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北宋皇後

  皇後是後宮的中心人物。北宋自太祖趙匡胤建國,經曆了一百六十餘年的風風雨雨。北宋先後有九代帝王,皇後有十幾個。北宋的皇後中仁德本分、溫柔賢惠的居多。但在積貧積弱中隨著王朝的步步衰落,皇後們的仁德也挽救不了皇室日漸沒落,走向滅亡。皇後最終也還是陪侍在君側,拖著沉重的腳步,流離後宮。

  開國三皇後

  太祖趙匡胤先後有三個皇後:賀皇後、王皇後、宋皇後。賀氏是河南開封人,生有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即後來的魏王趙德昭和秦、晉二公主。太祖沒即位前,貧民出身的元配賀氏便撒手西去,年僅30歲。太祖即位後於建隆三年追冊為皇後。史稱她天性溫柔恭順、謹守禮法,因而死後諡號為孝惠。

  賀氏故去以後,太祖續娶了邠州新平人王氏。王氏是彰德軍節度使王饒的第三個女兒,太祖當時是殿前都點檢,聘為繼室。王氏恭順勤謹、寬厚仁慈,周世宗賜賞冠帔,封她為琅邪郡夫人。太祖即位,她便於建隆元年八月被冊為皇後。王氏是太祖的第一任正式皇後。她為人賢惠,衣著樸素,常常寬衣常服,親佐禦膳,替太祖彈箏鼓琴,歡娛聖心。她每天早晨必誦佛書,心境沉靜,極得太祖的寵愛,也得杜太後的歡心。她前後生下了三個子女,但都一一天折。她也於乾德元年十二月去世,年僅22歲。翰林學士竇儀奉命特為她撰寫哀冊文。

  宋氏是河南洛陽人,是左衛上將軍宋的長女,母親是漢永寧公主。宋氏小的時候,曾隨永寧公主入見周太祖,周太祖賜賞冠帔。宋太祖建國,乾德五年召見宋,又賜賞冠帔。當時,宋任華州節度,宋氏隨母親歸鎮。王皇後死,宋氏隨母親入京賀長春節。宋氏風姿綽約,被太祖看中。開寶元年二月,太祖冊宋氏為皇後,時年17歲。宋氏也是天性柔順好禮。太祖每次下朝歸來,總能看到身具冠帔的宋氏婷婷玉立地在殿前迎接,兩人相攜著回到後宮,由宋氏親自調膳,侍候聖駕。開寶九年冬天,太祖趙匡胤死,弟弟趙光義繼位,稱宋氏為開寶皇後。開寶皇後此後又生活了十年,先住西宮,後遷東宮,44歲時在宮中去世。

  太祖的幾位皇後賢淑仁德,王皇後為人善良,還佛心高照,慈渡天下。然而,王皇後的弟弟王統勳,專愛吃清燉女人肉,還得到了太祖和皇後的默許,這就令人大為奇怪了。太祖不也是孝友節儉、質任自然、不事矯飾嗎?其實,這也沒什麽奇怪,太祖的孝和皇後的仁也同這事沒多大的關係。天生眾人,各有一好。王統勳生來愛吃清燉女人肉,又誰讓他是皇上的舅子?除非把他殺掉!如果真把他殺了,恐怕大臣們就不會說太祖孝友、皇後仁德了。

  王統勳出生時就很怪。他的母親臨產前,夢見一人一頭紅發,狀貌奇怪。怪人走到室中,站在床前,其母大驚,便生下了他。長大以後,王統勳風儀英俊,但性情凶悍,像個無賴。他因是國母之弟,官運亨通。他曆任內殿供奉官都知溪州刺史、恩州團練使、都指揮使、防禦使、權侍衛步軍司事等職,所任多為不法,並公然搶掠女子,弄得一片紛擾。吏民狀告太祖,太祖殺其侍從上百,但不查究他。

  後來,出廠無奈,太祖隻好解除他的兵權,委他當彰國軍留後奉朝請。他悶悶不樂,便終日宰割奴婢,煮食女人肉取樂。前後被他煮食的女人不知道有多少。太宗趙光義即位,他還是照吃不誤,而且男女幫凶不絕門戶。洛陽長奉寺的寺僧廣惠也愛吃女人肉,兩人常在一起,吃得滋味無窮。太宗沒有辦法,最後隻好派戶部官員雷德驤,將他和寺僧廣惠殺了。

  太宗三皇後

  太宗趙光義也先後有三個皇後:尹皇後、符皇後、李皇後。尹氏、符氏在太宗即位前就故去了,即位後才追封為皇後,隻有李皇後是太宗在世時冊封的。尹氏是相州鄴地人,是滁州刺史尹廷勳的女兒,哥哥尹崇珂任保信軍節度。符氏是陳州宛兵人,魏王符彥卿的第六個女兒,曾先後封為南郡夫人、楚國夫人、越國夫人,34歲時死去。尹氏、符氏都很賢德,太宗即位後便追封她們為皇後,諡號分別為淑德、懿德。

  李皇後是潞州上黨人,是淄州刺史李處耘的次女,太平興國三年19歲入宮,六年後的雍熙元年被立為皇後。她天性恭謹莊肅,撫育太宗諸子,對待宮嬪女禦很厚。真宗即位以後她被尊為太後,住西宮嘉慶殿,死後諡贈明德。

  太宗不遵兄終弟及的家規。他先逼死了哥哥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然後又把弟弟趙光美幽囚房州活活氣死。而後,他心安理得,立兒子元侃為太子,改名趙恒,趙恒即位便是宋第三代皇帝宋真宗。

  真宗原配是大名人潘氏,忠武軍節度潘美的第八個女兒。潘氏是在真宗早年封韓王時由太宗替真宗聘娶的,封莒國夫人。真宗沒即位前,潘氏22歲便去世。真宗即位以後,追封潘氏為皇後。

