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章 隱逸掌故

  衾不蔽體

  春秋時齊國高士黔婁,號黔婁子。魯恭公聞其賢,遣使致以厚禮,欲聘以為相,辭之不就。齊王又贈以厚禮,欲聘為卿,又辭之不就。一世清貧,不為功名利祿所動,死時衾不蔽體,蓋其首則露其足,蓋其足則露其首。曾子前來吊喪,對黔婁妻說:“邪(斜)其被則斂矣!”黔婁妻說:“邪之有餘,不若正之不足。先生以不邪之故,貧至於此,死而邪之,非先生之意也!”曾子頗感慚愧,無言以對。

  為老者係襪

  西漢法律學家張釋之,字季,南陽堵陽(今河南方城東)人。文帝時,以貲選為騎郎,累遷謁者、謁者仆射、公車令、中大夫、中郎將,後為廷尉。多次請求文帝秉公執法,認為“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景帝即位,為淮南相。他任廷尉時,有一位名叫王生的老者,對《老子》頗有研究,隱居不仕。張釋之與王生結為好友。有一次張釋之宴請客人,請王生來作陪。王生走到院子裏時,將腳上的襪子脫掉了,要張釋之過來給他穿上。張釋之跪在王生的腳前替他穿上襪子,係上襪帶。後來有人責怪王生,說他做得太過分了。王生說:“我年老力衰,人微言輕,不能為廷尉做什麽事情了。這次讓他給我穿襪子,目的是以此增加他的禮賢下士的名聲。”

  守價不二

  東漢隱士韓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今陝西西安東)人。不慕名利,常入山采藥。在長安市上賣藥,三十餘年,口不二價。有一次,一位女子來買藥,韓康仍是守價不二。這位女子很生氣,說:“我知道你是韓伯休,隻會不二價!”韓康感歎地說:“我本來為了避免出名,才采藥賣藥,如今連這位女子都知道我的名字了,我還賣藥做什麽?”於是隱居霸陵山中,朝廷多次征召,都不肯出山。桓帝用玄繡錦車來接他,他半路上又逃走了。

  看雞護麥讀書

  東漢高士高鳳,字文通,河南葉縣(今河南葉縣)人。年少時即苦讀不倦,手不釋卷,晝夜誦讀不息。家貧,以農為業。一次,妻子去田裏勞作,院子裏晾曬著麥子,妻子出門時交給他一根竹竿,讓他看雞護麥。他手持竹竿,誦讀起經書來,結果天下起大雨,將麥子衝走,他也沒有察覺。直到妻子從田間回來,奇怪地問他:“麥子呢?”他才發覺麥子被雨水衝走。由於他刻苦讀書,終於成為名儒。元和年間教授西唐山中,從學者甚眾。朝廷征召,他辭之不就,隱身於漁釣間而終。

  遺之以安

  龐德公,東漢末年高士,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時人稱為“龐公”,龐統叔父。與諸葛亮、徐庶等友善。有知人之鑒,稱諸葛亮為“臥龍”,稱司馬徽為“水鏡”,稱龐統為“風雛”。與諸葛亮躬耕於南陽時,劉表多次延請,均辭之不就。劉表問他:“先生苦居畎畝,不肯出來做官,後世用什麽遺留給子孫呢?”龐德公回答說:“世人皆為子孫遺之以危,今惟獨我為子孫遺之以安。雖然所遺不同,但都有所遺,沒有無所遺的。”劉表聽後,歎息不已。後龐德公攜妻隱於鹿門山,采藥而終。

  官丟了,還是無食

  羅友,字它仁,東晉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少博學能文,性嗜酒,與人飲酒從不分士庶貴賤。經常到人家祠堂裏乞討祭奠後的酒食,有時去得太早,便藏於門後,待天亮後得到酒食再回來。還常到軍營公館或集市上乞食,而不以此感到羞恥。大將軍桓溫曾責怪他說:“你是一個讀過書的人,生活貧困,何不去求個一官半職?”羅友神色傲然地說:“做官求食,今天或許能夠得到,待明天官丟了,還是無食。”桓溫大笑。後為桓溫辟為掾吏,一次桓溫屬下一人升為郡守,設宴為之餞行,羅友姍姍來遲。桓溫問他為何後至?他說:“途中遇到一鬼,被鬼所揶揄。鬼說:‘隻見你送別人去做郡守,不見別人送你去做郡守。’故此來遲。”後桓溫表薦羅友為襄陽太守,累遷廣、益二州刺史。為政清簡,體恤民疾。

  白蓮社招賢

  謝靈運的詩雖然寫得很好,但他為人浮躁、性喜奢侈,常常穿著華麗的衣服、乘著高高的車子招搖過市。他雖曆任太尉參軍、太子左衛卒、永嘉太守等職,但仍自以為未參權要而憤憤不平,這與陶潛棄官歸裏恰好形成鮮明的對比。

