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孟皇後兩廢三立

  哲宗即位幾年以後,高太皇太後和向皇太後就考慮怎樣給他選一個理想的皇後。太皇太後命有關的人選出了出身高門、聰慧貌美的少女一百多人,讓他們進宮,仔細觀察,以備選拔。其中的孟氏端莊典雅,性情溫順,容貌更是出眾,很得高、向二後的歡心。元祐七年(1092),高太皇太後同向皇太後商量要為哲宗冊立皇後,一致認為孟氏是理想的人選。當時哲宗十七歲,孟氏16歲。太皇太後曉諭執政大臣說:“孟氏女深明婦道,能夠母儀天下,可以正位中宮,冊立為皇後。”這年四月,哲宗在文德殿正式立孟氏為皇後。太皇太後看到一對小夫妻和諧美滿,很高興地對哲宗說:“我仔細觀察,孟氏德才貌兼備,會成為你的賢內助。能夠選擇一個賢內助,不是一件小事啊!”可不知為什麽,太皇太後又覺得孟氏缺乏福相,似乎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她暗暗歎口氣說:“這個孟氏很賢淑,可惜福分太薄,以後國家發生變故,很可能由此人受禍呀!”

  哲宗後宮有個劉婕妤,姿色秀麗,巧言善語,最會揣摩哲宗的心意,曲意侍奉,終於得到了哲宗的寵愛。後來她在哲宗心中的地位簡直要超過孟皇後。劉婕妤仗著哲宗的寵幸,漸漸不把皇後放在眼裏。孟皇後對人寬厚,倒也不很計較劉氏的失禮。劉氏不知道這是皇後的寬容,反而越來越驕橫起來。一次,孟皇後和眾妃嬪在一起,別的妃嬪都按順序侍立在皇後左右,而劉氏卻大模大樣地背對皇後站立。孟皇後的宮人陳迎兒嗬斥劉氏不該對皇後這麽不禮貌,她卻不予理睬。看到劉氏這個樣子,大家都很生氣。

  有一年冬至節,孟皇後率領眾妃嬪去隆祐宮朝謁向太後。她們到的時候,向太後還沒有登殿,就在一旁靜候。封建社會等級森嚴,連後宮的坐椅都分得清清楚楚。劉婕妤看到皇後的椅子裝飾得特別講究,就示意內侍,搬一張皇後的椅子來讓她坐。內侍也樂意對她巴結,馬上照辦。劉婕妤坐了皇後的椅子,左顧右盼,誌高氣傲。皇後左右的人看了很生氣,就想借機出她的洋相。隻聽有人高喊道:“皇太後出來了!”孟皇後一聽,趕快站了起來,眾妃嬪也隨著起立。站了一會兒,不見太後出來,孟皇後又坐了下來,妃嬪們也都先後坐下。隻聽咕咚一聲,眾人扭頭一看,劉婕妤跌坐在地上。原來當她起立時,有人悄悄把坐椅撤了下去,她並不知道,坐了個空,引起大家一陣笑聲。劉氏跌疼了P股還不要緊,更重要的是丟人現眼。她又氣又羞,實在難忍,憤恨之下,起身回宮去了。她一見哲宗,撲上去就哭了起來,添枝加葉地說是皇後欺負她。哲宗雖然心疼劉氏,一則她的確不該坐皇後的坐椅,二則說皇後欺負她也拿不出實據,隻好勸慰一番了事。

  內侍郝隨是劉婕妤的親信。他勸慰劉氏道:“那天的事情的確可氣,不過請你不要老放在心上。現在聖上還沒有兒子,隻要你早些生個兒子,皇後的坐椅還不注定是婕妤的嗎!”

