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九節 秦穆公

  秦穆公是按照兄終弟及的傳位體係登上曆史舞台的。其父秦德公共生三子,他是老三。德公死後,老大即位,史稱宣公。宣公有子九人,但傳位給二弟,史稱成公。成公有子七人,也學大哥的樣,臨死前把國璽交給了三弟。

  風華正茂的穆公出手不凡,於登位改元之年(前659),親自帶兵跨過黃河,滅掉了一支盤踞在茅津(今山西平陸縣)的西戎。本來,對於尚處於遊牧階段的戎、狄作戰,是當時中原諸侯普遍麵臨的任務。可是,隅居西北,向來不受諸侯重視的秦國,竟有強渡滔滔黃河揮戈東進的能力,著實把一直將這一帶看作自己勢力範圍的晉國嚇了一跳,趕緊枕戈寢甲,嚴陣以待,準備等它再來耀武揚威時,好好教訓一下。

  又是一個意料之外:俟秦人再次渡河時,派來的不是野戰兵團,而是一個以親貴公子縶為首的求婚使團。原來穆公還未娶妻,聽說晉君獻公的長女伯姬美貌賢淑,特來求親。

  獻公從沒想過這個問題,思量再三,他預計秦國必將強盛,把女兒嫁給穆公作為感情投資也不失為一良策。後人用“秦晉之好”比喻兩姓聯姻,就是這個典故。

  於是伯姬被秦國派人來敲鑼打鼓地娶走了。但獻公卻不願看見這個女婿跨過黃河摳老丈人嘴邊的肉,趕快把虞、虢兩國滅掉,控製住了秦國通向中原的咽喉桃林寨。

  從未和中原諸侯發生結盟關係的秦國,不僅通過秦晉聯姻結起了一條連桃林寨也沒法阻隔的裙帶,還使秦穆公意外地得到了一批國外人才,從而推動了他的稱霸事業。

  穆公先娶美貌夫人,複得濟濟人才,趁著喜事接踵的興頭,開始規劃興國藍圖。依百裏奚和蹇叔的彰霸方略,秦國能否強大的關鍵,就在於能否妥善解決好戎狄問題。“二相”任職未久,穆公就派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三帥”出征,先將屢屢侵掠秦人的薑戎吾離部戰敗,迫使吾離逃往晉國,遂占有瓜州(今甘肅敦煌)一帶。現在又得到了通曉西戎情況的由餘,穆公馬上策劃新的伐戎計劃。

  這一仗,仍以“三帥”指揮,因為由餘提供了詳細的西戎地形與部署兵力的資料,戰事推進很順利。赤斑自省抵敵不住,隻得請降。赤斑一降,過去受他役使的陝甘一帶的許多戎人酋長,無不悚懼,紛紛前來洽降。秦國的疆土和民眾一下子擴充了許多。

  但是,秦穆公想跨過黃河往東推進的念頭,卻始終受到他老丈人陳兵河西的嚴密軍事部署的扼製。俟老丈人死去,晉國發生了動亂,繼任國君的公子奚齊和公子卓子,先後被大臣殺害。照當時通行於諸侯間的慣例,流亡在翟國的公子重耳和流亡在梁國的公子夷吾,都有回國填補權力空缺的資格。而以秦晉比鄰且聯姻的關係,哪一個能得到秦國的支持,就算是獲得了國際聲援的一半。秦穆公對自己所處的這種優勢十分清楚,馬上打起如何通過幹涉別國內政來達到自己目的的主意。

  遵照穆公的指示,公子縶以特使身份,打起吊唁獻公的招牌,先後出訪翟、梁兩國,考察重耳和夷吾的為人,借此試探他們當政後對秦的外交方針。重耳婉言謝絕了公子縶關於秦國願幫助他回國取得政權的暗示。夷吾正好相反,馬上同公子縶舉行秘密會談,主動起草了一份密約。密約提出,倘能在秦國支持下回國當政,即割河外五個城市給穆公為東擴的據點。此外,晉國願將西南部的邊境收縮到東至虢國舊境(今河南陝縣),南及華山,內以解梁(今山西臨猗西南)為界。界外土地,悉歸秦國占有。這個急於攫取晉國政權的政治流亡者還在奉獻割地密約的同時,以四十鎰黃金和六雙玉珩向公子縶行賄,囑他回國後一定促成此事。

  不費一兵一卒而得河外五城,且能使夢寐以求的往東擴張計劃獲得實現,秦穆公能放棄這天賜良機嗎?他馬上派公孫枝率領戰車兵團護送公子夷吾回國。夷吾順利地在絳都舉行了登位儀式,史稱晉惠公。

