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孫叔敖

  孫叔敖原名敖,字孫叔,又字艾獵,春秋楚國期思(今河南固始西北)人。其父賈曾任楚國司馬,因反對令尹(相當於後來的宰相)鬥越椒叛亂,而被賊人殺害。為躲避災禍,其母帶著他逃回故鄉種田度日。

  據史載,孫叔敖外貌醜陋,但自幼聰明伶俐,勤奮好學,知識淵博,道德高尚,後來做了楚國的令尹,在就任3個月之內,就把原來的爛攤子治理得井井有條,使楚國出現了“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緩禁止,吏無奸邪,盜賊不起”的一片振興氣象。

  見義勇為

  孫叔敖從小就有膽有識,處處為別人打算。在他還不到10歲時,有一次他在田邊玩耍,看到了一條兩頭蛇。據傳說,兩頭蛇是不祥之物,見者必死。所以,他一時又驚又怕。但為了不讓別人再看見它,便隨即撿起一旁的小木棍,竭力向蛇打去。那蛇猛地昂起頭,樣子十分嚇人。他卻就勢竄上去,一腳踢在蛇頭上,接著連抽三木棍,將蛇打死了。隨後,又就地掘了一個坑,把它深深地埋入地下。

  孫叔敖回到家裏,躲在一處哭起來。母親問其緣故,他將剛才的情況說了一遍。母親欣慰地點了點頭,說:“人常說‘有陰德者,陽報之’。德能戰勝不祥,仁能消除百禍。你如此想著別人,關照別人,老天會保佑你的。所以,你不但不會死,說不定還有後福呢!”孫叔敖聽罷母親一番話,也隨之破涕為笑。

  此後,孫叔敖的母親更加勤儉,節省錢米供兒子讀書。而孫叔敖也求知若渴,學業突飛猛進。此事不脛而走,迅速傳遍了四麵八方,被越來越多的人傳為美談。

  大公無私

  數年後,楚國令尹虞丘子聽說孫叔敖德才兼備,便微服私訪,親自考核,並確認他是位不可多得的賢才。於是,將他引薦給了楚莊王,並建議由他接替自己的職務。開始,楚莊王說什麽也不答應。虞丘子說:“長久占據祿位的,是貪;不推薦賢能通達的,是虛假;不把職位讓出來的,是不廉;不能做到這三點,是不忠。做臣子的不忠,君王又為什麽偏要把他當作忠?”說罷,又一再表示:“臣下一定要辭職!”

  楚莊王見虞丘子如此態度,也不便再說什麽,隻好親自核驗孫叔敖的人品和才幹。他問孫叔敖治國之道,孫叔敖從容作答。二人越談越投機,竟談了整整一天。莊王遂提出由他執掌國政,他卻推辭道:“我出身於田野農舍,驟然執掌大權,怎能讓眾人信服呢?大王若有意用我,就把我擺在眾臣之後吧!”然而,莊王基於虞丘子的力諫和自己的當麵驗證,還是讓他擔任了令尹。

  孫叔敖上任不久,虞丘子的家人犯了法。孫叔敖經過詳細審訊,毅然照律將那人判了死刑。當時,不少人都抱怨孫叔敖對不起虞丘子,而虞丘子卻非常高興地進見莊王說:“臣下說孫叔敖能治國理政,執法不偏私,現在可以證實了吧!”

  施惠百姓

  孫叔敖為政,注重教化,倡導勤儉,致力於發展生產,改善人民生活。

  平時,孫叔敖經常通過各種渠道廣泛宣傳,要上下和睦同心,保持良好的社會風氣。每逢秋冬季節,又勸導人們進山采伐竹木等林產品,然後儲存起來待春夏之際,再通過河流運出去賣錢。老百姓從中受到了實惠,自有說不出的高興。

  在發展經濟方麵,孫叔敖最大的貢獻是興修水利。首先,他在自己的家鄉期思一帶征調民工,排除積水,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接著,在雩婁(今河南商城東)興建水渠,使當地農業獲得了豐收。隨後,又組織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開鑿了規模宏大的芍陂(今安徽壽縣安豐塘即其殘存的一部分)。有關資料上說:芍陂“陂周一百二十裏許”,可灌溉100萬畝農田,不僅對當時的生產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而且惠及後世。有關專家還評述道:芍陂堪稱我國曆史上最早、最著名的水利工程。它比西門豹築建的漳河渠早200多年,比四川的都江堰、關中的鄭國渠早360多年。當地人民為表達對孫叔敖的懷念和敬意,特地在陂北修建了一座“孫叔敖祠”。此外,孫叔敖還協助楚莊王訓練軍隊,整修武備,終於在公元前597年打敗了晉國,從而成為中原霸主。

  清正廉潔

  孫叔敖盡管爵高、權重、祿厚,但平日隻“乘棧車牝馬,披毀羊之裘”,連他的妻子也“不衣帛”。他的隨從見他如此儉樸,勸他說:“坐新車則安全,乘肥馬則行得快,穿狐裘則暖和,您應該換成新車、肥馬、狐裘。”他解釋道:“君子穿上好衣服更加恭謙,小人穿上好衣服更加傲慢。我沒有好的品德配乘新車、肥馬,穿好的衣服。”

  有一次,有位名士去拜見孫叔敖,問他:“我聽說做官做久了的,會遭到讀書人的忌妒;俸祿豐厚的,百姓會怨恨他;地位尊貴的,君主會厭惡他。而今,您官久、祿厚、位尊樣樣俱占,卻沒有得罪任何人。這是為什麽呢?”孫叔敖爽快地回答道:“我雖然身為令尹,但從心裏更謙虛每當俸祿增加,得到我所施舍錢財的人也隨之增加地位越尊貴,待人的禮數越恭謹。正因為這一緣故,才沒有得罪楚國各界人士。”

  鑒於孫叔敖功勳卓著,楚莊王曾多次要賜他封地,但他每次都堅辭不受,“持廉至死”。

  在孫叔敖臨終之前,他還給莊王上奏章說:“承蒙大王提拔,我這樣一個田野農夫竟當上了令尹,可惜我無能報答您的知遇之恩。我有一子,資質太差,不配伺候大王,請讓他回鄉種田。”還說:“晉國雖敗,但目前仍是我國的勁敵,不可小視連年興兵攻伐,百姓度日艱難,大王要加以體恤愛護!”莊王看罷,不禁熱淚盈眶,無限感慨地對人說:“令尹至死不忘國家,實在難得!”

  孫叔敖死後,其子孫安謹遵父訓回到了家鄉。由於家中一貧如洗,終日以種田、打柴維持生計。莊王最喜愛的戲子優孟聽說後,將此情編成了歌謠,自己裝扮成孫叔敖,演唱給莊王。莊王深受觸動,立即召見了孫安。當他見孫安衣衫襤褸,不禁淚下,問其“為何窮到如此地步?”優孟從旁答道:“這正說明孫叔敖令尹是何等公而忘私!”莊王略加思忖,便“封之寢丘(在今河南固始境內)四百戶,以奉其祀。後十世不絕”。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