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嬰(?~前500),尊稱晏子,字仲,諡平,後世又稱晏平仲,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據《左傳》記載,他於魯襄公十七年(前556)繼其父晏弱為齊卿,隨後曆事靈公、莊公、景公三朝。到景公時,由於他政績卓著,尤其在會見晉國使者範昭和出使楚國期間都表現出超人的大智大勇,為國爭了光,升為相國。接著,他又以“二桃殺三士”之計智除了威脅國君的“齊國三傑”,推薦文武全才的田穰苴接任齊國大將軍,並實行了一係列改革,從而將齊國治理得國富兵強。他本人也由此而被譽為一代名相,並被史家尊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另據考證,晏嬰還是我國先秦時期卿大夫中力倡廉政且躬行不怠的第一人。
以民為本
在《左傳》和《晏子春秋》中,都詳細記載著晏嬰“以民為本”的思想。他多次強調:“以民為本”、“先民而後身”。鑒於此,他數十年如一日,一直以恤貧厚民、敢諫盡職而名顯諸侯。
晏嬰相齊之初,當年齊桓公稱霸的業績早成曆史,整個國勢相當衰弱,北邊的燕國,西邊的晉國和南邊的楚國,都經常犯其邊境。在國內,官家壟斷著大部分山林、土地、漁鹽,貴族們“宮室日更,淫樂不違”,“肆奪於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此情況下,晏嬰充分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地位,機智地抓住每一個可能的機會,盡最大努力去為民請願。
有一次,樂不思政的景公問晏嬰,自己能否像先祖齊桓公那樣稱霸諸侯?晏嬰脫口而出:“桓公之時,特別注重選賢任能,以鮑叔、管仲為左膀右臂。可您呢?不但左倡右優,而且前麵有進讒言的,後麵有拍馬屁的,這哪能成呢!”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些話在景公內心深處引起了強烈震動。
還有一次,景公為興建亭台而役使大批民工,雖值秋收季節也不讓他們回去。民工們心急如焚,但都敢怒不敢言,隻能暗暗叫苦。晏嬰對此曾專門進諫,無奈景公執迷不悟,仍然一意孤行。接著,還為了亭台的開工而舉辦了一場大型飲宴,並令晏嬰陪侍。晏嬰待酒過三巡,憂心更甚,遂即席起舞,同時唱道:
歲已暮矣,而禾不獲,忽忽矣若之何?
歲已寒矣,而役不罷,懾懾矣如之何?
唱著唱著,禁不住淚流滿麵,一些忠臣義士也一個個隨之掉下了熱淚。酒酣耳熱的齊景公見此情景,才震驚、醒悟,下令停止了亭台工程。
又有一次,齊景公病了。他以為這是上天對他的懲罰,要大臣大舉祈禱。晏嬰又引經據典,勸他將祈禱上蒼改為實行德政,去禁、毀關和薄斂減賦。也巧,景公恩準了他的奏請不久,大病竟然奇跡般地好了。從此,他對晏嬰更加信任,而晏嬰對他的勸諫也更多、更及時、更直率。
有一年,陰雨連綿,齊國都城附近百姓的房子倒塌了許多,無數人無家可歸,缺吃少穿,眼巴巴期待著朝廷救濟。而齊景公卻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依舊飲酒作樂,甚至派人到處去找能歌善舞的人陪酒助興。晏嬰得知後,先將自己家中的器具、糧食分給災民,然後去見齊景公,說:“現在雨水成災,百姓饑寒交迫,而您卻日夜享樂不去救災。您的馬吃著國家糧倉裏的糧食,您的狗吃著一般人家經年舍不得吃的肉,您的宮女們天天都在大吃大喝,而您的百姓卻在啼饑號寒。如此下去,百姓們就不願意再擁戴您這樣的國君了!”齊景公一聽,連忙派人去了解災情,發放救濟物品。
此後不久,晏嬰陪伴齊景公外出,見他對田野路邊一具具凍餓而死的屍體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樣子,又說:“當年,桓公看見饑餓的人便給糧食,看見有病的人便給錢看病,而您卻對百姓凍餓而死不痛惜。如此下去,百姓就會離心離德,去擁戴別人做齊國的君主了!”齊景公這才連連認錯,並下令掩埋死屍,發放糧食,減免賦稅徭役。
清廉儉約
在史書中,有多處提及晏嬰“食不足”、“食肉不足”、“衣食弊薄”、“乘弊車駑馬”、“布衣棧車而朝”。還說他每日的正餐,吃的是糙米飯,隻有一葷一素兩個菜。一天,齊景公的使者到他家正趕上他要吃飯,就把飯分了一份給使者吃,結果兩個人都沒吃飽。他穿的是粗布衣,即使祭祀祖先也不過將衣服和帽子洗幹淨穿上而已。一件狐皮大衣,也隻是在出使他國或參加盛典時穿,並且一直穿了30多年。平時上朝,總是乘坐一輛劣馬拉的破舊車子,有時甚至走著去。至於住的,照景公的話說,是“宅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