  真宗三皇後

  真宗的第一任真正皇後是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第二個女兒。淳化四年,真宗在襄王府邸,太宗為他聘娶,封魯國夫人,進封秦國夫人。真宗即位,冊立為皇後。十年後,於景德四年以32歲病逝。史稱郭皇後謙恭儉約,厭惡奢靡。她的族屬入謁禁中,隻要衣飾華麗,她便加以斥責;有的想借助她的地位,相求於真宗,她總是堅決不許。真宗對她因而又敬又愛。郭皇後死,真宗突破七日釋服的禮製,特詔十三日釋服。靈駕發引後,又特命翰林學士楊儀撰寫哀冊。

  皇後一位空缺,宮中候選人有兩個。一個是宰相沈義倫的孫女兒沈才人,其父是光祿少卿沈繼宗。沈才人是以將相家子入選後宮的,因而起點高,能以千金之身引起皇上的注意。沈氏沒有官宦小姐常有的驕縱,而是文靜賢淑,儉約樸素,她在宮中曆才人、美人、婕妤、充媛,至於德妃,很得真宗的寵愛。另一個是劉美人,雖出身寒微,繈褓而孤,卻是美麗動人,真宗為她著迷,進而立為皇後。

  比起劉美人來,出身高貴的沈才人確實是黯然失色。劉美人不僅秀美,還擅長播鞀。她由蜀人龔美帶到京師,15歲送進時為真宗即位前的襄王王府邸,真宗神魂顛倒,大加寵愛。乳母泰國夫人認為劉妖媚,偷偷向太宗奏報,太宗命襄王逐出劉氏。襄王舍不下,將她寄放在王宮指使張耆家。太宗死後,真宗即位,這才將劉召回後宮,授美人,旋進修儀,再進位德妃,寵冠後宮。

  皇後位缺,沈才人立後的呼聲最高,幾乎眾口一詞,尤其是朝中大臣、皇親國戚,因為沈才人出於相門。但真宗迷戀的是劉美人,要立劉氏為皇後,大臣們激烈反對。翰林學士李迪甚至公開進諫,“妃起於微寒,不可以母天下”。真宗不聽,執意立劉氏為皇後。

  劉皇後天性敏悟,通曉書史,對朝廷一應大事小事,都能熟記本末。真宗退朝以後,批閱天下章奏,直至深夜,總是劉皇後陪同,而且一同理政。宮中有什麽事,她都能援引以往故實妥帖解決。真宗對她敬、愛並重。宋代後宮幹預朝政便自此開始。

  天禧四年二月,真宗執政22年以後突然得風疾,不能理事,政務多交劉皇後裁決。宰相寇準、李邊以皇後幹政,國之大忌,便謀太子監。所謀事泄,罷去宰相,貶知相州。其實,太子趙受益是劉皇後的侍女李氏生的。李氏是杭州人,為劉皇後心腹,成為真宗司寢,受孕後生下受益,李氏也進而為才人、婉儀、順容,劉皇後養受益於宮中,收為自己的兒子,旋被立為太子。這樣的太子又如何會背叛皇後?

  繼寇準以後,宦官周懷政以身試法,又謀立太子受益即帝位,奉真宗為太上皇,罷劉皇後幹政。謀事又泄,周懷政被殺。陰謀中想殺權臣丁謂而複寇準相職,失敗後寇準再次被貶,任道州司馬。不久,劉皇後詔太子參議朝政。開資善堂,太子裁理政務,皇後則決於內。朝局正所謂“太子幼,非中宮不能立;中宮非倚太子,則人心亦不附”。一年以後,真宗死去,太子即位,為宋仁宗。遺詔劉皇後尊為皇太後,權取處分軍國大事。

  權臣丁謂以新皇即位,奏請太後禦別殿,由仁宗理政。仁宗這年才13歲,親政後大權自然會由權臣包攬。劉太後遣張景宗、雷允恭宣諭丁謂,質問他:“皇帝視事,當朝夕在側,何須別禦一殿?”太後便和仁宗同禦大殿,垂簾聽政。劉太後恨寇準、李邊,再貶寇準為雷州司戶參軍,李邊再貶為衡州團訓使。隨後殺不忠的雷允恭,罷丁謂相職,任呂夷簡、魯宗道參知政事、王曾同平章事。劉太後完全統攬了朝中、宮中的一應大事,她也由坐鎮後宮而臨禦前朝。

  有一天,劉太後問參知政事魯宗道:“唐武後何如主?”魯宗道回答:“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劉太後沒再言語。劉太後顯然是仰慕武則天,想走武則天臨禦天下的女皇之路。可惜劉太後自己倚重的大臣們卻不這樣想,也不願這樣做。

  明道元年二月,仁宗的生母李宸妃死。李氏是劉太後的侍女。劉太後收仁宗為自己的兒子,李氏一直沉默,直到她死去,仁宗還不知道她就是生母,而不是劉太後。仁宗雖然不知道,但精明能幹的朝廷大臣卻明白,因而在李宸妃入葬問題上,發生了爭執。

  劉太後不想聲張此事。她覺得,身為自己的侍女,李氏能享受聖恩,並順利地懷孕、生子,已經是足夠幸運的了,還想要什麽?由侍女而列身嬪禦之列,成為宮中的主子之一,還有什麽不滿足?因此,李氏死了,劉太後覺得沒有什麽,按她的宸妃身份下葬就行了。

