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節 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902~947),即遼太宗。他在公元927年擊敗長兄耶律倍,即位契丹國主。公元936年,統兵滅後唐,立後晉兒皇帝石敬瑭,得燕雲十六州之地。公元938年,擴建皇都上京,確定官製,采取因俗治國方針,各方州、方鎮官製日趨完備。公元947年,南下滅後晉後,建立起大遼國。

  在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大宋前50多年,在我國的北部崛起了一個強大的少數民族國家——契丹國。契丹民族是個具有悠久曆史的民族。據傳說,在不能確指的時代,有個男子乘白馬自土河而來,女子乘青牛車自潢河而來,相遇為配偶,後來,他們生了8個孩子。再後來,他們的子孫組成為8個部落。這個傳說表明:契丹自母係氏族製過渡到父係氏族製時,主要的活動地區即在潢河、土河流域。他們共同的祖先是來自以白馬作象征的氏族和以青牛為象征的氏族。

  對契丹部落有明確記載始於北魏,那時,契丹的八部已各有自己的名稱:悉萬丹、阿大何、具伏弗、日連、鬱羽陵、匹黎爾、吐六於、羽真侯。然而,沒有人知道這些名稱的具體含義,隻能猜測是他們最初居住地山川或是河流湖泊的名字。

  北魏時期,契丹的八個部落仍是分散活動,他們各自以馬匹和皮毛與漢人交換,或是獨立發動對漢人的侵掠行動。

  隨著生產的發展和氏族部落的繁衍,契丹人開始開拓自己的領域。他們驅趕走自己的鄰人,也被更強大的鄰人所驅趕,動蕩的戰爭時代開始了。

  隋朝建立後,大量的契丹人紛紛內附,回遷故地。他們也不時侵擾隋的邊境。公元605年,契丹人侵營州,隋起兵迎擊,大敗契丹,並擄走了契丹的大量人口和牲畜。此次衝突,契丹族損失慘重。

  對外作戰的需要,迫使各部落走向聯合。他們開始推舉共同的酋長,平時狩獵生產,各部落獨自進行,遇有戰事,酋長招集各部落酋長共同商議,調發兵眾,協同作戰。

  公元628年,契丹酋長大賀氏摩會率領各部落依附於唐朝。唐太宗把在北方諸族中象征著部落聯盟酋長的旗鼓賜給了摩會,表示承認了摩會的部落聯盟酋長的地位。

  到唐朝末年,大賀氏部落聯盟解體,新聯盟成立。

  新建的聯盟遵照舊傳統,依然采用八部製,新八部包括:乙室部、迭剌部、突呂不部、突舉部、楮特部、烏隗部、涅剌部和品部。

  八部聯盟仍由部落議事會選舉產生,選舉時,八部的部落長共同燒柴,拜祭太陽,由母係氏族的長老,選舉聯盟長就職。夷離堇為聯盟的軍事首長,由選舉產生。

  公元872年,阿保機出生在迭剌部耶律氏族的一個貴族家裏。自阿保機四代祖以下,阿保機一家任夷離堇職位共13人,24任,直至阿保機這裏。後來,契丹部落聯盟中又設置了一個職位——於越,負責掌握部落聯盟軍事和行政大權,比夷離堇的地位還要高。阿保機先後擔任夷離堇和於越,掌握了軍政大權。

  阿保機不斷對外發動戰爭,掠奪了大量的財富和奴隸。他的權力很快超過了部落聯盟首領——可汗。公元907年初,經過部落選舉,阿保機當了部落聯盟首領可汗。從此,他不再擔任於越和夷離堇的職務,但是,仍然把軍事和行政方麵的實權抓住不放。同時,他建立起一支精兵,作為自己的侍衛親軍。

  公元916年二月初一,阿保機決定按中原的習慣登基做皇帝。他下令在龍化州(內蒙古昭盟)的金鈴岡修築祭壇,並於二月十一日在那裏舉行了正式的登基大典。定國號為“契丹”,設年號為“神冊”,稱自己為“大聖大明天皇帝”,妻子述律氏為“應天大明皇後”。

  阿保機建國後,立即開始瘋狂的侵虜,向南攻唐,占領了唐朝的大片國土,向西侵占西北諸族,向東消滅了渤海國。

  阿保機東戰西殺,將國土麵積擴展到原來的幾倍,成了威脅中原的一個強有力的軍事帝國。

  公元926年7月,並吞渤海國後,阿保機未能返回,病死在扶餘府。皇後述律氏月理朵稱製,全權處理軍國大事。

  述律後稱製不過是個過渡,真正的皇位繼承人還是要由皇子們中間選出。耶律阿保機和述律後生有二子,長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阿保機對長子耶律倍非常喜歡,滅渤海國,把它改為東丹國,封耶律倍為東丹王。耶律倍仿照漢族的辦法,在東丹建立了一些製度。渤海國在被征服之前,文明程度僅次於中原地區,比契丹人要高出許多。

