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劉備

  劉備跟東西兩漢的皇室,都頗有些淵源,他是漢景帝的兒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後來因為漢武帝“推恩令”的實施和劉氏皇族枝葉的不斷繁茂,到劉備的時候,已經是家境貧寒,平日隻得以贈鞋織席維持生計。不過劉備從小就懷有大誌,他曾在家鄉的大桑樹底下玩樂時說:“我將來一定要乘上有真正篷蓋的天子之車。”

  如果不是東漢末年爆發的黃巾大起義,也許劉備隻能編一輩子的草鞋,幸虧這個起義給了劉備一個機遇。當時,東漢朝廷派大軍鎮壓起義軍,各地的軍閥豪強也紛紛拉起人馬,以鎮壓義軍為名,搶占地盤,擴充實力。劉備也趁機拉起一支鄉勇,加入鎮壓起義軍的行列,正是這次起兵,使得劉備有幸與關羽、張飛二人結識,並成為兄弟,留下了一段“桃園三結義”的佳話。

  後來,劉備因鎮壓起義軍“有功”,被朝廷任命為安喜縣尉。但隨後,劉備就因鞭笞前來巡視各縣,督察官吏並收受賄賂的督郵,掛印而去。他走投無路,便去投奔早年的同窗好友,幽州軍閥公孫瓚,被任命為平原縣令。在此,劉備積極發展自己的勢力,贏取世人民心,使得附近民眾及各方人士紛紛來投奔依附。

  這時,群雄逐鹿中原,各地軍閥混戰不已。曹操進攻徐州牧陶謙,陶謙派人向公孫瓚告急,劉備就命前往徐州(今蘇北魯東南一帶)援救,後來,陶謙見劉備兵力不多,就給了他四千人馬,封他為豫州刺史,讓他屯駐小沛。陶謙病死後,劉備趁機接管徐州,開始躋身於大軍閥之列。但隨後就遭到壽春的袁術進攻,並勾結呂布,襲擊劉備的後方下邳。劉備腹背受敵,隻得投奔曹操。曹操舉薦劉備為豫州牧,隨後與劉備共同出兵對付呂布,將呂布擒住。呂布向曹操告饒說:“曹公所怕的不過是呂布,現在我已歸順,天下不必憂慮。您統帥步軍,我幫您統率騎兵。何愁天下不平定?”說得曹操也有些心動。劉備說:“曹公難道忘了丁原和董卓的嗎?”曹操點頭稱是,於是將呂布殺掉。這時,劉備又被曹操上表推舉為左將軍。

  這時的劉備,雖依附於曹操之下,但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夢想。曹操似乎對劉備很好,出入都要劉備相陪。劉備見曹操這樣尊重他,心裏反倒不安,因為他有自己的雄心大誌,生怕遭到曹操的猜疑。有時,劉備還在院子裏刨地種菜,澆水捉蟲,樂此不倦,一副悠然自得,胸無大誌的樣子。

  曹操表麵上看重劉備,暗地裏也在防備他。

  這時候,朝廷裏出了一件事。因為曹操權傾朝野,漢獻帝嫌他太專橫,要外戚董承設法除掉曹操。於是他寫了一道密詔縫在衣帶裏,又把這條衣帶送給董承。

  董承接到衣帶中的密詔,就約了他的幾個親信,商量怎樣除掉曹操。他們覺得自己力量不夠,認為劉備是皇室的後代,一定會幫助他們,就秘密找劉備商量,叫劉備去一起幹。劉備同意了。

  沒多久,曹操邀請劉備去喝酒。兩個人一麵喝酒,一麵有說有笑,談得很融洽。他們談著談著,很自然地談到天下大事上來了。曹操拿起酒杯,說:“您看現在那麽多人在爭奪天下,有幾個算得上英雄呢?”劉備說:“袁紹久在冀州經營,號稱擁兵百萬,有良將數十人,又曾誅殺宦官,平定宦官之禍,可稱得上英雄。”曹操笑言:“袁紹剛愎自用,有雄心而無進取之心,稱不上英雄。”劉備又說:“公孫瓚固守遼東劉表坐擁荊州,雄踞一方,應該算得上英雄。”曹操又說:“此二人雖有根據地,但胸無大誌,更不能稱做英雄。”劉備又說:“孫策、孫權偏安東吳之地,又有傳國玉璽,能稱得上英雄了吧?”曹操搖搖頭說:“偏安東吳,不在中原地區,隻能稱得上一方豪傑,算不上英雄。”

