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章 情愛掌故

  偷香

  賈午是太尉賈充的小女兒。韓壽,字德真,南陽堵陽人,魏國司徒韓暨的曾孫。韓壽其人,相貌英俊,舉止瀟灑,被太尉賈充征召為司空掾。

  賈充常常宴請賓客,每次宴請時,賈午都從窗戶眼裏偷看。她一看到韓壽,便臉露喜悅之色,忙問身旁的丫環:“你認識這個人嗎?”丫環說:“他叫韓壽,我曾經在他家做過工。”賈午聽了很感慨,便常常在夢中和韓壽相見。後來,這個丫環來到韓壽家,就把賈家小姐的心意轉告給韓壽了,並且告訴他小姐天生麗質、美貌絕倫。韓壽聽了,頓生愛意,忙寫了一封信,托丫環給小姐帶去,替他們牽線搭橋。丫環回到賈府,不但把韓壽的信交給了小姐,還轉述了韓壽對她的愛慕之情。賈午讀了信,又聽了丫環的話,心情激蕩,也馬上修書一封,讓丫環轉交給韓壽,邀他夜晚在家中相會。

  韓壽不僅長得俊美,而且敏捷過人,很有功夫。他見小姐相邀,非常激動,好不容易盼到夜深人靜,便急忙來到賈府院外,一閃身便跳過高牆,進入了小姐的閨房。賈午和韓壽私通的事,除了那個傳書遞簡的丫環之外,別人誰也不知道。賈充更是被蒙在鼓裏,他隻不過覺得女兒的心情比平日更為歡悅而已。

  這時候,西域貢獻給皇上一些香料。這種香料香氣甚濃,隻要沾上一點點,香味就會月餘不散,所以皇上很喜歡這些貢品,把它當作寶貝,隻賜給了太尉賈充和大司馬陳騫。賈午卻把這種皇帝賜給的寶物偷偷地送給了韓壽。在一次宴會上,賈充的一個部下和韓壽相鄰而坐,聞出韓壽身上的香氣和西域進貢來的香料氣味相同,便將這件事告訴了賈充。賈充一聽,就猜出一定是女兒和韓壽有私,但他卻怎麽也不能理解,自己的府第門禁森嚴、牆高院深,韓壽又是怎麽進來的呢?於是,他就假說夜裏有盜賊,派人在高牆內外巡視,看會有什麽動靜。巡視的人回來稟報他說:“沒有什麽動靜,隻是在東北角上,好像有狐狸走了一趟。”賈充聽了很生氣,便拷問賈午身邊的丫環。丫環見賈充動怒,很害怕,便詳細地說出了事情的原委。賈充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害怕張揚出去有辱家風,便不再追究,反而把女兒嫁給了韓壽。後來韓壽官至散騎常侍、河南尹。

  春思滿紅船

  江右的吳君,曾任福州太守。他有個未成年的女兒,不僅容貌秀美,而且聰明伶俐,所以深得他們夫妻的喜愛,視如掌上明珠。每次外出,他們都將女兒帶在身旁,害怕有什麽閃失。

  吳君在福州的任期滿了之後,乘船返回京城。船行到淮安版閘,突然刮起了大風,惡浪洶湧,不斷向船艙拍過來。船已無法行進,隻好靠岸停泊,等風平浪靜再走。在一起停泊的鄰船上,有一位姓江的太原商人,他帶著一位16歲的少年,名叫江情。江情長得眉目清秀、姿態清雅,而且知書能文、聰明過人,他讀書的地方正對著吳女臥室的窗口。吳女常常從窗口偷看江情,江情也迎著她的目光相對。可是盡管兩心相通,卻總也找不到表達愛意的機會。有一天,吳家的丫環到船邊洗衣服,江情見了忙走過去用好吃的東西賄賂她,問她吳女是否訂婚。丫環說:“我們小姐還沒訂婚。”江情聽了很高興,就又問:“小姐識字嗎?”丫環說:“識字。”於是江情就在一張紙上寫了幾個難認的字說:“這幾個字我一時記不起來了,請你替我向小姐求教。”吳女見到這幾個字後,微微一笑,逐個看了一遍後說:“秀才怎麽會不認字!”丫環把小姐的話轉告給江情。江情知道她已有些動心,就作了一首詩來表白心意:

  空複清吟托嫋煙,樊姬春思滿紅船。

  相逢何必藍橋路,休責滄波好月天。

  吳女見了這首詩,心裏很高興,可是表麵上卻假裝生氣地說:“我們萍水相逢,怎麽竟用這樣輕薄的詩句來撩撥人?你這個小賤人,居然背著我給他傳信,等我告訴老爺來懲治你!”丫環以為小姐真生氣了,便跪在地上再三討饒,求小姐開恩寬恕。吳女見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就笑著說:“起來吧,這次我饒了你。我寫首詩罵他一頓解解恨,你給我送去。”說著便用一張綠色的小紙寫了一首詩:

  自是芳情不戀春,春光何事慘閨人。

  淮流清浸半邊月,比是郎心向我親。

  江情讀了吳女的詩;心花怒放,讓丫環轉告吳女:“晚間開窗敬候小姐光臨。”吳女聽了丫環轉述的話,嗔怪道:“我是名門閨秀,自幼膽小,怎麽能輕易地涉足艙外呢,難道他沒有長腳嗎?”江情明白了吳女的意思,便在夜深人靜之時,悄悄地登上了吳家的船板。這時,吳女正在船頭倚欄遠眺,像是在等候月出。她見江情上了船,欣喜雀躍,挽著江情的胳膊便進了自己的臥室。兩個人相見恨晚,至今才能互道這纏綿之情,隨之相親相抱、如膠似漆。雲雨過後,便都朦朦朧朧進了夢鄉。哪裏料到後半夜風順月明,兩家的船都解纜起航了。兩隻船所行的方向相反,頃刻間相距便有百裏之遙。

  第二天早晨,商人江翁見兒子不在船上,以為是夜裏上廁所不慎掉進淮河淹死了,便急忙返航回來尋屍。可是打撈了半天,什麽也沒有撈到,隻好痛哭一場,含淚而去。

  在吳家船上,江情早晨起來穿好衣服,打算溜回自家的船上,可是一看自家的船已不知去向,不禁焦急萬分。吳女也十分害怕,卻無計可施,隻好讓他先在自己的床下躲起來,白天吃飯時就把自己的飯食分給他,晚上就讓他出來和自己同床共枕。就這樣躲躲藏藏過了三天,江情沉溺於美色,也不考慮父母遠離。

