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節 武則天

  生當富貴

  貞觀四年,曾做過隋朝資官令和唐初火井令而後隱居民間的星象家四川成都人袁天綱,來到利州武都督家。武都督即武士矱並州文水人,貞觀元年十二月被派往利州出任都督,職責主要是掃除前任都督義安郡王李孝常陰謀叛亂被誅以後的餘黨。袁天綱是星相家,極善看相。袁天綱先看都督夫人楊氏,說:“夫人骨法,必生貴子。”武都督便把兩個兒子元慶、元爽叫出來。袁天綱一看就說:“此二子皆保家之主,官可至三品。”都督又把女兒、後為韓國夫人的武則天的姐姐叫出來。袁天綱說:“此女當大貴,然不利其夫。”

  到這時,都督武士矱、楊氏和袁天綱都有點兒迷惑,楊氏骨相上不是當生貴子麽?怎麽隻是這些?想必還有什麽?這個時候,乳母走出來,懷中抱著一個孩子,穿著男孩的衣服。袁天綱舉目一看,心中一緊,忙說:“此郎君,神色爽澈,不可易知,試令行看?”乳母放下孩子,讓他行步床前。袁天綱一看之下,不禁大驚,說:“此郎君,龍睛鳳頸,貴人之極也!”再轉身觀視,更加驚詫,“必若是女,實不可窺測,後當為天下之主矣!”這孩子便是武則天。

  後世流傳有《李淳風袁大綱推背圖》。其中,關於武則天的圖讖如下:

  日月當空,照臨天下。

  撲朔迷離,不文亦武。

  參遍空王色相空,一朝重入帝王宮。

  遺枝拔盡根猶在,喔喔晨鳩孰是誰?

  其中暗示武則天當為天下之主。不善詩文,卻以武幸。並說以後剪除李氏子孫,但留有根脈,還會複生。這部《推背圖》的許多圖讖是被曆史所驗證的。但問題是,這是李淳風或袁天綱抑或兩人合作的原作?還是後人假借他們的名字而造出的贗品?這些暫不去理會。不過,袁天綱知識淵博,預知未來,確實在當時是聲震朝野,神乎其神的。他在九成宮拜見太宗時,替許多大臣看過相,無一不驗證。太宗的寵臣高士廉當堂問他,想做何官?他說,他不能做官,他的命當在當年四月將盡。百官無不驚駭。果然,袁天綱於當年四月故世。

  再說武則天,她似乎真是聖人之資,一出生便攪得天地不寧。貞觀初年,民間流傳一本秘記,內稱“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這本秘記暗中流播,被京城太史局采集,不久,便報告給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君臨天下,文才武略,不可一世。可是,李世民聽到這個秘記的奏報,不禁大為驚駭,惶惶不安。李世民是信奉這個的。他四歲時,曾有一位相士到岐州李家,替他看相,說他“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為此,李淵替他取名叫李世民。如今,竟說有女主武王,代有天下,這不能不叫他大為緊張。可事實上,這女主武王武則天,正是因太宗而發跡的,曆唐三世之後,進而得有天下的!

  入宮受逐

  貞觀十年,長孫皇後去世。十三年,太宗頒詔,“內職有闕,選良家有才行者充”。十四年,才名遠播的湖州女才子徐惠入宮,選為才人。十五年,太宗聽說武士鑊的女兒很美,便召入後宮。這年武氏年14歲。後宮美女如雲,武氏入宮,美豔處沒有什麽特別。太宗得知她叫武明空,覺得名字不好,便賜名武媚,此後就沒再理會。武媚便派充侍女尚農。

  武媚有膽有識,工於心計。她十四歲臨入宮前,母親楊氏慟哭悲泣,與她相別,她卻從容自如,說道:“見天子庸知非福,何兒女悲乎?”母親驚詫不已。入宮以後,武媚的心機與膽識,在三物降烈馬一事中表現無遺,她也因此聞名宮中,著於青史。此事史書有這樣出記載:“昔太宗有馬肥逸,無人能馭。武為宮女,進言曰妾能製之,然須三物:一鐵鞭,二鐵撾,三匕首。鞭之不服貝撾其首,撾之不服則斷其喉。”

  武媚非凡的膽識,引起了太宗的注意,隨即召幸,封為才人。才人是後宮中三夫人、九嬪以下二十七世婦中品級最低的一類,職在“掌敘燕寢理絲枲以歲獻功”。封為才人以後,一冷就是幾年,太宗沒再理會她。太宗自識甚高,英明神武,不可一世,他喜歡的女人自然不會是豪爽、勇武一類。他喜歡儒雅、文弱的女子,喜歡溫情似水、柔婉嬌媚一類。因此,才女徐惠擅寵,武氏充其量就賜名武媚。不過,三物降服烈馬一事,引起了另一個人的注意,他便是身心文弱的太子李治。李治是在太子李承乾謀反被廢以後立為太子的,因為文弱,因而對同齡的武媚由崇敬而著迷。

