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朱棣

  朱棣(1360~1424),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鎮守北平。建文元年,起兵自稱“靖難”,四年破京師,奪取帝位。

  朱棣的事業最初開啟於就藩北平。

  明朝建國之初,元朝的殘餘勢力仍然很強大,對大明帝國造成一定的威脅。尤其是明朝的都城建在南京,元朝故都北平的舊勢力還是盤根錯節,不容忽視。明成祖像朱元璋特意選了第四子朱棣來鎮服這個地方,洪武三年,11歲的朱棣被封為燕王。洪武十三年,22歲的燕王朱棣正式受命就藩北平。他在明初與元朝殘餘勢力作戰和實現全國統一的過程中,建立了顯赫的戰功,地位超過了其他藩王,成為強藩之首。

  洪武二十三年,朱棣初顯身手,采用武力與懷柔相結合的策略,北征招降成功,凱旋而歸。得到了父親的賞識和信賴。

  北征之役後,朱棣在北部邊防越來越居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朱元璋經常派他率軍巡邊,信賴備至,甚至說:“朕之諸子,你最有才智,秦王、皆王(朱棣之二兄)已死,你實為老大(時太子也已死),攘外安內,非你不可,你要總率諸王,相機度勢,外防邊患,內安黎民,以上答天心,下副我付托之意。慎之,勿怠。”當時,元軍殘餘勢力陸續歸服,有至北平者,皆聽朱棣調用,燕王的勢力因此逐日壯大。在作戰和防邊過程中,朱棣又成為諸兄弟們的全權統帥。這樣,朱棣雄居北國18年,軍事力量日益強大,政治經驗日漸豐富,這一切為他日後的奪位奠定了基礎。

  最早就藩的諸王中,秦、晉、燕王勢力最大,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他們都在等待時機,覬覦皇帝寶座。秦王因過失太多,很早就失去朱元璋的信任。隻有晉王一向受到朱元璋偏愛,暗地裏與朱棣競爭。可洪武三十一年三月,他突然因病亡故,自然淘汰。

  燕王朱棣成為對皇權最大的威脅。朱棣不是長子,也從未被肯定為皇位繼承人。然而,據稱他生得一副“龍顏天表,鳳姿日耳”的太平天子的容貌。傳說,朱元璋喜歡對聯,一次出了一個“風吹馬尾千條線”,讓諸子對,太子朱標對的是“雨打羊毛一片氈”,而四子朱棣對的是“日照龍鱗萬點金”。後者極有帝王氣魄。朱棣的師傅和尚道衍曾對他說:“如果燕王讓他隨侍,他就奉一頂白帽給大王戴上。”“王”字上麵冠“白”,則成“皇”,預示著朱棣將來能做皇帝。確實,朱棣就藩北國,時刻都在為爭奪皇位做準備。

  朱元璋在皇位繼承問題上堅持嫡長製。他安排的第一個繼承人是長子朱標。但他犯了一個錯誤,把選定的皇位繼承人留在自己身邊,讓他終日接受儒術之教,卻將其餘諸子封為藩王,領兵分鎮,結果導致外藩強悍而皇儲柔弱的局麵。皇太子朱標是被一個儒臣教養成了忠厚仁柔的人,同朱元璋的嚴猛之治格格不入,朱元璋逐漸對他失去信心。洪武二十五年,朱標病死,朱元璋遂想立朱棣為繼承人。以直言著稱的翰林學士劉三吾反對說:“若立燕王,置秦、晉二王於何地?無子可以立孫嘛!”朱元璋聽了劉三吾的話,沒有廢長立幼,而是立了朱標之子允為皇太孫。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死,皇太孫朱允即位,以第二年為建文元年。朱允為皇太孫時,已感到“諸王以叔父之尊,多不遜”,很難控製。即位後,他重用老師黃子澄及兵部尚書齊泰,共議削除藩王勢力的策略,決定先削周、齊、湘、代諸王,同時在北平周圍部署兵力準備襲燕,對燕王朱棣下手。

  朱棣方麵也早有準備,他看到齊泰、黃子澄得到重用,同母弟周王被執,已經不抱任何幻想。他在憎逋衍(姚廣孝)的策劃下,“練兵後苑中”,“日夜鑄軍器”。又佯狂稱疾,瘋瘋癲癲,有人向建文帝告密說,燕王無病,千萬不要喪失警惕。建文帝決心對朱棣采取行動。建文元年(1399年)7月,齊泰以逮捕燕府罪人為名,派人以突襲的方式迅速包圍了府第。朱棣按照事先的布署,以提供府內犯人名單為借口,把謝、張二人引誘到府內,當場將朝廷來的人捉拿於殿下,圍城的將士聽說進去的人都被殺,皆潰散。朱棣即命大將張玉、朱能等率兵乘夜攻奪了九門,控製了北平。