  吳女的嫂子見她整整三天沒出艙門,吃的東西卻比平時多,覺得很奇怪,便在夜裏偷偷地躲在小姑子的窗下探看,突然看見小姑子和一個年輕英俊的少年在竊竊私語,於是就把見到的情景告訴了婆婆。婆婆以為她說的是誣陷之詞,就把她訓斥了一頓,並警告說:“如果再瞎說,小心我撕爛你的嘴!”兒媳退出之後,吳老太太轉念一想,兒媳從不說謊話,看來事情不那麽簡單,便在當天晚上親自去察看,隔窗一瞧,才知道兒媳的話是有根據的,就急忙回房把女兒的事告訴了丈夫。吳君聽後大怒,馬上敲開女兒的臥室,到床下把江情揪了出來。吳君把刀架在江情脖子上,怒目圓睜,咬牙切齒,說要一刀下去讓他腦袋搬家。江情一見,知道凶多吉少,便抬起頭來,連連哀告,那神色、語調都十分感人。吳君見他那種可憐的樣子,就把刀拿下來,問道:“你是什麽人,是怎麽到我船上來的?”江情詳細地回答了吳君的問話,還說:“我家在山西,本是名門望族。這幾天做的事,實在張狂,望大人饒命。不過,我來到這條船上是和您女兒約好的,不是我個人的主張。但不管怎樣,我也是罪該萬死。”吳君聽了他的話,又仔細看看他,見他不像那種刁頑人家的浪蕩子弟,就說:“我的女兒既然已被你玷汙,就沒法再嫁給別人了。你如果肯做我女婿,我就成全你們!”江情聽罷,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禁淚如雨下,急忙叩頭拜謝。吳君怕女兒與人私通的事傳揚出去有辱家風,便讓江情跳下水去,抱著船舵呼喊救命,就好像是因沉船落水而幸免於難的人。於是江情按照吳君的吩咐做了,等撐船的人把江情救上來之後,吳君假作驚訝地說:“這不是我老朋友的公子嗎,怎麽會落到這種地步?”於是,讓人找來幹爽的衣服給他換上,就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對待他。

  船到濟州的時候,吳君租了一幢豪華的樓房,又請來儐相,為江情和女兒舉辦婚禮。船上的人都參加了婚宴,但誰都不知道其中的情由。後來吳君的全家從京城返回故鄉,吳君為江情請了一位學識淵博的老師來訓導他,使得他的學業大進。吳君又派人到太原去尋找江情的父親。江翁得知兒子竟還活在人世時,真是大喜過望,忙帶了貴重的聘禮,隨著前來尋訪的人來到吳君家,在吳家住了一個多月才回太原。

  在江情23歲時,得到縣官的舉薦,參加了科舉考試。第二年中了進士。及第後,他便攜同妻子一起回太原去拜見父母、探訪親友,然後攜家上任。最初任南京禮部主事,後來升任為某郡太守,又有了幾個子女,還受過皇封。他的事遠近相傳,以為奇遇。有好事的以他的事為題材寫成了小說,名為《緣舟記》。

  羹汙朝衣

  劉寬是個性情溫和、能寬容人的人,即使是遇到了讓他尬尷受窘的場麵,他也從來不疾言厲色。他的夫人曾幾次試著讓他發火,但都沒有達到目的。

  那天,劉寬要上朝議事,早上起來,他就穿上了幹幹淨淨的朝服,等著上朝。他的夫人讓婢女給他端去一碗肉羹,婢女不小心把碗給弄翻了,羹湯全部灑在劉寬的朝服上。婢女很害怕,趕忙收拾殘羹碎碗。可是劉寬抖抖朝服,神色不變,還慢慢地問那婢女:“燙壞你的手沒有?”他的品性就是這樣,所以被天下人稱為忠厚的長者。

  為公子點籌

  許玉珍,字寶如,燕地人。她雖然是個妓女,卻眉目清爽、舉止大方,可稱得上是女中豪傑。浙西有個吳公子,攜帶重金來到京城,想用錢買個郡佐的官職。他客居京城的時候,閑來無事,到處遊玩。有人便把他帶到了許玉珍的妓館。吳公子和她一見傾心,就搬到許家來住了。兩個人每天尋歡作樂,感情也隨之加深,竟私定終身。吳公子雖然剛十八九歲,相貌英俊,卻喜歡飲酒賭博。他性格豪爽,一擲就是幾十金,絕不吝惜。那些賭徒聽到他的名字便蜂擁而至,大家謀劃好了來跟他賭。這樣,不到一個月,吳公子裝有千金的行囊便要空了,可是賭博卻並沒有因此而停止。許玉珍見到這種情形,很為吳公子擔心,便想為他尋找個必勝之術。她考慮了很久,終於想出了一個計策。她先讓人買來酒肉菜肴,然後著意修飾打扮,打扮得非常漂亮,再出來拜見眾賭客。賭徒們見她出來了,都歡呼雀躍。玉珍朝他們拱了拱手,便坐到吳公子身旁,幫他點籌。吳公子見玉珍在身旁,更是興奮,喝雉呼盧,又連輸了幾擲。玉珍估計吳公子口袋裏的錢已經不夠償還賭博所輸的賭金了,便手提衣襟、麵帶笑容地站了起來,對賭客們說:“公子輸了,請你們允許我替他一擲。”賭客同意了她的請求,並約定一擲為五十金。她讓賭客們先擲,大家也不客氣,你投梟我投雉,交錯投於盆中。輪到玉珍的時候,她慢慢從骰盒中取出骰子,低下頭微笑道:“願上天賜給我全緋。”說完,輕輕一擲,六個骰子都是緋色。賭客們見了,無不驚愕。玉珍又慢慢收起骰子,口裏祈禱著:“上天保佑,助我如願。”然後,她麵對賭客們說:“我有幸擲了個全緋,希望各位貴客把案上的金銀都賞給我。”賭客們紛紛點頭同意,於是玉珍便命侍兒把案上的金銀全部收起來。一計算,有近三千金。接著玉珍命擺上酒菜,請大家一起狂歡宴飲。酒席將散時,玉珍又對賭客們說:“我已經準備好酒宴,請各位貴客明天早晨光臨。”大家同聲應允。第二天,賭客們果然早早就來到了玉珍的妓館,玉珍吩咐侍兒開筵,隻見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應有盡有。每道菜都烹飪得法,香氣襲人。玉珍手捧酒杯,不慌不忙地對客人們說:“今天邀請各位貴客赴宴,是為了讓吳公子戒賭。請公子先喝了這杯!”接著她又依次給賭客們敬酒,而後慢慢走進臥室,捧出一個匣子,把它放在幾案上,手提衣襟向鴇母拜了兩拜,說:“玉珍身受母親養育之恩,沒有什麽可報答的,這匣子裝有五百金,請您收下,以備養老之用。”鴇母聽了,十分驚駭,也很悲傷,手捧那五百金,泣不成聲。玉珍又轉身拜謝客人們說:“現在我已成為吳公子的姬妾,不能再與各位貴客相見了,就此告罪了。”說罷,便翩然進入內室。酒宴未散,馬車已等在門外了。客人們散了以後,她就和吳公子一起乘車南下了。回到家裏,吳公子也不再賭了,隻是常去玉珍屋裏下棋、飲酒而已。半年以後,公子被選授某郡別駕。他本想帶玉珍一起上任,可是玉珍身患重病不能隨行。公子為她請了醫生、巫婆調治,延遲了兩個月才去上任。但玉珍終因醫治無效而離開了人世。吳公子整理她的遺物時,在她的妝奩匣子裏發現了一個繡囊,打開一看,裏麵有六個骰子,再仔細一看,每麵都是緋色。這就是從前那一擲千金的骰子。公子睹物思人,放聲大哭,於是便以隆重的禮節厚葬了她,並且終身不再娶妾。