齊景公見晏嬰如此清苦,便派人送給他許多錢財。前兩次都被他全部退還。第三次他收了下來,將它們轉贈給了貧窮的親友和災民。之後,他生怕景公再次恩賜,便如實向景公說明了情況,還說:“作為一個大臣,將國君的恩賜用於百姓身上,是以臣代君治理百姓,忠臣是不應該幹的;不用在百姓身上而收藏起來,那臣下就變成了一個裝東西的箱子,仁者是不會幹的;上對不起國君,下對不起百姓,隻幹守財奴的事,聰明的官吏是不會幹的。所以,請您千萬不要再賞賜臣下了。”景公不解,問:“想當年,管仲不也接受了桓公封賞的500個村莊嗎?”晏嬰便說出了“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的話,並“再拜而不敢受命”。
然而,景公總覺得晏嬰乘坐的車子與其身份太不相稱,所以仍堅持送他一輛由幾匹良馬駕的好車。晏嬰再三謝絕,並坦誠地表示:“您讓我管理全國的官吏,我深感責任重大。平時,我怕他們奢侈浪費和行為不軌,一直要求他們節衣縮食,以減輕百姓負擔。我若乘坐好車,百官們便會上行下效,奢侈之風就會彌漫四方。假如真的到了那個時候,恐怕就無法禁止了。”
接著,齊景公又利用晏嬰出使他國之際,“毀其鄰以益其宅”,為他新建了一處相國府。但晏嬰回京之後,馬上從相府搬回了原來低矮狹小的住處,同時將相國府加以改造,分配給了原來住在那兒的人。
後來,景公還決定將富庶的平陽(今山東平陽東北)和棠邑(今山東聊城北)賞賜給晏嬰。晏嬰表示感激卻不肯接受。他說:“以往,由於您熱衷修建亭台樓閣,致使百姓精疲力盡由於您迷戀聲色犬馬,致使百姓貧困不堪由於您動不動就對鄰國興兵打仗,致使百姓性命難保。直到現在,百姓們仍在怨恨朝廷和官府。因此,我不敢接受您的賞賜。”景公默默點頭,但又問:“難道您就不想富貴嗎?”晏嬰答道:“我以為,當臣下的首先要為君主,然後再為自己;先為國,再為家。至於富貴,人人所盼,我怎能例外呢!”景公說:“那麽,我應賞賜您什麽呢?”晏嬰隨即表示:“如果您能下令減免漁鹽商人的稅收,對農民實行‘十一稅’,再減輕各類刑罰,這將是我想得到的最大賞賜,我也將永遠感激不盡!”景公十分高興,當即答應了他的全部要求。
晏嬰到了晚年,不僅不再接受任何新的賞賜,還向齊景公提出將原來賜他的封地退回去。景公認為:在齊國曆史上從未有臣老辭邑的先例,堅決不同意。但二人推來讓去,最終還是晏嬰說服了他,將封地全部退還,自己僅留下了一輛劣馬駕著的破車。
晏嬰臨終之前,還諄諄告誡家人:喪事要從儉,絕不許厚葬。
忠於老妻
在《晏子春秋》中,還有多處描寫晏子對其老妻忠貞不貳的篇章。
其一說的是,有一天,晏子正在房內休息,忽然有個年輕漂亮的婢女輕輕推門進來,接著眉來眼去地向他獻殷勤。她見晏子兀然不動,又露骨地說:“奴婢本是東郭人,自願獻身於大人,終生服侍大人。”晏嬰一聽,頓時拉下臉來,嚴肅地規勸她好自為之,千萬不要妄生雜念。那婢女又羞又愧,隻好低下頭匆匆離去。
其二說的是,有一天,齊國大夫田無宇路過晏嬰家門口,見晏嬰站在門外,便湊上去打招呼。這時,房內走出一位老婦人,其“發斑白,衣緇布之衣,而無裏裘”,走起路來也搖搖晃晃的。田無宇待那婦人走遠後,問晏嬰:“剛才那位老婦人是誰啊?”晏嬰說是自己的妻子。田無宇聽罷大笑,說:“您位至中卿,食田七十萬,為何不另娶一位妙齡阿嬌,卻同一個老太婆廝守在一起?”晏嬰瞧了他一眼,不屑地說:“我晏嬰曾聽人說:‘去老者,謂之亂納少者,謂之淫;且夫見色而忘義,處富貴而失倫,謂之逆道。’難道你希望我有淫亂之行,不顧於人倫而另娶,做那些倒行逆施、寡廉鮮恥的事嗎?”幾句話,將田無宇說得麵紅耳赤,無地自容。
其三說的是:齊景公有位女兒,年輕貌美,想嫁給晏嬰。有一天,景公借機到晏嬰府上去赴宴。酒至半酣,景公見一婦人穿堂而過,便明知故問:“這就是您的妻子嗎?”晏嬰點頭稱是。景公故作驚訝地說:“哎呀,怎麽這樣老,這樣醜!”接著又說自己有個女兒“少且姣”,願意嫁給他做夫人。晏嬰一聽,馬上站了起來,誠惶誠恐地表示:“現在,我妻子確實又老又難看,但她和我已經生活了許多年。她年輕時,也很漂亮,隻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才變成而今模樣。我決不能辜負她!”還說:“無論任何人都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變得衰老和難看的。我感謝主公的好意,但我萬萬不能從命!”說罷,俯身而拜。景公見此,也隻好作罷。
在晏嬰相齊期間,齊國萬象更新。他興國安邦的韜略,尤其是他那以民為本、清廉節儉以及忠於愛情的故事,一直廣為流傳,深得人心。以至於漢朝太史公司馬遷在為他作傳時,也連聲讚歎:“假令晏子而在,餘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意思是,如果晏嬰還活著,哪怕讓我司馬遷去為他執鞭駕車,我也心甘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