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節 雍正

  關於雍正即位的野史傳聞也有很多版本,其中最有說服力的版本說的是,康熙本來是把皇位傳給十四子胤的,但在臨死前,雍正與負責收藏康熙傳位遺詔的隆科多合謀,先趁機將病入膏肓的父親康熙悶殺,然後將傳位遺詔中的“傳位十四子”改為“傳位於四子”,因而得以繼承皇位。清代宗雍正像幾百年以來,雍正因這個弑父改詔得以即位的故事,遭到很多文人的口誅筆伐,雍正也被他們譽為清朝曆史上最為殘暴的皇帝。但這個故事本身的疑點就很多,最大的疑點便是改遺詔的事情。清朝的詔書一向是以滿文書寫,入關之後,隨著漢族官吏的增多,才逐漸改為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詔書,而滿、漢兩種文字是根本不同的。如果按照故事裏麵改遺詔的方法,即使改得了漢字,也改不了滿文,況且用漢字書寫的遺詔中,按規定也應該在“十四子”之前加上“皇”字。如果真按照這個傳聞,且不就成了“傳位皇於四子”,除非雍正手握重兵和眾多的支持者,其他諸皇子不敢與之爭奪皇位,眾皇子和王公大臣才不可能看出來。但當時的情況是雍正並沒有太多的支持者,也沒有手握重兵,當時被封為大將軍的十四子倒是擁有重兵眾多的支持者。

  看來雍正的皇位來曆是很清楚的,並非所謂的弑父篡位,但為什麽雍正會在曆史上留下這麽個印象呢?這隻有用雍正即位後所施行的一些措施才能說明。

  其實在康熙末年,由於康熙對臣下過於寬仁,使得吏治逐漸腐敗,官僚貪汙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加上康熙對邊疆的多次用兵,造成了國庫空虛,錢糧短缺。雍正即位後,為解決這些問題以富民富國,采取了一係列相應的措施。

  首先便是整頓吏治,雍正即位之時,便下令戶部全麵清查官員積欠國庫錢糧的命令。這個命令看起來是非常苛刻的,要求所有拖欠錢糧的官吏必須在三年內還清補齊,清查中即使涉及高級官員也決不容情,當時就曾出現很多郡王、貝子不得不將家產變賣以賠補虧空的事情。如果官員不能按時還清補齊,雍正就抄他的家,以家產賠補虧空。對地方的清查更是徹底,許多地方官員因虧空被抄家的抄家,革職的革職。當時被革職罷官的地方官員竟多達三分之一,有的還達到一半以上。三年之內,雍正基本上清查了康熙以來的所有積欠,充實了國庫,打擊了貪官。但因此舉而得到雍正“好抄家”的名聲,並得罪了很多官吏。

  雍正得罪官吏的第二項措施便是“火耗歸公”。“火耗”是指在征收賦稅時收上來的是散銀,上交國庫時要熔鑄成銀錠,因此要有損耗。這就是“火耗”的來曆。為了填補損耗,在征收賦稅時便要多征一些。由於當時清朝的俸祿太低,一品官員的俸祿每年才180兩銀子,七品才45兩。這點銀子,別說應酬,就連養家糊口都不夠。因此地方官便靠征收賦稅銀兩時加收“火耗”,以貼補俸祿,這在雍正以前的清朝已經成了一個慣例。

  但後來這“火耗”征收得越來越重,有的地方甚至達到一兩加征四五錢,這就增加了人民的負擔,給清朝的統治釀成了隱患。雍正帝在權衡利弊後,毅然決定實行“火耗歸公”,規定各地“火耗”必須全部提解到省,再撥出一部分作為養廉銀分給官吏,其他則用於地方公費。養廉銀的數額很多,如一品官的養廉銀就達到每年兩萬兩,七品官的養廉銀也達到2000兩左右。其實此舉隻是將“火耗”填補官吏俸祿公開化,並增加了地方公費,可謂是一石二鳥。這項措施雖得到部分清廉官吏的響應,但大多數官員還是因此舉減少了很多收入。雍正又一次得罪了官吏。

  雍正第三個措施的實行,也得罪了人,這次得罪的範圍也擴大了,基本上所有的地主官僚都得罪得一幹二淨。雍正為了增加國家收入,避免地主官僚逃避賦役,將負擔轉到農民身上的情況,於公元1725年決定實行“攤丁入畝”製度。規定將丁役攤到土地上,誰的田地多,誰出的力役就多,沒有田的就少出役或不出役。這個辦法當然是對小農有利的,此後便沒有了丁役,小農負擔得以減輕,富戶遭到壓抑,徹底解決了丁役不均,放富差貧的弊端。同時由於丁糧合收,使清政府的丁銀收入有了保證,對國家非常有利。所以這次賦稅改革是一個有重大意義的曆史事件。但那些養尊處優的地主老爺們根本不會考慮國家有沒有利的問題,自然對這項改革非常抵製,對雍正也恨之入骨。