  貞觀二十二年夏天,太白星晝見。太宗李世民找來太史令李淳風,問這是何象。李淳風答說:“女主昌。”一直對“女主武王”耿耿於懷的李世民又緊張起來,惶惑地說:“秘記所雲,信有之乎?”李淳風答道:“臣據名勝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宮中。從今以後,不過三十年,當有天下,誅殺唐氏子孫殆盡!”李世民一身冷汗,恨恨地說:“疑似者,盡殺之,如何?”李淳風答:“天之所命,必無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徒多殺恐枉及無辜。且據上象,今已成,複在宮內,已是陛下眷屬。更三十年,又當衰老,老則仁慈,雖受終易姓,其於陛下子孫,或不甚損。今若殺之,即為複生少壯。嚴重毒殺之,立仇若如此,即殺戮陛下子孫,必無遺類矣!”李世民善之而止。

  李世民當然不會善罷甘休。可是,又不能疑似者全殺,那就殺得太多了。那殺誰呢?左武衛將軍李君羨,是武安人,排行為五,小名五娘,討伐過劉武周,封武連縣公,守衛玄武門。這一大溜,犯武字諱真是太多了!太宗認準他是所謂的女主武王,便先把他貶謫華州刺史,隨即令禦史條奏,稱他陰謀造反,當即把他殺掉。這是一點題外話。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太宗李世民病逝,享年51歲。太子李治即位,為唐第三代皇帝唐高宗。按照宮中慣例,新皇即位,先皇後宮中除四夫人、九嬪以外,其下的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女一體送往感業寺為尼。於是,一大隊宮嬪美女,穿著黑色的喪服,踏上了通往感業寺的道路。她們一個個垂頭喪氣,為自己淒淒的命運悲哀,因為,她們走向的是沒有一線希望的活墳墓。武媚也置身在這黑色的隊列之中,時年僅僅21歲,青春正茂。她的心中也是一片蕭瑟,萬般沉重。

  秋色籠罩了長安。感業寺渾厚沉重的鍾聲在古城中回蕩。落葉蕭蕭。女尼們靜坐在寺中,心如死水,生命在無邊的寂寞中已漸漸麻木。隻有武媚是個例外,她滿懷幽怨,人在感業寺中,心卻時不時地飛往太宗別廟。

  感業寺地處長安縣城朱雀門外西大街第四坊,即安業坊東南角。此處原為隋申國公李穆的別墅,李穆死後,其妻將此地改普修善僧寺。西二街第四坊是崇德坊,有濟度尼寺。為濟度太宗的婦禦為尼,唐室將崇德坊的濟度尼寺遷往修善僧寺,而將原濟度尼寺改稱太宗別廟,原來的修善僧寺自此就被取消。崇德坊在西、安業坊在東,兩坊左右為鄰,中間是一條南北向的長街。高宗李治上香太宗別廟,一定會順道感業寺,看望武媚娘。這便是她的一線希望。

  借勢回宮

  永徽元年五月,太宗的周年忌。高宗李治到太宗別廟上香。然後,李治果然駕臨感業寺,與先皇太宗才人武媚娘相擁而泣。這一慕感人的場麵很快傳遍京師。高宗王皇後知道得更快,也更為詳細。王皇後滿懷酸楚,但同時又心中暗喜,生出一計:“何不利用武媚娘來打擊正得寵爭位的蕭淑妃呢?”

  王皇後是並州祁地人,是魏尚書左仆射王思政的孫女,出身於名門望族。王家與李唐皇室世代姻親,唐高祖李淵的妹妹同安公主嫁王家任隋州刺史的王裕,王皇後是同安公主的孫女。史稱“從祖母同安長公主以後(王皇後)婉淑,白太宗以為晉王妃”。就是說,同安公主看到美貌、聰明的王氏可愛,便告訴侄兒李世民,收納王氏為晉王李治的王妃。晉王李治繼太子李承乾為太子以後,王氏就升為太子妃,生活在東宮。

  東宮的內官有妃、良娣、寶林三級,還有諸多宮女。貞觀十七年李治做了太子,王氏為太子妃,受到李治的寵愛。同時,宮人劉氏、鄭氏、楊氏等也時見愛幸。貞觀十七年,生燕王李忠。次年,鄭氏生原王李孝。再次年,楊氏生澤王李上金。太子妃王氏一直沒有生育,心中不免有些緊張。但可幸的是,劉氏、鄭氏、楊氏三人都是宮人,沒有什麽名號。最讓王氏心驚的是,貞觀二十二年,蕭良娣生下了許王李素節。良娣僅在太子妃之下,蕭氏又明豔美麗,皇子極聰明可人。最要命的是,劉、鄭、楊三人並不得寵,而蕭良娣一躍而為僅次於皇後的蕭淑妃。這樣,擁有貴子的美豔動人的蕭淑妃便成了王皇後的最大威脅,也是她一直無法排譴的一塊心病。感業寺天子與女尼相擁,無疑是情深似海,不然不會冒此天下之大不韙。果然如此,引武媚與蕭妃抗衡,自己坐收漁利,不是於皇上、於武媚、於自己三全其美?又打擊了蕭妃?