  大臣卻不同意,尤其是宰相,既然知道了李宸妃是仁宗的生母,這個時候不能不說話。否則,一旦太後駕崩,皇上親政,身為輔政的宰臣該如何交待?該如何麵對皇上?因此,宰相呂夷簡在上朝奏事完了以後,就開口說話了。呂夷簡垂手侍立,恭敬地問:“聞有宮嬪亡者?”劉太後一聽就惱火:“宰相亦預宮中事耶?”說著,劉太後拉起仁宗就走,宣布退朝。

  過了幾天,劉太後獨坐簾下,再召呂夷簡問話:“一宮人死,相公雲雲何也?”可見劉太後對此耿耿於懷,想問個究竟。呂夷簡從容地回答:“臣待罪宰相,內外事無不當禦。”呂夷簡的口氣真是不小。果然犯了忌諱,劉太後大怒:“相公欲離間吾母子邪?”呂夷簡鎮靜地回答:“太後不以李氏為念,臣不敢言。若念李氏,則喪禮宜從厚。”劉太後恍然大悟,明白了過來,忙問:“李,宸妃也,且奈何?”呂夷簡請治喪皇儀殿,用一品禮,殯洪福寺,以皇後服入殮,用水銀實棺。

  劉太後雖知道呂夷簡的意思,但還是小覷這位死去的侍女,不想給她服皇後服,按一品禮下葬,而是吩咐不許出正門,以鑿宮城城垣出喪。呂夷簡請求麵見太後。太後不見,派內侍羅崇勳前去。呂夷簡說,鑿垣出喪不合於禮,應從西華門出喪。羅崇勳回稟,太後派羅再去質問:“難道卿意非此不可?”呂斷然回答:“臣位宰相,理當廷爭。太後不許,臣終不退。”羅崇勳來回跑了三次,太後依舊我行我素。呂夷簡最後正色說:“宸妃誕育聖躬,而喪不成禮,異日必有受其罪者,莫謂夷簡今日不言也!”羅崇勳懼,馳告太後,太後也有些怕,便同意了。

  劉太後一死,果然有人告發。荊王趙元儼告訴仁宗,說李宸妃是他的生母,宸妃死於非命,而且喪不成禮。仁宗嚎啕大哭,不視朝累日,下詔自責,親自到洪福寺祭告,並吩咐更易梓宮,重新下葬。宸妃弟李用和奉命開棺驗視,由於棺實水銀,宸妃玉色如生,身穿皇後服。仁宗心中大安,感歎說人言豈可全信!便對劉太後家族更厚。

  劉氏出身寒微,自美人而皇後而太後,臨朝幾十餘年。史家評述她,“雖政出宮闈,而號令嚴明,恩威加天下。左右近習亦少所假借,宮掖間未嚐妄改作。內外賜與有節”。小臣方仲雲止書請依武後故事,立劉氏廟。三司使程琳獻《武後臨朝圖》。劉氏將奏書和獻圖扔在地上,不屑地說:“吾不作此負祖宗事!”

  仁宗兩皇後

  仁宗皇後郭氏,是平盧軍節度使郭祟的孫女。仁宗在做太子時,寵愛張美人。仁宗即位,想立張美人為皇後,劉太後不同意。於是於天聖二年,立郭氏為皇後。仁宗不喜歡郭皇後,愛幸的是尚美人、楊美人和張美人。郭氏雖然立為皇後,但一直冷冷清清,如同住在冷宮。

  受寵的美人都想取皇後而代之,因而逮著機會,就損毀郭氏。尚氏、楊氏等多次和皇後發生爭執,忿恨不已。有一天,尚美人又在仁宗麵前說郭皇後的壞話,恰巧被郭皇後聽見了。郭皇後怒不可遏,上前揮手就想抽她一耳光。不料,仁宗救美人心切,撲過去就擋住了尚美人。郭皇後怒極之下抽出的巴掌發揮著她多日積聚的怒憤,沒想到卻給仁宗挨上了。

  仁宗隻覺得頸上火辣辣的,腦袋昏昏沉沉,一股股怒氣直往上竄,氣得喘喘籲籲的。仁宗被隨侍扶入內殿。內都知閏文應建議仁宗廢掉皇後,並把皇後留下的爪痕給宰輔大臣看。仁宗接受了這個建議。真的召來大臣呂夷簡,告訴經過,請他看看皇後的爪痕。果然紅痕刺眼,血跡斑斑。呂夷簡為罷相的事早就怒恨郭皇後,於是乘機進奏:“廢後之事,古亦有之。”侍臣也隨聲附和,說郭氏身為皇後九年,沒有子嗣,應當廢去。

  仁宗聽著大臣們站在自己這一邊批評郭後,本來很高興,但真的說到廢去皇後,仁宗又有點兒猶豫不決。呂夷簡就在一邊鼓勁說,光武帝是漢代的明主,其郭皇後隻以怒懟而被廢,何況打傷了陛下?仁宗於是激憤起來,決心廢去郭皇後。

  廢後的消息不脛而走,宮中、朝中便緊張和熱鬧起來。中丞孔道輔、諫官範仲淹、段少連等十餘人力諫,聲稱“後無過,不可廢!”呂夷簡吩咐有司不得接納台諫奏章。仁宗也下詔,說皇後沒有子嗣,自願入道,特封為淨妃、玉京衝妙仙師,賜名清悟,居長樂宮。

  廢後詔書頒發,台諫的奏章又不能上達,禦史中丞孔道輔和諫官範仲淹隻好連同知諫院孫祖德、殿中侍禦史段少連、侍禦史蔣堂、郭勤、楊偕、馬絳、左正言宋效、右正言劉煥等伏閣力爭,詣垂拱門伏奏,稱郭皇後不當坐廢,希望皇上召見,垂聽諫官之言而從之。