  劉備謙虛地說:“那麽我說不上來了。”

  曹操麵露笑容,從容地對劉備說:“依我看,當代的天下英雄,隻有將軍和我曹操兩個人。像袁紹這號人,算不上什麽。”

  劉備為了跟董承同謀的事,心裏正在七上八下,聽到曹操這句話,大吃一驚,身子打了一個寒戰,連手裏的筷子也掉了下來。

  就在這節骨眼上,天邊閃過一道電光,接著就豁剌剌響起一聲響雷。劉備一麵低下身子拾筷子,一麵說:“這個響雷可厲害,把人嚇成這個樣子。”

  就這樣,他總算把驚慌的神情掩飾過去,沒讓曹操看出破綻。

  喝完酒出來,劉備再三捉摸曹操的話,覺得曹操把他看做惟一的敵手,將來不會輕易放過他。打這以後,他一麵和董承他們聯絡,共同設法除掉曹操一麵找機會離開許都。

  正巧,袁術因被曹軍打敗,想經徐州北上投其兄袁紹。曹操不願他倆聯合,準備派兵截擊。劉備趁機請求前往。曹操未加考慮,隨口答應,劉備立即將兵脫離曹操而去。郭嘉等人聽說此事,連忙來見曹操,大聲說道:“主公不可放劉備出去!劉備出去後必然叛變作亂!”曹操一聽,不覺後悔起來,馬上派人追趕劉備,但劉備已走得無影無蹤了。

  到了第二年春天,有人向曹操告發了董承和劉備在許都合謀反對曹操的事。曹操把董承和他的三個心腹都殺了,並且決心親自發兵征討劉備。那時候,袁紹已經兼並了幽州(在今河北北部,遼寧大部分)擁有幾十萬人馬,揚言要進攻許都。曹操就決定把一部分精兵守住官渡(在今河南中牟東北),防備袁紹進攻。他親自帶領大軍進攻徐州。劉備派人向袁紹求救,袁紹手下的謀士田豐勸袁紹乘許都兵力空虛的時候偷襲曹操,袁紹沒有同意。曹操大軍進攻徐州,劉備兵少,抵擋不住曹操的進攻。隻好放棄徐州往冀州投奔袁紹。鎮守下邳的關羽,抵擋不住曹軍的猛烈進攻,隻得投降。

  袁紹聽說劉備被曹操打敗來投奔自己,十分高興,以為又添了一個對抗曹操的幫手,馬上派軍前去迎接。一個多月後,劉備散失的部眾漸來會集,力量漸漸恢複。

  袁紹與曹操在官渡大戰後,結果全軍潰敗,劉備知道後,遂南下投奔荊州太守劉表。劉表讓劉備屯駐新野(今河南新野)防備曹軍南下。

  長期以來,劉備本人,雖然寬大待人,很得民心,卻不能在軍事、政治方麵作出很好的決策,當然就不容易占領基地,占領了也不能夠守住。主要原因是劉備實力不足,無法與勢力雄厚的大軍閥曹操等人抗衡;再者,劉備知自己雖有關羽、張飛等幾員猛將,但缺乏才能出眾的軍師謀主。因此,劉備渴慕賢才奇士輔佐自己。於是他“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在諸葛亮的精心輔佐下,終於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麵。

