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節 韋皇後

  武則天生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長子李弘、次子李賢、三子李哲、四子李旦、幼女太平公主。武後對四個兒子一點兒也不喜愛,而對幼女嬌愛得無以複加。什麽原因?原因很簡單,是天性似與不似。太子李弘天性仁厚,心腸太軟。次子、三子寬厚有餘,威猛不足。四子更是近於怯弱。而太平公主則不同,不僅相貌像她,果敢識斷也遠遠超出幾個哥哥,因此武後愛這太平公主,隻恨她是一個女身。

  太子李弘失愛於武則天後,於上元二年五月,猝死於合壁宮。六月,立雍王李賢為太子。李賢雖作《黃台瓜辭》想感悟武後,但還是不為武後所容,由廢為庶人繼而逼令自殺。三子雍州牧英王李哲旋被立為太子。

  李哲原名李顯,是高宗李治的第七個兒子。兩歲時封周王。21歲時徙封英王,授雍州牧,改名李哲。24歲即被武後立為太子。李哲在東宮時,選京兆萬年人韋氏為妃。韋氏之前,李哲封英王時已聘京兆長安人趙氏為妃。趙氏門第顯貴,父親趙環,母高祖常樂公主。可惜武後不喜歡趙氏,以至將趙氏幽囚內侍省,其父趙環也自定州刺史、駙馬都尉貶謫括州。“妃(趙氏)既囚,扃鍵牢謹,日給飼料。衛者候其突煙數日不出,披戶視之,死腐矣。”趙氏死得真是慘不忍睹。

  韋氏比起趙氏來說,出自寒門,命運要好得多。趙氏幽囚至死,韋氏得寵。韋氏很有見地,時常提醒寬和恭謹的李哲,要謹慎小心,居安思危,恭敬地侍候太後及其周圍的親信。三年後,高宗李治死,太子李哲靈前即位,武則天為皇太後,總攬朝政。這年李哲已是28歲。韋氏立為皇後。

  李哲做了皇帝,想改變被武後所製的朝局,有所作為。他想委韋皇後的父親韋玄貞為侍中。中書令裴炎固爭。李哲急憤之下,言語失了分寸,說:“我以天下與韋玄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此話當然很快就轉奏武後。於是,李哲即位不到一個月,如韋皇後曾說過的“後能立你,亦能廢你”,果然被廢,授廬陵王,先徙均州,後又徙於房州。

  李哲驟然間由皇帝被廢,不免神思恍惚。他老記著坐廢的那一幕:乾元殿首官畢集,羽林將軍程務挺、張虔勖領虎賁千人入宮,排列於大殿兩側,中書侍郎劉之宣讀太後敕書,廢皇上為廬陵王。李哲莫明其妙,叩問武後:“我何罪?”武後回答說:“汝欲以天下與韋玄貞,何得無罪!”

  李哲幽於別宮,身邊隻有韋氏相陪。韋氏溫言暖語,寬慰李哲,李哲稍好一些。三個月後,李哲被放逐房州(今湖北房縣)。李哲一家隻好收拾行裝,向房州進發。房州地處武當山,偏僻貧瘠,一切十分閉塞。房州太守又接到令諭,供給隻是日常所需,主要是監視他們的日常行動。

  李哲過慣了優裕的生活,哪裏受得了這個?整日愁眉不展,唉聲歎氣。韋氏每每加以勸解,用女人的溫情給予寬慰。不久,徐敬業以匡複廬陵王為號召,集十萬雄兵,在揚州起事。房州便大為驚慌起來。州太守派重兵看守,日夜監視,朝廷急使也時時馳至。

  李哲憂心如焚,每有急使馳至,總是麵無血色,渾身顫抖,以為死期已到,便要自殺。韋氏則一旁勸解:“禍福何常,早晚等死耳,無遽!”徐敬業反兵平定,李哲一家這才無事。韋氏為防不測,便親自照料李哲的飲食起居,不讓他人插手。李哲很感激,韋氏已替他生下了一子三女,孩子們還年幼,而此時韋氏又有了身孕,這裏裏外外,都靠她一人操持,李哲沒法保持沉默,於是,李哲對天發誓:“一朝見天日,不相製。”就是說,李哲一旦重登帝位,重見天日,韋氏便可以為所欲為。李哲夫婦就這樣身處危境,相親相愛,在房州生活了整整十四年。

