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大宦官曹騰的養子,曹嵩靠養父的地位,入仕當官,在靈帝時,升至太尉。所以曹操出身於靠宦官起家的官僚家庭。

  曹操20歲時初入仕途,任洛陽北部尉,負責京城治安。曹操到任後,就有不凡之舉。他叫人造了十餘根五色棒,懸於衙門左右,有犯令者,皆用五色棒打死。有一次,大宦官蹇碩的叔父無視禁令,仗勢夜行,曹操即將其棒殺。此事在京城引起轟動,連大官顯貴也因此有所收斂,不敢冒犯。不過這時的曹操,畢竟位低權小,最後被人家以“推薦”的名義,從京師擠走。不久,曹操又入征為議郎,當了參議一類的冗官。在此期間,曹操上書,為靈帝初年被殺害的朝臣竇武、陳蕃申辯,矛頭直指專橫的宦官,抨擊了腐敗的朝政。後來,他又上書揭露朝廷三公之官受賄亂政之事。可是皇帝對此或無動於衷,或雖有過問,也未做處置,朝政卻日益敗壞。這使曹操大為失望,也感到自己力不從心,從此就不再搞上書獻言之類冒險而又無效之舉了。

  曹操的真正發跡是從鎮壓黃巾起義開始的。黃巾大起義爆發後,東漢朝廷急忙調集大軍鎮壓。曹操為了維護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積極參與,被命為騎都尉,在潁川大打出手。以鎮壓起義有功,升遷濟南相(相當於郡太守)。後來靈帝置西園八校尉,曹操當了八校尉之一的典軍校尉,成為皇帝核心武裝的將校之一。

  為時不久,靈帝死,少帝即位,何太後臨朝,東漢長期存在的宦官外戚之爭這時又尖銳起來,政局更加混亂。這時割據涼州的軍閥董卓趁亂帶兵入京,以武力廢少帝,立獻帝,自封相國,把持朝政,並縱兵洗劫洛陽。

  曹操親曆變亂,目睹董卓之害,十分不滿,他拒絕了董卓的封官誘惑,改換姓名,逃出洛陽,東走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散家財,招兵將,積極參加了當時關東各地軍閥聯合反董的鬥爭。

  獻帝初平元年(190),曹操獨自引兵在滎陽(今河南滎陽)與董軍作戰,因力量單薄,兵敗負傷。不久,董卓自行撤離洛陽,挾漢獻帝退入長安。討董聯軍也隨之散夥,各奔東西,搶占地盤去了。

  獻帝初平二年,曹操因鎮壓河北農民軍,被袁紹舉為東郡(今河南濮陽西南)太守,取得了一個地盤。接著第二年青州黃巾軍攻入兗州(今山東金鄉東北),刺史劉岱戰敗被殺,兗州官員忙迎曹操領兗州牧。曹操用殘酷手段,逼降黃巾軍30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曹操從中挑選精壯者組成“青州兵”。曹操既據有兗州,又有一支可觀的武裝,遂大施智謀,與群雄角逐。

  曹操很講究策略。起初,他拉攏北方最大軍閥袁紹,避免與之過早交鋒,騰出手先擊其他較弱的勢力。這個策略是成功的。建安元年(196),漢獻帝東逃洛陽,曹操立即接受謀士荀的建議,在其他軍閥還在權衡利害遲疑觀望的時候,迅速搶先把獻帝迎到許昌(今河南許昌市東),並定都於此。曹操受封大將軍,掌握朝政,“挾天子以令諸侯”。不久因怕迎奉漢獻帝會激怒袁紹,曹操又把大將軍之位讓給袁紹,自降為司空,對袁紹仍持低姿態。

  政治上的得勢,使曹操更加雄心勃勃,立誌翦滅群雄,平定天下。建安二年,曹操進攻繼袁術之後盤踞南陽的張繡,次年收降之。在這同時,袁術在壽春(今安徽壽縣)稱帝,曹操先與占據徐州的呂布暫時和解,挑動呂布與袁術互攻,削弱雙方力量。呂布上當,終於在建安三年被曹操消滅。曹操接著回過頭來收拾袁紹。

  建安五年(200)曹、袁雙方對峙於官渡。關鍵時刻,袁紹謀士夜投曹營告訴曹操,袁紹輜重軍糧,屯在官渡東北麵的烏巢,如能派兵偷襲,袁軍必敗。曹操選精兵5000,扮裝袁軍,急奔烏巢同時加強官渡防守。袁紹得知曹操偷襲烏巢,隻派少許人馬增援,自己卻在官渡擺開陣勢,正麵急攻曹軍大營。曹軍早已作了防備,袁軍久攻不下,延誤了軍機,結果烏巢被襲,糧草被燒。消息傳來,官渡的袁軍軍心動搖,大將張、高覽臨陣降曹。曹軍趁勢全麵反擊,追殲袁軍主力8萬餘人,袁紹狼狽北逃。

