大哥、猿大姐都給老人弄回來許多好吃的東西,隻有自己什麽也沒弄到,就十分傷心,覺得自己沒本事,對不起老人,便投進火裏,用自己的身體給老人當飯吃。老人拿起燒焦了的玉兔,對狐狸、猿猴感歎道:“玉兔能有這番誠心,讓我很感動!為了不使它消失,我要把它送到月亮上去生活,好讓後人世世代代都能夠看到它。”現在人們傳說的月中玉兔,就是因此而來的。

  郭巫漢井邊祈雨

  傳說在宋朝初年,貴溪縣仁福鄉有個姓郭的巫漢,為了祈雨,曾坐在井旁吹白牛角號。他吹著吹著,不知怎麽回事,那牛角號突然掉進井裏,郭巫漢有些舍不得,便想撈上來,不料自己卻失足掉入井中。剛掉下去時沒有什麽感覺。過了一會兒,卻發現水中有樓閣殿堂,隻見一位老者在廳堂上正襟危坐,侍衛森嚴,那隻白牛角號就放在窗戶旁。郭巫漢走到老者麵前,請他歸還牛角號。老者對他說:“現在天氣幹旱,是上天注定的,並不是我獨斷專行。你不好好修養誠心以報上天,卻在井邊日夜瞎吹亂嚷,所以我就沒收了你的牛角號。”郭巫漢苦苦哀求,並保證以後再也不這樣了,老者才讓他回去。郭巫漢從水中出來時,衣服一點兒也沒沾上水。

  後來,又遇上大旱天氣,郭巫漢沒有聽信老者的話,又到井邊吹牛角號,剛吹幾聲,牛角號又掉進井裏。郭巫漢又跳下井,但這一次卻沒有再上來。五天以後,在山前的潭水中漂出他的屍體。但令人奇怪的是,那屍體一直僵坐不倒。漁夫把他推入溪流中,第二天早上去看時,屍體還是那樣僵坐著。這樣反複折騰了三四次,屍體也不肯離去,更不腐爛。這天晚上,郭巫漢托夢給鄉人說:“那潭中僵坐不倒的屍體是我!這次入井見到龍王,他說我多次來到冥間,不讓我出去了,讓我掌管祭祀。但怕你們不相信我的話,便將我的屍體浮出水麵,來顯示異樣。”鄉人到潭邊看到這一幕與夢中相符,便為郭巫漢立了祀廟。從這以後,凡是有祭祀祈禱的事,都十分靈驗。

  棺中小兒

  宋朝末年,在姑蘇城中有一家賣燒餅的店鋪。有一天,店主在清點賣燒餅的錢時,發現了冥間用的錢幣。店主很奇怪,便在以後賣燒餅時,留心觀察買燒餅的顧客和他們付的錢。觀察了很久,店主終於發現使用冥錢的是一位婦人。於是,店主便派人跟蹤婦人,結果跟到了一處墳地,婦人就不見了。店主將這個情況報告了官府。官府派人來到墳地,打開棺木一看,隻見那個婦人躺在裏麵,旁邊坐著一個小孩。大家看後都認為,這個婦人的鬼魂怕人發覺,一定不會再出來了。這樣一來,那個小孩就會被餓死。於是,大家商量應該把孩子抱出去撫養。一位愛管閑事的熱心人將孩子抱回家。孩子長大後,與凡人沒什麽不同。因為不知道他的姓名,村裏人都叫他“鬼官人”。

  韓文懿斥女鬼

  韓文懿相貌醜陋,滿臉的絡腮胡子像個刺蝟。他臉色黝黑,不認識的人見了他都會嚇一大跳。當他四十多歲時,縣裏推薦他去京城赴考,他隻裝了些常用的衣服、被子就出發了。

  一天,他在天黑時迷了路,隻好住在一戶人家的屋簷下。不一會兒,一個老頭提著燈籠出來了,見到他便問:“你是從哪兒來的,怎麽躺在這裏?”文懿將自己的情況告訴了老頭。老頭聽後驚喜地說:“原來你是慕廬先生呀!我早就讀過您的文章,很敬慕您。沒想到今天能在這裏見到您,多有怠慢,請您見諒!”說著,就恭恭敬敬地將文懿請進大門,並為他準備酒菜,還在廳堂西側置床讓他安歇。文懿看見廳堂正中的位置供著祖先牌位,殘燈閃爍。老頭對他說:“您一路上一定很累了,早點休息吧!”說完,老頭就走出廳堂。此時是正月中旬,月亮又圓又亮。文懿剛躺下,就聽到一陣細微的響聲。抬頭一看,隻見從門縫裏鑽進來一位女子。她一直走到牌位前,趴在地上拜了幾拜,然後拿出一個東西放在香爐下,便飄然從門縫進了裏屋。文懿感到疑惑,便悄悄去香爐下取那東西,等拿到燈下一看,是一根纏著紅線的竹篾絲,有一股腥臭的氣味。文懿將它壓在枕下假裝睡覺,繼續偷偷地觀看。不一會兒,就又聽到響動。那位女子又從門縫裏鑽進來,後麵又跟來一個女子,兩人一前一後走到牌位那拜了幾拜。前麵的女子到香爐下去摸剛才放在那兒的東西,可半天也沒摸到,她又驚又急。後來的女子在靈位旁站了很久,就又從門縫進裏屋去了。

