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趙普

  “黃袍加身”

  趙普(922~992),字則平,幽州薊縣(今北京西南)人。生於五代後梁末帝龍德二年,當時國家動蕩,群雄蜂起,各自割據為政,趙普為戰亂所迫,隨父趙迥離開原籍,遷居常山(今河北正定),不久又移居河南洛陽。

  趙普讀書不多,年輕時與趙匡胤交遊,彼此引為知己。趙普像後被聘為後周的永興軍節度使劉詞的幕僚,受到劉詞的賞識。劉詞去世時,遺表向朝廷推薦了趙普。不久,趙普又成為趙匡胤幕府中的重要人物。顯德三年(956),周世宗柴榮親征淮南。滁州地勢險要,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大軍過淮水後,周世宗命令禁軍統帥殿前都虞侯趙匡胤率部強攻,襲破清流關(今安徽滁縣西北),占領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宰相範質根據劉詞的推薦,奏請任命趙普為滁州軍事判官,就這樣趙普在滁州與趙匡胤相處了一段時間,趙普的才智受到趙匡胤的賞識。當時捕獲盜匪百餘人,當斬首盜案中,趙普懷疑其中有無辜的,就細心核查,又請趙匡胤親自審訊,不少人因而得以免去死罪。由此,趙匡胤更加重視趙普的才能。

  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在滁州患病時正值趙匡胤出征,趙普早晚奉侍湯藥,盡心照料,弘殷因此以同宗看待他。平淮南後,趙匡胤的父親領同州節度使時召趙普為推官,趙匡胤移鎮宋州時又任趙普為掌書記,趙普已成為趙匡胤幕府中的中堅人物。屢建戰功的趙匡胤,更加得到周世宗信任和器重,顯德六年(959),被提升為殿前都點檢,這個職務是總領禁軍及統帥出征諸軍的最高指揮官,是軍隊的最高權力機構,擔負著重要的軍務和責任。顯德六年(959)六月,周世宗柴榮去世,其兒子、年僅七歲的宗訓即位,也就是龔帝。

  即使有顧命大臣的輔佐,但主弱君輕之勢已成現實,此種形勢給掌握有禁軍大權的趙匡胤無疑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一個擁立趙匡胤做皇帝的行動正在密鑼緊鼓地籌備著。顯德七年(960)正月初一,朝廷得到契丹勾結北漢大舉進犯中原的消息。宰相範質、王溥未察虛實,決定派趙匡胤帶軍征討。

  正月初三趙匡胤整軍出發,當晚宿營在開封東北的陳橋驛。駐紮之後,軍中將士開始議論紛紛,軍心思變。當一些將士簇擁著趙匡胤弟弟趙光義和趙普要求立趙匡胤為帝時,老謀深算的趙匡胤還想試一試軍中擁立他當皇帝的呼聲到底有多高,於是他就厲聲說自己忠於皇帝,如果知道你們謀逆,不會寬恕你們。然而眾將士的表態十分堅決。趙普為進一步激勵將士,又故意說如今外寇壓境,應首先殺敵,擁立之事待凱旋歸來後再議。諸將士又齊聲說不可。

  趙普見已水到渠成,便對諸將說出自己的真心話:“興王易姓,雖雲天命,實係人心。”於是趙普開始進行一番周密而緊張的布置:一方麵提出要求約束將士,不許掠劫,保證都城人心穩定,使各方麵不發生騷動,另一方麵派遣軍使飛馳入京,密告趙匡胤親信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殿前都虞侯王審琦準備內應,又命令陳橋夜宿的將士全副武裝,時刻待命。

  第二天黎明,擁立之聲震蕩原野,趙匡胤在酒醉酣睡中猛醒。趙普、趙光義已帶領武裝將領破門而入,對趙匡胤說諸將無主,願立殿前都點檢為天子。並不由分說便把象征皇位的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大家跪在地上叩拜,山呼萬歲。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軍隊返回京城後,後周在朝百官,見大勢已去,無可奈何便承認了現實,以宰相王溥、範質為首的百官降階跪拜降服。趙匡胤就這樣成了宋朝的開國皇帝,而直接參與策劃指揮這一兵變的趙普也理所當然成了開國元勳。趙匡胤取代後周後,改國號為宋,即為宋太祖,建都汴梁(今河南開封),改元建隆。趙普有輔佐擁戴大功,授右諫議大夫,充樞密直學士。