  桃葉與桃葉渡

  王羲之子王獻之,字子敬,也是晉代有名的書法家。七八歲時學書法,王羲之從他身後掣其筆而不能,說“此兒長大後當有大名”,果然。

  王獻之有個愛妾名叫桃葉。桃葉渡江時,王獻之到渡口送別,作詩唱道:

  桃葉複狀葉,渡江不用楫。

  但渡無所若,我自迎接汝。

  桃葉複桃葉,桃樹連桃根。

  相憐兩樂事,獨使我殷勤。

  從此,人們便把這個渡口叫做“桃葉渡”了。

  雲雨分飛二十年

  張又新,字孔昭,元和進士,官左司郎中,故稱“張郎中”。對宰相李紳懷有怨恨。李紳出鎮淮南,張又新罷江南郡,於荊溪遇風,二子漂沒,悲戚之中,又懼李紳的到來,便給李紳寫了一封長信深表愧悔之情。李紳在回信中表示不計前嫌,並對他的不幸深為同情。李紳待張又新甚厚,有如舊交,每宴飲必醉。張又新為廣陵從事時,曾與李紳府中一歌伎有舊;20年後重又相見,二人神情悒然,如將涕下,趁李紳入內更衣,張又新以指染酒,題詩於盤上。伎默記心中。李紳既至,見張又新持杯不樂,即命歌伎以歌送酒。於是歌伎唱道:

  雲雨分飛二十年,當時求夢不曾眠。

  今來頭白重相見,還上襄王玳瑁筵。

  正是張又新於盤中的題詩。待張又新歸時,李紳便令張攜伎而去。

  笑服新衣

  桓衝生性節儉樸素。有一次,他剛洗完澡,妻子拿了一套新衣服給他穿,他很生氣,催促著妻子快把新衣服拿走。他的妻子說:“衣服沒有新的,哪來的舊的?”桓衝見妻子說得有理,便笑著換上了新衣服。

  不願屈法的蘭陵公主

  蘭陵公主,字阿五,是高祖隋文帝的第五個女兒,招河東柳述為駙馬。

  當初晉王楊廣想把她許配給自己寵妃的弟弟蕭場,高祖答應了。但不久,高祖又改了主意,把公主許配給柳述了。為此,楊廣很不痛快。而後高祖又重用了柳述,這就使得楊廣更為惱火。

  仁壽四年(604),楊廣殺死了他的皇父,做了皇帝(即隋煬帝),就把柳述貶到嶺南,並且下令讓公主和柳述斷絕關係,改嫁他人。公主誓死不從,並再也不去朝拜他。而後又上奏章,請求免除她公主的名號,讓她與柳述同到嶺南。隋煬帝見了奏章大怒,說:“除了柳述,難道天下再沒有男人了嗎?為什麽一定要和柳述一起流放到嶺南?”公主說:“父皇把我嫁到柳家,現在柳述有罪,我理應和他一起受到懲罰,不願意讓陛下為了我的緣故而改變法律。”隋煬帝沒有答應她的請求。公主終於憂憤而死,享年32歲。臨終之際,她再次上書給隋煬帝,說要效法古人忠貞不渝,活著的時候既然不能和丈夫同去嶺南,但願死後和柳述葬在一起。隋煬帝看了奏章,十分生氣。公主死時,他連一滴眼淚也沒掉,竟然違背公主的心願,把她葬在洪瀆川,葬品也很微薄。因此朝廷內外都為公主的遭遇感到悲傷。

  落梅殺妾

  瑯琊王蕭奐,曾經是南朝齊國的尚書左仆射。他誠摯地相信佛法,而性情卻最嫉妒。

  有一天,他在書齋內讓愛妾給他修整胡須。忽然有一隻烏鴉叼著一顆黃梅,飛到了院子裏,來到書齋前,便把那顆黃梅扔了下來。蕭奐懷疑愛妾和別人有秘密約會,擲果子作為暗號,便派奴仆到門外察看。事有湊巧,奴仆剛來到門口,便見有一個書生模樣的人在籬笆旁邊漫步。奴仆便追上去,打算抓住他。那人見有人追來,害怕無端地受到誣蔑,就急忙逃跑了。奴仆回來把見到的情況告訴給蕭奐,蕭奐說:“這不就是證據嗎!”於是便把愛妾抓起來拷打,逼她招供。愛妾不明白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反複辯白,可是蕭奐就是不信。他竟讓人把她拖下台階,拷打致死。臨死之前,愛妾解開衣帶發誓說:“今天我死得實在是冤枉!如果還有天理,我一定要讓上天知道,為我報仇。”後來,蕭奐便常看見那個愛妾來喊冤。

  愛妾死後不久,蕭奐調任為雍州刺史,性格更為狂暴了,就像有人唆使他那樣似的。有一次,他竟無緣無故地把府裏長史打死了。因為他長時期這樣狂虐暴戾,就惹得很多人不滿。劉興祖便誣告他想要謀反,禦史中丞孔稚圭將這一情況上奏給了皇上。齊世祖便派中書舍人呂文顯、直閣將軍曹道剛率領禁衛軍去逮捕蕭奐。蕭奐的兒子蕭彪,平素是出名的強悍。他和蕭奐的女婿殷叡勸蕭奐說:“呂文顯和曹道剛今天來抓您,怎麽沒有見到皇帝的詔令呢?恐怕有詐。我們應先發製人,把他們抓起來,派快騎送到京城,奏知皇上。”蕭奐聽從了他們的意見,組織了一千多人,關城拒守。蕭彪則帶著另外的人馬出城和官軍交戰,可是他戰敗了,逃到寧蠻。長史裴叔業又在城裏叛變,殺了蕭奐。當時人們都以為這是蕭奐的愛妾在報仇。

  剖腹取書

  梁州刺史杜懷瑤的二兒子杜山從,任西荊州刺史,他性格強橫又嫉妒。新近納了一個容顏很美的小妾,甚得他的寵愛。有一天,這個小妾收到了父親的一封信,信中說:“近日以來,我的生活很困苦,想求得你的幫助。”小妾正倚著門讀父親的來信,不想杜山從從外麵走了進來,她自以為新來乍到,羞於讓丈夫知道這件事,就把信放在嘴裏嚼碎吞了下去。杜山從以為是她的情人寫來的信,竟讓人剖開小妾的肚子取信。小妾的氣還未斷,信就被取出來了。杜山從看了信,歎息地說:“我不應該這麽衝動,傷了天下人的和氣,這怎麽能長久呢?”當天晚上,杜山從就見小妾前來向他喊冤。小妾死後僅十天,杜山從也暴病身亡了。至今襄陽人還常常談起這件事。