  不久,孟皇後的女兒福慶公主病了,多方請醫吃藥,總不見好。孟皇後有個姐姐,頗通醫道。孟皇後召她進宮為福慶公主看病。照方吃藥以後,小公主的病依然不好。由於醫病心切,這位姨媽便去求了道家的符水帶進宮中,讓小公主喝。孟皇後一見,大吃一驚,急忙說道:“姐姐難道不懂得宮中規矩?行巫求符,大犯宮禁,怎能把符水帶進宮來?萬一奸人借此撥弄是非,說不定會釀成大禍的!”說著趕快讓人把符水藏了起來。等到哲宗進宮,孟皇後把這件事如實奏報了皇上,並命左右取出符水讓哲宗看過,當麵把符燒了。看到孟皇後這麽認真,哲宗反而安慰她說:“急著給公主治病,也是人之常情,沒有什麽可責怪的。”這樣孟皇後才放心了。

  郝隨整天對孟皇後找碴兒生事,想抓住把柄,鼓動皇上廢除孟皇後,把劉婕妤立為皇後。朝中宰相章悖,看到劉氏得寵,也極力討好。以求她在皇上麵前為自己說話。不久,發生了孟皇後的養母燕夫人和女尼法端為皇後禱祠祈福的事。郝隨得此消息,連忙奏報哲宗,說孟皇後在宮中行巫,說不定要生內變,一定要查清嚴辦。哲宗立即傳旨讓內侍頭領梁從政和皇城司頭領蘇珪辦理。

  梁從政和蘇珪領旨,就帶領衛士,逮捕皇後宮中宦官、宮女近三十人,帶回皇城司,逼他們招供。宮人不招,就嚴刑拷打,慘不忍聞。有的人受不了嚴刑,屈打成招。難道皇後真的在宮中幹這種事嗎?哲宗還有懷疑。他派禦史董敦逸複核這個案子。董敦逸複審時,看到被逮捕的宦官、宮女個個遍體鱗傷,沒有一人能說話,有的隻剩下了微弱的一口氣兒。他感到此中必有情節,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郝隨等人怕董敦逸為這件事翻案,急忙出來威脅。董敦逸知道事關重大,為了自己的官位和身家性命,上奏哲宗說梁從政、蘇珪所審屬實。在這前後,內有郝隨,外有章惇,又在哲宗麵前說了孟皇後許多壞話。至於劉婕妤,更在枕邊給哲宗吹風。在幾方夾攻之下,弄得哲宗是非不辨,於是在紹聖三年(1096)九月,下詔廢掉孟皇後,說她為邪言所惑,行巫不規,讓她出居瑤華宮,號華陽教主、玉清妙靜仙師,法名衝真。

  孟皇後被廢以後,不少正直的大臣都在私下議論這樣處置不公,對於董敦逸複核時不能主持公道,頗多指責。董敦逸也有些後悔,既然已經發現破綻,而沒有認真審查,有失職責,良心上受到譴責。二十天之後,董敦逸上奏哲宗道:“廢掉皇後,也許事出有因,但是情有可察。廢後詔書下達之日,陰翳滿天,是天不願意廢掉皇後;人為之流淚,是人不願意廢掉皇後。臣曾受命複核此案,倉促複奏,恐怕難免有錯誤,那樣將得罪天下後世。請陛下暫時收回成命,再命正直的大臣複核。如果有冤情,寧可因此處罰我,也不能使皇後遭到誣枉。”哲宗看到董敦逸出爾反爾,大為生氣,對輔政大臣說:“董敦逸身為諫官,反複無常,不能再讓他作禦史了。”輔政大臣曾布對哲宗說:“董敦逸的確不像話。但是,陛下命他複核該案,而今卻又貶他,那怎樣取信於內外呢?”這樣哲宗才沒有處罰董敦逸。

  哲宗長期不見孟皇後,卻又有些思念她了。想想冊立皇後之初,恩愛情義曆曆在目。又想到自古廢掉皇後的帝王,難免不受後世的指責,何況自己說皇後行巫不規,卻沒經過司法部門審理,後世又會怎樣議論自己呢?想到這裏,不由得長歎一聲道:“章惇壞了我的名節呀!”