  南征北戰

  為了進一步穩定政權,趙普支持宋太祖對後周舊臣采取誘之以官爵的措施,使他們改奉宋朝,於是京城迅速安定。但即使如此,領兵在外的一些地方大員仍然倚仗手中重兵,據有數州權勢,不甘心降宋,采取與宋對抗的行為。建隆元年(960)三月,盤踞在晉南的昭義節度使李筠,聯合北漢,率先起兵反宋。宋太祖決定親率大軍出征。

  趙普認為這次出征事關重大,對穩定局勢、鞏固宋朝初建政權具有重要政治意義,他對太祖說:“陛下初登寶位,廣耀神武,挫英雄之氣,服天下之心,在此舉矣!”並請求隨太祖親征。太祖笑道:“你能勝任打仗的事麽?”當大軍到達滎陽時,趙普向太祖建議乘敵不備,迅速出擊。

  宋太祖采納了趙普的意見,加快進軍速度,一舉攻克澤州城。李筠投火自焚而死,其子李守節投降宋朝。平定李筠後,趙普因功被任命為兵部侍郎、樞密副使,賜第宅一區。八月,揚州的後周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又起兵反宋,宋太祖作了周密的軍事部署後,於十月親率大軍出征。

  出征前,宋太祖問趙普征討揚州之策。趙普認為,李重進雖然據有地形和防禦工事方麵的優勢,但“士卒離心”、“外絕救援,內乏資糧,急攻亦取。兵法尚速,不如速取之。”太祖對趙普意見點頭稱是,發兵東下,進軍神速,不久即包圍了揚州,於十一月攻下揚州,李重進走投無路,全家投火自焚而亡。後周這兩股反宋勢力被趙匡胤很快鎮壓下去,這為趙宋王朝穩定的國內局勢奠定了基礎,從而在軍事上又為進一步開展統一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宋朝初建時,所繼承的後周疆域隻不過擁有黃河中下遊地區,在它周圍還盤踞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割踞政權。

  在北方,有勢力雄厚的遼國,有盤踞太原的北漢在南方,有南唐、吳越、後蜀、荊南、湖南、漳州等封建割據勢力。

  宋太祖有統一天下的雄心大誌,但究竟應當從何入手,他日夜籌思,耗盡心血。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裏,宋太祖帶著弟弟趙光義微服出訪趙普,趙普見太祖冒著大風雪到自己家來,急忙添炭、燒肉,置酒款待。

  趙普問:“這麽寒冷的深夜,陛下為什麽出來?”宋太祖直截了當地說:“我睡不著,一榻之外,都是他人的地方,因此來見你。”趙普說:“陛下認為天下小吧?南征北討,應該是統一時候了,願意聽您的計劃。”宋太祖試探地說:“我打算收太原。”太原是北漢都城,太祖的意思是采取“先北後南”的策略,從北伐開始。趙普表示了相反的看法,他認為:“太原當西北二麵,太原攻下,西北二麵便由我們獨力去抵擋,不如暫且等到諸國平定,太原彈丸之地,怎能逃出我們的手掌呢?”這就是趙普提出的“先南後北”的戰略,太祖笑著說:“我的意思也是這樣,特意來試試你的。”趙普的話更使宋太祖下定了決心。

  為統一天下曠日難決的戰略方針就這樣被君臣二人定了下來。經過一番軍事上的周密準備,宋太祖於建隆三年(962)開始“先南後北”的統一戰爭。在趙普的精心布置下,趙宋首先進攻南方中實力最弱的荊南和湖南,結果取得完全的勝利,這兩個割據政權完全被消滅,使宋軍占據極為有利的地位,爭取到更大的主動權。

  繼而又揮師指向後蜀,作為下一步進攻目標。乾德二年(964)宋軍向後發蜀發起進攻,隻用兩個月時間就占據了成都,後蜀滅亡。不久,又於開寶三年(970),揮師征討南漢,第二年正月,宋軍直逼廣州,南漢雖困獸猶鬥,但在宋軍強大攻勢下傷亡無數,廣州遂迅速被占領。及後宋又平定了嶺南,南漢滅亡。開寶七年(974),宋太祖派十萬大軍進攻南方最強大的割據勢力南唐,南唐對宋軍的進攻缺乏準備,因而宋軍的推進也比較順利。過長江天險後迅速包圍南唐都城金陵(今南京),經一年左右,金陵被宋軍所破,南唐也滅亡。