  劉備開始便在新野尋訪,先是找到了“水鏡先生”司馬徽,但此人並不想踏入軍閥混戰、群雄爭霸的這塊是非之地,不過他給劉備提供了尋找“臥龍、鳳雛”的線索。果乎其然,正在他渴望著人才的時候,人才來了,這就是化名單福的襄陽名士徐庶,此人氣節高尚,思想深沉,是個才華橫溢的決策人物。他一來就替劉備三敗曹操,並且乘虛奪取了樊城,這對劉備來說當然是雪中送炭。但這好景不長,曹操假造徐庶母親的“親筆信”,騙走了徐庶。劉備在送徐庶時流著眼淚說:“先生既去,劉備亦將遠遁山林也。”徐庶為之所感動,本已分手了,他又打馬回來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本來徐庶以其卓越的才能,就此取得了劉備的充分信任,而當他把諸葛亮和自己比誰高誰低時,他卻說:“跟他相比,猶如是駑馬並麒麟、一隻烏鴉配一隻鳳凰。他可以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當他介紹完這位臥龍先生的姓氏、家世及當時的生活狀況後,而後又補充一句:“臥龍先生乃興周八百年之薑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啊。”他的介紹,使劉備在絕望之中又看到了希望,竟至踴躍而言:“今日方知‘臥龍、風雛’之語。何期大賢隻在目前!非先生言,備有眼如書也!”於是下定了非把他請出來不可的決心。

  劉備打聽到諸葛亮的住地後,便率關羽、張飛等人去拜訪,眾人來到了一處風景宜人的茅舍前,裏麵出來一位小書童。劉備便很完整的說出自己的官名和名字以求見,沒想到小童卻說:“我記不住這麽長的名字。”劉備隻得說:“你說劉備求見便是。”小童這才回答:“先生一早出去了。”劉備問:“什麽時候能回來?”書童說:“那可說不定,也許是三五日,也許是十幾天,沒準。”劉備一請諸葛亮就這樣落了空。

  第二次,劉備等人又專程拜見諸葛亮,竟又未見到。關羽、張飛等人頗為不滿,劉備卻對他們說:“此次未見,下次再來。”關、張二人更不高興,嘴裏嘟噥不停。

  到了諸葛亮的茅廬,劉備下馬,虔誠地輕叩柴門。那位書童出來說:“諸葛先生正在堂上讀書呢。”

  劉備非常高興地進去拜見,隻見那位少年英俊年輕,也不過二十來歲。劉備恭敬地行個禮說:“我已久仰先生大名,這次終於見到您,實在萬幸。”那位少年慌忙還禮說:“將軍是劉豫州吧。聽書童說過,您曾經來找過我二哥。”劉備非常驚訝地問:“您不是臥龍先生嗎?”那少年說:“我是諸葛均。大哥諸葛謹在東吳做官,我和二哥孔明在這兒躬耕。”

  這時劉備二請孔明又撲了空,他隻好給諸葛先生留下一封信,信中表達敬仰之意,並且說改日再來拜訪。就這樣過了幾天,劉備打聽到諸葛亮確實在家,劉備就讓關羽、張飛做陪,三赴隆中。第三次,劉備終於見到了諸葛亮。諸葛亮被劉備的真心真意所折服,立刻同意效力,劉備終於請出了孔明出山。這就是曆史上“三顧茅廬”的故事。

  劉備三顧茅廬,精誠所至,使諸葛亮大為感動。二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劉備虛心請教天下之事,諸葛亮便將自己對時局的精辟見解毫無保留地對劉備傾說。諸葛亮分析了曹、孫、劉當時各自占有的天時、地利與人和因素,提出了占荊襄、奪益州三分天下的戰略,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隆中對”。

  在當時,隆中對策對苦苦求佐助而四處碰壁的劉備來說,勾畫出開創大業的仙境。他在屢遭挫折失敗、寄人籬下的困境中,猶如得到一副靈丹妙藥,使劉備振聾發聵,茅塞頓開,不禁連連叫好。於是,劉備便請諸葛亮一同出山,輔佐他成就大業。諸葛亮一來久聞劉備英名,早知劉備乃成大事之人;二來為劉備的誠懇心意所感動,遂同意出山。