  耶律德光多年來一直陪伴在母親身邊,沒有獨立處理過什麽大的事情,名氣也沒有兄長大。然而,盡管是一母所生,但述律皇後卻更偏愛自己的第二個兒子。太祖去世後,在述律後接管朝政期間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一天,她把兩個兒子和各部落首領們都召集在一起,讓耶律倍、耶律德光兄弟二人乘馬立在帳前,然後,對各部落首領們宣布:“兩個兒子都是我鍾愛的,不知道該讓誰來當皇帝。現在,由你們在他們之中進行選擇,認為誰合適,就站在誰那一邊,牽住他的馬轡。”

  部落首領們早已經明白述律後的心理,紛紛走到耶律德光這邊,牽住他的馬轡,述律後道:“人心如此,我安敢違背!”接著又掉過頭問耶律倍:“你意下如何?”耶律倍看到這種情形,自知沒有力量和耶律德光對抗,隻好同意。耶律德光在母親的支持下繼承了皇位,史稱遼太宗。

  耶律德光即位後,繼承父親耶律阿保機的傳統,大肆開邊拓土。當時,正值五代十國的後唐時期,契丹國與後唐接壤,麵對南邊的這塊肥肉,遼太宗垂涎三尺,多次出兵進行搶掠,每次都弄回大批的人口、牛馬和財物,但卻未能占有土地。不想,後唐內亂,一心想當皇帝的石敬瑭給他提供了機會。

  公元936年7月,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和後唐主李從珂爭權。李從珂重兵壓境,石敬瑭派人出使契丹國求援,條件是將燕雲十六州送與契丹國。8月,耶律德光領兵援救。9月,契丹兵進大雁門關,旋進占太原。

  後唐派高行周、符彥卿抵抗,又派張敬達、楊光遠夾攻,都被契丹兵攻破。10月,耶律德光封石敬瑭為晉王。耶律德光親臨石敬瑭府第,石敬瑭親自奉觴為太宗上壽。

  契丹兵後來擊敗後唐趙延壽,並命石敬瑭要世為契丹國藩輔,還在晉陽設壇備禮冊封石敬瑭為大晉皇帝。後又幫助石敬瑭打敗唐軍,設宴盛待石敬瑭。酒酣耳熱,耶律德光和石敬瑭執手約為父子,送石敬瑭白貂裘一廄馬20匹,戰馬1200匹,以5000騎兵送石敬瑭入洛陽。石敬瑭為了報恩,時常進貢。

  公元938年7月,耶律德光封石敬瑭為英武明義皇帝。石敬瑭則獻上燕雲十六州。從此,華北平原完全控製在契丹人手中。

  耶律阿保機時期,隨著國勢的增強,疆域的擴展,逐漸建立相應的統治機製。耶律德光即位後,對其進一步完善,到占據燕雲十六州後,契丹國的統治製度基本形成。

  公元942年夏,石敬瑭死,其侄石重貴即位,是為晉出帝。晉出帝向遼稱孫不稱臣。耶律德光開始有“南伐之意”。次年冬,他到南京(今北京)議攻後晉,隨後命趙延壽、趙延昭、耶律安端、耶律解裏等分道出擊。

  公元944年正月,趙延壽、趙延昭率前鋒5萬騎兵進至任邱。安端入雁門,圍忻(今山西忻縣)、代(今山西代縣)。趙延壽進圍貝州(今河北清河西),後晉軍校邵珂開南門納遼兵,太守吳巒投井死。後晉遣便求修舊好,耶律德光複書:“已成大勢,不可改。”契丹軍發動全麵進攻,後晉軍先是潰敗,後來穩住陣腳。耶律德光見進攻不動,便搶掠人口財物而還。

  公元946年秋,耶律德光再次發動攻勢,後晉大將杜重威率部20萬人投降。耶律德光乘勝率兵自邢州、相州南下。命降將張彥澤為先鋒攻開封,晉帝石重貴初欲自殺,後聞耶律德光撫慰其母李氏,乃奉表投降,後晉滅亡。

  公元947年正月初一,耶律德光進駐開封,受百官朝賀。2月,耶律德光改契丹國號為“遼”,大契丹國正式建立。耶律德光史稱遼太宗。

  契丹攻占開封之後,縱兵大掠四郊州縣,中原民眾和部分地方官員奮起抗敵。各地抗遼武裝活動頻繁,大者數萬,小者不下千百,收複了宋、亳、密三州。耶律德光感慨地說:“我不知中國之人難製如此!”3月,耶律德光離開封北歸。4月,遼兵屠相州,城中存者僅700餘人。

  遼太宗率部北歸後,行到欒城(今河北趙縣),染上了病,開始時還不打緊,以為休息幾天就好了。誰想,竟然一病不起,而且越來越厲害,遍尋名醫,救治不得,竟然像他父親一親,病死途中。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