  在宋軍一連串軍事勝利的威逼下,南方剩下的吳越、漳州割據勢力,也懾於宋軍強大威力,先後降宋。至此,宋朝已經完全統一了南方。開寶九年(976)二月,群臣為慶賀平定南方的巨大勝利,一起上表要給宋太祖加尊號“一統太平”。太祖說:“燕、晉未複,遽可謂一統太平乎。”堅決不同意。是年秋天,宋太祖下令征討北漢。

  正當宋軍已經逼進太原城,勝利指日可待之際,宋太祖卻於同年十月不幸猝然去世,征伐北漢的軍事行動暫行停止。宋太祖在世未能實現北伐計劃,但宋太宗即位後,繼續實行宋太祖的大政方針,決心完成統一北方的事業。太平興國四年(979)春,兵分四路,向北漢都城太原發起包圍,並且一舉成功地擊敗了契丹對北漢的援軍。

  四月,宋太宗赴太原督戰,北漢堅持到五月,終於力竭城破而投降。攻取北漢的成功,再一次顯示了趙普製定的“先南後北”戰略方針的正確。

  “杯酒釋兵權”趙普並非一味主張對外軍事征伐,宋太宗滅掉北漢後,決定乘勝收複後晉石敬瑭割給遼國的燕雲十六州。

  宋太宗在太平興國四年(979)、雍熙三年(986),先後兩次出兵希望收複燕雲十六州,但均被遼軍擊退,尤其是第二次戰役,宋軍死傷慘重,全線崩潰。

  當時趙普對出兵燕雲就持反對態度,在雍熙三年上疏太宗時提出:首先,不能低估遼的實力,出兵燕雲失敗,就是明證。其次,太祖平息了割據勢力並剝奪了最高將領的兵權,但自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自立為政,釀成內患的情形足資借鑒,這是長期用兵可慮的問題。趙普認為,北征燕雲是“興不急之兵,頗涉無名之議”是在朝奸邪小人欺君的結果,要求追查興兵主謀,對首惡者“早正刑章”。宋太祖一方麵在籌劃統一天下的大事,一方麵又在思考另一個重要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建立起來的的宋朝會不會成為五代之後的又一個短命王朝?建隆二年(961),宋太祖在一次召見趙普時問道:“天下自唐朝以來,數十年間僅帝王就換了八個姓氏,戰爭不息,生靈荼炭,這是什麽緣故?我想消除這種頻繁的戰爭局麵,保障國家的長治久安,又有什麽辦法?”趙普回答說:“出現唐末這種混亂局麵的原因,就是藩鎮太重、君弱臣強所致。要想解決問題,沒有什麽特別的辦法,隻有剝奪藩鎮的權力,製約他們的錢穀,收取他們的精兵,那麽天下自然會安定。”

  趙普說的藩鎮當然包括握有兵權的禁軍宿將,這些人自五代以來常是改朝換代的主要策劃者。趙普認為,對付藩鎮的好的辦法,隻有使他們喪失叛亂的條件,才是惟一的好辦法。太祖完全領會了他的意思。於是君臣二人密謀,開始實施一係列的措施。兵權是藩鎮賴以生存的支柱,因而“收其精兵”便成為宋太祖和趙普首先要解決的頭等重要問題。建隆二年(961)閏三月,宋太祖和趙普乘殿前都檢點慕容延釗和侍衛親軍都指揮使韓令坤由淮南回京的時機,解除了二人所掌禁軍的兵權,收歸皇帝所有,改任慕容延釗為山南東道節度使,改任韓令坤為成德節度使。這是收兵權的第一次行動。同年七月,趙普數次向太祖提出收回石守信、王審琦等人典領禁軍的權力、安排其他職務的請求。