  嚴武逃妾

  嚴武是唐代的西川節度使。他年輕的時候,仗著氣盛曾做過一些俠義的事。

  嚴武在京城居住的時候,有一位當軍使的鄰居。這位軍使有個女兒,容貌俊美。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嚴武看見了她,心中十分愛慕,便用金錢賄賂了她身邊的人,把她誘騙到自己家裏。一個月以後,嚴武又偷偷地帶著她逃跑了。他們出了東門,想跑到淮河、泗水間躲避起來。

  軍使突然不見了女兒,焦急萬分,便嚴厲詢問女兒身邊的人。那個接受嚴武賄賂的人自知隱瞞不住,便向軍使交待了誘騙他女兒的經過。軍使聽了大怒: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有人敢拐騙良家婦女!於是便報告給了官府,而且上奏給皇帝。皇帝下詔,命萬年縣捕賊官親自去捕捉。捕賊官接到詔令,一刻不敢耽誤,立刻便開始行動,每天都查訪好幾個驛站。幾天工夫便有了眉目,查到了嚴武的行蹤。

  嚴武帶著軍使的女兒逃出京城以後,慌慌張張地來到鞏縣,想從那裏坐船跑掉。可是剛登上小船,就聽說捕賊官要到了。他擔心逃不掉,竟用酒把軍使的女兒灌醉,半夜的時候,解開琵琶弦,用琴弦把軍使的女兒勒死了,隨後又把屍體沉到了河底。第二天捕賊官果然來了,他們把嚴武乘坐的小船裏裏外外搜了個遍,也沒有見到什麽可懷疑的東西。

  後來,嚴武做了劍南節度使。他生性強悍,更不相信什麽鬼神巫祝之類。如有人和他談這類事,他就要將這個人判罪。嚴武身患重病的時候,他的部下曾有人勸他祈禱鬼神消災彌禍,他大怒,竟將那人推出去罰打了40大板。可是有一天中午,突然有個道士來到了嚴武的官署。他自稱是峨嵋山來的,要見嚴武。守門人知道嚴武不信神仙道士,就不讓他進去,也不敢向嚴武報告。可是道士厲聲高叫,非要進去不可。守門人無奈,隻好進去稟報。嚴武聽了覺得很奇怪,就讓守門人把道士領進來。道士進了嚴武的官署,剛上台階,就大聲嗬斥起來,好像在跟人辯論,很久才停下來。他來到嚴武的病床前,寒暄之後,道士對嚴武說:“你有病,已經命在旦夕。你的冤家就在身邊,為什麽還不懺悔,上香祭祀來道歉呢?你怎麽這樣固執?”嚴武大怒,還沒等他說什麽反對的話,道士就又說:“你想一想,有沒有做過負心殺害人的事情?”嚴武想了想,說:“沒有。”道士說:“那我剛才邁上台階的時候,為什麽會有個冤死鬼向我控訴呢?開始我還以為是什麽山精鬼魅在你身上作祟,就嗬斥責罵她,可是她還是不離開。她告訴我說:‘我是被嚴武冤殺才死的。現在上帝有旨意,讓他和我一起去,為我申冤。’”嚴武惟恐有詐,就問道士:“那個冤死鬼長得什麽樣?”道士說:“是個十六七歲的女子,脖子上係著一條像樂器弦一樣的東西。”嚴武聽了,恍然大悟,忙從床上爬起,給道士叩頭道:“您真是個聖明的人,我是冤殺過這樣一個人。您說我現在該怎麽辦呢?”道士說:“她想見你一麵,你可以當麵求求她。”於是嚴武忙派人打掃廳堂,撤去種種沒用的東西,點上了香。道士讓人把嚴武抬到廳堂門裏,沐浴更衣,手拿笏板,隻留一個童仆在身旁侍候。廳堂外東側有間小屋,道士也讓人打掃幹淨,放下門簾。這一切都安排好之後,道士坐在廳堂外麵,開始作法。隻見他口裏含著清水,連著噴了幾口,便站起來用柳枝掃地,然後又回到座位上瞑目叩齒。過一會兒,就聽東邊的小屋裏傳出了歎息聲。道士說:“娘子可以出來了。”話音剛落,就見一個女子掀開門簾走出來,她披散著頭發,脖子上套著琵琶弦,來到廳堂門口。她用手把頭發往兩邊攏了攏,向嚴武下拜。嚴武見了這個女子,又驚又愧,急忙用手捂住了臉。女子說:“我跟著你逃走,是我的行為失當。但我卻沒有辜負你,你為什麽要這麽殘忍地把我勒死呢?如果是怕被治罪,把我拋棄到哪裏都可以,又何必要殺死我呢?”嚴武嚇得渾身發抖,連連叩頭,表示悔恨,請求女子寬恕。並且表示願意終生誦經為她祈禱超度,厚贈紙錢來作為她冥間的費用。道士也懇切地替嚴武向那個女子求情,可是那女子說:“不行。我含冤而死已三十多年,這些年來我曆盡艱辛向上帝申訴,現在總算得到了上帝的許可,讓我來報這血海深仇了。報仇的日子就在明天晚上,現在是說什麽也沒用了。”說完,便退了出去,剛到東屋門前,便沒了蹤影。道士見到這種情形,便也告辭而去。嚴武知道死期臨近了,忙著安排後事。到了第二天黃昏,果然,他就一命嗚呼了。

  富豪定親為戲

  張氏是大名府人,家資雄厚,為京城首富之家。當時有錢人家放債,不僅要看借款人情況,還要收取一半的高額利息。這被稱為“行錢”,也就是放款。富人放款是擴展勢力的手段。向富人借款的人家,因為怕得罪富人沒處借款,對待富人總是禮敬有加。所以當富人來到向他借錢的人家時,借款的人家總是要備酒設宴,並讓主婦出來陪酒。借款人則侍立在旁,富人招呼他同坐,他也要反複推辭,直到富人一再堅持,他才能就坐。

  張家的公子年齡不大,父母已經亡故,雖然主持家事,卻還沒有成婚。有一天,他到州西去拜灌口神,回家途中經過他家放了款的孫助教家。孫助教見債主來了,急忙擺上一桌酒席,把張公子迎進門來,酒過數巡之後,還讓女兒出來陪酒。孫助教的女兒長得很漂亮,還沒有許配人家。張公子一見,就被她的美貌所吸引,竟對孫助教說:“我要娶你女兒。”孫助教聽了,惶恐不安,連連搖頭說:“不行,不行。我是您的家奴,家奴如果做了主人的嶽丈,豈不被鄰裏笑話!”張公子說:“不會的。你不過家裏沒多少錢罷了,怎麽敢讓您做我的家奴呢?”張公子一向揮金如土、奢侈慣了的,當下便從手臂上取下一個古玉條,贈給孫女作為信物,還說:“挑個日子再下聘禮。”喝完了酒,張公子便揚長而去了。鄰裏聽說這件事,都紛紛前來給孫助教賀喜:“這回你女兒竟做百萬富翁家的主婦了。恭喜,恭喜!”可是從此以後,張公子便把這酒後的戲言忘到腦後了,又和別人家的姑娘訂了婚。孫助教自知張家勢大敵不過,所以也不敢去問個究竟。