  隆中對後,劉備又遭到曹操的大軍進攻,於是離開新野南逃,在當陽長阪坡被曹操團團包圍。劉備拋卻妻子部屬民眾,隻帶領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突圍而走。趙雲孤身懷抱劉備弱子劉禪,殺出重圍;張飛在當陽橋頭喝退曹操大軍,都是三國之中的傳奇故事。後來劉備與孫權聯合,在赤壁火燒曹操水軍,擊潰曹軍。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赤璧之戰後,劉備總算是喘了一口氣,隨後又將武陵(治所在今湖南常德)、長沙(治所在今長沙)、桂陽(治所在今湖南郴縣)和零陵(治所在今湖南零陵)等四郡收服,開始有了三分天下的雛形。但其實力和地盤與曹、孫相比,仍難抗衡。因此,如何進一步增強勢力,擴張地盤,便成了當務之急。

  當初,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提出占有荊益二州以成帝王之業,劉備占有荊州後,便著手進取益州。

  當時的益州是漢朝宗室劉璋的領地,他懦弱無能,因此內部危機四伏,全州上下都盼望賢德之人入主益州。當初曹操打下荊州,劉琮歸降,劉璋也極害怕,就想歸附曹操,便派張鬆去荊州拜見曹操,誰知曹操對張鬆十分冷淡,張鬆極為惱火,便辭別曹操,去見劉備。劉備對張鬆誠懇熱情,使張鬆十分感動,於是將益州地圖獻給劉備,並與法正等人一同密謀,想將益州獻給劉備。

  這時,占據漢中的張魯進攻益州,劉璋便派法正去見劉備,想請劉備出兵攻打張魯。沒想到法正見了劉備,就直接請劉備去當益州的主人。劉備沒有立即答應,法正說:“以將軍的才華,正可利用劉州牧的懦弱,以張鬆為內應,奪取益州。然後依靠益州的豐富資源,憑借蜀道天險的地理位置建立帝王的基業。”劉備心動了,可嘴裏還是說:“我和劉璋都是漢室宗親,打他可就大逆不道了!”龐統聽說益州的法正又來了,劉備還有些猶豫是否入川,於是大力勸說劉備奪取益州,劉備假惺惺地推辭一番後,終於答應了。

  劉備讓法正先回成都稟報,諸葛亮帶關羽、張飛、趙雲留守荊州,自己由龐統輔佐,帶黃忠、魏延、劉封、關平西進入川。隨後在張鬆,法正等人的支持下,與劉璋大戰,進占涪城、綿竹,包圍雒城後(今四川廣漢),攻了足足一年,方把雒城攻下,軍師龐統也在攻城中中箭身亡。攻下雒城後,劉備即率軍包圍了成都,十幾天後,劉璋終於出城投降。劉備攻下成都後,自稱益州牧。

  曹操見劉備奪得益州,便率兵來攻。劉備手下大將黃忠在定軍山殺掉夏侯淵,隨後逼得曹操無糧而退兵。劉備遂乘勝占領漢中,又派劉封、孟達等攻占漢中郡東部的房陵(今湖北房縣),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等地,擴展了疆域。此後,在部下的擁戴下,劉備自稱漢中正。

  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後不久,就得到曹操的兒子曹丕自立為大魏皇帝的消息,劉備痛哭失聲,並下令文武百官披麻掛孝,遙望北方設祭,追加漢獻帝的諡號為“孝湣皇帝”,可心裏想的是自己榮登帝位的時機臨近了。

  為了達到其目的,他煽動親信四處製造所謂西南方向多現帝王之相的瑞氣祥瑞。時過不久,各地果然都紛紛報告出現了吉祥的黃鳳氣、彩雲和丹鳳,還說在漢水中發現了漢高祖的玉璽。劉備手下的文武大臣,都很想劉備早日稱帝,他們紛紛向劉備上書勸進。劉備還假惺惺地加以拒絕,但是以諸葛亮為首的文武大臣再次麵請劉備稱帝。但劉備此時還是不敢輕易答應。

  諸葛亮見劉備還下不了決心,就裝病不出。劉知此消息後,親自到家中問候,問他得的什麽病?諸葛亮說:“憂心如焚,命不久矣!”劉備問有何憂事,諸葛亮都不回答劉備的問話,劉備再三詢問,諸葛亮才有氣無力地說道:“我自被您請出茅廬,相隨到今,您每次都是言聽計從。現在您的時機已成熟。文武百官想奉您為皇帝,一來是因為這樣做是順從天意,並可同您一起滅魏興劉;二來您應該明白,現在天下分崩,英雄齊出,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之生而事其上者,都是想攀龍附鳳建立功名啊!沒想到您至今不肯,文武大臣都有怨恨之心,他們不久肯定會遠走他鄉的。如果都離您而去,吳和魏來進攻,您的江山會保不住的,我作為您的臣子能不為此而憂嗎?”劉備聽完此話說道:“不是我推辭,我是怕天下人心還不服哇!”諸葛亮緊接著說:“聖人講的‘名不正,則言不順’,而今您是名正言順,別人有什麽話可說呢?你沒有聽說‘天與弗取,反受其咎’?”