  宋太祖開始有些猶豫,認為他們都是舊日故人,交情深厚,絕不會背叛。趙普提醒太祖說,我也不認為他們會背叛,不過據我了解,他們都沒有統馭部下的本領,恐怕不能製服部下。倘若軍中有人作亂,到那時他們也就不可能控製得住,隻能任人擺布了。

  趙普的弦外之音,太祖很明白,是擔心這幾員大將的部下也會重演“黃袍加身”的故劇。太祖下定了決心,要解除石守信等的兵權。

  於是有一天,他在宮中擺下豐盛的酒宴,請石守信等幾員大將入席飲宴。喝到興頭上時,宋太祖屏退左右,對石守信等人說,我沒有你們的鼎力幫助,不會當上皇帝,你們的功勞我永世難忘。但當天子也有很大難處,還不如做節度使安樂自在,我從來沒有一夜睡過安穩覺。

  石守信等人聽了以後茫然不解,忙問是什麽原因。太祖回答道,皇帝這個座位誰不想坐啊。石守信等人急忙跪下連連叩頭說,陛下為什麽說這樣的話,現在天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太祖說,你們雖然沒有異心,一旦你們部下貪圖富貴,把黃袍加在你們身上,到時就是你們不願意,難道能擺脫得了嗎?

  石守信等人聽了此話驚恐萬狀,連連叩頭,請求太祖指出一條生路。太祖說,人生在世有如過眼煙雲,是很短暫的,其實追求的也不過是富貴,多弄一些錢,盡情地享樂,使子孫永遠不過窮日子而已。你們何不交出兵權,到外地為封建大員,在那裏廣置良田美宅,為子孫建立永久家業。再多養一些歌兒舞女,每天歌舞升平、歡度晚年。我再和你們聯姻結親,使君臣上下無猜,相安無事,這不是很好嗎?

  石守信等將領心領神會,連連叩頭拜謝感恩。第二天他們便相繼稱病,請求解職。宋太祖派人對他們撫慰一番,又賞賜很多財物,安置他們到外地去做節度使。曆史上有“杯酒釋兵權”之說法,指的就是趙匡胤君臣所導演的這一幕。及後收兵權的行動繼續在進行。

  乾德元年(963)春,對幾十個異姓王以及帶相印的節度使通過死亡、遷徙、告老、遙領他職等方式奪了他們的權,以文官取代其職位。開寶二年(969)十月,乘鳳翔節度使王顏超及諸藩入朝之機,宋太祖在皇家後苑擺下酒宴,又通過微妙的暗示,迫使王顏超等人自動請求辭官歸家養老。

  改革軍製

  在大肆剝奪諸藩、將領兵權的同時宋太祖和趙普又在國家軍事體製方麵進行了調整、整頓,這些措施對進一步鞏固趙宋王朝的中央集權,消除悍將強藩對朝廷的威脅,起了相當大的作用。禁軍將領,權任極重,容易威脅皇權。在調整中取消了殿前都點檢、殿前副點檢等高級禁軍將領的建製,改由職位較低的殿前都指揮使、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侍衛步軍指揮使統轄禁軍,稱為“三衙”或“三司”“三衙”隻負責軍隊的管理和訓練,沒有調兵權。

  調兵權僅屬於樞密,但是樞密院又無指揮權,軍隊指揮必須完全聽命於皇帝。征戰之時由皇帝臨時點將,將帥在戰場上一切的軍事舉措,完全聽命於皇帝的遠地指揮,無權獨立作戰。征戰結束後,兵歸宿衛,將還本職。這樣將帥就不得專其兵,兵也難附屬於將帥,但皇帝卻專有統帥全軍的最高權力。作為直接保護皇帝安全的禁衛軍,是一支重要的軍隊,為提高禁軍素質,在趙普的策劃下裁掉了禁軍中的老弱病殘者,選拔精壯士兵加以補充。禁軍頭目的任命,由皇帝確定,太祖詔命殿前侍衛二司,挑選所屬士兵中的驍勇者升為上軍又命令各州選拔精壯的士兵送至京都補充禁軍。禁軍的素質提高了,地方軍隊的作用也隨之削弱了。趙普對軍製的精心安排、調整,的確起到了強幹弱枝、加強中央集權的作用。禁軍“皆以一當百”,武器精良。諸鎮對自己手下的兵力決非京師之敵這一點,心裏很清楚,因此也就不敢輕舉妄動了。