  第二年,張家公子結婚了,而孫助教的女兒卻不肯另嫁。母親勸她說:“張公子已娶了妻子,你別再等他了。”女兒沒回答,心裏卻想:“哪有送了信物,有約在先還另娶他人的。”孫助教夫婦見女兒執迷不悟,就借張公子與妻子一起拜神回來的機會,把他們請到家裏來喝酒,讓女兒偷偷地看個真假。等張公子他們走了之後,孫助教問女兒:“你看人家張公子真的已經結婚了,這回你該嫁人了吧!”可是女兒什麽話也不說,回到臥室,蒙著被子便躺下了。不一會兒工夫,竟死了。父母見女兒暴亡,萬分悲痛,把鄰居鄭三請來,讓他幫著操辦喪事。鄭三本以送喪為業,就是被人稱做“仵作”的。在入殮時,鄭三見死者手臂上有一個玉條脫,便起了貪心。他對孫助教說:“我在州西有個園子,可以把你女兒葬在那裏。”孫助教正愁沒有合適的地方埋葬女兒,聽鄭三一說,心裏十分感激,便謝道:“那就請你看著辦吧,事後我一定好好酬謝你。”說完,大哭不止,也不忍心再看女兒一眼。他催促鄭三快辦喪事,和親友們送完殯就回家去了。

  鄭三見孫家的人都已離開墓地,心裏歡喜,好不容易熬到半夜,忙趁月色來到孫家女兒的墓旁。他打開棺蓋想取玉條脫,不料,棺蓋剛被打開,那女屍竟突然坐了起來。她轉過頭見鄭三在身邊,便問:“我怎麽在這裏?”她從小就認識鄭三,鄭三嚇她說:“你爹媽怕你隻想著張家不肯嫁人,壞了你家名聲,便讓我把你活埋在這裏。我心裏不忍,就把棺蓋打開,你果然還活著。”孫家女兒說:“那你就趕快送我回家。”鄭三說:“不行。你如果回家,必死無疑。我也會因此被判罪。”孫家女兒無奈,隻好聽任鄭三安排。她竟被藏到別處,做了鄭三的妻子。鄭三重新把空棺釘好,掩埋妥當之後,就遷到州東去居住了。鄭三的母親見兒子娶了媳婦,非常高興。他們本是小門小戶人家,能娶上媳婦就知足了,哪管媳婦是從哪裏來的。

  孫家女兒雖然已與鄭三結婚多年,但是一提起張公子,還是感到憤憤不平,總想去質問張公子為什麽要違約。鄭三百般勸解,並且時時提防她去找張家。

  崇寧元年,聖瑞太妃要去永安拜神,依慣例鄭三要隨同前往。臨行前,鄭三囑咐母親說:“千萬別讓我媳婦出去!”鄭母說:“沒事兒,你放心走吧!”鄭三走了以後,她母親總是不離孫家女兒左右,以防止出事。一天中午,鄭母睡著了,孫家女兒就借著鄭母熟睡之機,溜出門去。她駕著馬車直奔張公子家,來到張家門前對仆人說:“我是孫家女兒,要見你們公子。”仆人進去通報之後,張公子十分驚異,便和仆人一起出門去看個究竟。孫家女兒見了張公子,一下子撲到他麵前,拽住他的衣服,邊哭邊罵。仆人因為她是婦女,也不敢上前勸解。張公子則以為她是鬼怪,嚇得要拚命逃跑,可是孫氏死命抓住他不放。張公子用力掰開她的手,直掰得鮮血直流。張公子又順勢一推,把她推倒在地,當場就摔死了。給孫氏趕車的人怕受到牽連,忙跑回去報告給鄭母。於是鄭母便向官府遞上了訴狀。官府將鄭三召回對質,這時鄭三才交代了事情的全部經過。按當時法律,鄭三掘墓,應判死罪,但他又因救活了孫家女兒而得到了赦免。張公子推人致死,也理應償命,又因上奏給皇帝,得到了寬恕,卻被責打了幾十大棍,後來因為在獄中憂鬱畏懼而死去了。

  “曲娘子”張紅紅

  唐代宗大曆年間,代宗皇帝有個嬪妃叫張紅紅。原來她一直跟隨父親沿街賣唱乞討。有一天,他們路過將軍韋青在昭國坊南門裏的住所。韋青在臨街的窗子裏聽到她的歌聲,清亮甜潤,就讓人把她召了來。紅紅來到韋府,韋青見她不僅歌唱得好,人也有幾分姿色,就納她為妾,並且把她的父親安置在後院住下,用優厚的資財供養,吃穿日用不乏。韋青則親自向紅紅傳授音樂聲律。紅紅生性聰明,點到即會,會無不精。一次宮裏有位樂工根據傳統的《長命西河曲》改編了一首新曲,打算演唱給皇帝聽,在給皇帝演唱之前,先給韋青預演。韋青便讓紅紅在屏風後麵聽那個樂工演唱,她邊聽邊用小豆數來記曲子的拍節。樂工演唱完之後,韋青到屏風後麵問紅紅:“怎麽樣?”紅紅說:“都會了。”韋青見紅紅很有把握,便出來對樂工說:“你演唱的本來不是什麽新曲,我有個女弟子早就會唱它。”於是便命紅紅隔著屏風演唱這支曲子,紅紅唱得一點也不差。樂工甚感驚異,懇請她出來相見,見麵之後,又一再對她表示欽佩歎服。紅紅對樂工說:“這支曲子開頭有一聲不大穩妥,我已經把它改正了。”不久,代宗皇帝知道了這件事,便把紅紅召到了宜春院,對她寵愛有加。宮中的人都稱她為“曲娘子”,後來代宗又封她為“才人”。

  以後有一天,內史向皇帝奏報說,韋青死了。當代宗把這個噩耗告訴給紅紅的時候,她十分難過,哭著上奏皇帝說:“我原本是個沿街乞討的風塵女子,老父死後能得到很好的安葬,如今又能有幸侍奉在皇上身邊,這都是韋大人賜予的,我不能忘記他對我的恩情。”紅紅終因悲傷過度、抑鬱而死。她如此注重情義,代宗皇帝十分讚賞,追封她為“昭儀”。

