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鼎臣,直隸昆山(今江蘇昆山)人,初名仝,字九和,號未齋。生於明成化九年(1473),卒於明嘉靖十九年(1540)。明弘治十八年(1505)乙醜科狀元。
顧鼎臣登第後授修撰。正德初再遷左諭德。嘉靖初年(1522),值經筵,進講範浚(心箴),敷陳凱切,受到世宗特別眷顧,累官詹事、給事中,後又拜禮部右侍郎、禮部左侍郎、禮部尚書。世宗好仙術,常在內殿擺道場。顧鼎臣為投其所好,寫(步虛詞)青詞七章(所謂青詞係指擺道場時,道土上告天神的言詞,因寫在青藤紙上故稱),且詳細開列上壇中應辦事宜。世宗優詔褒答,從此對顧鼎臣,更加寵信。詞臣以青詞結主知,自鼎臣始。後人多仿效顧鼎臣的方法,以討好皇帝。顧鼎臣不久以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人參機務,尋加太子太傅,進武英殿。
其時夏言當國專權,鼎臣素柔媚,不能有所作為,僅充位而已。世宗南巡,命鼎臣輔佐太子監國。禦史蕭祥曜上疏彈劾,世宗獨不問罪。嘉靖十九年卒於任上,享年68歲。贈太保,諡文康。鼎臣工書法,著有《未齋集》等。
顧鼎臣為侍從時,憐憫東南賦役失均,上奏皇上,屢陳其弊;昆山舊無城,顧鼎臣倡議築城,使昆山免受倭寇之害,因此,家鄉人為他立祠紀念。
據傳顧鼎臣之父顧恂是個小商人,年過半百時納婢為妾生下顧鼎臣,正妻極為悍妒,曾暗中將他投擲磨道,幸得磨坊主人發現,救出收養,直到鼎臣中狀元,養父才講出真情,他才到顧家與親娘相認。以顧鼎臣生活原型為內容的戲劇在民間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