  廢除孟皇後以後,章惇、郝隨等都想把劉婕妤立為皇後。由於哲宗對廢後一事感到後悔,章惇、郝隨等的願望一時沒能實現。後來劉婕妤果然生了兒子,取名趙茂。哲宗有了子嗣,大喜過望,就在元符二年(1099)九月,立劉氏為皇後。

  立劉氏為皇後的詔書剛剛傳出,大臣鄒浩就上奏哲宗,表示反對。他說:“仁宗的時候,郭皇後和尚美人兩人爭寵,仁宗既廢了郭皇後,又貶斥了尚美人,以示處置公道。到立新皇後時,不在妃嬪中選,而選於高門貴族,以避嫌疑,為後世樹立了榜樣。陛下輕易廢掉孟皇後,又立劉婕妤為皇後,實在於聖德有損!”哲宗答道:“祖宗已有成例,也不獨朕一人這樣做。真宗皇帝就曾冊立劉德妃為皇後。”鄒浩又說:“祖宗大德可以效法的多了,陛下不去學習,反而去效法他們的缺點,臣恐怕後世要紛紛指責陛下了!”哲宗一聽,勃然變色,但還沒有發怒,他手持鄒浩的奏疏考慮再三,火氣又慢慢壓了下來。哲宗想鄒浩也是為國家考慮,不必訓斥他了。第二天,章惇在哲宗麵前說了鄒浩許多壞話,請求哲宗不要寬恕。哲宗被章惇的話說得動了心,就罷了鄒浩的官。

  劉氏被立為皇後,當然十分高興。樂極生悲,當年閏九月,才兩個月的兒子趙茂夭折。禍不單行,第二年正月,哲宗又死去了,當時隻有25歲。

  哲宗沒有子嗣,立誰為新君,成了問題。為了商議這個問題,向太後把輔臣們召進宮中,邊哭邊說道:“國家不幸,去世的皇上沒有兒子,當務之急是趕快議定繼位的人選。”遇到這種情況,一般是由皇太後作主的。所以輔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人說話。隻聽宰相章悖說:“該立去世皇上的同母弟弟簡王趙似!”向太後說:“照理該立神宗的嫡子,可是我沒有兒子。”章悖又說:“要論年長,應該立申王趙泌。”向太後說:“申王有病,不能繼位,先帝曾說端王有福壽之相,而且仁孝,應該立端王。”章悖竟然反駁太後道:“端王輕佻,不可以君臨天下。”看到章悖這麽頂撞向太後,曾布忍無可忍,大聲訓斥道:“章惇敢違抗太後的旨意嗎?要聽太後的吩咐!”這樣章惇才不敢說什麽了。

  於是立即召端王趙佶入宮。在哲宗的靈柩前麵即位,他就是宋徽宗,是神宗的第十一個兒子。曾布等請求向太後暫時處理軍國大事。太後說:“皇上年紀已長,能夠處決政事,不必老身再垂簾多事了。”徽宗哭著懇求多時,向太後才答應暫時垂簾聽政。徽宗尊哲宗的劉皇後為元符皇後,立自己的夫人王氏為皇後。向太後和徽宗,都覺得孟皇後不該被廢,就在這年五月下詔自瑤華宮迎回孟氏,尊她為元祐皇後。

  孟氏恢複皇後位,最感不安的當然是元符皇後劉氏的親信郝隨,他極力鼓動輔政大臣蔡京,設法再把孟皇後廢掉。正在這時,恰巧有一個地方官名叫馮澥的上疏,論述不該恢複孟氏的後位。這封奏疏一上,許多大臣表示同意。徽宗不得已,隻好在崇寧元年(1102)十月,下詔罷免元祐皇後的稱號,讓她再次出居瑤華宮。就這樣,孟氏的皇後位又第二次被廢掉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正因為孟後再次被廢,以後徽宗、欽宗等皇室被金人掠走時,孟氏能夠留了下來。而且15年之後,即建炎元年(1127)五月,又被宋高宗尊為元祐太後。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