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秦始皇

  秦始皇姓嬴,名政,生於前259年。母親是趙國邯鄲豪家女,“姿容絕美”,善歌舞。秦始皇高鼻子,大眼睛,胸向前突,說話“豺聲”,“性悍勇”。前246年,其父莊襄王死去,嬴政繼承王位,這年,他才13歲,按照秦國製度,要22歲才能親政。國事暫由相國呂不韋等掌管。

  秦在東周時還是個僻處陝西中部文化落後的小國,在秦始皇前就出了幾個英明的君主——穆公、孝公、惠文王、昭王。在他們的經營下秦國逐漸強大起來,到秦始皇即位時,秦的疆土已擴展到現在的甘肅、四川、湖北的西部、湖南的西北角、山西南部、河南的西部和中部,成為七國中最先進最強大的國家了。秦始皇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順應了社會發展需要和人民要求統一的願望,完成統一中國大業的。

  秦始皇是位傑出的政治家,他會用人和把握時機。他重用李斯和尉繚,製定了一個統一六國的戰略、戰術。戰略是:一麵派姚賈等人帶了金錢財物到各國去收買各國的權臣將相,削弱各國的抗秦力量一麵運用“遠交近攻”的策略,派“良將隨其後”,政治軍事雙管齊下,逐個擊破。其戰術是:實施閃擊戰,連續作戰,攻滅一國,接著攻打另一國。從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亡韓、魏、楚、燕、趙、齊六國,建立了專製主義的中央集權封建國家。

  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秦以前,在今浙、閩、贛、粵、桂一帶分布著許多部族,總稱“百越”。秦滅楚後,接著派兵南下將閩越王無諸和越東海王搖“廢為君長”,在這一地區設置了會稽郡和閩中郡。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又派屠睢率兵50萬進入嶺南,在這地區設置南海、桂林和象郡。

  秦始皇像匈奴是我國北方的一個古老民族,戰國時處於奴隸製初期,匈奴奴隸主貴族經常率兵南下搶掠,為此,秦、趙、燕三國都在北邊築長城防禦。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領兵30萬北逐匈奴,收複了河套以南地區,第二年,蒙恬又渡過河去,攻下了陰山,在那裏設置了44個縣。為了防禦匈奴再南下,秦始皇命令把原來燕、趙、秦的長城連接起來,西起臨洮,沿黃河而東,到遼東止,長達5000多公裏,號稱萬裏長城,從而解除了秦北方的嚴重威脅,保障了這一地區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秦始皇在10年中滅了六國,結束了諸侯割據混戰不休的局麵又用兩年逐匈奴,“平百越”,締造了中國曆史上空前統一、疆域遼闊的秦帝國。這是秦始皇的偉大曆史功績。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洋洋得意,覺得稱王太平凡了,跟他的功業不相稱,必須起一個更莊嚴的稱號,於是在前221年下令議帝號。丞相王綰、禦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一齊頌揚說:“從前五帝地方不過千裏,諸侯來朝或不來朝,天子不能製。今陛下興義兵,誅殘暴,平定天下,海內統一,這是開天辟地以來沒有的大功業,超過五帝。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以泰皇最貴,請稱泰皇。命為製,令為詔,自稱朕。”秦始皇以為泰皇還不夠偉大,決定去泰留皇,采五帝的帝,合稱皇帝,自稱始皇帝,以後他的子孫繼承王位,按次序稱二世、三世,無窮盡地傳下去。從此,中國曆史上才有了皇帝這個稱號。稱嬴政為秦始皇,就是這樣來的。

  此後,秦始皇決定廢分封,設郡縣,分全國為36郡(後增至40多郡)。郡下為縣,縣下為鄉,鄉下為亭,亭下為裏。又定官製、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築馳道,從而加強了境內的交流。

  前213年,丞相李斯建議除秦國的書,博士官所藏的圖書和醫藥、卜筮、農書以外,所有詩、書、百家語,限30天內上交官府燒毀,過期不交者罰4年勞役,有敢談論詩書者處死,敢以古非今者滅族,學習法令的以吏為師。秦始皇表示讚同。這就是焚書事件。

  前219年秦始皇派徐(即徐福)帶領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仙。前215年命韓終、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藥。又派方士燕人盧生去求古仙人——羨門、高誓,盧生當然求不到,便編造謊言欺騙秦始皇。秦始皇聽後大怒,便派禦史查究,經儒生互相揭發,結果查出460多人犯禁,秦始皇下令把他們全活埋了。這就是坑儒事件。求仙、焚書、坑儒事件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享樂思想滋長膨脹起來,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後宮美人萬餘人。離宮別館更多,“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餘”。秦始皇還不滿足,又在渭水南岸修一所規模更宏偉的朝宮,單是它的前殿阿房宮,“東西寬五百步,南北長五十丈”,樓上可坐萬人,樓下可建五丈旗,用磁石做門,以防人藏兵器入宮。百料、木頭從北山、四川、兩湖運來,豪華非凡。

  秦始皇一方麵想求到仙藥,長生不死一方麵又在為自己大造墳墓,萬一死了,可以在那裏繼續享受。即位初就在驪山修陵墓,滅六國後征發“罪人”70萬到驪山服役。墓高50餘丈,周圍5裏餘,“塚內作宮觀及百官位次,奇器珍怪徙滿塚中”,以水銀造“百川江河大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令工匠製弓弩,如有人進入墓道,弓弩自動發射,可把人射死。陵墓修了37年,到他死時還沒有完工。近年來從秦始皇陵的從葬區發掘出兵馬俑8000多個,個個形體高大,神態逼真,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秦始皇為了“示強威、服海內”,鞏固其統治,從前221年起先後五次出巡,走遍了祖國許多重要地方,並在泰山、琅台、之罘、碣門、會稽等地立石刻,歌頌其功德。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返鹹陽途中,於7月病死於沙丘平台(今河北平鄉、廣宗一帶)。

  司馬遷認為“秦取天下多暴,然世異變,成功大”。我們認為司馬遷的看法比較全麵正確。滅六國、逐匈奴、平百越、築長城、修道路、興水利、移民守邊等,要花去大量人力物力,但這是必要的,是秦始皇對曆史的重大貢獻,當然也給人民群眾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和痛苦。造宮殿、修陵墓、求不死藥,則純是為享樂,勞民傷財。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