  建文元年,七月初七,朱棣聚集將士誓師。上書建文帝,指斥齊泰、黃子澄為奸臣,引證父親祖訓,說:“朝無正白,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為天子討平之”,並聲稱自己已給皇帝上書陳情。這樣,他便可以“名正言順”地為朝廷“靖難”了。他並去掉了建文年號,稱洪武三十二年。從此,朱棣的藩軍和明官軍展開了4年的皇位爭奪戰。這就是曆史上的靖難之役,也稱壬午之變。

  開始時,形勢一度對朱棣不利,但他調整戰略,指揮軍隊,掃平了北平的外圍,使形勢發生逆變。

  建文帝本人很懦弱,他起用老將耿炳文為征虜大將軍,率師北伐,又懼怕承擔“殺叔父”的罪名,下令不得傷害朱棣。朱棣親自披掛上陣,率師至涿州迎戰。燕兵過白溝河,乘八月仲秋之夜,至雄縣,一舉殲滅耿部前鋒9000人。又生擒前來救援的潘忠、楊鬆,餘眾皆死。接著,朱棣又大敗耿炳文軍,耿率殘兵敗將退守真定。建文帝聞息,任李景隆為大將軍,代替耿炳文。

  經過與李景隆近一年的艱苦爭戰,朱棣越戰越強,建立了牢固的根據地。

  建文二年4月,朱棣所率的燕師在白溝河和李景隆的官軍進行了一場空前激烈的大戰,此即曆史上有名的白溝河之役。李景隆軍60萬,擁有精良的火器。燕師隻有馬步軍10萬。剛一交鋒,燕軍大敗,死傷甚眾,朱棣隻有殿後撤退,倉猝渡河還營。次日清晨,再次過河挑戰,官軍橫衝數十裏,燕軍複戰不利。朱棣乘的馬匹三創三易,用來射殺的箭全部用光,改為提劍,鋒複折,差一點被官軍擊中。但是他登堤揮鞭,招呼後騎,官軍恐有埋伏,不敢前進。這時,朱棣之子前來救援,朱棣又一次化險為夷。官軍雖多於燕軍數倍,但“將帥不專,政令不一”。再加戰鬥中突然刮起了旋風,燕兵乘風縱火,燒具營壘,官軍旗倒兵散,四處逃竄,一敗塗地,一路潰而西,李景隆潰而南,部下10餘萬人投降。燕軍以少勝多取得了勝利。

  朱棣獲白溝河大捷後,乘銳攻克德州,進圍濟南。山東參政鐵鉉設詐降計,預懸鐵板於城門上,旁邊埋伏壯士,等朱棣人,下板擊之。結果朱棣又大難不死,他對鐵鉉又氣又恨,複攻濟南,仍然不下,遂撤軍回北平。

  此後,燕師與官軍在河北、河南、山東之間進行了一年多的拉鋸戰。朱棣幾度死裏逃生。至建文三年底,他隻牢固控製北平、保定、永平三郡而已。

  建文舊年(14112年)朱棣又發起進攻。經過艱苦征戰,一度轉敗為勝,接著南下揚州,攻下高郵等地,到六月初三,燕軍自行渡江,初六取鎮江。這時,南京城裏建文朝廷一片混亂。軍隊已毫無抵抗能力。13日燕軍進抵金川門,統兵將領李景隆開門迎降。建文帝見大勢已去。無路可走,便放火燒了皇宮,馬皇後被燒死,建文帝於宮中自焚死。還有一說是建文帝從地道出逃做了和尚,這在明史上成為一大懸案。

  17日拜謁孝陵,然後登奉天殿即皇帝位。這樣,經過4年的奮戰,多次大難不死的四皇子朱棣當上了大明朝的第三個皇帝。

  靖難之役是明初曆史上重大的轉折點。這次變化,從某種意義上相當於改朝換代,特別是明成祖朱棣在統治時期所做出的突出政績,可以說是再造天下,如果說建立明帝國的是朱元璋,那麽使明帝國得到鞏固和發展的即是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當政後有諸多重要舉措:

  一是專製與集權進一步加強,他以藩王起兵奪天下,對於藩王權勢過重的禍害十分清楚,可他又是以藩王利益代表者“靖難”的。所以,朱棣對削藩采取了欲奪先予的策略。他首先恢複了周、齊、代、岷這四位親王的封藩。但一旦自己的皇位得到鞏固,就立即著手削藩。勢力最強的寧王被遷徙於南昌。其他如岷王、代王、齊王、肅王、遼王、穀王等也都以“謀反”的罪名或其他各種過失被廢為庶人,削去其護衛軍或給予其他的處罰。這樣,盡釋諸王兵權,使他們漸漸失去了與中央分庭抗禮的力量。