  秦穆公回去等著晉惠公給他割城讓地,而晉惠公在上台以後,卻背棄前言,根本沒有履行先前同秦國訂立的“密約”,也不割讓河外五城作為秦國助他複國的酬謝。與此同時,晉國統治集團內部又有人合謀推翻惠公,迎立重耳,沒有成功,參與合謀的不十豹逃到秦國,謀求秦國給予軍事幹涉。穆公很想借此機會,報複惠公的背信之怨。蹇叔堅決反對,認為師出無名。百裏奚也說,反正晉國政局不穩,不妨靜觀其變化,等待機會。

  三年後,晉國遇上天災,莊稼歉收,倉廩空虛,忙派慶鄭為特使赴秦,籲請緊急援助。不十豹向穆公獻策:這正是趁勢滅晉的天賜良機。蹇叔、百裏奚和由餘、公孫枝等,卻異口同聲反對,以為旱澇災情,何國無之?救災恤鄰乃情之常理,乘人之危則逆天道。穆公接受了他們的意見,把大批糧食運到渭水,用船順流而東達於黃河,然後溯黃河達於汾水,運抵晉都絳城。一時間,渭、河、汾、絳水道上,糧船相接,史稱“泛舟之役”。這是中國曆史上見於文字記載的最早的一次利用河道大批量運輸的行動,也是一場規模空前的國際救援活動,不惟使晉國人民擺脫了餓死的危機,更為秦國帶來了新的國際聲譽。

  巧得很,“泛舟之役”的第二年,秦國也發生了災荒,晉國的收成卻不錯。穆公忙派人去晉,要求晉國賣一批糧食給秦國度荒。惠公不但不許,還讓來人捎個口信回去:“要食晉粟,除非用兵來取!”

  秦穆公被激怒了,遂親率大軍伐晉。結果是晉軍大敗,惠公被秦軍生俘,裝進囚車送往秦國。

  用何方式結束這場戰爭,秦國君臣間提出各種方案。公子縶提議殺掉惠公,另立重耳。公孫枝以為莫如讓他交割河外五城並使太子圉來秦充當人質後,仍送他回國為君。穆公傾向公孫枝的意見,尚未定議時,後院卻起火了——他的夫人伯姬是惠公的姐姐,聽說兄弟被裝進囚車送來,馬上讓包括太子在內的子女們全換上喪服,隨她一起登上堆滿柴草的高台,再派人通知丈夫:隻待晉君進入國都,就點火自焚,以表姊弟情誼!嚇得穆公趕緊作出改用國君之禮護送惠公去靈台山小住的決定。

  平息後宮風波後,穆公即派公孫枝為代表赴靈台山與晉君談判。急於回國的惠公完全接受秦國的條件,立即通知國內派人攜帶河外五城地圖和戶口錢糧等檔案赴秦,就地辦妥移交手續。秦國乃用隆重禮節送惠公回國。不久,晉太子圉依靈台條約,入秦為質。

  太子圉到秦國後,穆公依公孫枝意見,將他作為親秦勢力培養,除供給他優厚生活待遇外,還把女兒懷嬴嫁給他為妻子,是為秦晉再次聯姻,兩國相安數年。

  其後,惠公病重,不能親自主持朝會。晉國的盟友梁國則因國君不恤民力,大事樓台館舍建築,民怨沸騰,紛紛亡入秦國。穆公見有機可趁,即命百裏奚統軍滅梁,使秦國東部邊界擴至黃河龍門古渡一帶。沒想到這一來引起了太子圉的恐慌。原來梁國是其母舅家,梁的滅亡,使他感到失去外援。倘惠公一死,他未必能繼承君位。心亂意煩間,偏偏沒想到丈人穆公比母舅更有力量這一點,竟拋下妻子,不辭而別,一口氣跑回晉國準備接班。

  這可把穆公惹惱了,辛苦培植多年的親秦分子說走就走,還把自己的女兒扔為棄婦!立即向臣屬表示:“夷吾父子,俱負寡人,寡人一定要報複!”立派公孫枝出使楚國,把流亡在楚的重耳迎至秦國,蓄意幫助重耳重返晉國政壇。

  重耳來到秦國時,惠公已去世,太子圉即位,史稱晉懷公。懷公閉口不提從秦國迎回妻子,等於宣告秦晉聯姻的破裂。穆公更加憤怒,幹脆讓懷嬴嫁給重耳。懷嬴說:“我已嫁過一個丈夫,豈能再婚?何況重耳是圉的叔父。”穆公道:“你那個丈夫早把你忘了。我看重耳人品好,擁護他的人很多,日後準能當晉國國君,那時你就是國君夫人。這也是為了維護秦晉兩國世代聯姻嘛。”

  懷嬴想了很久,最後表示:“既然這場婚姻關係到兩國友好,我怎能隻顧惜個人名聲呢?”