  聖曆元年三月,在狄仁傑的力請下,武則天托言李哲有疾,派使將他們一家召回神州(京都)。太子李旦是李哲之弟,此時,處世淡泊的李旦見哥哥回來,便請求武後,請將太子位還給李哲,武後同意。李哲再次立為太子,長子李重潤封邵王,以皇太孫開府置官,韋氏也再次封為太子妃。

  當時的朝局韋氏看得很明白,在武後的周圍,生殺予奪、控製朝政的主要有四個人:一個是太平公主,得歡寵於武後,為所欲為;次為武後的親侄武承嗣、武三思,尤其是武三思,英偉美貌,巧言令色,一張三寸不爛之舌很得武後的歡心;再次為武後禦前的心腹女官蘭台令史上官婉兒,文才秀偉,掌理朝中詔令文書。在這之外,便是武後的求歡男寵,個個都能恃寵進言。於是,韋氏一次次忠告李哲,小心處事,對這些武後周圍的寵臣愛女,要恭敬相待。

  李哲於是謙恭禮讓,與這些人物親近起來。精明過人的武三思自然巴不得與太子拉籠,這樣對自己不論是現在還是日後,都是一份保障,李哲、武三思兩家因此來往甚密,進而常常一同內室歡宴,家眷不避。這時,李哲夫婦剛過四十,武三思也是這個年齡。武三思儀表堂堂,極善言辭,很快得到了韋氏的歡心。盛年的韋氏精力旺盛,欲火正熾,正是如狼似虎的年齡,兩人自自然然開始了偷情尋歡,進而如漆似膠,相見恨晚。

  韋氏也是精明過人的女人。她知道二武在武太後麵前舉足輕重,她便想到以連姻來鞏固李哲的太子地位。於是,經過安排和武後的允準,長女永泰公主嫁武承嗣的兒子武延基,幼女年方十八歲的安樂公主嫁給武三思的兒子高陽王武崇訓。武後一直擔心死後李氏宗室會鏟滅武氏,這場連姻,使李、武為至親,當然是再好也不過了。李重潤是李哲、韋氏的獨子,封為邵王,長得儀容秀偉,天性謙恭,他和妹婿武延基很要好,年齡相似,趣味相投。兩人年輕氣盛,血氣方剛,時不時愛議論朝政,尤其是對於出入宮禁的二張,極為看不順眼,揚言要將二張殺死。張易之得報以後,馬上哭著奏報武後,武後少不了二張的淫樂,哪裏能容忍這個?便不問究竟是非,也不管李重潤是不是太子的獨子,下令將李重潤、武延基連同武延基的妻子永泰公主立予撲殺。李哲無可奈何,身為太子,隻能眼瞅著自己的兒子、女兒被亂棍杖殺。武承嗣也別無他法,終日隻是鬱鬱寡歡,最後一病不起,撒手西去。

  武則天80歲了,齒發盡落,還是不減淫欲,離不了張氏兄弟。二張恃寵賣官鬻爵,為所欲為。宰相張柬之和直臣桓彥範、敬輝、袁恕己、崔玄等密謀易主,立太子李哲,誅殺二張。先有韋安石、唐休密奏太子:“二張恃寵不臣,必將為亂。”接著,二張奉旨侍疾。崔玄奏請以太子入侍湯藥,禁宮不許異姓人出入。武後不予理睬。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日,宰相張柬之、天官侍郎崔玄、中台右丞敬暉、司刑少卿桓彥範、相王司馬袁恕已聯絡羽林將軍李多祚、右羽林將軍楊元琰、羽林將軍李湛、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人發動宮廷政變,殺死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逼武後讓位,擁太子李哲為帝。當時,武後聞變驚起,問道:“亂者誰邪?”宰相張柬之答:“二張謀反,臣等奉太子令誅之,恐有漏泄,故不敢以聞。稱兵宮禁,罪當萬死!”太後見太子李哲:“乃汝邪?小於既誅,可還東宮。”桓彥範立即進奏說:“太子安得更歸?昔天皇以愛子托陛下,群臣不忘太宗天皇之德。願陛下傳位太子。”這樣,李哲入主帝位。十個月後,武後逝世。