  孔道輔、範仲淹等伏閣力爭。可守候殿門的內使緊閉門戶,不予通報。孔道輔情急之下,手撫宮門銅環,大聲疾呼:“皇後被廢,奈何不聽台諫入言?”孔道輔等又進詣宰輔。孔道輔質問呂夷簡:“大臣於帝後,猶子事父母也。父母不和,固宜諫止,奈何順父出母乎?”呂無言以對。眾議嘩然,紛紛指責呂夷簡。

  呂夷簡被逼得沒辦法,爭辯說,廢後的事,不是本朝首創,古已有之。孔道輔、範仲淹憤然指斥說:“人臣當導君以堯舜,豈得引漢唐失德為當?公不過引漢光武勸上耳,是乃光武失德,何足法也?”呂夷簡啞口無言,隻好拱手說:“諸君自見上,力陳之。”可是沒等孔道輔等見皇上力陳,他們已被一一罷黜,逐出京城。

  郭皇後被廢入道,出居瑤華宮。不久,尚美人也失寵,廢入洞真宮,也成了道姑。楊美人也被別室安置,不再重睹天顏。仁宗賜號郭氏金庭教主、衝靜元師,以示安慰。隨後仁宗很顧念郭氏,常常遣使存問,賜賞樂府。郭氏感謝聖恩,書信作答,言詞淒愴,催人淚下。仁宗割舍不下,便常令人秘密召回郭氏恩恩愛愛,互訴相思。仁宗覺著這麽偷情很有意思,郭氏則覺得這不算一回事,得要名正言順。於是,郭氏說話了:“若再見召者,須百官立班受冊方可。”仁宗沒反應。不久,郭氏染病,內侍閏文應奉命挾醫診視,幾天後,郭氏暴病身亡。宮中、朝廷懷疑是閏文應下毒,但僅僅是懷疑而已,誰敢查證?閏文應後流放而死。

  接替郭皇後的並不是爭風吃醋的幾位美人,而是真定人曹氏,是樞密使武惠王曹彬的孫女。明道二年郭後被廢,曹氏被詔聘入宮。第二年,曹氏便被冊為皇後。曹皇後天性慈儉,注重稼穡,知書達禮,文質彬彬,還能寫一手漂亮的飛白書。但關鍵的時候,文弱的曹皇後卻能鎮定自若,臨危不懼,可見曹皇後資性聰穎,非同一般。

  變故發生在冊立皇後的第二年冬天,曹皇後剛侍修好仁宗就寢,殿外突然傳來呼號聲、喊殺聲和撞門聲。原來是侍從官顏秀等人越脊叩殿,想殺死仁宗,動掠兵仗,搶奪宮中財物。仁宗聞變後嚇得發抖,想逃出寢殿。曹皇後攔住仁宗,吩咐近侍緊閉門戶,統統堵死,又派都知王守忠,引兵入衛寢宮,殿外慘叫聲起伏,一些宮嬪、侍女被叛兵殺死,氣氛陰森而恐怖。宦官建議讓乳娼毆打宮女,以掩蓋真相。曹皇後大怒,斥責說:“賊在近殺人,敢妄言耶?”

  曹皇後聽著殿外的動靜,估計叛兵一時撞不開門,定會放火。曹皇後便命宮人準備冷水,跟隨賊兵後,賊兵果然放火,準備燒毀宮門和掛簾,宮人隨即潑水澆滅,不至釀成大禍。曹皇後又鼓勵宦官,凡努力殺賊的,一律重賞。時間終於贏得了。王守忠帶領衛兵趕到,擒殺了叛兵,平息了這場血腥的兵變。

  意外的是仁宗不仁。這樣賢慧明智的皇後,卻趕上了一個糊塗皇上,而且糊塗至極。這場變故,仁宗之所以轉危為安,化險為夷,全賴曹後的明智和決斷,因而曹後不可置疑地有抒駕、保駕之功。可是,仁宗卻不這樣看,他不僅不念皇後有功,頒給獎賞,反而說是張美人有功,想頒發詔書,升美人為貴妃。

  後宮怒氣洶洶。朝臣們也大為氣憤。翰林學土張方平婉轉地說:“舍皇後而禮尊美人,古來沒有此禮。”知諫院王贄、禦史何郯則上書力諫,直言其不可。但仁宗還是晉美人為貴妃。曹皇後沒說什麽,也不計較。

  仁宗有三個兒子,卻過早去世。宰相韓琦等奏請早建繼嗣。嘉佑七年八月,仁宗下詔,立太宗孫濮王趙允讓的第十三子趙曙為皇子。趙曙這年30歲,體弱多病,托病而不受皇子。使者往返多次依然不受,使者隻好肩輿強行抬入皇宮。

  英宗高皇後

  第二年,仁宗過世。曹皇後緊閉宮門,安排妥當後方才召皇子趙曙入宮,遺詔嗣位,趙曙大驚失色,叫著“某不敢為,某不敢為”轉身慌忙逃去。曹後、輔臣截住他,解發、被禦衣,擁他即皇帝位,便是宋英宗。

  英宗昏庸無能,而且一身是病。即位不久,英宗突然得病,不認識人,不能言語,不吃任何食物。第二天,英宗病情加劇,狂號奔走,不成體統,無法理事。曹太後隻好垂簾聽政。英宗雖然無所作為,但他的高皇後仁德賢惠,卻是值得一書。

  高皇後是亳州蒙莊人。曾祖高瓊、祖父高繼勳,都是趙宋天下的勳臣,官至節度使。母親曹氏,是曹太後的姐姐。高皇後因曹太後的緣故,很小就養在宮中。高氏和英宗同歲,仁宗曾對曹太後說,異日當以婚配。長大後,兩人果然成婚,而且在濮王府邸生下趙頊,即是後來的神宗。另外還生有岐王趙、嘉王趙顥和壽康公主。英宗即位,高氏便被立為皇後。