  王皇後的如意算盤打得心滿意足,然而事實上,最後最稱意的是武媚,而最慘最失意的是王皇後。蕭淑妃也是慘不忍睹,死於非命,宗族悉流。就在高宗與武媚相擁而泣的幾天以後,武媚隻在感業寺呆了十個月,便被王皇後神秘地接回宮中。李治得訊後大喜,寵幸武媚,日夜求歡,寵冠後宮。蕭淑妃隻有傷心落淚。

  武媚回宮以後,對王皇後萬分感激,但不過是權宜之計。史書記載說:“才人有權數,詭變不窮,始,下辭降體事後,後喜,數譽於帝。故進為昭儀。”武媚下辭降體於王皇後,事奉恭謹,知道王皇後可被利用,於她有所求。天性憨厚的王皇後哪裏曉其個裏,不僅不加防範,反而多方讚譽,使她輕易地進封昭儀。蕭淑妃是被壓下去了,可是王皇後卻不知道,她避開了一條狼,卻引進了一隻虎,最後她隻能是自食其果。

  後位之爭

  武媚封昭儀時已替李治生下了兩個兒子。一個是皇五子李弘,生於永徽三年。一個是皇六子李賢,生於永徽五年。李賢生下以後,她便被封為昭儀。昭儀是九嬪中的第一位,在後宮中僅次於皇後、貴妃。當時,隻有皇後,因而武昭儀便居於第二位。當武媚繼續受寵、兩位皇子繞膝嬉戲時,王皇後這才驚醒過來:蕭淑妃已經完全打下去了,沒有什麽威脅,真正要命的威脅是來自令皇上迷戀的武昭儀。王皇後於是又和蕭淑妃結成了聯盟。

  然而,王皇後、蕭淑妃哪裏是武昭儀的對手?武昭儀雖然年輕,但在太宗的後宮中已經曆了八年的磨練,目睹了後宮的一切,結識了許多密友。加上由於太宗獨寵女詩人才子李惠,逼使武氏苦修經史,明了了許多曆史故事。這樣,一個太宗時代的才人,有如許的種種經曆,怎麽會不比生長在太子宮中的王氏、蕭氏老練得多?也厲害得多?

  王皇後認為是她使武氏改變命運的,因而,武氏理當要感恩戴德,在她麵前俯首貼耳。武氏為此也曾有一陣心力交瘁,為自己何去何從而心力交瘁,不勝痛苦。常言“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王皇後這恩德似海,又該如何才能報答呢?但可怖的事實是,自己在宮中受寵,危機四伏,一旦發生一點微小的變故,便會性命堪虞。自己如何才能鞏固地位、確保恩寵?惟一之途便是取皇後之位而代之,進而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武昭儀顧不了報恩報德的那一套了,她隻想著無毒不丈夫,隻想著婦人之仁成就不了大事。而高宗李治天性仁厚,極少主見,易受他人影響和操縱,這是可以好好利用的。

  高宗對武昭儀寵愛不衰,並恩及武氏家族。他封武氏死去的父親為太原郡公,母親楊氏為太原郡君,並在長安城內賜給府邸一區,供武氏一家受用,其他人等也一一授予官職。武昭儀一方麵用媚術繼續迷惑李治,使他不能自拔,一方麵暗結宮中上下人等,密察王、蕭兩人的行動,並巧妙地將王、蕭兩人對她的怨憤以至謾罵告訴李治。於是,高宗李治漸漸對王皇後不滿。

  不久,武氏生下了一個女兒、女兒長得白胖美麗,極得李治的喜愛。這個時候朝野已差不多都知道,王皇後的被廢勢在必然,隻是遲早而已,而武氏弄死自己的女兒嫁罪於王皇後,便使王皇後的坐廢成為現實。這一場由後宮波及朝廷,牽涉後宮後族、嬪妃、宮女和朝廷眾多重臣的重大變故,真是血雨腥風、觸目驚心,而這一切又都是武昭儀從容不迫地一手導演的。她是這場凶鬥中的惟一受益者和勝利者。

  廢黜王皇後是由王皇後的母親柳氏引發的。柳氏目睹著武氏擅寵、皇後受到冷落,便從旁幫助女兒,用厭勝術詛咒武媚。行厭勝術是宮中的大忌。武昭議及時偵知這一情況,果斷地奏報高宗。於是,柳氏被逐出後宮,不許再來;中書令柳爽被貶為榮州刺史。這樣,王皇後被廢而立武昭儀為皇後便甚囂塵上,朝廷因此而分為兩派。

  一派是朝廷元老,反對廢掉王皇後而立武昭儀。他們是以朝廷元老重臣長孫無忌、褚遂良、於誌寧、來濟、裴行儉等為代表,並得門閥大族的全力支持,史稱關隴集團,維護正宗的李唐王朝。一派是新興的寒門才俊,痛恨等級森嚴的門閥勢力,支持勇武無畏的武昭儀立為皇後,他們主要以李義府、許敬宗、袁公瑜、崔義玄等為代表,遍得寒門士子的支持,史稱山東集團,渴求權力、名位的再劃分。

  反對立武昭儀為皇後的朝廷元老們認為王氏為皇後如同江山交付李治一樣,是先皇的遺托,他們作為輔命大臣負有堅決維護的職責。而武昭儀曾是先皇的後宮眷屬,新皇臨幸先皇的宮人已屬過分,怎麽能將先皇的才人又堂而皇之地立為皇後呢?這是倫理所不能容。況且皇後母儀天下,沒有重大過失不能無端坐廢。另外,還有一個不能公開陳辯的理由便是太宗一直耿耿於懷的所謂秘記,“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而此時看來,這武王會不會就是武昭儀?重臣們知悉內幕者無不惶惶然。

