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孫權

  孫權像當曹操和袁紹在北方激烈爭奪的時候,南方有一支割據勢力逐漸壯大起來,這就是占據江東的孫策、孫權兄弟。

  後來,孫策中暗箭身亡,孫權繼承其父兄的事業之時,雖已擁有會稽、丹陽、吳郡、豫章、廬陵和廬江六郡,但這些地方新占不久,人心並未歸附,統治並不鞏固。將士新增主帥,見即位者年輕,放心不下。許多江東英豪和北方僑寓之士,也多徘徊觀望,有人甚至想改換門庭,另投新主。在此關鍵時刻,江東名士周瑜從駐地巴秋率軍前來,穩住了軍心,與張昭等說服眾人齊心輔佐幼主,到處宣傳孫權有帝王之相,可以共成大業。於是,江東人心漸安。

  孫權為鞏固在江東的統治,調兵遣將,開始征伐不服從自己的人。他先後將叛亂的廬江太守李術、孫權的叔伯哥哥孫輔及黃祖等人消滅,鞏固了在江東的統治。隨後,他又將統治區內的山越人收服,使得自己的統治區域擴大至今廣州一帶。

  公前208年,曹操親率80萬大軍進攻大吳。孫、劉聯合,在赤壁大敗曹軍。

  經過這場赤壁大戰,三國分立的局麵已經基本形成。

  孫權把都城從京口(今江蘇鎮江市)西遷至秭陵,築石頭城,改名建業(今南京市)。同時,他在通往巢湖的濡須口設立夾水塢,控製通長江的水道,以防曹操南下。

  公元219年,劉備與曹操戰事又起,駐守荊州的關羽也出兵攻打曹操的襄陽、樊城兩地,並在樊城外水淹七軍,威名大震。曹操無奈之下,便想利用孫劉兩家之間的矛盾,與孫權攻打關羽。

  劉備和孫權兩家雖然結了盟,但是矛盾很大。魯肅在世的時候,是主張吳蜀和好,一起對付曹操的。後來魯肅死了,接替他職務的大將呂蒙,就和魯肅的主張不同。

  呂蒙,是三國時東吳的著名大將,少時家貧,年幼從軍,沒有條件讀書。赤壁大戰,呂蒙因勇猛過人,戰功顯著,晉升為偏將軍。呂蒙接替了魯肅的職位以後,率軍駐紮在陸口。他認為關羽有兼並東吳的野心,向孫權上書要求出兵對付關羽,說:“劉備、關羽君臣,都是反複無常的人,不能把他們當盟友看待。”

  正好在這個時候,曹操派使者來聯絡,要他夾攻關羽。孫權馬上複信,表示願意襲擊關羽的後方。

  關羽也聽說呂蒙厲害,他雖然親自率大軍進攻樊城,但對在他背後的呂蒙這一頭,可並沒有放鬆防備,在蜀吳交界一帶,他沿途設了多個烽火台,一旦吳軍來攻,隻要點燃烽火,關羽就可回師荊州。

  呂蒙稱病,孫權派了一個年輕的陸遜去接替呂蒙。這個消息很快傳到樊城。關羽也就放了心,遂抽調兵力去增樊城之圍,不再以後方為慮。

  借此機會,呂蒙把所有的戰船都改裝作商船,選了一批精銳的士兵躲在船艙裏。船上搖櫓的士兵扮作商人。就這樣,一列又一列商船向北岸進發了。

  到了北岸,蜀軍守防的兵士一看都是穿白衣的商人,就允許他們把船停在江邊。沒想到一到晚上,船艙裏的兵士一齊出來,偷偷摸進江邊崗樓,把崗樓占了。

  呂蒙大軍神不知鬼不覺地占領了北岸,進占公安。

  這時候,曹操派去的徐晃率領的援軍,已到了靠近樊城的前線。關羽得知呂蒙襲擊後方的消息,正在進退兩難的時候,徐晃發起進攻,打敗了關羽,使關羽不得不撤去對樊城的包圍。

  關羽到這時候,才知道對東吳的防備太大意,可是已經來不及了。他隻好帶了人馬逃到麥城。孫權進軍麥城,派人勸關羽投降。關羽帶著十幾個騎兵往西逃走。孫權早已派兵埋伏在小道上,把關羽十幾個騎兵截住,活捉了關羽。孫權欲不殺關羽,眾人一齊勸諫。於是,孫權便殺了關羽父子,將荊州全部奪回。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子曹丕代漢稱帝,建立魏國。孫權知道自己已奪回荊州,劉備必然出兵再爭荊州。為避免兩麵受敵,他派使節向曹丕祝賀稱臣。吳魏兩國暫時保持了友好的關係。

  曹丕受到迷惑,不再考慮出兵攻吳,孫權避免了魏的攻擊,得以全力對付劉備,這時,劉備傾國來攻,孫權派陸遜前往抵禦,陸遜設計火燒連營,將劉備大軍擊潰,取得全勝。

  這時,吳蜀聯盟徹底破裂。孫權表麵上雖向魏國稱臣,但並非出於真心。曹丕為加強對東吳的控製,再三要求孫權把兒子孫登送到魏國作人質,孫權自然拒絕了,於是魏吳之間戰火又起。

  公元222年,曹丕派三路大軍向東吳進攻,孫權連忙調兵遣將、抵擋曹軍。

  這時,孫權意識到如果繼續與蜀漢為敵,將有兩麵受擊的危險,於是主動派人前往蜀漢,與其修好,蜀漢丞相諸葛亮也想繼續執行聯吳抗曹的策略方針,一心想先經營西南,然後再作他圖。於是你有情我有意,吳蜀聯盟重新建立,孫權也得以抽身對付南侵的魏軍。他接受手下將領的建議,在長江南岸多樹木樁,圍上蘆葦,塗上泥灰,建造假樓疑城,迷惑魏軍,使得曹丕無可奈何地撤軍北還。

  這時,諸葛亮也帶領蜀軍,對魏國不斷發動進攻。曹魏無法分兵東向,於是,孫權建國稱帝的時機終於成熟了。

  孫權並將心思用於發展江南經濟,使江南社會生產力逐步上升,東吳的國力也越來越強盛。這時,孫權見曹魏幼主臨國,不會有大的作為,吳蜀聯盟關係融洽,國內統治十分穩固,便於公元229年稱帝,正式建立吳國。

  即位後的孫權,繼續執行即位前的政治軍事和經濟政策,國力日漸增強。

  孫權在用人方麵很有一番心得,孫權恩威並重,以恩義為主,博取眾將之心。正因為孫權能禮賢下士,愛才如命,天下之士才視孫權為聖君明主,望風而歸,使東吳賢臣如林,猛將如雲,故能保江東幾十年基業。

  孫權還虛懷若穀,從善如流,對臣下的正確諫諍,勇於采納。孫權與群臣曾在武昌臨釣台飲酒,皆酩酊大醉。孫權還興奮地說:“今天晚一大家都要暢飲,一醉方休!”老臣張昭沉默不語,起身走出台外,孫權派人將張昭叫回來,問張昭說:“不過是一起作樂,你何必生氣?”張昭答道:“過去商紂王作酒池肉林,竟長夜之飲,當時也認為是作樂,而不覺得是作惡。”孫權聽後,默然不語,思慮再三,深感慚愧,遂命罷酒。

  不過孫權到了晚年,也難免犯了老人病,他剛愎自用,猜忌群臣,信用奸臣,排斥忠良,與前期英雄作為相比,簡直判若兩人。隨著猜忌心的日益加重,孫權專門設置了校事、察戰兩職,用以監視文武百官。

  公元252年,孫權病死。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