  重耳當上穆公女婿的次年,便由秦國派出重兵護送回國,殺了懷公,奪取了國君寶座,史稱晉文公。接著,又在秦國幫助下粉碎了懷公餘黨發起的政變,這才使其統治獲得穩定。遂親自至雍都迎回懷嬴,立為第一夫人。穆公以精兵三千護送,稱為“紀綱之仆”。意思是女兒去婆家後,凡門戶仆隸等勞役,都由娘家帶去的秦卒擔當。以後人們常用“紀綱”泛指家奴,即出典於此。

  秦穆公幫助晉文公上台,使秦晉兩國的友好關係得以恢複,不過這種關係的走向並不朝他最初的願望去發展——不是穆公利用這份投資獲得進一步向東方擴張的便利,而是文公利用秦國成為其忠實盟友的條件,很快成為繼齊桓公之後的新的中原霸主,反過來倒使秦的東進鋒芒受到遏製。

  穆公心裏不舒服,但多個朋友總比多個敵人好,所以對女婿的霸業仍持支持態度。不久,晉文公借口鄭國親近楚國,親自舉兵伐鄭,邀約秦國聯合行動,穆公馬上領著大軍前往鄭國與晉軍會師。兩軍分別從東西兩麵,將鄭國的都城圍住。

  眼看鄭國危亡在即,早就冷眼看出秦晉間微妙關係的鄭國老臣燭之武於深夜縋城而出,來到秦營求見穆公,針對其既不願看到晉國過分強大,更想往東方擴張的深層心態,發動了一場淩厲的心理攻勢,痛陳鄭國覆滅隻會有利於晉國而不利於秦國的利害關係,並表示如果鄭國保留下來,對秦國大有好處。因為秦國今後要向東方發展,免不了有使臣往來,而鄭國正可擔負起“東道主(人)”的義務,為秦使提供衣食住行的方便。後人常以“東道主”、“做東”代指居停主人或以酒食請客者,就是用這個典故。

  燭之武的分析,句句擊中穆公的思想要害,乃當場同他歃血為誓,結為盟友。不但立刻傳令撤軍,還讓杞子、逢孫、楊孫三員副將率領二千秦兵留下來幫鄭國戍守。

  秦國背晉助鄭,使晉文公一舉滅鄭的計劃不得實現。當時晉臣狐偃建議追襲秦軍,文公礙於翁婿情麵,複念秦國相幫自己奪取政權的恩德,沒有采納這個公開扯破臉皮的意見,但秦晉友好關係因此不複存在。

  秦軍拆台事件發生後不到兩年,原與秦國結盟的鄭國國君死了,接替他的新君奉行投靠晉國的外交政策,這使秦穆公感到“東道主”的承諾已付諸東流。緊接著,晉文公亦因病死去,轟轟烈烈的霸主事業維持了八年便劃上了句號。

  兩件事湊合在一塊,撩撥起穆公借此機會向東拓展的雄心。恰巧,留在鄭國幫助戍守的秦將杞子偷偷派人回國報告:鄭國讓他掌管北城門的鑰匙,倘若秦軍悄悄開來,他可打開北門接應,則鄭國唾手可得。後人以“北門鎖鑰”泛指關隘重鎮,原始出處就在於此。

  杞子的提議,恰同穆公的計劃合拍,遂同“二相”商議奔襲鄭國,並設想滅鄭之後,拿鄭國土地交換晉國的河東土地。豈知蹇叔和百裏奚異口同聲,堅決反對。他們認為這樣長距離的遠征不僅不可能做到保密,而且部隊也會因長途跋涉喪失戰鬥力。何況利用駐軍他國的方便來暗算人家,也有背於信義。一心想東擴的穆公不甘放棄這個機會,堅持任命孟明視為將,西乞術、白乙丙副佐,帶領戰車兵團出征。

  秦軍經過洛邑時,鄭國有個叫弦高的商人,正趕著牛群去東周王畿販賣,途經黎陽津(今河南滑縣北)時,聽到了秦國出動大軍偷襲鄭國的消息。商人逐利為務,但弦高卻富有愛國意識,當時聞訊大驚。欲待回國通報,已來不及。急中生智,一麵派人星夜飛報鄭國,一麵選了二十頭肥牛,抄小路去迎秦軍,恰在滑國地麵上相遇。

  弦高求見秦軍統帥孟明視,自稱是鄭國派來的使者:“鄙國國君早已知道您統率大軍來鄭,特派我來犒勞。”說著,把二十頭肥牛獻上。孟明視暗吃一驚,心想鄭國既然已知秦軍奔襲消息,一定早有防備,則偷襲必然不成。便故作神秘地悄聲對弦高道:“我軍是為滑國而來,豈敢及鄭?”