  讚成立武昭儀為皇後的寒門士子派,是由中書舍人王德儉而起的。王德儉揣知高宗要立武氏為皇後,便轉告李義府等,一體叩閣上表,請立武昭儀為皇後。武昭儀順勢拉攏這群血氣方剛的寒門士子,日後在武氏周圍形成了一個寒門學士集團,就是由這群人馬構成的。

  兩班人馬勢均力敵,各不相讓,高宗有些為難。實際上,要廢王立武,最關鍵的是反對派的四人:太尉長孫無忌、右仆射褚遂良、侍中來濟、中書令韓瑗。於是,高宗李治和武昭儀決定試探試探,籠絡首要人物長孫無忌,看是否奏效。李治和武昭儀先到長孫無忌家看視;並送去大量的禮物、珍寶,共計十車,又封長孫無忌寵姬的三子為朝散大夫。酒酣耳熱,李治暗示,皇後沒有生子,天性不仁,為人忌,想廢後而立昭儀。長孫無忌故意顧左右而言他,不予回答。結果,自然是不歡而散。

  武昭儀親手弄死女兒一幕,史家記得很清楚。“昭儀生女。後就顧弄,去。昭儀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後殺吾女,往與妃相讒媚,今又爾邪!由是昭儀得人其訾,後無以自解,而帝愈信愛,始有廢後意。久之,欲進號宸妃,侍中韓瑗、中書令來濟言:妃嬪有數,今別立號,不可。昭儀乃誣後與母厭勝帝挾前憾,實其言,將遂廢之。”

  長孫無忌等不想妥協。高宗李治和武昭儀騎虎難下,便隻好攤牌。反武派的長安令裴行儉貶逐,擁武派的中書舍人李義府升為中書侍郎,參與朝政。李治在內殿召見長孫無忌、褚遂良、於誌寧、李四位元老。褚遂良臨行時說:“今日之召,多為中宮。上意既決,逆之必死。太尉元舅,司空功臣,不可使上有殺元舅功臣之名。遂良起於草廬,無汗馬之勞。致位至此,且受顧托,不以死爭,何以見先帝?”真是委曲求全,仁至義盡,連死也要給皇上麵子。

  長孫無忌、褚遂良、於忐寧奉召入殿,李稱病不至。李治說:“武昭儀有子,欲立為後,何如?”褚遂良應聲回答:“皇後名家子,先帝為陛下娶之,臨崩執陛下手謂臣曰:朕佳兒佳婦,今以付卿,非有大故,不可廢也。”高宗李治半天說不出話來。先皇的遺音在耳,當然不宜當著輔臣出言不遜。

  第二天,李治又召元老商談,褚遂良說:“陛下必欲易後,請擇令族,何必武氏?武氏經事先帝,眾所共知,萬代後謂陛下為如何?臣今忤陛下意,罪當死!”說著,褚遂良致笏殿階,叩頭流血說:“還陛下笏,乞放歸田裏。”這是當堂以辭官諫阻。高宗當然心頭火起,不禁勃然大怒,吩咐將他拖下去。長孫無忌趕忙進奏:“遂良先朝顧命,有罪不可加刑。”武昭儀躲在簾後恨恨地說:“何不撲殺此僚!”

  朝廷氣氛驟變。韓瑗立即上疏:“妲己傾殷,褒姒滅周。不用臣言,恐廟不血食。”來濟也奏:“王者立後,上法乾坤,必擇禮教名家。漢成以婢為後,卒使社稷傾淪。”

  保王派與保武派雙方爭辯得不可開交,精兵強將一一亮相。奇怪的是,元老派中隻有李始終一言不發,李治覺得有些蹊蹺,便召見尋問。李回答說:“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李治驚詫之下,立即恍然大悟。武昭儀也一時茅塞頓開,馬上吩咐許敬宗對外放話:“田舍翁多收十斛麥,尚欲易婦,況天子立一後,何預諸人事而妄生異議?”

  形勢急轉直下。褚遂良貶逐京師,發往潭州。接著,李治下詔,以王皇後、蕭淑妃謀行鴆毒(謀殺武昭儀女嬰,女嬰後追封為安定公主),廢為庶人。擁武派乘機紛紛上表,請求立武氏為後。於是,李治頒下詔書:

  武氏……選入後庭。譽重椒闈,德光蘭掖。朕往昔在儲貳,特荷先慈,常得侍從。弗離朝夕。宮壺之內,恒臬飭躬。嬪嬙之間,未嚐懺旨。聖情鑒悉,每垂賞歎。遂以武氏賜朕,事同政群,可立為皇後。

  永徽六年十一月,高宗李治臨朝,命李、於誌寧為冊立皇後正、副使,奉璽綬進武昭儀為皇後。百官群僚、四夷酋長朝賀皇後於肅義門,三呼皇後千歲。內外命婦入謁。曆史上百官、命婦朝見皇後,自此而始。次年正月,太子李忠被廢,封梁王,武氏的長子李弘被冊為太子。至此,武則天由才人而昭儀而皇後,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一切目的均已達到。武皇後滿足了麽?她會適可而止麽?

