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楊堅

  楊堅(540~604),即隋文帝。公元581年—公元604年在位。弘農華陰(今屬陝西)人。北周時襲父爵為隋國公,女為宣帝皇後。靜帝年幼即位,他任丞相,總攬朝政,封隋王。大定元年廢靜帝自立,建立隋朝,開皇七年滅後梁,九年滅陳,結束南北朝分立局麵,統一全國。仁壽四年被太子廣(煬帝)殺死。

  楊堅少時體貌奇特,目露精光,性情矜持而又深沉嚴肅。他15歲時,因父功授散騎常侍、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封成紀縣公。周武帝即位後,又進位大將軍,襲爵隋國公,長女又被聘為太子之妃,其時楊堅年僅33歲。其實,此前他早已是皇親國戚了。他的妻子獨孤氏之姊是周明帝之後,而明帝是武帝之弟,因此楊堅進入壯年雖寸功未立,卻憑借深厚的家族根基和關隴集團中穩固的政治聯姻,成為北周上層統治集團的一名重臣。當時朝中有許多人以楊堅相貌奇特、恐有反相為辭,請周武帝早除後患。楊堅聞知後頗為恐懼,每每小心謹慎,不敢有半點疏忽。

  周武帝雄才大略,頗有作為。親掌國柄後,屢興伐齊之師。楊堅從駕征討,始建軍功,曆官定州、亳州總管,攻滅北齊後,進位柱國。

  周武帝壯年病卒,太子即位,是為宜帝。周宜帝荒淫無道,朝野震怖。他在即位一年後,突然荒唐地禪位給隻有幾歲的兒子,自己仍然親掌朝政,自號天元皇帝。其時楊堅特別注意禮賢下士,位望甚隆,引起主上的猜忌。天元帝曾怒氣衝衝地對楊後說:“我一定要族滅你們全家!”一次,他果然召見楊堅,先命左右侍衛說:“如果見到隋國公麵有怒色,你們就給我推出去斬了。”不料楊堅進見時,任由君王百般指責,仍神色自若,恭敬以對,皇帝竟然抓不到半點把柄,隻得作罷。周武帝本來對楊堅深懷猜忌,指望兒孫能有出息,控製朝政,以防楊堅篡權,無奈生兒不肖,無力遏製楊堅實力的膨脹。

  大象元年(580)5月,年方22歲的周宜帝突然暴卒。楊堅傾心交結的心腹、把持朝廷機要的大臣鄭譯、劉明矯改詔令,使楊堅以國丈之親,入朝攝政。楊堅輕鬆地掌握了北周軍政大權。

  楊堅擅權,引起北周諸王和諸將的普遍不滿,楊堅分別加以處置。他逐一平定叛亂,放手誅殺北周宗室,排斥異己。

  公元581年2月,楊堅迫使周靜帝退位,自立為帝,改國號為隋,年號開皇,建都長安,史稱隋文帝。

  隋文帝即位伊始,便開始著手進行政權機構的改革。以加強中央集權。開皇元年(581)2月,他采納大臣崔仲方的建議,廢除北周六官製度,在漢、魏、北齊官製的基礎上,設立內史、門下、尚書三省,作為最高政務機構,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尚書省長官為尚書令,副長官為左右仆射,與內史省長官內史令、門下省長官納言同為宰相,三省相互牽製,共同參議國家大政。尚書省下轄吏、禮、兵、刑、民、工六曹,處理日常軍政庶務。隋文帝還著手改革地方機構,廢除了南北朝以來的州郡縣三級體製,實行州縣兩級體製,撤除了不少冗贅州縣,從而節省了政府開支,提高了行政效率。此後又規定六品以下官員也由吏部選授,地方官吏不得自辟僚佐,從而使中央對地方的控製能力得到極大加強。

  下一步,隋文帝開始大力整頓史治,由史部每年定期考核地方官吏的政績。州縣佐官三年一換,不得再任。地方官全部選用外地人,嚴防各地豪強勢力為惡。隋文帝還經常對表現良好的地方官史實行獎勵,對於貪官汙吏,則嚴懲不貸。他多次下詔選求賢良,選拔門第寒微卻有才能的士人充任高官,因此,隋初謀臣良將眾多,各種人才齊聚,極大地提高了王朝的統治效能。

  隋文帝極為重視法製的完善,開皇元年,他命人參考魏晉舊律,製定刑律頒行,成為對後世法律影響深遠的《開皇律》。開皇三年(583)又命蘇威、牛弘等人修訂新律,體現出“以輕代重,以死為生”的精神。

  為發展生產、增加國力,隋文帝在經濟方麵采取了許多有益的變革。開皇2年(582),他頒布了關於均出和租調的新令,減輕了百姓的負擔,使農民有更多的時間從事農業生產。為解決漢末以來豪強庇民戶為私屬、侵奪朝廷戶口的積弊,隋文帝實行“大索貌閱”利“輸籍之法”,從而檢括出大量隱漏戶口,擴大了政府的收入來源。

