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倫,江西永豐人,字彝正,號一峰。生於明宣宗宣德六年(1431),卒於明憲宗成化十四年(1478)。明憲宗成化二年(1466)丙戌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羅倫五歲時,曾隨母親進果園,果子落地,眾人爭著拾取,隻有羅倫非主人賞賜不取。羅倫家貧,每天打柴放牧他都帶著書籍,一有時間就誦讀不輟。考取秀才後,立誌向聖賢學習,曾言:“舉業非能壞人,人自壞之耳。”知府張嘉其學行而憐其窘迫,送糧周濟,羅倫卻婉辭不受。
成化二年廷試,羅倫對策萬言不屬草,直斥時弊,名震都城。當時王塚宰曾以程敏政卷字精楷,力讚為第一。大學士李賢道:“論文不論書。”遂拔羅倫第一。有人勸羅倫去掉抨擊宦官、指責皇帝的言辭,他卻堅持一字不改。
羅倫取狀元後兩月,大學士李賢服喪未滿,奉詔回朝。羅倫勸阻不聽,乃上疏極論,震動朝野。被降職調任福建市舶司副提舉,直到李賢死,大學士商輅上奏才得以複官,改任職南京。兩年後以病辭職歸家,遂不複出。
羅倫為人不視惡色,不聽惡聲,不恥惡衣、惡食。與人子言依於孝,與人臣言依於忠,與居官者言民疾苦。見一善人,愛之如祥麟威鳳;見一惡人,惡之如封豕長蛇;見一饑寒凍餒之人,傾家所有以賑之。大率義之所在,毅然必為。人之毀譽欣戚,事之成敗利鈍,己之死生禍福,皆所不顧也,所交盡一世豪傑之士。
羅倫視名利富貴淡如水,居鄉立約節儉,無人敢犯。平日粗茶淡飯,卻把朋友饋贈給他的衣服,周濟給路邊挨餓受饑者,以至朋友來訪,家中竟無米招待,妻子隻得向鄰居家借得濕粟數升,旋炒旋脫,日已西矣。羅倫曠然不以為意。
羅倫家附近有一金牛山,在萬山叢中,人跡罕至。他在那裏築室著書,四方從學者甚眾。成化十四年卒,年僅48歲。嘉靖初,追贈左春坊左諭德,諡文毅。學者稱其一峰先生。有《一峰集》十卷。羅倫擅長行、楷,師法文天祥,被譽為“翰墨中之珊瑚玉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