  武氏弄權

  武則天被立為皇後以後,權位日漸鞏固。對此,宋歐陽修有這樣的記載:“後見宗廟,再贈士矱至司徒,爵周國公,諡忠孝,配食高祖廟。母楊氏,再封代國夫人,家食魏千戶。後乃將《外戚誡》獻諸朝,解釋譏譟。於是,逐無忌、遂良,踵死徙,寵煽赫然。後城宇深,痛柔屈不恥,以就大事,帝謂能奉己,故扳公議立之。已得意,即盜威福,施無憚避,帝亦儒昏,舉能鉗勒,使不得專,久稍不平。”

  武則天青雲直上,一步登天,同時意味著與她爭寵的王氏、蕭氏命運悲苦,驟然間滑向了沒有光明的無底深淵。王皇後、蕭淑妃坐廢以後,囚禁在後宮的一所密室之中。密室四麵高牆,沒有門窗,隻有一扇小門開了一個很小的孔,以通食器。門外有武氏派定的人看守。王氏、蕭氏困在其中,晝夜不見日月,終日隻有以淚洗麵,互訴悲苦。

  一天,高宗李治想起了被廢的王皇後和曾經忘情恩愛的蕭妃,不知道她們情形如何,想去看看。內監引導著高宗,來到密室,見門禁嚴錮,隻有一小孔進出飲食,李治不禁惻然心動,為之神傷。李治走過去,大聲說:“皇後、良娣,無恙乎?今安在?”王皇後、蕭淑妃聽見是皇上的聲音,而且就在門外,兩人喜出望外,泣不成聲,說:“妾等以罪棄為婢,安得尊稱耶?”嗚咽流涕以後,又哽咽說:“陛下幸念疇日,使妾死更生,複見日月,乞署此為回心院。”李治傷感之下,淚眼朦朧,滿口答應:“朕即有處置。”

  武氏立即得到了心腹的奏報,待高宗離去,馬上派人杖王皇後、蕭淑妃各一百,直打得血肉模糊。然後,吩咐將二人的手腳剁去,將她們裝在酒甕中,恨恨地說:“令二嫗骨醉!”幾天後,兩人被裝在甕中,眼睛血紅,依然沒死。武氏便逼高宗下詔賜死。行刑官奉旨來到囚室,宣讀詔書。王皇後再拜受詔說:“陛下萬年,昭儀承恩,死吾分也!”到蕭淑妃前,蕭淑妃聽詔後破口大罵:“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後為貓,使武氏為鼠,吾當扼其喉以報!”武則天得報蕭妃的這些咒語,心中不免畏懼,下令六宮不許養貓。好一陣,武氏常夢見二人,披頭散發,血淋淋地前來索命。武氏大為憎惡,請巫祝解謝,旋徙居蓬萊宮,但還是時或夢見二人。不久,便幹脆遷住洛陽,終生不回長安。為表達自己對二人的憎惡,下令改王氏為蟒氏,蕭氏為梟氏,中宗即位以後才恢複其姓。

  武則天由才人而步步上升,終至為女皇帝,不是由一個個的機遇促成的,而她是抓住了每一個機遇,不屈不撓,一直前行。她不相信什麽天命,直到做了女皇帝,還不知道所謂女主武王的秘記和她自己的貴相,她隻相信事在人為。大授二年,即改國號為大周。稱帝的第二年,曾於貞觀二十二年被李世民冤殺的李五娘家屬,正式向武皇帝申冤,說當年李五娘是因為應了女主武王這個讖而被太宗誤殺的,實在是替武皇帝代讖而死,死得冤枉。武則天大為奇怪,查問了這件事。女主秘記果然保存在太史令的處所,而當時和此後知道此事的也僅止太宗、李淳風和幾位老臣。民間的傳聞不過是風吹一陣,過後便再無人記起,武則天這時才相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了。這已有的一切,不是天意安排又是什麽?武則天立即下令為李五娘平冤:“追複其官爵,以禮改葬。”

  武氏做了皇後,心滿意足,並沒有想到要去幹政和臨朝,要去做女皇帝,而是美滋滋地替李治生孩子。冊為皇後次年的顯慶元年(656)生兒子李顯;後又生兒子李旦;一年後的麟德元年,生酷像她的太平公主。武則天自貞觀二年出世,到麟德元年,正好36歲,經曆如此多的變故,臨事如此豐富,機遇一來,她這敢做敢為的天性,自然會脫穎而出。

  天順人意,高宗李治有風眩病,就是偏頭痛,見不得文書奏牘。顯慶五年秋天,蘇定方受命討伐百濟,大獲全勝,奏疏賀表成山。高宗李治的風眩病暴發,頭重,目不能視。於是,高宗將百司奏事的文牘奏疏,交給33歲的武皇後,由她裁奪。史稱:“後性明敏,涉獵文史,處事皆稱旨。”武則天便由後台被推到了前台,朝廷又是多事之秋了。