  李哲即位,韋氏立為皇後。薦武三思任司空,位同三品。唐休為仆射,張柬之、敬暉、桓彥範、袁恕己、崔玄五大功臣加官進爵。張柬之等力薦誅滅諸武,尤其要誅殺武三思。但韋後與武三思奸通,說動李哲,予以重用。武三思乘機又薦舉與已私通的蘭台令吏上官婉兒。李哲被上官婉兒所動,又愛其文才,便留用她,進而封為昭容,納入嬪妃行列。

  武三思漸漸得勢,武氏之勢複振。張柬之等五人數請誅殺武氏,李哲不理。武三思遂與韋後進讒李哲,離間五人。李哲慵弱,一味驕縱韋後,竟罷五人政事,封為王,離開京帥。武三思進而控製朝政,令百官複武後舊政,不附者斥罷,為五王所逐者複職。次年,殺五王,武三思權傾朝野。

  當時,天下由後宮幾位女性支配:韋皇後、太平公主、安樂公主、長寧公主、宜城公主、新平公主、定安公主、成安公主、上官婉兒。太平公主是武後的女兒,其他幾位公主都是李哲的女兒,還有永壽公主早死,永泰公主被武後所殺。韋皇後有李哲當年的誓言作保,能夠支配中宗李哲。她處處學習武後,中宗臨朝聽政,她也垂簾於帝後,參與政事。太平公主是中宗的妹妹,在武後時驕縱淫恣成性,中宗也是惟喏聽從。安樂公主最小,也最得寵,所需所要無一不滿足。才女上官婉兒封授昭儀,列入嬪禦,朝夕陪侍皇帝左右,對朝政極有影響。

  中宗李哲就生活在這群放縱Y蕩的女人群中,任她們為所欲為,尤其是韋皇後,放縱得無以複加。且不說韋後的父親韋玄貞追封為上洛王,母親崔氏追封為妃,韋後自己施帷幔坐殿上,預聞政事,僅一個放縱淫亂,就弄得天下鼎沸,朝野皆知,而中宗李哲竟充耳不聞。

  李哲自己終日縱情享樂,不管韋後究竟與誰淫通。他每天歡歌逐舞、鬥歡走狗,通宵尋樂。他喜好雙陸戲,即十二張骨牌刻十二生肖,勝者依屬肖等級計算籌碼。韋後和武三思淫通之餘,也對此博戲玩樂不疲。有時,韋後與武三思盤踞於胡床之上,互逐勝負,而中宗卻視若無睹,不僅不認為是非禮,竟還在一邊幫著他們計算籌碼。

  韋後僅僅一個武三思是無法滿足淫欲的,便廣召美男子和陽具奇偉者。有一個西域來的和尚,法名慧範,擅左道淫術,被權貴引進後宮,與韋後淫通,韋後極為滿意,成為一個固定的麵首。後來,美男子日多,秘密進入後宮,韋後一一淫樂。天長日久,穢行便不脛而走,傳遍京都。

  朝臣隻知道韋後與武三思相通,沒有想到韋後又這等淫亂。韋氏宗門有一個小官韋月將,恥於宗門有一個這樣的淫後,便不顧死活,上書告發武三思私通中宮,要中宗大振乾綱,肅清宮闈,殺死武三思。中宗一聽就大動肝火,不但不查問是否屬實從而究問,反而不分青紅皂白,要將韋月將處死,好在黃門侍郎宋諫阻,禦史蘇珦等從旁勸說,這才使韋月將免於一死。韋後私通一事便公然傳播。