  十三旦報恩

  山西某縣有個年近60的老貢生,生活十分困苦,連妻子兒女都難以養活。他想到京城裏還有一兩個親友,到那裏或許會得到他們的資助,於是便徒步千裏到京城去找親戚。盡管一路上受盡風霜之苦,終於來到了京城,可是親友卻都不在了。老貢生真是懊悔惆悵、悲痛欲絕,路費已經用盡,回不去了。況且即使回去又有什麽辦法來撫養妻兒呢?想來想去,也隻有在京城尋死這一條路了。可是又一想,就這麽白白地死去也不值得。他聽說京城裏有唱喜劇的最好,不如先去看戲,回來再死不遲。於是,他便漫不經心地到戲院去看戲。

  這時正有個名角藝名十三旦的新登台,名震京師。每場演出都有很多富豪顯貴列坐在兩邊,他們以能夠親耳聆聽、親眼觀看十三旦的演唱為最榮幸的事。老貢生來到戲院便也雜坐在這些貴人們中間。過了一會兒,簾子挑開,十三旦登場了,台下的喝彩聲不絕於耳。老貢生正凝神觀看之間,忽然有人送來一筒水煙,貴人們都側目注視。老貢生還以為是戲院裏的慣例,就漫不經心地接過來吸食。又過了一段時間,十三旦的戲已經唱完。老貢生正吸著煙,忽然有位少年來到自己麵前半跪請安。老貢生很驚訝,不知所措,忙問這位少年是何人。少年站起來,垂手而立,很恭敬地回答說:“我就是剛才在台上唱戲的十三旦,老先生您不就是山西某縣某村的某某老先生嗎?我原來在鄉下曾跟從先生讀書,每次要被老師責罰鞭打時,都虧了先生保全。我能有今日,常常想到先生的恩德和為人,沒想到方才在台上竟然看到您在這裏看戲。不知道您是何緣故有時間來到這裏,所以特地來給老先生請安。”老貢生仔細回憶一番,當年在鄉下還真有這麽一位少年。十三旦又詳細地詢問了老貢生的住址,並且說他現在很忙,不能久談。今夜十二點以後,一定派人接先生到家裏,那時再細敘過去的恩情。老貢生聽了又驚又喜,更是不知所措了,隻有連聲答應。十三旦隨後又來到各個達官貴人麵前,一一寒暄應酬。

  老貢生回到客店以後,吃完晚飯就坐在那裏等候。可是時鍾敲過了十二下,也不見有人來接。直到淩晨四點,仍舊沒有一點消息。老貢生逐漸起了疑心,認為自己已是窮困要死的人了,怕沒有這麽大的福分。又想:唱戲的藝人大多是說過的事便忘,我在這裏傻等,不是太癡了嗎?想想不如一死了之。正當他解下腰帶想懸梁自盡的時候,忽然聽到如雷的敲門聲,店主人從夢中驚醒,忙去開門。隻見門外有三四盞燈籠,兩三輛大轎車,隨行的兩個人急著打聽山西某客官是否住在店裏。於是店主人便對他們指示了老貢生的住所。來人敲開老貢生的門告訴他,主人讓他們來接先生,車就在門外,請他帶上自己的箱籠行李。老貢生說自己身外並無多餘的物品,就隻身隨來人而去。

  曲曲彎彎走了四五裏的路,才來到一所住宅。老貢生被領進一個房間裏,室內燈燭輝煌,陳設十分華麗。連座椅上的坐墊都是用大紅緞子做的,上麵繡著鬆鶴延年的圖案。落座以後,隨行的陪侍說:“主人正在應酬貴人,還沒有回來,請先生稍等。”以後,他又被領進另一間客廳,室內的椅墊都是用黃緞子做的,那是親王貝勒才能夠享用的。接著又領他來到另一個房間,室內的裝飾精致典雅,古書典籍插滿書架。隨行的陪侍拿來飲食,也都十分精美。時間不長,十三旦回來了。他忙著進來見老貢生說:“先生屈居敝舍,實在簡陋。又沒能陪侍先生,深感抱歉!先生是讀書人,想必喜歡讀書。我這裏的書籍還可以,先生可隨意閱覽。如果想出外遊玩,也可以隨時讓仆人陪同侍候。”隨後十三旦又撥了幾個仆人,專門侍奉他,然後便匆匆離去了。老貢生住在這裏,飲食豐盛佳美,服飾溫暖華麗,就像住進了迷香洞裏。可是一想起家中妻兒,還不知饑寒到何種程度,就心如刀絞一般。雖然夜來倚枕歇息,常是臥不能寐;可是白天閑悶無聊,他也有時和童仆出遊。就這樣悠悠過了十餘天。

  一天,十三旦又來請安,說:“實在因為太忙,沒能多陪先生,不知道您住得習慣嗎?”老貢生說:“我是個窮鄉僻壤的老人,看到如此奢華靡費,如癡如醉。隻是千裏之外的家室,時常縈繞在我的夢中,還不知妻兒老小怎樣度日呢!”十三旦說:“這些事怎麽敢煩老先生過慮呢!我已經派人前去安置了,現在恐怕連房子都已經蓋好了。”老貢生聽了,更加欣喜,連連稱謝。十三旦又說:“我想為先生從長計議,隻有做官還不失為上策。因為先生沒有什麽專能特長,別的事恐怕也不熟悉。”老貢生大吃一驚,說:“我讀書一生,平時想獲取一官半職,尚且不能,現已年老,怎麽敢謀求官職呢?”十三旦笑了,說:“先生真是鄉下人,天下事惟有做官是最容易的。請允許我為您謀劃吧!”說罷,便離去了。

  幾天以後,十三旦又來對老貢生說:“我已經和同輩的友人聯係了,還聚會了一次。為報答老先生的恩德,大家都欣然應諾,不過所籌集的資財不多,才三萬多銀子。打算為您捐個候補道,其他官職怕也不適合先生。不知道您意下如何?”老貢生聽了十分驚訝:“候補道就應當被稱為大人了,哪裏是我這個寒酸的老人所能勝任的呢!”十三旦說:“天下隻有大官才越容易做,您不要有什麽顧慮。”第二天,十三旦又來祝賀,為老貢生送行。他從袖子裏取出道員的公文憑證,以及王公大臣囑托的信函,交給老貢生,並對他說:“官服行李和車馬仆人,都已經準備齊全了。請老先生上路赴任,好自為之,不要憂慮不得誌。”於是老貢生高高興興地拜謝而去。不料他途中突然患病,因為缺少醫生診治,竟然死去。隨行的仆人急忙函告十三旦,十三旦接到信以後,便到班主那裏去請假,說要為恩人某公去辦理喪事。班主大驚,說:“你平常從來沒有輕易出過京城。況且這裏的王公顯貴有事,也非你登台演唱不可。為什麽要因這種事浪費時日呢?”十三旦痛哭流涕地說:“這位老先生待我甚厚,如果沒有他的栽培,我也不會有今日。望班主一定要給假。”班主給假以後,十三旦便策馬急馳上路奔喪,親自護送老貢生的靈柩,直至他的故鄉。