  但是隨之而來的弊病,也是顯而易見的。由於中央集中兵權,使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皇帝在遠地遙控指揮,大大削弱了將帥的主動作戰能力,從而影響了在戰場上的作戰效果。趙宋王朝在以後與西夏、遼、金的作戰中,屢屢敗績,就是明顯的例證。趙普十分清楚僅削奪藩鏡的兵權,並不能徹底解決藩鎮強霸一方的問題,藩鎮往往兼管幾個州,有經濟基礎,有財政來源,有司法大權,可隨時委派親信為鎮將,控製州縣官吏,實際上就是地方上的土皇帝。於是他奏請宋太祖革除這種弊病。乾德二年,朝廷下令規定各州的財政收入除留下作本地領費支出以外,其餘的全部上交京師,不許藩鎮任意截留地方財政收入。乾德三年(965)在全國各路設置了轉運使,掌管各路財賦,節度使所屬的官吏不得參與。地方司法由提點刑獄官監臨,節鎮不得幹預。五代以來,節度使常常委派親信為鎮將,使他們與縣令對抗,實際就是取代縣令而自成體係。趙普決定恢複縣令的權力,地方一切事務都統一由縣管理,這樣一來“鎮將所主,不及鄉村,但廓內而已”。

  此舉更重要的是,中央收回了以前節度使統領幾州的權力,使各州直屬於京師,並由中央委派文臣朝官充任知州。同時又在各州加設了通判官,與知州共同處理政務,起到了互相監督和製約的作用。為避免知州久任一地形成割據勢力,又規定了“三年一易”的輪換製度。趙普采取的這些果斷措施,進一步從各個方麵削弱了藩鎮的權勢,各地節度使幾乎成了沒有實權的虛銜。與此相反,中央的統治權力得到極大的加強,強幹弱枝的形勢已經形成。“朝廷以一紙下郡縣,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無有留難,而天下之勢一矣。”中央和藩鎮的關係和唐五代相比,已經是大不一樣了。

  出自對加強皇權的需要,趙普又對中央作了較大調整。在禁中設立中書,稱為政事,由中書管政事設立了樞密使專掌軍事另設三司使(鹽鐵、度支、戶部稱三司)總管全國貢賦和財政。過去是由宰相總攬的行政、軍事、財政大權,現在一分為三,相權大為削弱。而皇帝除統領中書省外,還統領樞密院、三司等機構,皇權極為加強。為加強中央對司法權的控製,朝廷規定,凡是要處死刑的案件——大辟案件必須錄案上報刑部審核。一係列調整和改革,有效地解決了君弱臣強的內部機製,使專製主義中央集權得到空前加強。趙普在為趙宋王朝的權力得到鞏固、加強方麵確是竭精殫慮,不遺餘力,正由於此,宋太祖視趙普為左右手,“事無大小,悉谘決焉”,對趙普無不言聽計從。乾德二年(964)四月,宋太祖為協助獨居相位的趙普處理政務,特地設立了“參知政事”一職作為副相,並拜任薛居正、呂餘慶為參知政事,但參知政事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權力是有限的。在宋太祖時期,由於趙普的貢獻極大,所以職務提升很快。建隆三年(962)出任樞密使乾德二年(964)正月,拜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

  “股肱”之臣

  太祖視趙普為股肱,事無巨細,都要與他商議。於是趙普也更加盡心竭力,參與製定了北宋初期的所有重大決策。趙普勤於相業,不管是輔佐宋太祖或者宋太宗始終是忠貞不二。他曾多次與宋太祖、宋太宗討論理政治國之道,他認為君主應懷有愛民之心,而且要貫徹始終。

  他曾對宋太宗說:“愛民之意”,“惟始終力行之,天下幸甚。”有一次,太宗問趙普,在治國之道方麵還有什麽好辦法,趙普答曰:“陛下恤念生民,每聞利病,無不即日施行,古聖王愛民之心止於此矣。”他還提醒宋太祖應時時刻刻把百姓放在心上。

