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節 《水經注》

  中國古代地理名著。北魏酈道元撰。舊傳三國時人桑欽著《水經》,酈道元為之作注,名《水經注》。原四十卷,北宋初已亡佚五卷,後人分割三十五卷以足四十卷之數。道元(469?~527),字善長,範陽涿縣(今屬河北)人。曆仕宣武帝、孝明帝兩朝,先後出任冀州刺史幹勁鎮東將軍府長史、魯陽太守、東荊州刺史、河南尹,後遷禦史中尉。在地方和中央,都以為政嚴猛著稱。雍州刺史蕭寶夤圖謀叛亂,忌恨道元的朝貴奏請派他為關右大使,進行安撫。蕭寶夤害怕道元之來不利於己,在他將要到達長安時派兵圍攻,加以殺害。

  道元好學博聞,廣覽奇書。足跡所至,大至從長城以南,到秦嶺、淮河以北。他在書中征引的前代和當時地理著作,即達三百七十餘種,包括一些南朝人的著述。自序說“訪瀆搜渠,緝而綴之”,所以很多材料是實際調查所得。《水經》隻記載了水道一百三十七條,而酈注卻有一千二百五十二條,增加八倍多,注文共約三十萬字,也比經文增多二十倍。

  該書以水道為綱,連帶敘述流經地區的山陵、湖泊、郡縣、城池、關塞、名勝、亭障,以及土壤、植被、氣候、水文和社會經濟、民俗風習等各方麵,還記載了各地有關的曆史故事。書中記錄作者所見的碑刻,共三百餘塊,利用它們作為幫助確定水道流經的依據。道元注意到水道源頭的伏流,和故河道之下還有相當多的地下水等現象,對於水源的大小、湖泊的盈竭、水色的清濁、泥沙的堆積、洪水的漲落等水文變化,都很重視。他用發展變化的觀點考察地理現象,對每條水道都追溯到可能追溯的最早時期。還記載了各地水利設施近三十處,稱頌了許多偉大工程。對於從書本或實際調查都未能弄清的問題,道元采取謹慎態度,表示“未知所從”、“非所詳也”,這樣的存疑有七十餘處。《水經注》對中國地理學的發展有重大貢獻,在中國以至世界地理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同時書中還保存了大量曆史和曆史地理的資料。《水經注》中山川景物的描寫,作為文學作品,也得到很高評價。由於酈道元是北朝人,關於南方水係的記錄不免簡略,時有錯誤。

  舊本《水經注》經文與注文混淆在一起,字句脫誤甚多。清朝學者全祖望(1705~1755)、趙一清(1711~1764)、戴震(1724~1777)分別進行了區分經注的整理校訂工作,各自取得良好成績。後來有人因趙、戴兩家整理校訂的結果很多相同,因而認為戴震盜竊了趙一清的學術成果,是沒有根據的。清末,楊守敬集以往研究之大成,撰《水經注疏》,弟子熊會貞續加補修,極為詳盡,是《水經注》研究最為完備之書,已由科學出版社刊印,極便參覽。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