  劉備見諸葛亮如此說,就順口應道:“等軍師病好之後,再行登基大禮也不遲。”諸葛亮一見劉備答應了此事,一躍而起,用手一擊屏風,躲在屏風後麵的眾大臣一齊擁出來,齊刷刷地跪拜在地,口稱:“主公既已答應,就擇定吉日良辰,舉行登基儀式。”劉備見是諸葛亮與眾大臣設的圈套,是催自己早日表態,裝作無所謂地說道:“陷我於不義者,是你們這班大臣啊。”沒有過多久,就在成都武當山之南舉行了即位儀式。祭文讀完,文武百官一起高呼“萬歲”,歌舞禮畢,劉備定國號為蜀漢。

  這時,在荊州那邊傳來關羽被東吳殺害的消息。原來關羽在荊州與曹操作戰,從荊州出兵,進攻襄陽和樊城,並利用水勢,水淹七軍,擒於禁,殺龐德,敗曹仁,勢不可擋。一時間,關羽威震華夏。但隨後,曹操便與孫權結盟,共同襲殺了關羽。這一來,荊州就全部落入孫權手中,孫劉聯盟徹底破裂。

  荊州對於劉備來說,至關重要。按照既定的戰略方針,劉備以討伐曹魏、複興漢室的名義,兩路進攻中原。一路出漢中,一路出荊州,互相呼應配合。失去荊州之後,北伐曹魏隻剩漢中一路,況且山路多險,糧草難繼,取勝希望不大。如不奪回荊州,劉備便被封閉在三峽之內、極難發展。因此,劉備決計進攻東吳,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

  劉備對東吳占領荊州、關羽被殺這件事,一直是十分痛心的。他即位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進攻東吳,報仇雪恥。

  大將趙雲說,篡奪皇位的是曹丕,不是孫權。如果能滅掉曹魏,東吳自然就會屈服,不該放了曹魏去打東吳。

  別的大臣勸諫的也不少,但是劉備說什麽也聽不進去。他把諸葛亮留在成都輔佐太子劉禪,親自率領大軍去征伐東吳。劉備一麵準備出兵,一麵通知張飛到江州(今四川重慶)會師。還沒有等劉備出兵,張飛的部將叛變,殺了張飛投奔東吳。劉備一連喪失兩員猛將,力量大大削弱,但他急於報仇,已經沒有冷靜考慮的餘地了。

  警報到了東吳,孫權聽說劉備這次出兵聲勢很大,也有些害怕,派人向劉備求和,但是遭到劉備的拒絕。

  沒過幾天,蜀漢人馬已經攻下吳縣,一直打到秭歸。孫權知道講和已經沒有希望,就派陸遜為大都督,帶領五萬人馬去抵抗。

  劉備出兵沒幾個月,就攻占了東吳的土地五六百裏地。他從秭歸出發,急於向東繼續進軍。隨軍官員黃權攔住他說:“東吳人打仗向來很勇猛,千萬別小看他們。我們水軍順流而下,前進容易,要退兵可就難了。還是讓我當先鋒,在前麵開路,陛下在後麵接應。這樣比較穩妥。”

  劉備心急火燎,哪兒肯聽黃權的話。他要黃權守住江北,防備魏兵自己率主力沿著長江南岸一直進軍到了亭。

  東吳將士看到蜀軍得寸進尺,步步緊迫,都摩拳擦掌,想和蜀軍大戰一場。可是大都督陸遜卻不同意。

  陸遜說:“這次劉備帶領大軍東征,士氣旺盛,戰鬥力強。再說他們在上遊,占領險要地方,我們不容易攻破他。要是跟他們硬拚,萬一失利,丟了人馬,這是非同小可的事。我們還是積蓄力量,考慮戰略。等日子一久,他們疲勞了,我們再找機會出擊。”