  開寶六年(973)有一天,宋太祖在與群臣宴飲時,忽天降大雨,開始太祖有些敗興,及後雨越下越大,太祖已經怒形於色,左右群臣怕得罪,誰也不敢吭聲,惟有趙普對太祖說,這場雨對大宴並無妨礙,可對老百姓卻很難得,他們都在盼雨,這場雨他們一定很高興,實在值得慶賀,請求樂官為之奏樂。經趙普這麽一說,太祖馬上高興起來,命令樂官為喜雨而奏樂。趙普還認為,治國之道應賞罰分明、大公無私,他說:“帝王若賞罰無私,內外無間,上求其理,下竭其誠,馴至太平,不為難事。”他把大公無私比作大自然的天,說:“天發生於春夏,殺於秋冬,不私一物,此所以能長久,王者所宜法也。”趙普輔佐太祖、太宗對官吏嚴加選拔和考核。

  他說:“治國莫如用賢,用賢莫如曆試,曆試莫如責功,責功莫如較考。”他請求太祖對官員進行考績,提出以後拜節度使及武官等職必須要求立有戰功,對宰相以及以下的百官應每年進行考績,以“退不肖而進賢才”,“勸奉公而修職業,各盡能”。

  他還說:“帝王進用良善,實助太平之理,然於采擇,要在得所。”趙普選拔官吏,剛毅果斷,敢於據理力爭。他生平舉薦過許多人,發掘過許多人才。他曾上疏太宗推薦張齊賢任宰相,說:“張齊賢素蘊機,兼全德義”,有“經國之才,堪副濟寸之用”。他希望太宗“留居左右,曆度艱難,緩急之時,堪期得力,如當重委,必立殊功”。以後張齊賢兩次擔任宰相,任勞任怨,工作相當出色。

  趙普曾發現一個人很有才能,上奏向宋太祖推薦這個人做官。太祖看了奏章後決定不錄用。但上朝時趙普又遞上了同樣內容的奏章,太祖大怒,把奏章撕破扔在地上,滿朝文武都大驚失色,趙普麵色不變,跪在地上將碎片拾了回來。隔些天,趙普將奏章碎片粘貼在舊紙上照舊奏薦。太祖終於領會過來,任用了這個人。

  又有一次,許多官員當提升,太祖素來對其中一個抱有惡感,不打算給他升遷,趙普認為應升遷,堅持請求,太祖發怒說:“朕決心不讓他升遷,你能怎麽樣?”趙普說:“刑罰是懲辦作奸犯科的,封賞是酬勞有功績的,從古以來都是這個道理。何況刑賞是天下的刑賞,不是陛下的刑賞,豈能以陛下喜怒好惡來決定。”太祖大怒,站起身來就走,趙普跟隨在後。太祖進入後宮,趙普在宮門外佇立,久而不去,終於得到太祖的同意。

  趙普對禁軍將領的選擇特別精心謹慎。乾德元年(963),宋太祖要提升天雄節度使符彥卿管禁軍。趙普了解符顏卿在節度使任上專橫放縱,恣意不法。他認為符顏卿的名位已經很高了,不應該再授給他兵權。但太祖不聽,發出了委任詔令,並不許趙普再諫。

  趙普把詔令扣留在自己手裏,第二天上朝還給了太祖,勸太祖要深思利害。太祖問趙普為什麽對符顏卿這樣疑忌,太祖認為符顏卿不會有負於自己。趙普隻好說了一句分量很重的話:“陛下何以能負周世宗?”太祖聽了以後默默無言,於是中止了提升符顏卿的做法。

  趙普也極為重視對法律方麵的製訂,建隆三年(962)朝廷決定更定刑統,命令兵部尚書竇儀主持這項工作,《宋刑統》於第二年終於完成,經趙普的斟酌修改,連目錄三十一卷,計十二篇,五百零二條。這是專屬刑事法規,凡與刑名無關的敕令,另編有《建隆編敕》四卷,與《宋刑統》一起頒布天下。