  隋文帝十分重視水利的興修和倉廩的建置,以發展農業生產和交通運輸,並備災年賑濟之用,成為保障社會生產的有力措施。對於強悍的突厥騎兵的侵擾,隋文帝采取適時出擊、適可而止的積極防禦策略,並用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的計策,迫使突厥請和歸降,穩定了北方邊庭。開皇前期的一係列政治、經濟和軍事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南下平陳、統一全國準備了條件。

  開皇9年(589),隋文帝以晉王楊廣為元帥,節製50餘萬大軍,分8道出擊,僅用數日時間,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滅陳朝,從而結束了近300年的兩北分裂局麵,創立了統一大下的大業。

  開皇10年(590)隋文帝又著手改革府兵製度,既把府兵製與均田製緊密結合起來,更加“兵農合一”化,又可防止府兵將領擁兵跋扈,從而適應了民族融合、國家統一和社會生產發展的要求。

  隋文帝統治後期,社會繁榮,因力富足,武功強盛。受禪之初,全國民戶不滿400萬,到仁壽末年(604)國家編戶已超過890萬。西京太倉、東京含嘉倉、洛口倉儲積有餘,天下糧倉皆充盈,隋王朝達到了中古時代罕見的鼎盛時期,被稱為“開皇之治”。

  隋文帝素無學術,卻十分重視孝道,提倡以孝治天下,甚至大臣諸王獲罪都要被賜以《孝經》,令其反省。他受到法家思想的深刻影響,不滿足於因襲前人成規,實行了重賞重罰的原則,在利用儒家倫理道德觀念與法家治世之道相結合、推進王朝的集權化和合理化方麵,做出了艱苦的努力。

  作為一國之君,必須具備駕禦群臣、運轉王朝統治機器的特殊才能。隋文帝為人嚴厲峻刻,令人生畏,有一套駕禦群臣的獨特的“帝王之術”。他的冷漠使他對屬下的判斷更為準確、切實,也使他在心理上形成了頑強的自我調節和保護機製,在多數情況下不為感情所左右。對阿諛反複之臣,他能迅速疏遠並羅織種種罪名予以貶斥,甚至殺戮。對才幹出眾、竭誠盡節的大臣,他不僅付以宰輔大任,而且時時為他抵擋政敵的誹謗和攻擊。對“有才無德”之臣,他既委以重任,使其充分發揮才能,又不失時機地時時小加勸誡和訓斥,牢牢抓住他的辮子。對於能征慣戰,又驕縱自負的武將,他在用人之際能夠極盡褒獎賞遇之能事,在事成之後又能夠不動聲色地予以處置。因此,後人稱隋文帝以辣手治國。

  隋文帝事必躬親,經常參與各級官屬的事務,不辭勞苦,因而群臣害怕獲罪,任何事情都不敢自作主張,隻等待聖上的旨意。作為一國之君,他失誤就在於他過分注重細枝末節,卻沒有給子孫留下一個可供遵循的治世之法。

  隋文帝積財的本領非同小可,隋王朝在短短幾十年裏,積累了驚人的財富,文帝晚年時,計天下之儲積,可供五六十年之用,中央的太倉已經爆滿,各地的義倉也難於承受,但隋文帝卻如同一位吝嗇的守財奴,一味大量屯積財富,卻不知如何使用。開皇14年(594)天下大旱,文帝卻不許各地賑濟,強令百姓就食山東,就這樣,糧食在倉庫裏腐爛、變質,錢幣在倉庫裏斷裂、生鏽,造成社會財富巨大浪費。

  隋文帝崇尚節儉,曆來為封建史家所津津樂道,他生性儉嗇,幾乎到了病態的程度,這對扭轉南北朝以來奢侈浮靡的社會風尚確有裨益。但在他生活的另一方麵,卻有著十分不協調的傾向。開皇13年(593)文帝命楊素監造仁壽宮,曆時2年有餘,宮殿宏偉壯麗。在執政過程中,為籠絡文武大臣,賞錢動輒百萬,慷慨無比。這樣看來,文帝的“節儉”則難免有驕矜作態之嫌。

  隋朝的法律以寬簡著稱,但文帝卻時時難以抑製自己的狂怒,律外施法,隨意殺人,濫用酷刑。文帝生性殘忍刻忌,又好親自審理刑獄,自以為明察秋毫,發現官吏稍有寬縱,不但重加刑罪,而且追究原審官吏。因此,執法者寧願枉成其罪也不敢稍有寬緩,反多致人於罪。文帝還每每在朝廷之上杖責大臣,行杖官有時下手不重,就將行杖官推出斬首。楚州參軍李君才奏事,忤旨,他怒欲施刑,殿內無杖,竟改用馬鞭,把李君才一頓鞭打致死。