  英宗很寵愛高氏。高氏的弟弟內殿崇班高士林,供奉侍從很久,英宗想給他升官。高皇後執意辭謝,說:“士林獲升朝籍,分量已過,豈宜援先後家比?”神宗即位後尊高氏為皇太後,居寶慈宮。神宗多次要為高太後營建府第,高太後均不同意。最後拗不過,隻好選望春門外空隙的地方造府第,隻是營繕、百役費用,均是自己出,不費府庫一分一幣。

  元豐八年時,英宗病情加重,旋即時好時壞,舉措失度,弄得兩宮成隙,人人恐懼。大臣司馬光、呂海等上疏勸解,雖然詞旨深切,但兩宮還是不能釋然。有一天,韓琦、歐陽修在簾前奏事,隻聽簾後嗚咽抽泣,原來是曹太後在那裏傷感,痛苦流淚。大臣們忙問何故,曹太後泣不成聲,告知是英宗終日瘋癲,行為異常,對自己臨政耿耿於懷,時常出言不遜。韓琦連忙進奏,說皇上這是因為病的緣故,病了什麽都幹得出來,太後得擔待一些。歐陽修也解勸,說太後事奉先帝數十年,仁德傳遍天下,朝野誰人不知?當年張美人受寵,太後都能處之泰然,今日反倒母子之間不能相容?

  太後聽他們這樣一說,心裏寬慰了許多。歐陽修又進一步勸慰,說:“先帝在位久,德澤在愉,故一日晏駕,天下奉戴嗣君,無敢異同者。今太後一婦人,臣等五六人個措大耳。非先帝遺意天下誰肯聽從?”太後默默無語。韓琦這時卻又加重了語氣,說:“臣等在外,聖躬若失調抒,太後不得辭其責!”這是什麽話?這無異於說皇上一旦有什麽事,惟太後是問!曹太後又驚又氣,憤憤地說:“這是什麽話,兒子有病,我更為關切!”幾天後,韓琦單獨見英宗,英宗說太後對他少恩。韓琦回答說:“自古以來,聖帝明王實在很多,但為什麽就隻說舜是大孝?難道其他的帝王不孝嗎?父母不慈而後子孫孝,這是常事,不足稱道。值得稱道的是,父母不慈而子孫又不失孝,這是難能可貴的!但陛下做得如何呢?何況太後仁慈,天下哪有父母不仁慈的呢!”英宗鬧騰了四年,便於治平四年正月在福寧殿去世,神宗即位,曹氏尊為太皇太後,高氏尊為皇太後。

  神宗向皇後

  神宗即位時20歲,娶已故宰相向敏中的曾孫女向氏為皇後。當時,北宋已曆一百餘年,危機四伏,困難重重。神宗麵對困境,勵精圖治,想革新以挽救危機。然而,元老重臣韓琦、富弼、但琦等因循守舊,對革新態度消極,神宗考慮再三,便決定起用王安石,推行新政。

  推行新政當然會觸及一部分人的利益,怒憤便通過種種渠道傳到朝廷,以至傳進後宮。太皇太後曹氏就對神宗說:“祖宗法度,不要輕易更改,聽說民間怒聲載道,青苗法應當罷廢。”神宗回答說,青苗法是利民的舉動,不會弄起什麽民怒。太皇太後堅持,說王安石是有才學,但既然怒恨的人多,為保全他,不如暫時回避,調出京外。神宗耐心解釋,說朝臣倚重王安石,認為他能擔當重任。

  但不久,王安石還是罷相,改革失敗。旋即太皇太後曹氏過世,終年64歲。高太後主持後宮。元豐八年神宗病重,詔延安郡王趙煦為皇太子。隨即,神宗去世,10歲的趙煦即位,為宋哲宗,高太後為太皇太後,垂簾聽政。

  高太後為人儉樸,仁厚明智。英宗在世時她曾多次規諫,匡輔政事。英宗以後,她又以太後的身份告誡神宗、哲宗,要仁民愛物,孝治天下。她常說,一甕酒,醉一宵;一鬥米,活十口;在上務要戒奢尚儉。她還拿仁宗的長女即楚國大長公主教訓女兒壽康公主,希望她注重婦德,不要驕縱失禮。大長公主下嫁的駙馬李瑋,是仁宗生母章懿太後即李宸妃的侄子。長公主嫌李瑋笨拙,相貌平常,很不喜歡他。長公主下嫁以後,不禮敬公婆,隨嫁的侍女也極為傲慢,見李家長輩也不拜見。長公主喜歡朝廷住李府的都監梁懷,兩人關係曖昧。有一天,長公主和都監在室內說話,駙馬母親楊太夫人在窗外偷聽,被長公主發現,竟命侍婢毆打楊太夫人。於是,夫妻大吵一場。長公主一氣之下,半夜叩皇城宮門,回宮哭訴。此後,長公主一直住在宮中。這是驕縱失禮,斷送了一生的幸福。

  高太皇太後雖然仁德賢惠,但卻比較保守。她輔佐哲宗垂簾聽政以後,便召司馬光入京,命程顥為宗正寺丞,以司馬光為門下侍郎。取聖旨、領聖旨、得聖旨的三旨宰相王矽過世,高太後罷黜新法,貶逐改革人士,大量起用舊黨。結果,保甲法、保馬法、方田法、青苗法、免役法皆罷,章惇、韓縝、呂惠卿、範子淵等一一貶逐。王安石故去,任呂公著為尚書左仆射兼中書侍郎、文彥博為平章軍圍政事、韓維為門下侍郎、程頤為崇政殿說書、蘇軾為翰林學士兼侍讀。“於是以常平舊式改青苗,以嘉佑差役參募役,除市易之法,逭茶鹽之禁,舉邊砦不毛之地以賜西戎,而宇內複安。”