  在封建專製社會裏,皇權往往等於法,所謂“口含天憲”說的就皇帝的權力淩駕一切。但即使如此,趙普還努力影響和勸說太祖、太宗依法辦事。

  太平興國年間有一個賣藥的騙子陳利用得到了宋太宗的信任,官至鄭州團練使。此人專橫驕縱,目無國法,壞事幹盡,還拉攏一些爪牙為其張目,朝中許多大臣敢怒而不敢言。趙普派人查清了他的惡跡,審訊時陳利用也都供認不諱並且表示服罪。趙普奏請朝廷把陳利用處斬,但太宗卻下詔將其流放商州,不久又要讓他回來。趙普說陳利用罪大惡極,處置如此之輕,天下何以能服,留這樣的佞臣賊子有什麽用?太宗反駁說,作為萬乘之主,怎麽就沒有保護一個人的權利?趙普答道:“此人犯了十幾條死罪,陛下不殺,他必然要混淆天下的法律,法應當愛惜,此人有什麽可愛惜的!”太宗不得已命令陳利用在商州自裁,但隨即又後悔了,急派使臣送去免死的命令,但趙普在使臣未到時就已經把這個惡棍殺了。

  趙普獨居相位達九年之久,朝政獨斷,威權日重,驕橫之氣也日盛,出現了剛愎自負、獨裁的現象。他常在衙署座位後邊,放置兩口大甕,凡是不合他意的內外表疏,就隨手扔在甕內一燒了事,為此他也得罪了不少人。趙普雖然善於舉賢薦能,但也有嫉賢妒能之時。宋太祖曾誇獎過樞密直學士右諫議大夫馮瓚是當世罕有的奇士,要重用他。趙普出於妒能之心,先是把馮瓚弄到梓州去做官,又想用卑鄙的手段置馮瓚於死地,幸好宋太祖出麵進行了保護,馮才幸免於難。

  開寶六年(973),宋太祖有一天親臨趙普的府第,見廊下放置十個瓶子,太祖問是什麽,趙普回答說是剛才吳越王錢叔派人帶來書信時送來的海產。太祖說:“海產必然是好東西。”即命打開,裏麵裝的都是瓜子金。趙普誠惶誠恐地叩頭說:“臣還沒有拆開書信,實在不知道。”太祖歎口氣說:“受之也無妨,他還以為國家大事都是由你們書生作主呢。”顯然矛盾已經出現了。

  在這以後,就有人告發趙普私購官禁的秦、隴大木材,用來擴建府第。趙普的兒子娶了樞密使李崇矩的女兒為妻,違反了宰輔大臣子女不得通婚的禁令。趙普還包庇過受賄和拒不赴任的官吏等等。太祖大怒,決定借此機會分趙普的相權,詔令參知政事輪流與趙普知印、押班、奏事。開寶六年(973)八月太祖幹脆就罷了趙普的宰相,出任河陽三城節度使,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太平興國二年(977),宋太宗詔令趙晉入朝,改任太子少保,遷太子太保,留在京都供職。在留京師的開始幾年,因為中書侍郎盧多遜的詆毀,宋太宗對趙普懷有猜疑之心,趙普鬱鬱不得誌,一直沒能入相。後來趙普衝破盧多遜的障礙,積極支持宋太宗對秦王廷美(太宗弟)的鬥爭,才使宋太宗和趙普的關係有所改變。

  太平興國六年(981)九月,趙普被任命為司徒兼侍中,又出任宰相。太平興國(983)八年十月趙普又被免去宰相職務,出任武勝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侍中。以後開封尹陳王元僖上疏太宗,推薦趙普再次入相。端拱元年(988)二月趙普再任兼侍中,淳化元年(990)正月自己主動要求免去宰相職務,以太保兼中書令充西京留守、河南尹。以後封為梁國公,又改為許國公。

  史書記載,趙普年輕時懂得官吏的事務,讀書很少,當了宰相後,太祖常勸他多讀書,增長學識。趙普深有領悟,他孜孜不倦,有誌於學,甚至到了晚年也手不釋卷。有人曾譏諷他以半部《論語》治天下,據說他對此也默認,曾對太宗說過:“昔日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其實趙普通過勤奮的學習,吸收了不少治理天下的道理和方法,又加上他善於審時度勢,多謀善斷,在事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淳化三年(992),趙普拜為太師,封魏國公,當年七月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歲。宋太宗聞此噩耗,“淒愴之懷,不能自已”,因此輟朝五日。追贈趙普為尚書今,追封真定王,諡忠獻。太宗並親自撰寫了神道碑以紀念他,並以八分書親筆書寫。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