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譜牒姓氏之學的專著。原本十卷,今有十卷本、十八卷本兩種。唐憲宗時宰相李吉甫命林寶修撰,元和七年(812)成書。
作者林寶,濟南人(一作三原人),約經曆了唐德宗至穆宗四朝,做過同州馮翊縣尉、太常博士、沔王府長史等官,當時即以擅長姓氏之學知名。曾與崔郾等共同審定《格後敕》,並參與修撰《德宗實錄》和《皇唐玉牒》。
該書詳載唐代族姓世係和人物,於古姓氏書頗多征引,因而也保存了一些佚書的片段。原書體例以皇族李氏為首,然後按四聲韻部分係姓氏。唐代崇尚門第,家譜往往攀附望族以自重。《姓纂》取材包括私家譜牒,故所述族姓來源未必都翔實準確。原書久已失傳,清乾隆間纂修《四庫全書》時從《永樂大典》輯出,再用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辨證》等補缺,重新分為十八卷,此為《四庫》輯本。
《永樂大典》采錄的《姓纂》已不完整,而且割裂原文,《四庫》輯本也有遺漏。清孫星衍、洪瑩及近人羅振玉都做過校補。孫、洪校本又分為十卷,以從其舊,於嘉慶七年(1802)刊版。現在流傳的金陵書局本即翻刻此本。此後岑仲勉又重行校勘,寫成《元和姓纂四校記》。所謂“四校”,指第四次校勘,以《四庫》輯本為一校,孫、洪為二校,羅振玉為三校,岑氏所作為第四校。其校記重點在於“芟誤”、“拾遺”、“正本”“伐偽”。該書晚出,後來居上,功力最深,收獲也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