  高太後的從父遵裕西征失律坐罪,蔡榷獻諛請求免於追究,太後嚴加訓斥,並依律治罪。太後說:“吾何敢顧私恩而違天下公議!”蔡榷寫《東蓋亭詩》獻媚,貶謫嶺表。太後為此對大臣們說:“蔡確自以為有定策大功,在朝恃寵而驕,煽惑生事。我不好明言,隻得以獻詩嘲訕皇上,加以驅逐。朝廷乃宗社江山,哪裏能容奸邪怒謗!”因此史書說,高太後“臨政九年,朝廷清明,華夏綏定”。人稱為女中堯舜。

  哲宗孟皇後

  元七年春天,高太後聘孟氏為哲宗皇後,孟氏是洛州人,是眉州防禦使馬軍都虞侯贈太子尉孟元的孫女兒。孟氏16歲,端莊美麗,高太皇太後、向太後都很喜愛她,諭旨因稱“孟氏能執婦禮,宜正位中宮”。兩宮太後又以近世禮儀漸趨簡略,敕翰林、參台諫、給舍與禮官議定六禮,按照六禮冊立皇後。任尚書左仆射呂大防攝太尉,充奉迎使;同知樞密院韓忠彥攝司徒,為副使;以蘇頌、王岩叟為發冊使;蘇轍、趙宗景為告期使;高密郡王趙宗晟、範百祿為納成使;王存、劉奉世為納吉使;梁燾、鄭雍為納采使,隆重地迎娶皇後。

  第二年,高太皇太後病死,向太後主掌後宮。哲宗即位時,高太後曾命修葺慶壽宮讓向太後居住,向太後婉辭,說:“安有姑居西而婦處東,瀆上下之分!”可見向太後謹守禮儀,仁心恭敬。宮中選後和諸王納婦,向太後嚴敕向氏家族,不要送女子入選,以免擴張後族。族黨中有人想援例以恩換閣職,向太後嚴詞拒絕,說:“吾族未者用此例,何庸以私情撓公法!”哲宗25歲去世,端王趙佶即位,是為徽宗。向太後執政。追複舊黨人文彥博、王矽、司馬光等33人。第二年正月,向太後以56歲過世。徽宗追懷向太後的仁德,多次加恩太後的兩舅向宗良、向宗回,兩人皆開府儀同三司,封郡王,並自向敏中以上三世,統統追封王爵。

  孟皇後臨禦中宮時,遇到了強大的挑戰對手,她便是美豔照人極得哲宗寵愛的劉婕妤。孟皇後朝景靈宮,劉婕妤甚至不同諸嬪一同立侍,而是獨自背立簾下。這是公然的蔑視皇後,漠視禮法。侍官陳迎兒嗬斥劉婕妤,劉婕妤置之不理,宮人無不憤怒。但哲宗寵幸有加,孟皇後也沒有辦法。

  冬至日,孟皇後領宮嬪朝隆宮,給向太後請安。皇後禦座朱髹金飾,劉婕妤沒有,很不高興。宮人趕忙換座,和皇後禦座同等。眾人憤憤不平。向太後離去,孟皇後起立相送,劉婕妤也站起。孟皇後回座,劉婕妤也得意的坐下,沒想到撲了個空,仆坐在地。原來,越製的座位已撤。劉婕妤恨恨不已,向哲宗哭訴。內侍郝隨勸慰說:“毋以此戚戚,願為大家早生子,此坐正當為婕妤有也。”

  孟皇後沒有兒子,隻有一個女兒福慶公主。公主染病,孟皇後的姐姐懂醫,特地入宮替公主看視。藥物無效,又用道家符水診洽。孟皇後知道以後,大驚失色,說宮中嚴禁,和外間有所不同。孟皇後就收起符水,等哲宗回宮,告訴了哲宗。哲宗念及這是人之常情,沒加追究。

  皇後沒有兒子,皇後的養母聽宣夫人燕氏、尼姑法端、供奉官王堅等很為著急,她們特地為皇後禱祠,期望早得貴子。郝隨、劉友端偵悉此事,秘密奏報哲宗。哲宗下令內押班梁從政、管當禦藥院蘇矽查問。逮捕宦官、宮妾近三十人,酷刑榜掠,毀折肢體。孟皇後被廢,遷居瑤華宮,號華陽教主、玉清妙靜仙師,法名衝真。劉婕妤獲勝,繼孟氏立為皇後。但好景不長,不到半年,哲宗就死了。哲宗死後,徽宗即位,北宋這時已走上了窮途末路。徽宗和他的皇後終於國破家亡,流離宮禁。

  宋徽宗趙佶和他的兒子欽宗趙桓是北宋的末代皇帝。北宋的江山葬送在他們父子手中,他們自己的命運也很坎坷曲折。

  末代皇後

  徽宗趙佶是神宗的第十一個兒子,母親陳氏。他生長在深宮,一歲時即授鎮寧軍節度使,封寧國公。哲宗即位,封寧王,旋改端王。元符三年正月,哲宗死,向太後哭泣著對宰相說:“老身沒有子嗣,諸王都是神宗的庶子,應該立誰為帝?”宰相章惇回答:“立長為帝則申王當立。”向太後搖頭,說:“申王有病,不能擔此重任;先帝常常說,端王趙佶有福有孝,而且天性仁孝,可以立為帝。”章悖有些猶豫,惴惴地說:“端王過於輕佻,不可以君臨天下。”話音未落,宰相曾布嗬叱說:“章惇聽太後處分!”章悖肅然無語。於是,召趙佶入宮,即皇帝位,為徽宗。向太後臨政,追複舊黨。一年以後,向太後死,徽宗親政。這年徽宗19歲。

