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節 桓溫

  桓溫(312~373),字元子,龍亢(今安徽懷遠)人,其父桓彝為宣城太守。桓溫出生不到一歲,太原溫嶠到他家見到了他說:“這個小孩骨格清奇,可以試著讓他哭一下。”聽到了他的哭聲,溫嶠驚異地說:“真英雄人物呀!”由於溫嶠的欣賞,桓彝於是就取名為溫。溫嶠笑著說:“這樣的話,以後改成我的姓吧。”

  桓彝後被韓晁和江播所害,其時桓溫十五歲,枕戈泣血,誌在複仇。到十八歲時,正趕上江播去世,江播的三個兒子在居喪,桓溫拿刀進入屋裏,把三個兒子都殺了,當時人們都讚譽他。

  桓溫豪爽有風概,相貌堂堂,麵有七星,他被南康長公主選為駙馬都尉,襲爵萬寧男,出任琅邪太守,累遷徐州刺史。他與庾翼關係很好,經常在一起討論國家大事,庾翼向晉明帝推薦桓溫說:“桓溫年少有雄略,希望陛下不要以平常人對待他,應該委以方召之任,托其弘濟艱難之勳。”庾翼去世以後,桓溫擔任都督荊梁四州諸軍事、安西將軍、荊州刺史、領護南蠻校尉。

  桓溫有誌於在西蜀立下功勳。他看到成漢的國力衰微,永和二年(346),於是率兵西伐,正是康獻太後臨朝的時候,當桓溫上疏啟奏準備出發時,朝廷對桓溫的西伐甚為擔憂,認為西蜀險要偏遠,而桓溫兵力不多,進入敵方,恐怕凶多吉少。但最後還是準桓溫西伐。當初諸葛亮在魚複平沙上造八陣圖,壘石為八行,每行相隔兩丈。桓溫見到後說:“這是常山蛇勢。”隨行的文武官員都未能認出。當部隊到彭模時,他命令參軍周楚、孫盛守衛輜重,自去率領兵步直接撲向成都。李勢派他的叔父李福及兄李權等攻打彭模,周楚等進行防禦,李福退卻,桓溫又進攻李權等,三戰三捷,蜀兵大敗,從間道歸往成都。桓溫軍隊越戰越勇,乘勝追擊,大獲全勝。桓溫在西蜀停留一個月,舉賢旌善受到老百姓歡迎。桓溫因功進升征西大將軍、開府,封臨賀郡公。石李龍死後,桓溫想率兵北征。他先上書請求朝廷討論是從水路或陸路進兵為宜,時間很久都沒有音訊。最後卻是朝廷依靠殷浩等人來反對桓溫,桓溫相當忿怒,然而他很了解殷浩,並不怕他。桓溫聲言北伐,拜表便行,順流而下,到了武昌,兵力已有四五萬。殷浩害怕被桓溫廢掉。既想躲避他,又不知如何是好。簡文帝司馬昱當時是撫軍,給桓溫寫信闡明社稷大計。桓溫於是回軍還鎮,上疏向朝廷言明他的報效國家之誌。他被進位太尉,桓溫堅決推辭。

  殷浩曾到洛陽修複園陵,耗時多年後又出兵北伐,屢戰屢敗,器械全部用光。桓溫進督司州,朝野對殷浩怨言疊起。於是桓溫啟奏免除殷浩的官職,從此內外大權歸屬桓溫一人。桓溫後又統率步騎兵四萬奔赴江陵,水軍從襄陽進入均口,到南鄉,步兵從浙川進征關中。所到之處居民都不受侵擾,生活安寧。一路上攜酒宰牛迎接桓溫的有十之八九。皇帝也派侍中黃門到襄陽慰勞桓溫。桓溫的母親孔氏後去世,桓溫上疏解職,準備送葬宛陵。皇帝下詔不批準。贈臨賀大夫人印綬,諡曰敬,派侍中吊祭,謁者監護喪事,十天之內,使者來往八次,軒蓋、車馬相望於道。桓溫辦理完喪事後回到任所上。他打算修複園陵,遷都洛陽,表疏上奏十多次,朝廷不準。桓溫擔任征討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諸軍事,委以專門征伐的任務。

  再次北伐時,桓溫從江陵出發,一路廝殺擊潰羌族貴族姚襄來到平陽,桓溫屯兵太極殿前,徒步進入金墉城,拜謁先帝諸陵被侵毀的陵,他命令全部修繕,並設置陵令。然後回師京都。升平中(359),桓溫改封南郡公。返回江南後,洛陽和其他被收複的土地又相繼失陷。太和四年(369),桓溫開始第三次北伐。他率領步騎五萬人大破前燕軍,進抵枋頭(今河南浚縣)。前燕得到前秦的支援,截斷了晉軍的糧道,桓溫無奈隻得退兵。桓溫北伐得了廣大人民的支持,但是東晉統治集團內部勾心鬥角,破壞北伐。因此桓溫的北伐大都是無功而返。桓溫在北伐的過程中,數次受到朝廷以及反對派的阻撓。後來,朝廷改授他並、司,冀三州,罷免他的都督。桓溫上表不受,又加他侍中、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假黃鉞。

  總督內外的桓溫,已經不可能再大事運籌北伐之事了。他又上疏陳述應該做的七件事:其一,朋黨結夥,私議沸騰,應該抑製這種傾向,不宜擴展其二,人口減少,不應該還按漢時規模設郡,應該並官省職,讓他們穩定地盡其職責其三,日常事務,朝廷各司不能停廢,平時的行文檔案應該限定日期,不能拖延其四,應該提倡長幼之亂,獎賞忠良公正的官吏其五,褒貶賞罰,應該實事求是其六,應該述遵前典,敦明學業其七,應該選建史官,編寫晉書。其他官員也有所啟奏。不久,桓溫加羽葆鼓吹,設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四人。他隻接受鼓吹,其餘的全部辭讓。他又率船進軍合肥,兼揚州牧、錄尚書事。但朝廷又把他召回。鹹安元年(373),晉簡文帝司馬昱即位,桓溫出次中堂,自任大宰。十一月,賜桓溫軍隊三萬人,每人布一匹,米一斛,加大司馬桓溫為丞相,他不接受。

  晉孝武帝司馬曜即位,下下詔:“先帝遺詔中說:‘事大司馬如事吾’。令答表便可盡敬。”又派謝安征召桓溫入朝輔政。加前部羽葆鼓吹,武賁六十人,桓溫不受。當桓溫入朝時,赴山陵。孝武下詔:“公勳得尊重,師保朕躬,兼有風患,其無敬。”又命尚書謝安等到新亭奉迎,百官全部拜於正道兩旁。秋七月己亥日,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錄尚書、大司馬、揚州牧、平北將軍、徐兗二州刺史、南郡公桓溫病逝,時年62歲。皇太後與孝武帝親臨朝堂三日,下詔賜九命君王的禮服,又加朝服一具,金錢、衣物等無數,追贈丞相。

  §§第三章 唐宋名臣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