  前麵的女子走到文懿床前問他:“你看見我剛才放在香爐下的東西了嗎?”文懿披上衣服說:“看見了,你要這東西幹什麽呢?”這名女子說:“我實話告訴你吧,我是吊死鬼,今天晚上我可以投生,得用這個東西為憑信。希望你能可憐我,還給我吧!”文懿冷笑道:“你用別人的死來換取自己投生,我不願讓你再生,而又投人之死。那個東西就在我這兒,我是不會還給你的!”女子再三哀求,文懿隻是拈須瞪眼,不答應她。這女人很生氣地說:“你不怕鬼嗎?如果你再不還我,我就變相給你看!”文懿笑著說:“你即使變相也是本來麵目,我為什麽要怕你呢?”女子一拂長袖,頓時蓬頭垢麵,舌頭足有一尺多長伸在外麵,怒目瞪視文懿。文懿笑著說:“你的能耐不過如此,我讓你看看我的變相。”這時他的酒力還沒過去,他一躍而起,光腳隻穿一隻鞋,一跳一跳地往前跑。他須發怒然豎起,憋足一口氣向女鬼臉上猛一噴,女鬼悲切地大叫一聲,向後仰去,轉眼之間就不見了。

  文懿忽忙穿好衣服就去敲裏屋門。老頭聽見敲門聲走了出來,文懿忙把剛才的事告訴給老人。老人聽後驚慌失措,對文懿說:“我有個兒子外出沒在家,兒媳與婆婆關係不太好,白天因為一點兒小事剛吵了架,可千萬別是兒媳出了什麽事呀!”說完,急忙進屋告訴老伴。等他們一前一後衝進兒媳的屋子時,看見兒媳吊在房梁上,已奄奄一息。大家忙將她解救下來,給她喝了點兒水,這才慢慢蘇醒過來。

  第二天一早,文懿拿著女鬼的篾絲用火燒了,並將灰燼扔進廁所裏,斷絕了後患。

  鬼乖乖

  金陵有一個姓葛的人,他喜歡飲酒,性格又很放浪。不管遇到什麽人都要隨意開玩笑,有時玩笑開得還很過分。

  有一年的清明節,葛某與幾個朋友去雨花台遊玩。在那裏看見一個已經腐爛的破棺材,還露出一截紅裙子。同伴們跟他說笑:“你平時總愛戲弄別人,現在敢戲弄這棺中之物嗎?”葛某說:“這怕什麽?”便走到棺材前招手說:“乖乖快起來喝酒!”一連叫了好多聲。朋友們都佩服他的膽量,大家哄笑著散去。

  葛某晚上往家走,覺得有個黑影在後麵跟著他,還聽到黑影小聲說:“乖乖快來喝酒!”葛某知道遇上了鬼。他心想,我要是躲避的話,就顯得我膽小了,會讓她笑話。於是,他就朝後招呼道:“鬼乖乖跟我來!”邊說邊向酒店裏走去。上了樓,葛某讓店小二拿來一壺酒,兩個杯子,然後就向黑影勸酒。旁邊的人都看不到黑影,以為葛某是瘋子,也就不理睬他了。葛某與鬼喝了好長時間,便摘下帽子放在酒桌上,對黑影說:“你先慢慢喝著,我下樓小便,一會兒就回來陪你。”黑影點頭同意了。葛某急忙下樓,一口氣跑回家。

  店小二見客人把帽子忘在樓上,便把它偷偷帶回了家。當天晚上,店小二就被鬼纏身,整夜都嘮嘮叨叨。第二天早晨,他上吊死了。店主人知道後笑著說:“認帽不認貌,乖乖不乖。”

  佛像長胡須

  南宋朝潤州的丹陽有一個人名叫翟汝文,字公巽。在宋欽宗靖康初年時,他被朝廷召為翰林學士。他從宣州趕往京城,路經泗州時,去拜謁釋迦牟尼神像。正在祭拜之時,他突然看見佛像長出一寸多長的胡須來了。公巽覺得奇怪,就問其他在場的人看見沒有,人們都說沒看見。這時,身邊一位和尚說:“你雖然現在被召回朝廷,但不久就會離開京城的。”公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