  朝臣知道了武後用事,於是紛紛依附。武則天乘機培植心腹,外倚李義府、許敬宗,一連做了幾件驚人的大事:廢太子李忠,改立自己的兒子李弘為太子;封死去的父親武士矱為周國公,殺死王皇後的舅舅柳奭;誣長孫無忌與廢太子謀反,擬請誅殺。高宗有些猶豫,說怎能殺對自己有恩的舅父?最後,長孫無忌被減死罪一等,貶往黔州。到黔州後,武皇後派人迫令其自殺,長孫無忌就這樣不幸死去。

  武後這一係列的舉動,令朝野百官無不側目,一個個望風承旨。然而,武氏心中耿耿,老是神魂不安,時或伴有惡夢。武氏便召方士郭行真入禁中,為之蠱祝。武皇後專權弄事,自然令外朝重臣極為不快,他們結成一體,竊竊私議,準備疲後另立。在武皇後三十六歲生太平公主的那一年,由侍候前太子李忠的太監王伏勝告密,稱武後召道士郭行真出入宮禁,不其厭褥。高宗得報後密令西台侍郎上宮儀查辦。上官儀指武後專恣弄權,失望海內,不可以承宗廟,應當坐廢。高宗早就對武氏恃寵弄權心中不滿,後來發展到高宗想有所為,常為武後所製。高宗不勝其忿,也有意廢掉武後。聽到上官儀的奏報,高宗吩咐上官儀起草廢後詔書。

  千鈞一發之際,武後的心腹宮女奔告武後。武後立即趕到大殿,麵見高宗,質問這一切是為什麽。高宗羞縮,吞吞吐吐。武後無限委曲,聲淚俱下,對高宗恩威並用。高宗哪裏經得住這個?連忙為自己開脫:“是皆上官儀教我!”武後找出了禍魁,便指使許敬宗構陷上官儀。於是,王伏勝、上官儀、李忠被殺。自此以後,武氏不敢大意,常與高宗同朝聽政,一個視事,一個垂簾於後,政無大小皆與之聞。這樣,朝廷大權盡歸中宮,高宗隻是拱手聽命而已,天下稱之為大唐二聖。

  關於這一段有史筆為證:

  初,元舅大臣怫旨,不閱歲屠覆,道路目語。及儀見誅,則政歸房帷,天子拱手矣。群臣朝、四方奏章,皆曰二聖。每視朝,殿中垂簾,帝與後偶坐,生殺賞罰惟所命。當其忍斷,雖甚愛,不少隱也。帝晚益病風不支,天下事一付後。後乃更為太平文洽事,大集諸儒內禁殿,撰定《烈女傳》、《臣軌》、《百僚新誡》、《樂書》等,大氏千餘篇。因令學士密裁可奏議,分宰朝權。

  高宗李治在位34年,後二十年幾乎不裁政,全部交由武後裁奪。武後在35歲以前,替高宗生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此後便開始參與政務,醉心權術。她的女兒太平公主長得寬額豐頤,不僅相貌上像武後,連性格方麵的淫穢、弄權也酷肖其母。太平公主漸漸長大,在武後弄權上是一位極好的幫手,她自己也是恃寵而驕,為所欲為。她拿的文書無論怎樣的不近情理,高宗總是一律簽署,連看都不看。於是乎,公主Y蕩風流、私授官職、賣官鬻爵,誰也不能奈何。

  武後的長子太子李弘謙謹仁厚,高宗甚愛。李弘進退有止,禮接士大夫,朝野為之矚目。高宗臥病時,命李弘監國,百官稍覺寬慰。然而,權力欲日旺的武後惟我獨尊,決不容任何人違逆旨意,侵害權位,哪怕是自己親生兒子!太子李弘對武後處置過分的事每每善言進諫,武後漸漸不喜歡。蕭淑的兩個女兒義陽公主、宣城公主幽囚掖庭,近四十歲不嫁。太子李弘得知後,心中不忍,便向高宗請求,嫁出這兩位異母姐姐。高宗同意,武後卻大為不快。

  高宗病體不支,一旦駕崩,頗得人望的太子自然繼承皇位,臨禦天下。這樣,武後隻能回到後宮,不能幹政。這對於權力欲極旺的武後來說,無異於一死。因此,武後想像殺死她的女兒那樣輕鬆地結束太子的小命,將親生的太子李弘鴆殺。太子李弘死,立次子雍王李賢為太子。不久,李賢又失歡於武後,廢為庶人。武後的第三子李哲被立為太子。

  武後惟己惟大,有怨必報,不講什麽手足親情。武士矱先娶相裏氏,生二子元慶、元爽。又娶楊氏,生三女:長女嫁賀蘭越石,早寡,封韓國夫人;次女武則天;三女嫁郭孝慎。楊氏因武後之故,驕寵日盛,徙封榮國夫人。楊氏本是隋朝觀德親王楊雄的侄女、始安恭候楊士達的幼女,也是出自名門。然而,嫁給武士矱為元爽兄弟的繼母,情形就大為不同。尤其是武士矱死後,武氏兄弟哪裏把楊氏和她的三個女兒放在眼裏?受盡欺侮,她們隻有忍氣吞聲,往肚中咽淚。