  徽宗窮奢極欲,昏庸無道。他親政以後,重用蔡京、王黼、李彥、童貫、梁師成等人,時稱六賊。一意排斥舊黨,定文彥博、司馬光等一百餘人為奸黨,禦書銘石,置於端禮門,並毀呂公著、司馬光等人繪像,令臣僚中凡與奸黨姓名相同者統統改名。他還大建宮室,窮極奢麗。他先修景靈西宮,動用大量人力采太湖石凡四千六百塊,又命蔡京搜羅天下奇花異石,以至每年運送花石的舳艫相接,動輒數十隻,號為花石綱,天下為之騷動。

  趙佶又命戶部侍郎孟揆在上清寶篆宮東景龍山側築山,仿餘杭的鳳凰山,經六年方才築成。因為山在京城的艮方,即東北方,所以名為艮山、艮嶽,又叫萬歲山。四方送的奇花、雜木、異石充斥其間,千岩萬壑,鬆柏掩映,樓觀台殿隱約,麋鹿出入其間,景觀奇麗而迷人。

  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內有方臘、宋江起義,外有遼、金虎視眈眈,隨時侵擾。大宋可謂危如累卵、大廈將傾。徽宗宣和七年,金滅遼後決定大舉伐宋。九月,金派遣使臣出使宋國,名義上是通報遼主被擒的經過,實際上是刺探軍情。金遣小使到太原見童貫,說商議交割雲中之地,實際上是欺騙大宋,使其不備。但趙佶卻不明事理,相信金使的說法,竟派童貫前往。十月份,金準備停當,便大舉南下,宋竟一無所知。

  十二月,金攻燕山,相繼破檀州、薊州,占三河、燕山。金使到達太原,提出速割河東、河北,以大河為界。童貫不知所措,立即馳還汴京。金軍又相繼占領朔州、武州、代州、忻州,又分道南下,直逼宋都汴梁。徽宗大驚失色,朝野震動。徽宗連忙下罪己詔,命天下勤王,金的檄文送達禦前,內中指斥徽宗無道。徽宗看後泣下無語,口中隻是“休休”不止,決定內禪。宋遣使臣使金,告知徽親內禪並求和。金要求出金三萬兩。徽宗便出內庫金甕兩個,每個為五十兩,銷熔成金牌子送給金使。金使不答應,提出大宋割地稱臣。宋驚懼不已。

  汴京人心浮動。主奔、主降、主守、主逃者進行著激烈地爭執。徽宗握著樞密使蔡攸的手,痛苦失聲地說:“我平日性剛,不意金人敢爾!”氣血上湧,梗塞不省,昏迷以至於墜於床下。近侍進奉湯藥,一會兒徽宗蘇醒,命隨侍備好筆墨,手書“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居龍德宮”。皇太子趙桓遂於福寧殿即位,為宋欽宗。

  金東路軍在南京路都統完顏宗望的指揮下正大舉南下,一路勢如破竹,占領真定、慶源、信德、邯鄲,並於靖康六年(公元1126年)正月攻陷浚州,直逼汴梁。宋南岸守橋的軍隊望見金卡,燒斷橋纜就跑。金軍便用小舟五天五夜渡河,河邊竟沒有一兵一卒。完顏宗望笑著說:“南朝真是無人,要是一兩千人守在這裏,我輩哪能渡河!”

  金兵渡河以後,京師震動。徽宗倉皇南逃,直到鎮江。欽宗見大敵當前,隻好答應金人的要求,割地、賠款。金軍得到宋割地賠款的詔書,引軍北還。徽宗以為無事,便又帶著後宮嬪妃,返回汴京。徽宗、欽宗以為從此就可以繼續過他們的太平日子。不料兩年後,金兵又大舉南下,攻破汴京,徽宗、欽宗和後妃、太子、皇子、宗戚統統成為俘虜。

  徽宗先後有兩位皇後。第一位是王皇後,開封人氏,是德州刺史王藻的女兒,生欽宗趙桓和崇國公主。王皇後很寬厚,天性儉約。鄭妃、王妃受寵,她處之泰然,待之均平,沒有和她們過不去。大觀二年王皇後過世,僅25歲。王皇後死後,鄭氏立為皇後。

  鄭氏也是開封人。父親鄭紳,是直省官,因鄭氏封後,累封太師、樂平郡王。鄭氏本來是欽聖殿押班,好色多情的徽宗為端王時,每天在慈德宮朝拜向太後,向太後命鄭、王兩押班供侍,徽宗就看上了鄭、王兩位絕色。徽宗即位,向太後賜鄭氏、王氏。鄭氏入宮後,愛看書,好寫詩文,極得以才子自詡的徽宗的賞識。曆封賢妃、貴妃,在後宮獨享專寵。徽宗還常有詞章答對,後宮為之弦歌。

  政和元年,鄭氏繼王氏為皇後。受冊時,有司要創製冠服,鄭氏卻說,正當國用不足,冠珠貴重多費,不如讓工匠改製作妃時的舊冠即可。鄭氏又請罷黃麾仗、小駕鹵簿等儀仗。鄭皇後嚴於律己,也嚴格約束家族。鄭族中鄭居中在樞府,鄭皇後進奏徽宗,說外戚不當幹預國政,如果要用,就請在後宮任職,於是,鄭居中罷職。鄭居中後來又複用,鄭皇後進言說,居中和父親鄭紳往還,人都稱其招權市賄,伏請皇上禁絕,並許禦史彈劾!

