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憲宗六年不知得子

  在封建王朝的宮廷裏,什麽怪事都能發生。親生兒子長到六歲,當父親的竟不知道,就是怪事中的一件。這是明朝憲宗年間的事情。為什麽憲宗六年不知得子呢?這和當時的一個萬貴妃有關,但追尋根源還與景帝的家庭糾紛有些牽連。

  景帝是個私心很重的人,因為他的哥哥英宗成了瓦刺也先的俘虜,他才得以取而代之,做了皇帝。本來英宗的兒子見深已被冊立為皇太子,景帝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當太子,就在景泰三年(1452)五月廢皇太子見深為沂王。對這種作法,景帝皇後汪氏很不讚成,景帝就把汪皇後廢掉,立杭妃為皇後。誰知這些變化,竟引出了以後明朝宮廷裏的許多麻煩事。

  按照傳統的習慣,被廢的太子不能住在宮中,因為不但在禮節稱呼上有許多不便,而且對皇位的安全也構成威脅。景帝在宮外為見深蓋了一座王府居住。後來英宗被迎回住在南宮,見深的母親周氏要侍奉英宗,不能夠隨便出入宮門到沂王府照料剛剛五歲的見深,便繼續讓一個姓萬的宮女前往看護。這個萬宮女四歲時被選入宮,長大侍奉英宗的母親孫太後。見深兩歲被冊立為太子之後,萬宮女又改為侍奉太子,實際上成了太子的“保姆”。見深被廢掉太子位遷居沂王府,感到非常孤單,萬宮女就象母親一樣照顧他,當然她也就自然地成了沂王府的女管家、見深的保護人。英宗複位以後,再立見深為皇太子。天順八年(1464)正月,英宗病死,十八歲的見深繼承皇位,曆史上稱他為憲宗,這時萬宮女已35歲。說來也出奇,萬宮女和憲宗盡管年齡相差17歲,但他們之間竟發生了戀愛關係,憲宗封萬氏為妃。從此,萬氏就非常得寵於憲宗,甚至憲宗每次在宮中遊玩,她都全副戎裝在前頭開路。

  最初,憲宗在天順八年七月曾立吳氏為皇後,吳皇後對萬妃得寵極為不滿。一天,她找了個岔口,把萬妃狠狠地打了一頓板子。不料,萬妃在憲宗麵前告了吳皇後一狀,不久,憲宗就把吳皇後廢掉了,這離冊立的時間還不到一個月。憲宗廢掉吳後,又改立王氏為皇後。王皇後很乖巧,她知道萬妃很得寵,又看到吳皇後的下場,便采取了淡然處之的態度。這樣,萬妃更加飛揚跋扈,儼然成了後宮的主宰。成化二年(1466)正月,37歲的萬妃為剛剛二十歲的憲宗生了一個兒子,而且是皇長子,憲宗非常高興,馬上冊封萬妃為萬貴妃,並分遣太監到全國各地的名山大川祭祀,以感謝天地的保佑和祖宗的恩德。誰知,這個皇長子沒福氣,不到一年就死了。萬貴妃從此也再沒有生育過。

  萬貴妃是個非常狠毒的女人,她生怕別的宮女或妃子生兒子,篡奪她的寵位,於是就和宮中的太監汪直、梁芳等人勾結,讓這些太監作她的爪牙,一旦發現哪些宮女或嬪妃懷孕就逼迫她們墮胎。由於這一原因,在很長的時間裏憲宗都沒有兒子。到了成化七年(1471),好不容易賢妃柏氏為憲宗生了個兒子,這就是皇二子朱祐極。同年十一月祐極被立為太子。忌恨成性的萬貴妃當然不能容忍,到第二年(1472)正月就把柘極害死了。這樣憲宗還是沒有兒子。

  還是在成化元年(1465)的時候,有一個廣西平樂府賀縣土官的女兒紀氏進了皇宮。因為她聰明機警,能認許多字,便被委派為管理皇帝的私人財產,這個職務當時叫做內藏典守。成化五年(1469)秋,憲宗到內承運庫詢問內藏收支出納情況和紀氏相遇,紀氏的美貌,辦事的機敏都給憲宗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久,紀氏懷孕了。萬貴妃知道了這個消息,恨得咬牙切齒。她一方麵嚴密封鎖,不讓憲宗知道紀氏懷孕;另一方麵又派宮女強迫紀氏墮胎。由於紀氏在宮中的人緣非常好,萬貴妃派去的宮女不但沒強迫她墮胎,反而幫她出主意怎樣保胎。宮女們經過商量,編造了一個謊話,欺騙萬貴妃說:紀氏不是懷孕而是得了腹脹病。於是,萬貴妃把紀氏謫居到安樂堂。