  雍正第四個得罪人的措施便是完善密折製度。清朝官員上呈皇帝的公文主要是由通政司負責送皇帝的,但在送到皇帝之前便已經由內閣看過了,因而公文都是公開的,使得官員不敢公開講有些事情,皇帝便無從知道。康熙在位期間,為了解下情,便采取了秘密奏折的補救辦法。康熙將上秘折的權力隻是交給了最信任的心腹大臣,其所奏內容,包括風俗民情、地方治安、官員情況以及氣候、糧價、民間瑣事等等。這種奏折直接送皇帝,別人不得開啟。皇帝看完,批示後發回本人保管。但是康熙時期,能用密折奏事者不多,還沒有形成嚴格的密折製度。

  雍正即位後,認為密折是了解下情的最好辦法,於是擴大了可寫密折的人的範圍,使各省督撫都有權力上密折。後來又擴大到包括提督,總兵官,布政使,按察使和學政官員,就是一些中下級官員,在得到雍正特許後,也有權力上密折。密折製度的建立,使雍正更能對全國上上下下了如指掌,處理各類事情都能洞察秋毫,加強了行政效率。同時又起到了控製官員的作用,使官僚人人自危,密折就像一根無形的鞭子,驅使他們兢兢業業地一心為公。當然在他們兢兢業業一心為公的同時,心裏難免對這個苛刻的雍正皇帝心懷怨恨。

  雍正實行的另外一個措施,便是設立軍機處。在對準噶爾用兵期間,雍正為了更準確,迅速地處理各種軍機大事,便於公元1729年在養心殿附近設立了軍機處。軍機處內設軍機大臣和軍機章京,都是由雍正的親信和心腹大臣組成。雍正每天都定時召見軍機大臣,有事隨時召見,軍機大臣常半夜都不能休息。軍機處本來是個臨時機構,後來雍正覺得用的順手,幹脆就將其轉變為固定機構,用來辦理國家所有機密事務,代替內閣成為國家的行政中樞。內閣隻能處理一般性事務,這樣雍正就把國家一切權力緊握在自已手中。這樣一來,內閣那些本來掌握重權但又不是雍正親信的大臣,就這樣失去了手中的權力,能不恨雍正乎?

  後來,雍正對邊疆地區所采取的措施,又把邊疆少數民族貴族統統都給得罪了,這就是對青海、西藏、準噶爾部、西南少數民族土司所采取的措施。對青海,是將青海叛亂的羅布藏丹津剿滅後,便對青海地區加強了統治,設立了青海辦事大臣,處理蒙藏民事,使青海直接隸於中央政府,改變了康熙時對青海間接統治的方法。對西藏,是於公元1728年平定阿爾布巴叛亂後,雍正決定強化對藏控製,在四藏設立駐藏大臣,並派兵防守,還將西藏宗教領袖達賴六世遷於康定,派兵看守。對準噶爾部,雍正則終其一生也沒有達到平叛的目的。對西南的少數民族土司製度,雍正便實行雲貴土司改土歸流,使土司成為“流官”不再控製這些地區的少數民族人民。

  這些措施,每一項的都旨在鞏固清朝的統治,鞏固國家的統一。但對那些自由自在慣了的少數民族貴族來講,要向清王朝低下他們高貴的頭顱,在他們看來,簡直是勉為其難,自然是恨上了雍正。

  再加上雍正統治時期文字獄尤為興盛,不好聲色犬馬的雍正很少去顧及後宮那些怨婦。雍正用人惟才是舉,對國家棟梁則高官厚祿、越級提拔,對無能官吏則大加貶抑等等或措施或性格。雍正簡直就是把天下人都給得罪遍了,能不說他弑父篡位嗎?就連雍正的死也成了野史津津樂道的話題,傳說雍正是被呂四娘所殺,埋進陵墓裏的雍正連頭都沒有,頭是被呂四娘拿去祭奠她被文字獄所殺的父親去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管雍正是否弑父篡位,不管雍正是否真的被割去腦袋,我們所要了解的,便是由於雍正大力改革和整治,才使得乾隆時代的盛世景象得以出現。這就是雍正的功勞,這就是一個做皇帝的標準。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