  官渡之戰是中國曆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曹操以自己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打敗了勁敵,為統一北方掃清了障礙。

  袁紹敗回河北,不久病亡。此後不數年,曹操即肅清袁氏殘餘勢力,基本統一了北方。後來又大敗東北烏丸(少數民族)統治者,平定關中,進入隴右,完全統一了北方。

  曹操不僅是位軍事家,而且也是一位很有才幹的政治家。他在軍事上的勝利,與他在政治、經濟等方麵的措置得當是分不開的。曹操在治國方麵的措施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大興屯田。

  二是惟才是舉。

  三是抑製豪強。

  曹操也善於玩弄權術,如他在執法方麵,一般也注意賞功罰罪,不過也有限度。一次行軍,他的坐騎踩壞麥子,按法當斬,他煞有介事地叫來軍吏議罪,軍吏當然不敢議他死罪,說尊者不宜加刑,曹操卻又裝出高姿態,自認有罪,抽刀割發,以示依法懲處了。

  平定北方,是曹操事業發展的頂點,但這並不是他的最終目標。他的雄心是乘勝進軍南方,統一全中國。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數十萬大軍南下,先指荊州(今湖北湖南一帶),時值荊州牧劉表病死,即位的次子劉琮出降曹操。當時替劉表鎮守北麵的劉備也被曹軍擊潰。

  曹操輕易取得荊州,產生了輕敵情緒。他寫信給孫權,揚言將率80萬大軍與他決戰江東。這時的曹操根本沒把劉備放在眼裏,也大大低估了孫權的實力。其實當時劉備尚有2萬多人馬,有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一批謀臣戰將輔佐,還是有一定實力的。孫權是江東大族,從他父親孫堅、兄孫策時,就據有江東,精心經營,基礎穩固。孫權本人雄才大略,承父兄之業,繼續積聚力量。他很注意搜羅人才,發展經濟,實力相當雄厚。曹操既打擊劉備,又恫嚇孫權,兵逼江東,結果孫、劉雙方在麵臨共同敵人的威脅下,經諸葛亮等人的奔走串聯,結成反曹聯盟。孫權派周瑜、程普率軍3萬西上,與劉備軍隊會合,在赤壁(今湖北嘉魚縣東北)與曹軍相遇對峙。雙方初次交鋒,曹軍不利,退北岸,孫、劉守南岸。從兵力數量上講,曹操實際兵力有二三十萬,居絕對優勢。但曹軍長途跋涉,十分疲勞,又不服水土,生病的很多,戰鬥力和士氣都受到嚴重影響。還有,如諸葛亮所料,曹軍不習南方水性,怕風浪顛簸。為了克服這點,曹操命令把戰船用鐵索拴連成一片,以減少船身搖動,曹操自感滿意,而此舉卻為他招來大禍。

  原來吳將黃蓋已從曹操的鐵索連船找到了大敗曹軍的關鍵,即用火攻。周瑜根據黃蓋的意見,派兵駕船數十艘,帶著澆油幹柴,蒙上帷幕,佯裝投降,乘東南風起,向北疾駛,逼近曹軍水寨時,突然點火,風助火勢,轉眼間,曹軍水寨軍營一片火海。這時周瑜等趁勢率軍猛攻。曹軍猝不及防,燒死的、落水的、被殺的、負傷的,不計其數,主力損失殆盡。曹操匆忙北逃。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後,劉備據有荊州大部,又向益州(今四川及雲、貴一部)發展,孫權進一步鞏固了在江東的統治,曹操則無力南下,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麵。雖然曹操雄心仍在,繼續整頓內部,求賢任能,進軍西北,但由於南方局勢的變化,劉備的崛起和孫劉的結盟,曹操統一中國的希望成了泡影。他晚年官至丞相,進為魏公,直至魏王,位極尊榮,與當皇帝相差無幾。一些文武將吏勸他登位,孫權也寫信假意勸進。曹操卻說,假使天命真的在我,我也隻做周文王罷了,表示不稱帝。他位止魏王,終為人臣,不沽皇位,這在三國中,隻有他能做到這一點。他拒絕稱帝,可能是抱憾於自己事業未竟,壯誌未酬。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終年66歲。就在這年,他兒子曹丕廢漢獻帝,自登皇位,國號魏,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史稱魏武帝。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