  陸遜部下的將軍,有的還是孫策手下老將,有的是孫氏的貴族,對孫權派年輕的書生陸遜當都督,本來已經不大服氣。現在聽到陸遜不同意他們出戰,認為陸遜膽小怕打仗,更不滿意,在背地裏憤憤不平。

  蜀軍從巫縣到彝陵(今湖北宜昌東)沿路紮下了幾十個大營,又用樹木編成柵欄,把大營連成一片,前前後後長達七百裏地。劉備以為這樣好比布下天羅地網,隻等東吳人來攻,就能把他們消滅。但是陸遜一直按兵不動。從這年(222)1月到6月,雙方相持了半年。劉備等得急了,派將軍吳班帶了幾千人從山上下來,在平地上紮營,向吳兵挑戰。東吳的將軍,耐不住性子,要求馬上出擊。陸遜笑笑說:“我觀察過地形。蜀兵在平地裏紮營的兵士雖然少,可是周圍山穀一定有伏兵。他們大聲嚷嚷引我們打,我們可不能上他們的當。”將士們還是不相信。過了幾天,劉備看見東吳兵不肯交戰,知道陸遜識破他的計策,就把原來埋伏的八千蜀軍陸續從山穀中撤出來。

  一天,陸遜突然召集將士們,宣布要向蜀軍進攻。將士們說:“要打劉備,早該動手了。現在讓他進來了五六百裏地,還占領了主要的關口要道,我們要是現在打過去,不會有好處。”陸遜向他們解釋說:“劉備剛來的時候,士氣旺盛,我們是不能輕易取勝的。現在,他們在這兒呆了這多日子,一直占不到便宜,士兵們已經很疲勞了。我們要打勝仗,是時候了。”他派了一小部分兵力先去攻擊蜀軍的一個營,剛剛靠近蜀營的木柵欄,蜀兵從左右兩旁衝出來廝殺接著,附近的幾個連營裏的兵士也出來增援。東吳兵抵擋不住,趕快後退,已經損失下少人馬。將軍們抱怨陸遜,陸遜說:“這是我試探一下他們的虛實。現在我已經有了破蜀營的辦法了。”當天晚上,陸遜命令將土每人各帶一束茅草和火種,預先埋伏在南岸的密林裏,隻等三更時候,就直奔江邊,火燒連營。到了三更,東吳四員大將率領幾萬士兵,衝近蜀營,用茅草點起火把,在蜀營的木柵欄放起火來。那天晚上,風刮得很大,蜀軍的營寨都是連在一起的,點著了一個營,附近的營也就一起延燒起來,一下子就攻破了劉備的四十多個大營。等到劉備發現火起,已經無法抵抗。在蜀兵將士的保護下,劉備總算逃上了馬鞍山。陸遜命令各路吳軍,圍住馬鞍山發起猛攻,一直戰鬥到夜裏,劉備才帶著殘兵敗將,突圍逃走。吳軍發現了,緊緊在後麵追趕。還虧得沿途的驛站,把丟下的輜重、盔甲堵塞在山口要道上,阻擋住了東吳的追兵,劉備才逃到了白帝城。

  這一場大戰,蜀軍幾乎全軍覆沒,船隻、器械和軍用物資,全部被吳軍繳獲。曆史上把這場戰爭稱作“亭之戰”,也叫“彝陵之戰”。

  火燒連營之後,對於已進入暮年的劉備來說,是一個沉重打擊,這次失敗使他心情鬱悶終致一病不起,後來病勢加重,他急召諸葛亮到白帝城以托付後事。

  在這場白帝托孤的戲裏,劉備上演了他最後一場哭戲,並以弱勢強,逼得諸葛亮不敢在劉備死後篡位自立,這也算是劉備臨死前為蜀漢盡的最後一點功勞吧。

  公元223年,劉備在白帝城病死,享年63歲。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