  武三思及其心腹五狗:兵部尚書宗楚客、將作大將宗晉卿、太府卿紀處訥、鴻臚卿甘元柬、禦史中丞周利用陰謀借機打擊張柬之五王。中書舍人崔湜投靠武三思,出賣張柬之等。武三思一方麵以飛書揭露韋後的醜行,一方麵通過兒媳最得中宗寵愛的安樂公主進言中宗,嫁禍於桓彥範四王。這樣,朝中實際針鋒相對的是兩大派:武三思、韋後為首的一派,包括上官婉兒、各公主、朝臣崔湜、鄭音、鄭普思、葉靜能、宗楚客、宗晉卿、紀處訥、甘元柬、周利用、武延秀、武崇訓等;張柬之為首五王正直派,包括敬輝、桓彥範、袁恕己、崔玄、王同皎等。

  兩派爭鬥的結果,武韋派以後宮為基地,左右中宗,大獲全勝,張柬之等五王逐出京師,旋一一被殺。五王正直派剪滅以後,便形成了太子與武韋派的鬥爭,雙方為爭奪權位也是相持不下。中宗有四個兒子,韋後所生的李重潤早已和永泰公主一道被武後杖殺,另三子李重福、李重俊、李重茂都是宮人所生。李重福貶放外州,李重俊立為太子,安樂公主是韋後的小女兒,最得中宗和韋後的寵愛,秀美敏辯,光豔天下,嫁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安樂公主得中宗、韋後、武三思的愛寵,因而無法無天,想取皇太子而代之,立皇太女,繼承帝位。

  太子當然不能容忍。中宗自洛陽遷回長安的這年,即景龍元年七月,太子李重俊聯合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將軍李思衝、李承況、獨孤之、沙叱忠義、成王李千裏等,假傳中宗密令,調羽林軍三百,收捕武三思及其死黨。武三思、武崇訓及全家老小被殺。安樂公主回到內宮,免於一死。

  太子殺死武三思後,分兵守衛皇門、宮門,親自率李多祚從肅章門而入,進宮搜捕上官婉兒。後宮一片混亂。中宗、韋後、安樂公主手足無措。上官婉兒處變不驚,從容地告訴中宗,從西側靜謐的小路直奔玄武門,那裏有宿衛兵駐守;拿禦璽令宿衛兵把守武門;再派一位近恃傳令兵部尚書宗楚客,這樣可以立即平亂。中宗一行於是逃到了玄武門,下令全都宿衛守住門樓,保衛聖駕。

  太子率領的羽林軍趕到。上官婉兒見太子手下的兵丁不多,便進奏中宗,親臨門樓,宣布太子叛逆,殺叛逆者重賞。中宗采納這個建議,在韋後、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的護衛下走出門樓,手扶欄杆,宣布太子謀反。結果,宿衛兵攻向叛軍。太子手下的羽林軍倒戈。太子李重俊、將軍李多祚被殺。

  大亂平息以後,中宗依舊尋歡作樂。韋後、安樂公主更加放縱。韋後口味漸高,專寵那些有才氣的美男子。她先後與中書侍郎崔湜、散騎常侍馬秦客、光祿卿楊均私通。崔湜風流不羈,與韋後淫通的同時,又巴結上官婉兒,兩人眉來眼去,一拍即合。

  韋後奢侈淫亂,各公主紛紛仿效,不甘寂寞。太平公主、長寧公主、安樂公主接受采邑,各置官屬,私樹黨羽。她們又大修府邸,敲詐盤剝,強征民居。長寧公主在府邸後建造一個人工湖,叫昆明池,窮極奢麗。中宗、韋後一一拜會,到各家遊樂宴飲。安樂公主見長寧公主府邸壯麗,奢華無比,自歎不如,回去後便照昆明池辟花園、造水池,窮極奢麗,意在定要勝過昆明池,故名定昆池。