  知音

  有個戲子姿容秀美,技藝精湛,曾經遊曆到陝西賣藝。因為陝西崇尚秦腔,少有懂南方昆曲的人,所以她竟困苦得衣食無所得。當時某戲班是陝西的秦腔之冠,她不得已去投奔獻藝。戲班裏的人常譏諷嘲弄她,也不讓她經常登場。一次適逢巡撫宴請方伯,戲班前去助興,當地的各位同僚也都應邀到場。方伯就是平陽中丞大人。他不喜歡秦腔,開戲後唱了幾折,他就問有沒有會唱昆曲的人。戲班裏無人答應,隻有戲子獨自跪到前麵自薦說,她會唱昆曲。方伯非常高興,於是她便登台演唱,剛一叫板,就使得方伯喜上眉梢,滿座也都傾耳細聽。一曲唱罷,方伯說隻留笛、板相伴,其他樂器一律停止,讓她盡力發揮自己的專長。而後方伯又派人叫來府中的家樂來相和,讓戲子演唱《掃花》一出。戲子的技藝長久未得發揮,況且又曆經坎坷,鬱憤無處發泄,於是便盡情盡興地演唱,流利頓挫、曲盡其妙。方伯深受感染,越聽越入神,竟不自覺地身離坐席。方伯是被稱為“知音”的人,舉座的客人見他如此傾倒,便都嘖嘖稱讚戲子唱得好。終場以後,自撫軍以下饋贈錢財的竟有千餘人。第二天,戲子便聲名鵲起、譽滿長安了。這時戲班裏的人對她也都隨順恭維了,還有人拿著方伯的信到戲班裏來求見聘請她的。一時之間,長安城中的富貴之家都爭相賞賜,每逢宴集也非有戲子的演唱助興便不足為歡了。此後,戲子的聲名便越來越大。

  幾年以後,方伯被提升為陝西巡撫。後來他因為做假賬的事被人告發,下了刑部大牢,家產被官府沒收,家眷也被押解到京城。由於斷絕了衣食來源,一家人相對而泣,好不慘然。一天,突然有個老人來看望方伯,說他受了主人的囑托已經為他的夫人找到一處平安的住宅,並且用車馬把他們送了過去。住宅的房舍精美,各種用具也都很齊全。方伯努力回想,也不知道他說的主人是誰。當時他已被判了死刑,關在獄中的時間很長,平生故舊卻沒有一個人前來看他。一天早上,突然有個人一直來到獄所,對著方伯哭拜不能起。方伯仔細一看,原來是流落到陝西的那個戲子。她已經離開戲班不再唱戲了,在京城成了富貴人家。方伯夫人的住宅就是她置辦的,於是她在獄中備酒宴請方伯。方伯就請她再唱一次《掃花》,戲子遵命,剛唱到一半,方伯便痛哭流涕,戲子也唱不下去了,二人相對而泣。從此以後,每天戲子早晚都來看望,問寒暖、送飲食,真比孝子侍奉雙親還要盡心。到方伯被處斬那天,戲子又為他準備了棺槨厚殮,並且護送他的靈柩和妻子回歸故裏,又給了他妻子足夠度日的生活費用。戲子後來如何,卻無人知曉了。

  月夜招鄰僧閑話

  許義方的妻子劉氏,平常總是以端莊貞潔自居。有一次許義方因事外出,一年多才回家。回來後,他問妻子:“我不在家的時候,你獨處無聊,常和鄰居親戚往來嗎?”劉氏說:“沒什麽往來,自從你走了以後,我一直是閉門自守,足不出戶。”聽了妻子的話,許義方讚歎不已。隨後,他又問道:“那你靠什麽打發時光呢?”妻子回答說:“沒事的時候,就作幾首小詩來解悶兒。”許義力很高興,讓她把寫的詩拿出來欣賞。哪裏料到,開卷第一篇的題目竟是“月夜招鄰僧閑話”。

  不忍更雙飛

  唐朝衛敬瑜早亡,其妻年僅16.父母舅姑皆逼其改嫁,不肯,逼甚,截耳為誓,終身不嫁。室內有巢燕,雙雙飛出飛入,後忽然一燕孤飛,女有所感,以布縷係燕足為標誌。隔歲,此燕足帶布縷,獨自飛來。女感慨身世,作詩一首:

  昔年無偶去,今春又獨歸。

  故人恩義重,不忍更雙飛。

  從這首詩來看,其女誓不改嫁,並不是出於封建禮教的所謂“守節”,而是因為“故人恩義重,不忍更雙飛”。年僅十六,而稱“故人”,可能是二人自幼青梅竹馬、恩重情深。果真如此,便自有其感人之處了。

  太原灘

  唐朝某邑令永福,任期已滿,同事們為其餞行,留連數日。永福讓他的妻子王氏解舟先行,維舟於五裏汰王灘下。等候數日,永福仍未至。月夜無眠,徘徊於岸邊,於石壁上題詩一首:

  何亨潘郎戀別筵,歡情未斷妾心懸。

  汰王灘下相思處,猿叫山空月滿船。

  詩末署太原族望,歲久年深,詩文泯滅,獨“太原”二字尚可辨,後來,人們便稱“汰王灘”為“太原灘”了。

  李公佐解夢

  謝小娥是洪州豫章人。她的丈夫段居貞是曆陽郡的一位俠義少年,以重氣節名聞鄉裏。他們結婚一年以後,段居貞便隨嶽父去外地經商了。不料離家不久,翁婿二人便被強盜殺死了。小娥聞訊,悲痛萬分,縱身投入江水,想一死了之,幸虧被人搭救,才幸免一死。隨後,她就沿途乞討,來到父親和丈夫遇難的上元。

  有一天晚上,謝小娥做了一個夢,夢見父親和丈夫告訴她12個字,凶手的姓名就在這12個字中。她遍問親友,可是沒人知道說的是誰。後來,隴西的李公佐為她解夢說:“它的意思是:殺你父親的是申蘭,殺你丈夫的是申春。你試著按這兩個姓名找一找。”謝小娥哭泣著向李公佐道了謝。

  那姓申的是有名的江洋大盜,都是亡命之徒。謝小娥自知女流之輩去尋找他們的巢穴並不容易,於是便女扮男裝,給人家當雇工做雜活來追尋凶手的下落。一年以後,她終於得知申蘭在江州、申春在獨蒲,他們二人是叔伯兄弟。小娥輾轉來到江州申蘭的家裏做仆役。她做事謹慎,待人又小心,很快就得到申蘭的信任。家裏的大小事情都讓她來料理,就連他出去搶劫來的物品,也讓她來經營,所以她得以發現父親和丈夫的衣物。這樣她便知道以前的夢不假了,就千方百計尋找機會來報這血海深仇。有一天,申蘭和申春邀集盜匪們來家中飲酒,兄弟二人喝得酩酊大醉,像死狗一樣躺在床上。小娥見機會來了,便關上房門,拔出佩刀,割下了申蘭的腦袋,而後大呼捕賊。鄰居們跳牆過來,幫著小娥抓住了申春。於是小娥上書官府,為她父親和丈夫申冤。官府便將申春斬首了。判史張錫很讚賞她的俠義勇氣,上報給觀察使,請求觀察使上奏皇上,給予表彰。但是觀察使沒有給她請功。小娥回到故鄉豫章,人們聽說她的事跡後,紛紛來禮聘她。但她都沒有答應,竟然削發為尼,終身過著布衣蔬食的清苦生活。