  安樂堂在今北京北海公園以西的養蜂夾道內,當時叫羊房夾道,是皇家的動物園,裏麵有虎城、牲口房等設施。安樂堂就在羊房夾道的西邊。名為“安樂”,實際上是一個收容院,凡是年老、有病、或有過失的宮女都打發到這裏來。成化六年(1470)七月,紀氏在安樂堂生了一個兒子,這就是皇三子。盡管宮女們多方保密,萬貴妃通過各種途徑還是知道了這一消息。於是她叫來太監張敏,命他去溺死紀氏的孩子。張敏接到任務後心裏很不踏實,也非常害怕。因為他知道皇帝很希望要個兒子,如果自己把他的兒子殺死,將來皇帝知道後怪罪下來那還了得!他考慮再三還是拿不定主意,就和同事們商量。最後決定把紀氏的孩子藏到別的屋子裏,用宮中的乳製糕點喂他,同時報告萬貴妃就說孩子已被溺死。那時,被廢的吳皇後住在西內,她也經常到安樂堂來照料這個孩子。

  這件事做得是那樣秘密,以致萬貴妃盡管疑心,多方打聽情況,還是沒有得到真實的消息。不知不覺六年過去了。

  成化十一年(1475)春,憲宗29歲,正是朝氣蓬勃、有作為的時候。但是沒有兒子的長期苦悶,以致懶於政務,終日在後宮廝混,使他未老先衰。一天早晨,張敏為他梳整頭發,憲宗對著鏡子,感慨地說:“我已經老了,可是還沒有兒子。”張敏感到公布皇子的時機已經成熟,就壯著膽子一邊在地上磕著響頭,一邊對憲宗說:“恭喜萬歲爺,你已經有兒子了。”憲宗一聽直發愣,他以為自己聽錯了,趕忙追問一句:“你說什麽?”張敏大聲地重複說:“你已經有兒子了!”當時一個叫懷恩的老太監也在憲宗身旁,他進一步證明張敏講的是實話,並請求憲宗恕他們的罪,為他們作主。憲宗非常高興,急忙起駕西內,派人迎接皇太子。

  這個消息像一陣風傳到了安樂堂,安樂堂頓時沸騰起來。紀氏分外激動,六年的往事轉瞬間閃過腦海,淚水像斷了線的珍珠一樣掉下來。她把皇子拉到身邊,為他梳整了長長的頭發,披上了一件小紅袍,告訴他:“孩子,你去吧!不要想媽媽,那個穿著黃袍,留著胡子的人就是你的父皇。”皇子坐著小車來到階下。他拖著長長的頭發,徑直走到了憲宗的懷裏。憲宗把皇子抱在膝上,看了很久,情緒激動,忍不住掉下淚來說:“真是我的兒子,像我!像我!”此後,憲宗命禮部給皇子起了名字叫祐樘,又決定立祐樘為皇太子。

  憲宗把皇子接出安樂堂後,又讓紀氏移居永壽宮,正式封她為淑妃,並幾次召見了她。憲宗還把懷恩召到內閣,給文武大臣詳細地講了這件事的經過。

  不用說,萬貴妃當然也知道了這件事情,她又氣又恨,口裏不斷地罵:“這群小子害了我!”這時萬貴妃已經46歲了,她當然不能容忍紀淑妃奪了她的寵位。一天,她終於設計毒死了紀淑妃。太監張敏看到紀淑妃突然死去,知道事情不好,生怕也遭到萬貴妃的毒害,便吞金自殺了。這樣一來,皇太子祐樘又處在危險的境地,萬貴妃的魔爪隨時都有可能把他捕獲。