  武氏平步青雲,楊氏揚眉吐氣,武家兄弟也一一撈到了高官美職:元慶為宗正少卿、元爽為少府少監、兄子惟良為司馬少卿、兄子惟運為淄州刺史。有一天,楊氏置酒宴會武氏兄弟。酒酣耳熱,楊氏對惟良說:“若等記疇日事乎?今謂何?”這是要算舊賬。惟良不知身處危境,不但不跪伏謝罪,反而說道:“幸以功臣子位朝廷,晚緣戚屬進,憂而不榮也。”楊氏大怒,諷武後偽為退位,宜請惟良籌外調,以示無私。

  武氏當然明白外調意味著什麽。一幕幕舊仇浮現在眼前,武氏咬牙切齒。很快,惟良出任始州刺史,元慶出任龍州,元爽出任濠州。元爽不久坐事死於振州。元慶知道前途無望,到龍州後憂鬱而死。韓國夫人是武後的姐姐,出入禁中,一女國殊,高宗很寵愛。韓國夫人死後,女兒封為魏國夫人,擬以備嬪職,武後不同意。武後妒忌侄女魏國夫人,恰逢封泰山,武惟良、武懷運以嶽牧來集,一同從還京師。武後毒殺魏國夫人,轉而歸罪於惟良、懷運,一舉盡殺。魏國夫人死後,其子敏之入弔,高宗哀慟,敏之哭而不答。武後怒衝衝地說:“兒疑我!”於是憎惡敏之,不久,敏之貶死。至此,至親幾乎被殺盡。

  武後對自己的父母則大不相同,母親楊氏徙、衛二國,鹹亨元年死,追封魯國夫人,諡忠烈。詔文武九品以上百官和五等親與外命婦赴弔,以王禮葬於鹹陽,給班劍、葆仗、鼓吹。天下大旱,武後上表請求避位,百官挽留。武後旋即贈已故的父親武士矱為太尉兼太子太師、太原郡王;母親楊氏魯國忠烈夫人為王妃。

  太子李弘猝死合壁宮時,時人已明白是武後所為。次子雍王李賢立為太子,心中萬分憂懼。李賢為了感悟母親,作了一首黃台瓜辭:

  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猶為可,四摘抱蔓歸。

  代唐自立

  武則天為了私欲和權位,不惜四摘抱蔓歸。以符罵幻術為武則天所愛的明崇儼被殺,武後懷疑是李賢所為,便使人告李賢好色,又於東宮馬坊搜出數百甲胄。高宗想寬赦李賢,武後不同意,說:“為人子懷逆謀,天地所不容,大義滅親,何可赦也!”於是廢為庶人,旋逼自己的這位次子自殺,立雍州牧英王李哲為太子。

  上元元年,武後進號天後,建議十二事,高宗一一采納。不久,高宗想下詔,遜位於武後,宰相郝處俊力諫乃止。武後鞏固權位的同時又不忘收買人心,即史家所稱“外示寬裕,劫人心使歸己”。她進奏高宗:“今群臣納半俸、百姓計口錢,以贍邊兵,恐四方妄商虛實,請一罷之。”高宗準許。群臣、百姓自然高興。

  儀鳳三年,群臣、蕃夷長朝後於光順門。高宗頭眩不能視事。侍醫張文仲、秦鳴鶴說:“風上逆,砭頭血可愈。”武後怒目說:“是可斬,帝體寧刺血處邪?”侍醫頓首請命。高宗歎氣說:“醫議疾,烏有罪?且吾眩不可堪,聽為之!”醫一再刺,高宗說:“吾目明矣!”武後應聲在簾中再拜謝,說:“天賜我師!”身負繒寶賞賜。五年後的弘道元年十二月,高宗死,太子李哲即位,為唐中宗,武後為皇太後,總攬朝政。

  李哲即位以後,想以後父韋玄貞為侍中,中書令裴炎固爭。李哲大怒說:“我以天下與韋玄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一個月以後,武太後廢中宗李哲,封其為廬陵王。李哲質問:“我何罪?”武太後陰冷地說:“汝欲以天下與韋玄貞,何得無罪!”於是,李哲被幽於別所。武太後第四子豫王李旦為帝,是為睿宗,居別殿,不得幹預朝政。武後旋又幽禁李旦及諸子於宮中,不出門庭達十餘年。改東都為神州,立武氏七廟。諸武用事,其內侄武承嗣為中書令,總攬朝政。

  這個時候,武太後已經60歲了,但權力穩固,可以為所欲為。武太後對於色情老當益壯,且更為強烈。早在高宗晚年臥病時,盛年的武後便勾上了太醫程據,兩人長期私通。程據是武後的固定情人。後來,洛陽城中出現了一個裝瘋賣傻的人,名叫馮小寶。他偉岸淫毒,陽具奇偉,在洛陽城中傳開。高祖李淵的女兒千金公主將他迎進府第,有點兒消受不起,便討好武則天,將他送進後宮。武則天對他十分滿意,將他改名薛懷義,剃發為僧,委為白馬寺主,自由出入宮禁。

  薛懷義由一介無賴突然間昂首宮中,人人對他侍奉惟謹,完全是武則天的權力和淫欲使然。在薛懷義最得寵期間,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紹,以父禮事奉薛懷義。武則天的至親、權傾朝野的武承嗣、武三思也對他畢恭畢敬。薛懷義的馬匹由宮中供給,派專人負責。武則天還命薛懷義指揮數萬人,建造明堂。明堂建成後,武則天封薛懷義為威衛大將軍、梁國公。