  備奩具嫁名士女

  姑蘇人沈仲說40歲上還沒有兒子,妻子鄒氏覺得對不起丈夫,就趁他外出的時候,給他買了個年輕漂亮的小妾。沈仲說外出回來,鄒氏便讓小妾出來拜見他。仲說詢問她的家庭情況,那小妾竟默然不語。盤問再三,她才哭著說:“我是範複初的女兒,因為父親亡故,家中貧窮,才被母親賣到這裏。”沈仲說一聽,惻然淚下,對妻子鄒氏說:“這女子的父親是我的朋友,為吳中名士。朋友的女兒怎麽能做小妾呢?我們該把她當作自己的女兒才是。”於是,沈仲說就找來她的母親,讓她母親給她挑選個夫婿。沈仲說給朋友的女兒準備了豐厚的妝奩,把她嫁了出去。人們了解到沈仲說仗義的行為,都交口稱讚他。

  訂婚店

  唐代關中的杜陵有個人叫韋固,自幼父母雙亡,無依無靠,就想早點娶妻成家。可是他求親總是不順利,婚事一直沒有著落。唐太宗貞觀二年,他到清河去遊曆,旅途中宿在宋城城南的一家客店裏。閑談中談到他的婚事,同住的旅客便為他介紹了前清河司馬潘昉的女兒,約好了第二天在客店西側的龍興寺門外相見。韋固求親心切,斜月還掛在天邊他就到龍興寺去了。到那裏一看,有一位白發老人正倚著行囊坐在台階上,對著月光翻書。韋固走至近前看他翻的書,竟不認識那書上的字,於是問道:“請問老父您讀的是什麽書?我自幼勤學苦讀,字書沒有不認得的,連西方的梵文我也認識,可是您這書上的字我卻沒有見過,這是怎麽回事呢?”老人笑著說:“這不是世間的書,你哪裏能見得到呢?”韋固問:“那麽,這是什麽書?”老人說:“這是一本幽冥之書。”韋固又問:“幽冥之人怎麽能到這裏?”老人說:“你來得太早,不是我不該來。況且我們幽冥間的官吏都管陽間活人的事,現在每天在道路上走的人,都是人鬼各占一半,隻是你認不出來罷了。”韋固問:“那您管什麽事呢?”老人說:“我專管天下婚配的案牘。”韋固聽了很高興,說:“我自幼便成為孤兒,就想早娶,為先人繁衍後代。可是十多年來,我多方求親,總不能遂願。今天有人約我來見潘司馬的女兒,這件事能成功嗎?”老人說:“成不了。你的妻子現在才三歲,她十七歲時才能進你的家門。”韋固又問老人口袋裏裝的是什麽,老人說:“是紅繩,專門用來係夫妻腳的。不論是相互有仇,還是貴賤懸殊,或是相距天涯海角,不同地域、不同籍貫,隻要用這根繩子一拴,就永遠也分不開了。現在你的腳和那位三歲女孩子的腳已經被拴在一起了,你還向其他女子求親,有什麽用?”韋固問:“那麽我那個妻子現在哪裏?她的家是做什麽的?”老人說:“就是客店北賣菜的老太婆的女兒。”韋固問:“我可以見到她嗎?”老人說:“那個老太婆姓陳,常抱著女兒到這裏來賣萊,你跟我走,我指給你看。”天亮了,可是原來約定的潘家的人卻沒有來。老人合上書拿起行囊走了,韋固便緊緊跟在後邊。他們一起來到菜市,見一個瞎了一隻眼的老太婆抱著個三歲大小的女孩走了過來。母子兩個穿著都很破爛,容顏也憔悴難看。老人便指著那個小女孩說:“這就是你的妻子。”韋固生氣地說:“我把她殺了行嗎?”老人說:“這女孩命中注定要大富大貴,還會因為你的兒子而受到封邑呢!你怎麽能殺了她?”說完老人便不見了。

  韋固回到家裏,越想越生氣。他磨了一把小刀,交給隨身的奴仆說:“你辦事一向很幹練,能為我把那個女孩殺了嗎?事成之後,我賞你一萬貫錢。”那個奴仆便一口應承下來。第二天一早,奴仆就帶著刀來到菜市,菜市人很多,擁擠不堪,他慌忙中刺了那女孩一刀。霎時,菜市大亂,他便乘機逃跑了。回去後韋固問他:“刺中了嗎?”奴仆回答:“我本來想刺她的心髒,可是人多一亂,沒刺準,隻刺中了眉心。”後來,韋固又多次向人求婚,終不能成功。

  十四年後,韋固受父親恩蔭,做了州刺史的參相。州刺史王泰讓韋固兼任司戶掾,專管司法事務。王泰見韋固很有才幹,便將女兒許配給了他。王泰的女兒當時有十六七歲,長得很漂亮,韋固很滿意。然而王女總是在眉心處貼一個花鈿作為裝飾,就是洗澡、睡覺也不拿下來,就這樣過了一年多。有一次經韋固的再三逼問,她才潸然淚下,回答說:“我本是郡守的侄女,並不是他的親生女兒。我父親曾任宋城縣宰,死在任上,當時我還在繈褓之中。不久,母親和哥哥也先後去世了。我家有個莊子在城南,奶媽陳氏便帶著我住到了那裏。那個莊子就在一家客店附近,奶媽就靠賣菜維持我們兩個人的生活。奶媽對我十分憐愛,一時一刻也舍不得丟開。三歲那年,她抱著我到菜市賣萊,突然有個歹徒朝我的眉心刺了一刀,於是便留下一個疤痕,我隻好用花鈿遮掩起來。七八年以前,我叔叔到盧龍做從事,便把我接到身邊,當作親生女兒。後來就以女兒的名義嫁給了您。”韋固聽了妻子的話,怦然心動,忙問:“你的奶媽是不是瞎了一隻眼睛?”妻子說:“是呀,你怎麽知道?”韋固說:“那行刺的人就是我唆使的。”妻子說:“那這可太奇怪了。”於是韋固便把事情的始末根由告訴了妻子。兩個人都覺得這姻緣真是上天注定的,就更加恩愛。

  後來,韋固有了兒子,取名韋鯤,長大之後做了雁門太守,韋固的妻子也因此被封為太原郡夫人。於是韋固的奇異婚事便逐漸被外人知道了。人們都以為這是陰間就注定的事,誰也無法改變。宋城的縣宰聽說了這件事以後,就把韋固當年所住的客店題名為“訂婚店”。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