  東晉末年義熙年間,廬山東林寺法師慧遠與劉遺民等“十八賢”,在東林寺中結社,參禪賦詩,以文會友。因寺中有白蓮池,便命名為“白蓮社”。白蓮社邀請陶潛入社。陶潛性喜飲酒,他知道佛門中不許飲酒,便提出一個條件:“如能準許飲酒,現在我就可以入社。”為了能把陶潛招入社中,慧遠法師便破例答應了這個條件。當陶潛來到社中,見無酒可飲,知道是慧遠騙他入社,便皺著眉頭,十分不快地離去了。後來,謝靈運聽說此事,便主動申請入社。然而,慧遠法師認為他心雜不靜,沒有同意他入社。所以,有人據此寫出這樣的詩句:“陶令醉多招不得,謝公心亂去還來。”

  謝靈運的詩雖清新自然,但社會意義不大,其成就遠不如陶潛,這與他們品格上的差異是有關係的。

  山中宰相

  “山中宰相”,是對南朝梁陶弘景的一種稱謂。陶弘景是齊梁間的道學家、醫學家和詩人。他自幼勤奮好學,博覽群書,“一事不知,則以為恥”。齊時,官至左衛殿中將軍。永明年間,上表辭官,隱居山中;蕭梁代齊,曾進獻圖讖,為梁武帝所重。梁武帝即位後,聘請他到朝中做官,被他拒絕了。朝廷每有大事,梁武帝隻好派人到他隱居的句曲山中征詢他的意見。所以,時人稱他為“山中宰相”。

  他性喜山水,詩文書畫無所不精。他退居山中後,齊高帝曾下詔問他:“山中何所有?”他寫詩作答——《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

  隻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詩中形象含蓄地寫出了一個隱者的生活、意趣和心緒。他的詩還有《寒夜怨》等。陶弘景尤擅長駢文,其《答謝中書書》是曆來傳誦的寫景名篇,其中佳句頗多,如“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竟躍”等。

  “鐵門檻”與“退筆塚”

  陳、隋間書法家智永,據傳為王羲之七世孫。曾居山陰(今浙江紹興)永欣寺為僧,人稱“永禪師”。精於書法,真草兼備,在永欣寺樓閣上練字達30年,用禿的筆裝滿五大簏籮,每簏籮可裝糧食一石。前來求字者絡繹不絕,因此其居室的門檻都磨穿了,隻得用鐵皮包上,人稱“鐵門檻”。後來將用禿的筆埋起來,並為之作一篇銘文,稱做“退筆塚”。曾寫《真草千字文》八百餘本,今有傳本三種。

  泉石膏肓、煙霞痼疾者

  唐朝隱士田遊岩,京兆三原(今陝西西安)人。永徽年間,補太學生,後罷歸。母親與妻子都有誌於林泉,愛夷陵青溪,結廬其側。長史李安期表奏其才,召赴京師,他稱病不就。入箕山,居古代隱士許由祠旁,自號“許由東鄰”。高宗遊嵩山,親臨其門,田遊岩身穿野服出迎。高宗問候他說:“先生近來身體可好?”他回答說:“臣所謂泉石膏肓、煙霞痼疾者。”意謂隻有酷愛林泉之癖,沒有其他病症。高宗請他出山赴京,拜為崇文館博士,進太子洗馬。後又放其還山,蠶衣耕食,不交當世。

  三癸亭三絕

  陸羽,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唐朝詩人。上元初隱居苕溪,自稱桑苧翁,又號竟陵子。詔拜太子文學,徙太常寺太祝,不就。杜門著書,或獨行野中,誦詩擊木,慟哭而歸。嗜茶,著《茶經》,被後世祀為茶神。

  皎然,本姓謝,字清晝,謝靈運十世孫。唐朝大曆、貞元時詩僧、詩論家,與韋應物、李陽冰、顧況唱和,時號“江東名僧”。

  顏真卿,字清臣,開元舉人。代宗時官至尚書右丞,封魯國公,世稱魯公。善正草書。

  皎然與陸羽友善,曾同居於妙喜寺。陸羽於寺旁修建一座亭子,稱“三癸亭”,顏真卿為之題名,皎然賦詩,時稱“三絕”,傳為佳話。

  豈有工夫為俗人拭涕

  唐朝高僧明瓚,天寶初年居衡嶽寺為眾僧執役,每飯後食眾僧所餘。因性懶食殘,號懶殘。曾作歌曰:“世事悠悠,不如山丘。臥藤蘿下,塊石枕頭。”李泌隱居衡嶽時,曾在一個晚上來拜見他。他正在撥火煨芋,鼻涕直流至胸前。他將吃剩下的半塊芋頭遞給李泌,李泌接過吃下,毫無嫌棄之意。他對李泌說:“勿多言,領取十年宰相。”後來李泌果然為相十年。德宗久聞懶殘之名,特派使臣前往衡嶽召之。使臣向他宣讀天子詔書,他正在牛糞火旁煨芋吃,鼻涕流到胸前,使者勸他擦拭鼻涕,他說:“豈有工夫為俗人拭涕!”終不應召。後示寂,敕諡大明禪師。