  薛懷義如此自得,如此威風,朝中不少人為之垂涎欲滴,也因此知道了武則天旺盛的淫欲,從而明白了又一個討好武則天的好途徑。尚食奉禦官柳模,向武則天推薦自己的兒子柳良賓,說他皮膚潔白,美須眉,偉岸壯碩,健壯無比。還有不少人自我推薦,武則天擇優召幸。

  武則天喜新厭舊,漸漸對薛懷義愛弛。禦醫沈南取薛懷義而代之,成為武後的新歡。薛懷義失寵後,滿懷怨憤,野性勃發,竟火燒明堂。武則天心中愧疚,但為了尋歡享樂,還是決意除掉薛懷義。於是,武後密詔太平公主,選一些體格健壯的女子,在殿中侍立,等薛懷義一到,便把他綁了。接著,命親信武攸寧、宗晉卿率壯士將薛懷義擊殺,然後用畚車將薛懷義的屍體載還白馬寺。

  武則天又廣求美男子,恣意淫樂。晚年,武則天寵幸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武則天為張氏兄弟專設機構控鶴府,以張易之為府監,位三品。張易之小名五郎,張昌宗小名六郎,有朝臣讚譽張昌宗“六郎麵似蓮花”,內史楊再思更加無恥,說:“不然,乃蓮花似六郎耳!”

  武則天對於男寵是很苛求的,不僅要求男性壯偉,儀容英俊,還須各方麵盡善盡美。唐著名詩人宋之問,當時是一位文學侍從,長得儀表堂堂,出類拔萃,又文采出眾,自覺理應為武太後的男寵。可是,武太後一直未曾垂青。宋之問不甘心,寫了一首豔詩獻給武後。詩的結句如下:

  明河可潔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

  還將織女支機石,更訪成都賣卜人。

  武後一笑置之。後來,武後當著眾近臣,當麵批評宋之問,說宋卿哪方麵都不錯,就是自己還不知道,有口臭的毛病。宋之問無地自容。此後,宋之問常常口含雞舌(香植物),以解其臭。

  武太後色情和權位兼顧,還用酷吏周興、來俊臣壯其淫威。周興、來俊臣殺人如麻,用酷刑逼死臣民無數,朝野聞而色變。來俊臣撰《羅織經》,教人如何網羅無辜。其酷刑名目繁多,主要有死豬愁、求破家、突地吼等。廢太子李賢幽囚巴州,武後派人逼令自殺。廢帝李哲囚於別所,新即位的睿宗李旦惶惶終日,懇請讓位於太後。於是,武則天真的即帝位,稱聖母神皇,取名則天,後又改名曌,即所謂日月當空,照臨天下,自稱金輪皇帝,改國號為周。李旦降為太子,改姓武。

  英公李敬業和長安簿駱賓王因罪貶謫揚州。李敬業以匡複廬陵王為號召,興兵造反。駱賓王作討武明空檄,遠近傳播,紛紛響應,從反者達十餘萬。李敬業犯戰略性錯誤,不直攻洛陽,反而渡江取金陵,結果兵敗而死。武後此後廣開告密之門。於是,四方告密者蜂擁,遭無辜屠殺者不計其數。唐宗室貴族也屠殺殆盡。

  還政李唐

  武皇帝死後,該由誰來繼承皇位?是諸武還是李氏子孫?諸武當然要很好的考慮,因為,一旦李氏臨政,諸武勢必要被鏟滅。於是,諸武聯名請求,立武承嗣為太子。武後在親子和族侄間,究竟將天下交付給誰,一時拿不定主意。武後垂問重臣。丞相狄仁傑說,皇嗣是陛下親子,陛下臨禦天下,當傳之子孫,豈可以侄為嗣?母子與姑侄孰親?陛下稍加思量,不難自明。

  於是,坐貶的廬陵王李哲擇日被迎回洛陽。廬陵王放逐房州十餘年,時時為性命擔憂,猛然間召回洛陽,見到母後,心中無限激動,隻是跪伏嗚咽,泣不成聲。李哲回京以後,太子李旦請求讓位,於是,李哲立為太子。武則天恐她死以後,唐宗室鏟滅武氏,便引諸武和相王李旦、太平公主與太子一同宣誓,告天地於名堂,銘於鐵卷,藏於史館,永相和睦。事實上,這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神龍元年,太後81歲,老態龍鍾,臥病不起,居迎仙院。宰相張柬之與崔玄建等請太子以兵入誅殺太後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羽林將軍李多祚帥兵自玄武門入,斬二張於院左。太後聞變而起。桓彥範進請太後傳位。太後怏怏不樂,返回而臥,不再言語。太子李哲即位,複為中宗,恢複唐國號,徙太後於上陽宮。帝率百官時詣觀風殿進問起居。廢奉宸府(原控鶴府)官,遷東都武氏廟於崇尊廟,更號祟恩,複唐宗廟。諸武王者降爵。武後鬱鬱而死,遺製稱則天大聖皇太後。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