  當夜三更,孟明視指揮秦軍攻破滑國,搶掠一通後,回師西行。由於弦高的機智,鄭國才免去一場劫難。鄭國國君得到他的通知後,即派老臣燭之武去察看杞子、逢孫和楊孫三人動靜,果見代戍北門的秦軍已厲兵秣馬,整頓器械,作好了裏應外合的準備。“孟明視一夥已行至周、滑之間,你們打算去會師嗎?”燭之武故意問道。

  杞子等人大驚,情知陰謀已敗露,連夜逃離鄭國。

  倘事態發展到此為止,還隻是滑國晦氣。惟晉國君臣見文公剛死,秦國便迫不及待地向東方擴張,襲鄭滅滑,來去都從晉國經過,卻連招呼也不打一聲,分明是對晉國主權的蔑視,無不憤怒。於是策劃在秦軍回師必定經過的崤山,設下埋伏,以便給它個厲害嚐嚐。當時晉文公的靈柩尚放在曲沃(今山西聞喜縣東北),還沒下葬。新君襄公身穿黑色喪服,親臨戰場,將士同仇敵愾。後人每以“墨繚興師”指稱服喪用兵,就是這個典故的運用。

  周襄王二十五年(前627)夏四月,東周曆史上著名的伏擊戰例——崤山之役爆發了。率領滅滑秦軍奏凱而還的孟明視,指揮部隊長驅直入崤山穀地,被埋伏在此的晉軍采用卡頭、斷尾、斬腰的戰術,分割圍困在上天梯、墮馬崖、絕命岩、落魂澗、鬼愁窟、斷雲峪等險惡地段上。在平原作戰中威猛無敵的秦軍戰車兵團,至此全無英雄用武之地。最後,晉軍以俯射輔以火攻,秦軍死傷大半,所有輜重以及從滑國所得戰利品,盡為晉軍繳獲。從未打過敗仗的“三帥”,俱被生俘。

  按照晉國君臣的既定方案,“三帥”的命運是先受獻俘太廟的恥辱,隨即處死。襄公的母親正是那位願為秦晉世世友好獻身的懷嬴夫人。她對兒子說,秦晉一向和睦,都是“三帥”貪功才惹出戰爭,不如放他們回去,讓你外公自己處罰他們。襄公忙遵命照辦。中軍元帥先軫正在吃飯,聽說此事,丟下飯碗便來見襄公,一口唾沫吐在國家元首的臉上,破口大罵:“咄!臭小子如此不明事理!將士們曆經千辛萬苦,才抓到這三人。娘兒們說一句,你就給放了?你放虎歸山,改日後悔莫及!”

  襄公被元老一罵,猛然醒悟,一麵拭去臉上唾沫認錯,一麵急命陽處父將“三帥”追回。可是等陽處父趕到黃河渡口時,“三帥”已乘船抵達中流了。

  秦軍精銳覆滅於崤山伏擊戰的噩耗,早已傳至秦國。遠征軍將士的遺屬們莫不望東遙奠,痛哭流涕。

  再過幾天,有消息傳來,謂孟明視等三人已被放回。國中輿論,皆以為這三人喪師辱國,其罪當誅!穆公為之辯解道:“孟明視一定會為國雪恥的。”

  秦軍由蒲津關出兵,渡過黃河後,孟明視即下令把所有的船燒掉,表示有進無退,激勵三軍報仇雪恥,史稱“濟河焚舟”。秦軍將士同心,士氣大振,一舉攻下王官(今山西聞喜縣南)及郊(今山西運城)兩地。

  當初被晉軍攻占的兩座秦城的民眾,聽說秦軍伐晉獲勝,立刻發動武裝起義,趕走了晉君派來的官兵,重歸秦國版圖。

  其後,穆公聽從由餘的策劃,銳意西北地區的經營,相繼降服西戎二十餘國,開辟土地一千餘裏,由戎人同尊為“西戎霸主”。周襄王聽說後,念及祖宗東遷洛邑,就是因為抵擋不住西戎的侵擾,想不到穆公憑一國之力,創下這等大業,感慨不已。遂特命尹武公為專使赴秦,向穆公賜以金鼓,表示祝賀。

  周襄王三十一年(前621)春二月,一代霸主秦穆公因感風寒患病不治,逝於秦都。享年69歲,計在位39年。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