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宋太宗立太子

  哥哥的兩個兒子趙德昭、趙德芳,和弟弟趙廷美先後去世,宋太宗趙光義鬆了一口氣,覺得可以安安穩穩地把皇位傳給兒子了,誰知又出了新的麻煩。

  宋太宗有九個兒子,最有可能繼承帝位的是長子德崇。德崇不僅占著老大的位置,而且從小聰明機警,相貌也像太宗,深得太宗鍾愛。他十三歲那年,跟隨太宗到近郊打獵。突然,一個兔子竄出來,跑到太宗麵前,太宗大喊:“德崇,快射!”德崇彎弓搭箭,嗖的一聲,兔子應聲中箭,倒在地上。當時契丹使者也在打獵隊伍中,看到這個小孩子如此機警,弓箭嫻熟,大為驚奇。德崇先被封為衛王,又進封楚王,並改名元佐。趙廷美被送到房州安置,這本來是太宗為了把帝位傳給元佐而采取的步驟。可是,元佐不僅不承情,反而覺得太過分了。他極力營救這位叔叔,幾次請求太宗予以寬赦,遭到太宗的嗬斥。及至趙廷美含冤死去,元佐精神受到刺激,得了發狂症。身邊的人稍有過失,他不是抄起棍子打,就是拿起刀劍刺。經過太醫百般醫治,元佐的病好了一些。太宗非常高興,於是大赦天下,想以此為元佐消災解病。

  雍熙二年(985)九月,一天傍晚,元佐看見好幾位親王,帶著隨從,前呼後擁,從他府門前經過。他隨便問道:“你們到哪裏去了?”隻聽有人回答說:“今天是重陽節,聖上召我們到禦花園賜宴,宴後比賽射箭,玩得好不快活,現在是要回府去。”原來,由於元佐有病剛好,太宗為了使他安靜休養,沒有召他進宮歡度重陽節。元佐卻不體諒太宗的好意,十分生氣地說:“他們都應召同皇上一起歡宴射箭,獨有我不能參加,這明明是嫌棄我了,難道我不會自家飲酒取樂嗎?”他立即令人擺上酒菜,狂吃猛飲,自得其樂。不知不覺喝得大醉,竟然放起火來。一時之間,煙霧騰騰,烈焰衝天,眾人趕快撲救,哪裏救得下來?隻見好端端的一座楚王府,被燒得一塌糊塗。還算萬幸,元佐被救了出來。

  太宗知道以後,十分震怒。他派人對元佐說:“你身為親王,已經是至富至貴,為什麽要幹這種混帳事情?國家有法律,我不敢徇私舞弊,咱們的父子之情,到此斷絕。”到了這步天地,元佐再也無話可說。他二弟陳王元佑和宰相、大臣,號啕痛哭,請求太宗寬恕元佐。太宗一邊流淚,一邊對大臣們說:“每當朕讀書,看到前代帝王子孫不遵教誨,行為不軌,未嚐不扼腕憤恨。沒有料到我家裏竟出了這樣的事。”他下詔把元佐廢為庶人,遷到均州安置。元佐接到詔書,隻好離開都城,順著大路,前往均州。宰相宋琪率領百官,連著上了三道表章,請求太宗姑念元佐有發狂之病,格外施恩,把他留在京師。這樣太宗才下詔把他召還。元佐走到黃山,接到詔書,又返回京城。太宗怕元佐再鬧出事來,把他幽禁在南宮,不得自由行動。

  太宗即位以後,一直沒有立太子。大臣們擔心萬一太宗突然有個好歹,因為沒有合法繼承人而發生變亂,認為這是國家麵臨的一個大問題。一天,大臣馮拯上疏太宗,提出早立太子,以定國本。無奈太宗對大臣們的苦心卻不理解,似乎一說立太子,就意味著自己的寶座不長了。因此,他看到馮拯的奏疏,大為惱火,訓斥馮拯多管閑事,下詔把他貶到嶺南。從此以後,朝廷內外再也不敢提立太子的事了。

  淳化五年(994)九月,寇準從青州(今山東益都)調到中央任諫議大夫。諫議大夫是諫院的長官,職務是議論朝政得失。他拜見太宗時,再次提出早立太子的問題。也許這時太宗年紀大了,感到這事已非辦不可,不僅沒有訓斥寇準,反而和顏悅色地問寇準道:“在我的幾個兒子當中,你看可以把國家托付給哪一個?”寇準答道:“陛下為天下選擇國君,不應當和婦人、宮中人商量,也不應當和近臣商量,應當由陛下獨斷。你看誰深孚眾望,就選擇誰。”

  太宗低頭思考了好大一會兒,又讓其他人都退下去,這才對寇準說:“你看襄王可以嗎?”寇準答道:“知子莫若父。聖意既然以為可以,我希望就決定下來。”隨即,太宗下詔以襄王為開封尹,並且進封壽王。襄王名元侃,是太宗的第三個兒子。至道元年(995)八月,太宗下詔立壽王元侃為皇太子,並且把他的名字改為趙恒。