  隋文帝的早年經曆,使他時時具有危機感和不安全感,他以篡逆得手,反過來又要提防別人的篡逆,生怕江山被人輕易奪走。到晚年,元勳大臣多遭殺戮、貶逐,罕有幸存者。他最終寵信的,惟有楊素、楊約兄弟以及楊廣這個奸詐狡猾的兒子。

  隋文帝在家庭生活中是一個十足的孤家寡人。他有5子1女,均為皇後獨孤氏所生。即位之初,立世子楊勇為太子,封次子楊廣為晉王,三子楊俊為秦王,四子楊秀為蜀王,幼子楊諒為漢王。女兒北周時嫁給周宣帝為後,隋文帝曾十分自得地對群臣說:“前世帝王,多沉溺於嬖幸,由此生出廢立事端。朕旁無姬妾侍側,五子同母,可謂真兄弟,絕不可能像前代那樣諸多內寵,嫡子憤爭,導入亡國之途。”但事實怡恰相反。

  隋文帝之妻獨孤後,是北周大司馬獨孤信之女,有著較高的文化素養和參與現實政治的強烈欲望。開皇之初,曾向文帝提出過許多有益時政的忠告,在朝臣中享有較好的聲譽,與文帝並稱“二聖”。但在私人生活方麵,獨孤氏生性奇妒,文帝對她既倚重又畏懼。一次,竟氣得文帝單騎衝出禦苑,依山狂奔20餘裏,仰天長歎道:“吾貴為天子,不得自由。”

  首先和隋文帝反目的,是他的女兒楊後。文帝登基後,為穩固皇位,殘忍屠殺宇文氏王公,使生性素來柔婉的楊後憤怨不平。

  太子楊勇少好學,性寬和,通詞賦,有治國之才,但率真而不善掩飾,又多有內寵,因而引起文帝夫婦的不快。獨孤後、楊素、楊約在文帝麵前屢進讒言,使文帝感到太子有奪位之謀,遂廢楊勇為庶人。至文帝臨終醒悟,召楊勇入見,為時已晚。文帝死後不久,楊勇便被楊廣派人殺死。

  晉王楊廣較兄楊勇年小兩歲,卻比兄長成熟老練得多,為文帝夫婦所重,曾被委以平陳元帥的大任。他素知父親崇尚節儉,母親討厭內寵,就極力偽飾,以博取聲名。他外結宰相楊素,內倚母後獨孤氏,終於使文帝廢楊勇立己為太子,實現了奪位的野心。

  秦王楊俊,曾為山南道行軍元帥,參與平陳之役,後任並州(今山西太原)總管。楊俊有巧思,常親運斤斧,製造工巧之器。文帝聞之,視為奢靡,被免官召回京師。秦王病重,他派使臣前去責備說:“我戮力關塞,開創大業,作訓垂範。你身為吾子,卻要敗毀它。真不知該怎樣處罰你。”使楊俊鬱鬱而亡。

  蜀王楊秀,有膽氣,多武藝,任益州(今四川成都)總管。楊廣令楊素在文帝麵前進讒說蜀王壞話。結果楊秀被廢為庶人,禁錮終生。

  漢王楊諒,在開皇末年出任並州總管,自蜀王被廢後每每不能自安,在文帝死後起兵反抗煬帝,被楊素擊敗,囚係至死。

  在文帝最後的幾年裏,他周圍所有的人,包括他的兒子,都成為他潛在的敵人。他和獨孤氏一起,一步步尋找理由,把他們或殺或貶,或做出其他安排,最後隻剩下他們所寵愛的楊廣,即後來的隋煬帝。

  公元2年(602)8月,獨孤後病死,太子楊廣在文帝和宮人麵前裝得悲痛欲絕。回到私室後,他竟談笑自若。本應食齋盡哀,他卻偷偷令人以竹筒盛魚肉以進,楊廣的原形開始暴露了。

  仁壽四年(604)七月,隋文帝病情加重,大臣楊素、柳述入侍,太子楊廣入居大室殿,楊廣與楊素密謀奪位,私下交法,其密劄被官人鬼使神差地誤送到文帝麵前,文帝此時才如夢方醒,擊床大呼:“畜牲何足付大事,獨孤氏誤我!”即刻召楊勇進見。楊廣與楊素搶先下手,調東宮衛士代替禦林宿衛,並控製宮門,命心腹大臣張衡入寢殿侍疾,並把後宮宮人全部趕到別室。頃刻之間,文帝駕崩,一時間,朝野上下議論紛紛,文帝被殺的真相,遂成為千古之謎。那一年,文帝64歲。

  作為隋王朝的創始人,隋文帝楊堅結束了中原三百餘年的分裂和戰爭局麵,推行開明的政治舉措,使中國進入了繁榮富強的階段。但由於他晚年的昏聵,喪失了甄別忠奸的深遠目光,落得個被寵信的兒子楊廣及寵臣楊素謀殺的下場,可悲而可歎。但縱觀他的一生,功績是主要的,錯誤居次之。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