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載唐代典章製度的專書。一百卷。北宋王溥撰。王溥(922~982),字齊物,並州祁縣(今屬山西)人,後周宰相,宋初罷相,遷官至太子太師。
會要體裁和《通典》的主要區別在於,《通典》是曆代典章製度沿革的綜合敘述;會要則是有關典章製度原始資料的摘錄。唐德宗時,蘇冕撰成《會要》四十卷,記唐初至代宗時典故。宣宗時,崔鉉等人撰《續會要》四十卷,記德宗至武宗時故事。宋人王溥采擇唐宣宗以後故事加以續補,撰成《唐會要》一百卷,於宋太祖建隆二年(961)正月進呈。
《唐會要》共分五百一十四目,另在不少條目下有“雜錄”,將與該條有關聯又不便另立條目的史事列人。書中所記史事有不少為兩《唐書》和《通典》所無,是研究唐代典章製度的重要資料。現在唐起居注、實錄已亡佚,部分內容多靠此書保存,尤為珍貴,可用以校勘兩《唐書》。
《唐會要》所記,以宣宗前的內容較豐富,因為充分利用了蘇冕、崔鉉等人所編會要的舊文,有的還直接引用蘇冕的一些議論。但《玉海》、《山堂考索》所引《會要》與今本間有不同,當引自蘇冕等所編舊本,知王溥亦有所增刪。宣宗以後因編者無所因循,加以唐末曆史資料散佚,故所述較為簡略。
《唐會要》至清代僅存傳抄本,脫誤頗多。乾隆年間編《四庫全書》時,才以木活字排印。所據舊抄本原缺七、八、九、十共四卷,後人以《舊唐書》、《冊府元龜》、《開元禮》諸書中有關資料輯補。原目卷七封禪、卷八郊議,今卷八補輯的也是封禪,與標目不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