  崇文崇武不崇文

  高崇文,貞元中從韓全義鎮長武城,治軍有聲。吐蕃寇寧州,崇文率兵往救,大破之,封渤海郡王。劉辟反,宰相杜黃囊薦其才,詔為左神策行宮節度使,統軍征討,戰於鹿頭山,八戰皆捷。擒劉辟押送京師。進封南平郡王,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邠寧節度使,為京西諸軍都統。當年為節度使時,一日大雪,諸從事聚會,賞雪吟詩。崇文得知後,來到席間,對諸從事說:“諸君隻顧各自為樂,殊不見顧於我。鄙夫雖是武人,亦有詠雪詩一首。”隨即吟道:

  崇文崇武不崇文,提戈出塞舊從軍。

  有似胡兒射飛雁,白毛空裏落紛紛。

  詩頗有氣勢,構思新穎,比喻新鮮。一首好詩的產生,與詩人的身世閱曆是大有關係的。

  始覺空門意味長

  杜牧舉進士時,名震京師。一日,與一位同科進士到京城南郊文公寺遊覽,見一老僧擁衣獨坐。杜牧與老僧攀談,老僧問杜牧姓名,還問杜牧所修何業等等。同行者告訴老僧:“這位就是杜牧,是久負盛名的詩人、新科進士……”老僧笑著說:“這一些,我都不知道。”老僧居然不知道名震京師的杜牧,這使杜牧既驚訝又感觸,為此作了一首詩:

  家住城南杜曲旁,兩枝仙桂一時芳。

  禪師卻未知名姓,始覺空門意味長。

  封建社會科舉製度下的知識分子,功名心都是很強的,杜牧也不例外。這個故事帶有某種消極出世的思想,然而對於詩人杜牧來說,使他去掉一些功名心,以更多的精力去從事於詩歌創作,也未嚐不是好事。

  休休亭

  司空圖,字表聖,河中(今山西永濟西)人。唐朝末年詩人、詩論家,鹹通進士,官至知製誥、中書舍人。因逢亂世,隱居於中條山王官穀別墅。他在山上修了一座亭子,稱“休休亭”,時人多不解其意。他說:“根據我的才能一宜休,審時度勢二宜休,年紀老邁三宜休。”司空圖的這種思想,固然有逃避現實的消極的一麵,但對於昏庸腐敗的統治階級也是一種反抗。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詞中“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風流”,及南宋詩人楊萬裏《竹枝歌》中“得休休處且休休”,都是用司空圖“休休亭”的典故,來抒發他們報國無門的憂憤心情。

  司空圖不但寫詩,而且論詩。他在《詩品》中將詩的風格和流派分為二十四種,對後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他的詩中“川明虹照雨,樹密鳥衝入”、“孤螢出荒池,落葉穿破屋”等,為其自鳴得意的句子。其實,讀者更喜歡他的《退棲》詩中“得劍乍如添健仆,亡書久似憶良朋”、《歸王官次年作》詩中“孤嶼池痕春漲滿,小欄花韻午晴初”等句。

  司空圖的生壙

  光啟三年(887),司空圖歸隱中條山王官穀,自號知非子、耐辱居士。後幾經遷移,終未出仕。朱全忠篡唐,召為禮部尚書,不起。昭宗被弑,他抑鬱不食而死。其詩多閑適之作,《詩晶》二十四則,形容詩的各種境界,以詩評詩,對後世論詩頗有影響。他生逢亂世,產生逃避現實、乃至厭世的思想。在山中隱居,不僅築“休休亭”,還預先為自己挖好了墳墓,有朋友來訪,便請到壙內,賦詩對飲。

  鴨能自呼其名

  唐朝末年詩人陸龜蒙,字魯望,吳郡(今江蘇蘇州)人。考進士不第,曾任蘇、湖二郡從事。後退隱鬆江甫裏,自號江湖散人、甫裏先生、天隨子。與皮日休為好友,互相唱和,同負盛名,時稱“皮陸”。他飼養了一欄鴨子,有一個驛使從鴨欄邊經過,用彈弓射死了一隻鴨子。陸龜蒙對這個驛使說:“我這隻鴨子會講話,是準備獻給皇帝的,你怎麽給射死了?”驛使聽說是獻給皇帝的,很驚懼,便給了陸龜蒙一些錢,請求不要將此事講出去。驛使問陸龜蒙鴨子到底會講些什麽話,陸龜蒙回答他說:“能自呼其名。”驛使聽了,才明白自己被人捉弄,但因鴨子確實是他打死的,亦無可奈何。待這個驛使欲離去時,陸龜蒙又將錢還給了他,並說:“我是和你開個玩笑。”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