  在中央機構內,由於朱元璋訓誡永遠不許立丞相,而皇帝理政還要有人幫助。於是,朱棣提高大學士的地位,讓解縉等人值文淵閣,參予機務,謂之內閣。明有內閣自此始。他還派遣禦史巡視地方,從此成為固定的製度。朱棣在爭奪皇位的戰爭中,曾得到建文集團中宦官們的內應,即位後為了加強統治力量,他一反朱元璋訓誡,委宦官以重任,從而種下了明代宦官參政的禍根。他還創造性地發展了明代的特務統治,建立特務機構東廠,派宦官掌管,刺探官民動靜。這一係列措施使君主專製的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發展。

  二是明刑慎法,惟誠任賢,直言納諫,這是朱棣在內政改革上施行的一套方針。他執政後,一改朱元璋以猛治國的作風,“明刑慎法,寧緩勿急”。朱棣是以武力奪取皇位的,建文朝臣有的拒絕合作,有的持觀望態度。但由於他善於團結一些反對他的人,誠懇善待前朝舊臣,他的政權迅速得到鞏固。朱棣還能納諫直言,敢於聽取對他的批評,希望自己做事有了過失,大臣能給指出來。因此,永樂時期的政治是較清明的。

  三是發展經濟,促進生產。成祖即位後,著手恢複在4年靖難之役中遭到嚴重破壞的社會經濟。他獎勵開荒、移民屯舊、遷徙富豪、興修水利,繼續和發展朱元璋“安養生息”經濟政策。永樂元年,徙直隸、蘇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富民實北京,永樂十四年徙山西、山東、湖廣等地流民於保安州,免稅三年。官府給這些民屯農產牛具、種籽,讓他們開墾荒地,收到了“田無荒蕪,民得寵業”的好效果。朱棣對興修水利也非常重視,他在位期間最主要的水利工程就是對南北大運河的治理,對促進南北地區的經濟交流起了積極作用。

  四是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發展同亞洲各國的友好往來。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並不滿足其父朱元璋奠定的基礎,不滿足做一個守成之君,他積極進取,開拓疆土,對周邊少數民族進行了有效的統治,實現了天下大一統。在東北,設奴兒幹都指揮使司,管轄著180多個衛所。在西北,設置哈密衛,連同洪武時期在西北地區設置的6個衛,構成明朝統轄西域地區的西北七衛。朱棣又派宦官陳誠前往西域,號召17“國”前來朝貢。對西藏,朱棣派宦官候顯前往治理,進一步加強漢、藏之間的聯係。當時,西藏的宗教改革家、黃教創始人宗喀巴派弟子到北京朝貢,被封為“西天佛子大國師”,後世的達賴、班禪,就是他的兩位繼承人。朱棣對貴州也進行開發,設置了貴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並在此地推行改土歸流,使貴州風貌為之一變。此外,朱棣在遼東開原、廣寧設馬市,在西北擴大茶、馬貿易,加強與周邊少數民族的經濟聯係。

  朱棣是位比較開放的君主,他即位後改變了朱元璋推行的閉關海禁政策,和周邊的鄰國廣泛建交和進行貿易。朱棣執政不久,就向海外各國派出使臣,前來朝貢的外國使臣也與日俱增。永樂三年,在福建、浙江、廣東三市舶司建驛館以招待外國貢使,後來又增設交趾、雲南市舶提舉司,接待西南諸國來使。並以空前氣魄派遣太監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遍曆30餘國,發展了中國同南洋各國的友好往來,並在政治、經濟和科學文化諸方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五是繁榮學術文化事業。朱棣即位後,十分注重發展文化事業。他命胡廣等編纂《五經大全》、《四書大全》、《性理大全》,頒布全國,讓兩京六部國子監及府州縣學閱讀。他又令大學士解縉纂修一部規模巨大的類書,“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集為一書”。先賜名《文獻大成》,後又經過增修,至五年,定名《永樂大典》。《永樂大典》總計22937卷,書中輯錄了上自先秦,下至明初的各種書籍七八千種。

  總而言之,明成祖朱棣是繼明太祖朱元璋之後,明朝曆史上又一個頗有作為的精明強幹的君主。在其統治的22年中,明太祖朱元璋的事業得到全麵繼承與發展,同時又為後來的“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礎,從而出現了明初60餘年的治世。盡管他登基為帝有著篡位之名,但他確實以其雄才大略鞏固了大明的江山,成為中國曆史上少有的很有作為的君主之一。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