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儼,江西吉水人,字宣化,號時雨。生於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卒於明英宗天順元年(1457)。明英宗正統七年(1442)壬戌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掌翰林院事。
劉儼嗜書好學,尤擅古文。少年時,從學於族中先達,24歲中舉,此後,屢試不第。他毫不氣餒,潛心研讀二十年,終於大魁天下。
取狀元後,官授修撰。正統十一年(1446)與商輅進學東閣,後為左春坊大學士,充國史副總裁。又升太常寺少卿兼翰林侍讀學士。景泰七年(1456)出任順天鄉試主考。大學士陳循、王文分別為其子陳英、王倫囑托。劉儼不為所動,秉公執事,結果陳英、王倫落榜。陳循等仗勢奏告劉儼閱卷不公,取士徇私。代宗命禮部同大學士高穀複閱試卷。高穀力言劉儼等無私,由此免蹈劉三吾之覆轍。
劉儼立朝一身正氣,居官清介,剛直之聲傳遍朝野。英宗複位,詔令劉儼署理翰林院事務,正待重用,劉儼一病不起,終年六十四歲。贈禮部左侍郎,諡文介。有《劉文介集》等。
劉儼性慷慨,有借貸而無力償還者,每每毀據不問。他雖仕途很短,但因秉公辦事,不事權貴而名垂青史。
倪克讓有詩雲:“飛章交構徒為爾,美諡玉成文介公。”
劉儼生前曾有一善諭:“翰林之職清高固可喜,淹滯亦可歎。譬金水河中魚,化龍之期未可必有,而綢罟之患則可必其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