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七節 《舊唐書》

  記載唐朝曆史的紀傳體史書。二百卷。內帝紀二十卷,誌三十卷,列傳一百五十卷。五代後晉時,劉晌、張昭遠等撰。記載了唐朝自高祖武德元年(618)至哀帝天祐四年(907)共二百九十年的曆史。

  唐朝曆代修有實錄。自唐初以來便在實錄基礎上撰寫國史,以吳兢、韋述所撰最為有名。吳兢撰成《唐書》六十五卷(一說九十八卷),韋述又補遺續缺,撰成國史一百一十二卷。此後,柳芳等人又有續作。但武宗實錄不全,以後曆朝實錄沒有修成,史事缺略。後梁、後唐兩代都曾下令廣泛征集唐史資料。後晉時,賈緯以所搜集的遺文和故舊傳說等,編為《唐年補錄》六十五卷。後晉高祖石敬瑭夭福六年(941)二月下令編修唐史,以宰相趙瑩監修。他挑選文士,擬訂了完整而龐大的搜集資料和編寫工作的計劃。寫作是在唐國史的基礎上,利用當時所收集的晚唐史料加以綴補而成。由於編者對實錄、國史的原文沒有作必要的修改,因而保存了一些理應修改的原文。如《舊唐書》的紀傳中多次出現“上即位”、“今上”、“至今賴之”等字樣,都是沿襲舊史的明證。武宗以後無舊史可憑借,史官們將采訪所得資料,事無巨細,全數收錄。這也說明《舊唐書》的編撰比較粗疏,但因此保存了大量原始的曆史資料,是《新唐書》所不能比擬的。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鑒》唐紀時,充分采用了《舊唐書》。

  《舊唐書》十一誌共三十卷,其中《禮儀誌》七卷,篇幅最大,主要是根據《開元禮》改編而成。《音樂誌》四卷,多取材於《通典》,對南朝時的吳聲、西曲的起源和歌辭頗多敘述,而對唐代的宴樂歌辭,反認為“詞多不經”,沒有記載。《曆誌》三卷,記載唐初傅仁均所造《戊寅曆》、高宗時李淳風所造《麟德曆》、玄宗時僧一行所造《大衍曆》三家曆法。《天文誌》二卷,記載僧一行和梁令瓚所造的天文儀器黃道遊儀,以及一行實測子午線每度之間距離的經過。《五行誌》一卷,列舉各地不同的自然災害,其中還有不少反映民生困苦、工商業狀況和國內外交通方麵的資料。《地理誌》四卷,記載了全國邊防鎮戍的分布和兵馬人數,並以天寶十一載(752)疆域為準,分道敘述了各地州縣設置和戶口等情況。《職官誌》三卷,不少文字是照抄《唐六典》,並記載了代宗永泰二年(766)時官品的變革。《輿服誌》一卷,記載唐代帝、後、王、妃以及百官按品級規定的車輿、衣冠、服飾製度,用以區別貴賤士庶,是封建等級製度的體現。《經籍誌》二卷,以開元盛世為準,記錄了經、史、子、集四部的存書。誌序還扼要敘述了安史之亂後直至後梁遷洛期間國家書籍的殘損情況。《食貨誌》二卷,比較集中地記載了唐代田製、賦役、錢幣、鹽法、漕運、倉庫乃至雜稅、榷酤等有關經濟史資料。《刑法誌》一卷,記載了唐代法典律、令、格、式(見律令格式)的製訂過程,並有關於執行情況的概略敘述。總的說來,《舊唐書》諸誌集中了不少有價值的曆史資料,但也存在著錯訛和重大遺漏。

  在北宋編撰的《新唐書》問世以後,《唐書》始有新舊之分。《新唐書》通行,該書受到冷遇。南宋初年刻印之後久無印本。明代中葉,有人在吳中張、王兩家分別獲得宋版《唐書》的列傳和紀誌。嘉靖十七年(1538),餘姚聞人銓等重刻《舊唐書》,但傳布不廣。清乾隆時,《舊唐書》始複刻重印於世。由於長期沒有印本,書中存在不少殘缺和相互歧異之處。清人羅士琳等撰《舊唐書校勘記》六十六卷,可供參看。百衲本《舊唐書》是用南宋紹興刊本殘存的六十七卷,配以聞人銓本影印的,也是目前最好的版本。中華書局1975年出版的校點本現在比較通行。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