  這時候,孝肅周太後起了作用。周太後是英宗妃子,憲宗的生母,當時住在仁壽宮。她對憲宗說:“把這個孩子交給我吧。”周太後對祐樘的保護很盡心,對他的態度也非常慈愛。她經常囑咐祐樘到萬貴妃那裏一定要十分小心,絕對不能隨便吃東西。一次,萬貴妃把祐樘召去,端上了許多點心,祐樘看了搖搖頭說:“我吃飽了。”萬貴妃又命人端上湯讓祐樘喝,祐樘說:“我怕裏邊有毒。”這下可氣壞了萬貴妃,她大聲罵祐樘:“你才這麽小,心眼就這麽多,將來還不把我吃了。”從此以後祐樘再也不去萬貴妃那裏了。萬貴妃氣病了,但是她仍不甘心,又搞了別的花招。她不再用毒死、墮胎的辦法殺死嬪妃們的孩子,而是讓他們多生孩子,以便讓這些孩子們今後和皇太子爭高低。這樣在祐樘以後,憲宗又有11個兒子。

  成化二十年(1484),祜樘的皇太子位差一點被廢掉。當時憲宗37歲,因酒色過度,身體十分虛弱,萬貴妃五十四歲,因身體過胖也患有高血壓病,他們的身體都不太好,而這時皇太子剛剛十五歲,但人世間的許多事情他也都明白了。在這種情況下,太監梁芳等人非常恐慌,很怕憲宗一旦駕崩,太子即位,會治他們的罪。又怕萬貴妃一死,失去靠山,日子也不好過。於是他就極力慫恿萬貴妃向憲宗建議,將祐樘廢掉,立憲宗的另一個兒子興王為太子,憲宗默許了。司禮監懷恩聽說這件事後,急忙來見憲宗,再三力爭,說不應廢掉太子,但仍然無濟於事。就在這關鍵時刻,山東泰山發生了地震,祐樘的太子位才得以保留。原來在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曾封泰山為東嶽,象征著東宮,所以泰山地震就意味著東宮不穩。憲宗是個很迷信的人,他認為這是上天對他的警告,便打消了廢立太子的念頭。為了發泄怨恨,他把懷恩謫居到了鳳陽。

  成化二十三年(1487)春天,萬貴妃得腦溢血死了,時年58歲。憲宗為此七天沒有上朝,心裏非常悲痛。這年八月,他在病床上躺了十天後,也一命歸天。繼承皇位的是太子祐樘,曆史上稱為孝宗。

  為什麽萬貴妃能夠得寵而且表現得那樣橫行無忌呢?這與憲宗當然有很大關係。憲宗自幼就在萬貴妃監護之下,長成以後也一直依靠萬貴妃。他對萬貴妃是又敬又怕。憲宗本人也不是一個勤政的皇帝,他18歲即位,41歲去世,在位23年中很少問政,大量的時間在荒嬉中度過。戶部主事周軫曾尖銳地向他指出:“神仙、佛老、外戚、女謁、聲色、貨利、奇技、淫巧都是你平時經常接觸的,左右的人也愛用這些引誘你。”對這忠誠的警告,憲宗當然聽不進去,那麽,他所信賴的朝廷大員就隻能是那些溜須拍馬,專說奉承話的人了。憲宗當政時期,民間流傳著“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的歌謠,足以表明當時朝政的腐敗和昏庸。

  “紙糊三閣老”指的是憲宗時期內閣大臣劉吉、劉珝和萬安三人。劉吉是一個偽君子,成化十八年(1482)他因丁憂(遭父母之喪)必須離職,憲宗令他“起伏”(即不等到終製,便出來複職)。劉吉一麵裝出對於名利很淡薄的孝子模樣,一麵卻又暗地裏托萬貴妃在憲宗麵前說好話,使憲宗不批準他辭職。他這樣做,又怎能不助長萬貴妃的氣焰呢?劉珝膽小怕事,是個地道的“老好人”。這種沒有骨氣的人又怎能負起朝廷重任?萬安更是赤裸裸的卑鄙小人,他自稱是萬貴妃的侄子,對萬貴妃百般獻媚,以此得到萬貴妃的寵信。在憲宗麵前,他隻懂叩頭,喊萬歲。這種實為萬貴妃爪牙的朝廷大員,隻能把朝政搞得烏七八糟。至於“泥塑六尚書”,則是指憲宗時期任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尚書的陳鉞、尹曼等人。他們之所以能得到高官厚祿,靠的是與宦官勾結。陳鉞是太監汪直的門下,而汪直又是萬貴妃的親信。就靠這一點,陳鉞當了兵部尚書。尹旻當戶部尚書13年,也是依仗宦官和萬貴妃的關係。朝廷大員與萬貴妃的關係竟如此密切,那麽萬貴妃橫行霸道,狠毒異常,使憲宗得子六年都不知道,也就不是什麽奇怪的事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