  安樂公主奢華遊樂與各姐妹爭勝,又在淫亂私通上不甘落後。她專好美男子,因看上了小叔子武承嗣的兒子武延秀,便要求嫁給他。中宗、韋後有求必應,答應了她的要求。婚慶之日,宮中喜氣洋洋,而宮外的京師城巷,則竊笑傳播,輿論大嘩。後宮沉浸在荒淫穢亂之中。

  後宮穢行甚囂塵上。中宗一無所知,隻顧自己行樂。朝臣和後黨便展開了激烈的交鋒。先是武三思在世時,奏準上韋後號為順天皇後,親謁宗廟,贈韋後父韋玄貞上洛郡王。左拾遺賈虛己力諫:“非李氏王者,盟書共棄之。今複國未幾,遽私後家,且先朝禍鑒未遠,甚可懼也。如令皇後固辭,使天下知後宮謙讓,不亦善乎?”中宗不聽,韋後也不予理睬。

  太子兵敗被殺。武三思被誅。兵部尚書宗楚客用事。宗楚客率群臣請加順天皇後韋氏為翊聖。中宗允可。旋即,宮中盛傳有五色雲起於皇後韋氏宮。這是說,韋後有聖主之容,可以坐鎮天下。中宗昏庸,竟“帝圖以示諸朝,因大赦天下,賜百官母、妻封號”。接著,奉迎韋後的朝臣就更加無所顧忌了。

  太史迦葉誌忠表上《桑條歌》十二篇,進言韋後當受天命臨禦天下,“昔高祖時,天下歌《桃李》;太宗時,歌《秦王破陣》;高宗歌《堂堂》;天後世,歌《武媚娘》;皇帝受命,歌《英王石州》;後今受命,歌《桑條韋》。蓋後妃德專蠶桑,共宗廟事也”。誌忠如此膽大妄為的舉動不僅太平無事,還受賜房第一區,彩七百段。太常少卿鄭音還將之被於樂府。“楚客又諷補缺趙延禧離釋《桑條》為九十八代,帝大喜。擢延禧諫議大夫。”

  朝臣如此動議,中宗竟不在乎。上官昭容便以武氏事進說韋後,“即表增出母服;民以二十三為丁,限五十九免;五品而上母、妻不繇夫、子封者,喪得用鼓吹。數改製度,陰儲人望。稍寵樹親屬,封拜之”。上官昭容與母以及尚宮賀婁等心腹近幸,多受金錢。韋後又封巫趙隴西夫人,出入禁中,勢與上官昭容等。於是政出私門,有錢即可買官,時人謂為斜封官,史載所謂“墨敕斜封出矣”。

  中宗郊祀,僅韋後亞獻。正月望夜,中宗與韋後“微服過市,彷徉觀覽,縱宮女出遊,皆淫奔不還。國子祭酒葉靜能善禁架,常侍馬秦客高醫,光祿少卿楊均善烹調,皆引入後廷。均、秦客蒸於後,嚐喪免,不曆旬輒起”。

  後宮如此這般,朝臣不能容忍。景龍三年(709),監察禦史崔琬彈劾中書令宗楚客,變亂朝政。宗楚客大怒,當堂門陳忠心,一心為朝廷。中宗不加追問,還命崔、宗二人結拜兄弟和解。朝臣失望,稱中宗為和事天子。

  次年五月,許州司兵參軍燕欽融上書:“皇後淫亂,幹預國政,宗族強盛。安樂公主、武延秀(公主後夫),宗楚客圖危宗社。”中宗大為驚駭,召燕欽融當麵對質。燕飲融一一列舉事實,中宗無言以對。宗楚客見事情不好,遂假傳聖旨,命武士將燕氏推出宮門打死。中宗怏怏不快,認為韋後所作所為太過分,便有意廢掉韋後。

  韋後得訊,大為驚恐,於是與安樂公主密計。韋後想學武後臨朝。安樂公主覺著母後臨朝,自己做皇太女也未嚐不可。於是,母女倆在食物中放毒,中宗在神龍殿被毒死,享年55歲。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