  鄭皇後天性端謹,善解人意,仁治後宮。然而,鄭皇後的仁厚挽救不了大宋覆亡的命運。徽宗被迫禪位,趙桓入繼大統,為欽宗,鄭皇後被尊為太上皇後,遷居寧德宮,稱寧德太後。開封祥符人朱氏立為皇後。鄭氏從徽宗南奔南京,金師北退後,又先於徽宗北還。當時,汴京危言四起,說太上皇要在鎮江複位,太上皇後將由端門直趨禁中,內侍要欽宗嚴加防備。欽宗深知鄭太後的為人,執意出郊外迎候,兩人相見後悲喜交集。

  汴京被攻破了,鄭氏隨同徽宗、欽宗和整個後宮人等成了金兵的階下囚。一大群金玉之身被押解著,在滾滾黃塵中帶入金營。金主下令,廢徽宗、欽宗為庶人,逼令他們立即脫下龍袍,換上庶人的衣服。一同被俘的吏部侍郎李若水不勝悲慟,痛哭失聲,怒氣衝衝中大罵金人為狗輩!金人冷笑著用刀割斷李若水的舌頭,砍下他的腦袋。李若水在徽宗麵前不幸慘死。

  徽宗、欽宗貪生怕死,麵對赴義殉國的舊臣死於對手,沒有任何的表示,隻是乖乖從命。太子被推上了遣送金營的大道,沒有任何反抗,隻是哭泣不止,大喊“百姓救我,百姓救我!”黃沙滾滾,塵土蔽日。大宋的皇帝、後妃、皇子、皇孫、諸王、公主和一大群宮娥美女共三千餘人,組成了龐大的俘虜隊伍,流離宮禁,踏上了流亡北漠的征途。他們衣帶相結,迎著漫漫風塵,被金兵押解著,苦不堪言地一路北上,進入荒漠。

  負責押解徽宗、欽宗和徽宗鄭皇後、欽宗朱皇後四人的是金將澤利。一路上澤利趾高氣揚,用各種方法侮辱著這大宋的亡國帝後,踐踏和蹂躪他們的人格和自尊。到達新安縣,澤利和縣令一同設宴,大擺酒席,以勝利者的姿態嬉笑玩樂、大吃大喝。澤利酒酣耳熱,興致甚濃。他命令朱皇後在席前唱歌,以助酒興。朱皇後哪裏受得了這等侮辱?可又怕違命後欽宗、徽宗吃虧,朱皇後含著淚,強忍著悲痛,掙著虛弱不堪的身體,哀傷地吟唱:

  幼富貴兮厭羅綺裳,

  長入宮兮奉尊觴。

  今委頓兮流落異鄉。

  嗟造物兮速死為強。

  歌聲哀婉淒切。澤利聽不懂,醉意朦朧的,隻覺得很愜意。他乘著酒興,命朱皇後再唱一首,敬縣令一杯。朱皇後不得已,隻好再唱:

  昔居天上兮珠宮玉闕,

  今日草莽兮事何可說。

  屈身辱誌今恨何可雪,

  誓速歸泉下兮此愁可絕。

  兩皇兩後淚流滿麵,悲慟不已。這時澤利已醉。他揮著手,要朱皇後坐到他身邊,陪他喝酒。朱皇後哪裏肯答應?澤利站起身,強行拉過朱皇後。朱皇後拚死掙紮,堅決不陪酒。澤利大怒,順手就是一巴掌,打得朱皇後頭暈眼花,撲倒在地。欽宗忍無可忍,怒喝澤利,罵他豈能無禮!澤利抽出刀,準備刺死欽宗。信安縣令連忙解勸,說上令要活著朝見,逼死他們恐怕於將軍不利,澤利這才作罷。

  十幾天後到達燕京。四人暫住憫忠寺。幾天後,他們以庶人的身份朝見金太祖阿骨打的同母弟、此時為金主的金太宗吳乞買。吳乞買宣示免他們一死,發放靈州。四人退出以後,關押在一間土室,每天麥飯兩碗,上麵蓋幾片腐肉。朱皇後悲傷過度,受盡屈辱,加之饑寒交迫,至此便臥病不起。她躺在冰涼的地上,一聲聲地呻吟著,奄奄一息。欽宗哭著請求派醫生診治,監守不理。三天後,朱皇後痛苦不堪地死在土室,最後被監守用一張草席卷走,草草埋葬了事。

  徽宗一行三人到達靈州。州令將他們安置在土室,派一些番官、丁役看守。番官借口搜查凶器,乘機猥褻鄭皇後。鄭皇後要陪侍徽宗,隻好忍氣吞聲。他們在靈州自耕自種,淋風沐雨,變得麵目黧黑,形容憔悴。任何舊臣恐怕很難一時認出他們就是當年的帝後。一年以後,他們又被遷往汙州、淶州。

  宋高宗紹興五年,徽宗、欽宗已作了近五年的俘虜。南邊傳來宋軍大敗金軍的消息,徽宗一行又被解往五國城,這是他們生命的歸宿。他們在五國城生活了很長的時間。在那裏,鄭皇後終於倒下了,永遠地閉上了雙眼。徽宗、欽宗痛泣不已。他們除了心中的哀慟,惟一有的是那又鹹又苦的淚水。不久以後,徽宗熬持不住了,瞎了一隻眼睛。第三年,徽宗雙目失明。南返的希望此時已徹底破滅。他的重返故國山河的美夢也因之化為泡影。徽宗絕望了,心如死灰。他白天枯坐著,晚上倦伏在草墊上,完全像一個死人,徽宗就這樣默默地在異國他鄉中死去,終年五十四歲。

  徽宗死後,欽宗還頑強地活著,希望能返回國土,重曆大好河山。他一個人熬過了漫長的21年,度過了21個苦難悲痛的歲月。南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金帝完顏亮興兵伐宋。大閱兵馬時,金帝命令讓欽宗作箭靶,甩亂箭射死,然後讓群馬踐踏,蹂之於泥土之中,終年56歲。欽宗真是把生命看得太重,像他這種可悲可憫的死法,實在是大宋的悲哀,令人嗟歎和傷感。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