  太宗為什麽不願把國家大事托付給老二陳王元佑呢?是不是太宗不喜歡他?不是。元佑姿貌雄毅,沉靜寡言。老大元佐得了狂病之後,他被封為開封尹。這是太宗當皇帝之前擔任過的官職,可見太宗是很器重他的。他當了五年開封尹,政事沒有過失,說明也很有本事。但是,他沒有當皇帝的福氣。淳化三年(992)十一月的一天,元佑早起上朝,剛剛坐下,覺得身體不舒服,趕快退回府中休息。太宗放心不下,親自到他府中探視,見他病勢已十分沉重。太宗急得“元佑!元佑!”連叫幾聲,起初陳王還能夠答應,稍過一會兒,就一命嗚呼了!這才輪到老三元侃接班。

  從唐末以來,政局多變,爭戰不休,冊立太子的典禮,已經廢止將近一百年。這次立趙恒為太子,太宗下詔大赦天下,還舉行了隆重的典禮,全國都非常高興。當太子拜謁太廟還宮的時候,東京的百姓夾道觀看。有的人見太子儀容俊秀,止不住歡呼道:“真是個少年天子啊!”

  太宗聽到這話以後不大高興。他把寇準召來,對寇準說:“人心歸向太子。那麽,置朕於何地呢?”寇準一聽是為這事,立即再次叩頭,說道:“人心歸向太子,這正是社稷的福氣啊!實在可喜可賀,有什麽可擔心的呢?”聽了這話,太宗才恍然明白。他回到後宮,把寇準的話告訴皇後、嬪妃。她們也像寇準一樣,向太宗稱賀。太宗這才轉憂為喜。

  對於訓教太子,太宗十分精心。為了使太子盡快學好安邦治國之道,太宗讓李至、李沆作太子賓客(職責是調護、侍從、規勸太子)。太宗明諭太子要以師傅之禮敬事李至、李沆。太子也的確尊崇賓客,見了賓客,一定先施禮,每回迎送賓客,都要到門口。李至、李沆覺得禮數太重,就上表給太宗,說委實不敢當。太宗下詔答複說:“我看古來賢明的君主,都要挑選德才學識兼備的人輔佐太子,使太子得到良好的調護。二位重任在肩,所以朕規定了特殊的禮數。用不著謙謝,希望體諒朕的用心。”

  李至、李沆非常感動,晉見太宗,當麵感謝。太宗又對他們說:“太子賢明仁孝,國家的根本牢固了。卿等務必盡心誨導,太子言行合乎禮數,就讚助他;作事欠妥當的,一定要認真規勸。至於古聖先賢的經典,有益於作人處事治國的義理,這都是卿等十分熟悉的,用不著朕一一囑咐。”李至、李沆不敢辜負太宗的厚望,盡心輔導太子。太子生性聰慧,經籍史書,稍加講解,即可明白,記性也好,很快就能背誦。二李看到心血得到補償,非常高興。他們心想,太子日後一定是個賢明的君主。

  至道三年(997)二月,太宗患病,精神委頓,無力上朝,隻能在便殿處理政事。內侍王繼恩因為在太宗即位時立有大功,受到信任,很有權勢。他看太子趙恒頗為英明,一旦登基,自己權勢難保,就偷偷和參知政事(副宰相)李昌齡等,謀劃立已經被廢的楚王元佐。內侍有機會接觸皇後李氏,他就在李皇後麵前說太子的壞話,以離間他們之間的關係。一天,宰相呂端到宮中看望太宗,見太子不在太宗身邊,心中產生了懷疑。呂端心想,聖上病危,太子必須不離左右,以防變故發生。他寫了“大漸”兩字,讓親信送給太子。“大漸”就是皇帝病危的意思,他用這兩個字提醒、催促太子,疾速入宮侍奉太宗。

  這年三月,太宗駕崩,終年59歲。太宗一咽氣,王繼恩就給李皇後出主意,讓她召宰相呂端入宮,想借助呂端,實現他們的預謀。其實,呂端早已懷疑王繼恩了。當王繼恩去見呂端,傳達皇後召見的旨意時,呂端對王繼恩說:“請你到書閣裏看個東西。”等王繼恩一進去,呂端立即把門從外麵鎖了起來,然後自己火速進宮。

  李皇後看到呂端進來,說道:“皇上駕崩,應該立長子為嗣,這樣順理成章,你看應該怎麽辦?”皇後本來是啟發呂端同意立元佐,但是呂端卻說:“先帝立太子,正是為的今天。天下都知道壽王是太子,怎麽能夠再變動呢!”呂端義正辭嚴,皇後無言以對,隻好讓太子壽王趙恒即位。

  當群臣在殿下朝拜新皇帝時,呂端抬頭一看,新皇帝在簾子後麵,看不清麵目。會不會有變故呢?他大著膽子拾級上殿,請侍臣卷起簾子,看清楚的確是太子,這才下殿引導群臣跪拜叩頭,齊呼“萬歲”。這個新皇帝就是宋真宗。

  原先,太宗準備讓呂端作宰相時,有人對太宗說:“呂端糊塗,不是相材。”太宗說:“你不了解他,呂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的確,在關鍵時刻,呂端是大智大勇,果斷又精明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