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八節 甘露之變

  寶曆二年(826)十二月八日,敬宗被害後,劉克明、蘇佐明等人假傳遺詔,立憲宗第六子絳王李悟為帝。但是,負責軍國要政的樞密使王守澄、禁軍首領梁守謙等不肯罷休,起來對抗。最後,他們率禁軍殺死了李悟、劉克明和蘇佐明,迎立敬宗弟弟李昂繼承帝位,曆史上稱為唐文宗。

  文宗是穆宗的第二子,12歲時被封為江王,性格恭儉儒雅。他在王邸時,喜歡讀《貞觀政要》,對太宗的勤政非常向往,因而即位以後,每次接見群臣,都用很長時間討論朝政。當時朝廷有個規定,天子單日臨朝理政。為此,文宗對宰相說:“我想和你們每天都見麵。”對官員的任免,文宗也極其認真。宰相府提出候選人,他總要親自接見,當麵考察,然後再頒布任命詔旨。一次,中書提名鴻臚卿張賈為衢州刺史,文宗同意了。張賈好賭博,當他和文宗告別赴任的時候,文宗問:“聽說你善博?”張賈回答:“隻是政事之餘,和朋友們玩玩,不妨礙政務。”文宗卻說:“怎麽能有貪好而又不妨礙政務呢?”張賈赴任後馬上改變了這一劣習。

  除謹慎地用人行政之外,文宗當時最關心的是怎樣鏟除宦官。因為宦官專權,左右朝政,甚至危及帝王的生命,這些使他感到非常憂慮。

  最初,文宗想利用朝中大臣的權力來抑製宦官。他先後提拔韋處厚、路隋、李德裕、牛僧孺為宰相。這些人都是通過科舉道路做官的,又多出身豪門大族,為了維護他們自身的利益,彼此之間互相排擠、各樹宗派,進行著激烈的“黨爭”,有的不惜和宦官相勾結。在這種情況下,文宗隻好等待時機,物色新的人選。

  大和四年(830)九月的一天,長空萬裏無雲,深秋的風帶著涼意掠過皇宮,燦爛的陽光給每座宮殿都抹上了一層金色。在這金風送爽的美好時節,文宗心裏也似乎爽快了許多。他正在宣政殿和翰林學士宋申錫單獨談話。宋申錫似乎看出了文宗的心思,也毫不隱諱,直抒己見。在文宗表露了自元和以來,宦官擅權,心頭憤懣,因而總感到憂煩的思想之後,宋申錫表示:對於宦官,隻能逐漸地剪除。他詳細地向文宗談了自己的看法。文宗認為宋申錫深沉有謀略,便讓他當了宰相。誰知,到大和五年(831)二月,宋申錫的計謀還沒來得及實施,就被宦官王守澄發覺了。王守澄反守為攻,指使軍吏豆盧著誣告宋申錫和穆宗第六子漳王李湊謀反。豆盧著說得繪聲繪色,許多大臣信以為真,文宗本人一時也分辨不清。於是,宋申錫被貶為太子右庶了,失去了宰相的大權。就這樣,文宗企圖通過宋申錫打擊宦官的計謀中途夭折。

  但是,文宗並沒有失去信心,仍在尋找可以幫助他的人,特別注意那些出身寒微的朝臣。終於,他找到了李訓和鄭注。

  李訓是肅宗時期宰相李揆的族孫,祖輩雖然是大士族,但到他的時候已經破落。李訓身材魁梧,神情灑落,才思敏捷,善於揣摩人意,還精通經學,中過進士;因為一些事情的牽連,被流放到嶺南,後被朝廷赦免,回到洛陽居住。當時李逢吉做洛陽留守。李逢吉當過朝廷宰相,不滿意洛陽留守的職務,還想重掌朝綱,又沒有辦法,所以常常流露出悶悶不樂的情緒。李訓知道他的心思,便常和他往來。經過多次接觸,李逢吉認為李訓可以利用,就給李訓許多金帛珍寶,派他到長安走動行賄,為自己重返朝廷創造條件。李訓到了長安,首先買通的人是鄭注。

  鄭注是怎樣一個人呢?原來,鄭注本姓魚,改姓鄭,人們叫他魚鄭,原是個懂得藥理而奔走於長安豪門大戶的江湖術士,後被襄陽節度使李愬重用,留在他的衙署任職。李愬後來移鎮徐州,鄭注又以職事身份隨往。有關軍政事務,李愬都讓鄭注參決。當時,宦官王守澄在徐州監軍,開始對鄭注很厭惡,認為他是一個詭辯陰狡的人。一天,他和李愬談起,表示要除掉鄭注。李愬告訴王守澄說:鄭注是一個有奇才的人,你不妨和他接觸一次,如果認為不好,再除去也不遲。李恝命鄭注前往拜見王守澄。王守澄開始還有些不高興,等和鄭注深談起來,才認為鄭注有機謀,是一個可利用的人,便改變了對他的看法。王守澄還把鄭注請進內室,促膝交談,表示相見太晚。第二天,王守澄對李愬說“真如同你所說,鄭注果然是個奇才。”此後,鄭注和王守澄來往密切,漸漸地兩個人形影不離了。大和八年(834)文宗得病,王守澄讓鄭注給文宗看病,效果頗好。從此,鄭注逐漸得到文宗的信任。因為以上的情況,所以,當李訓買通鄭注後,通過鄭注的關係,李訓也很快得到王守澄的信任和文宗的賞識。

  最初,王守澄把鄭注和李訓引薦給文宗是懷有個人目的的。當時,朝廷裏左右神策軍的矛盾很大。王守澄是右軍中尉。他把鄭注、李訓推薦給文宗,為的是對付左軍。誰知事與願違,鄭注、李訓與文宗朝夕相處,長久交談,越來越親密,對王守澄反而疏遠了,鄭注和李訓向文宗獻計,要首先除掉宦官,然後再慢慢解決別的問題。文宗認為他們二人可用,便在大和九年(835)七月頒布詔書:任命李訓為兵部郎中、翰林學士,後又升禮部侍郎、同平章事,賜金紫服;鄭注為通王府司馬,充右神策判官。李訓、鄭注既然掌握了朝中大權,便利用有利的形勢,乘機尋求到支持者:舒元輿、王涯、賈、郭行餘、羅立言等人。舒元輿在朝中任刑部侍郎,王涯任弘文館大學士,賈為禦史大夫,郭行餘是禦史中丞,羅立言是長安京兆少尹。

  鄭注、李訓先是利用宦官內部的矛盾,不動聲色地收拾了左神策軍中尉韋元素。王守澄對此感到很滿意。隨後,鄭注、李訓又推薦宦官仇士良當左神策軍中尉。仇士良原來和王守澄一夥,在擁立文宗當皇帝過程中有功,因為王守澄對他沒有提拔,所以心懷不滿。鄭注、李訓建議文宗提拔仇士良,就是要牽製王守澄。不久,鄭注、李訓又慫恿文宗提拔王守澄為左右神策觀軍容使,解除他中尉的兼職,從而削奪了他的實權。大和九年十月初九日,在鄭注、李訓策劃下,文宗派遣中使李好古攜帶有毒的酒食賜給王守澄。王守澄遂被毒死。在此之前,他們還以追查憲宗被害為名,亂棍打死了在外地當監軍的宦官陳弘誌。

  不久,文宗任命李訓和舒元輿為宰相。李訓為了更好地和宦官抗衡,進行了更周密的布置。他通過文宗讓郭行餘、王璠分別當了邠寧節度使和太原節度使,掌握了地方的軍政大權;讓韓約當金吾衛將軍,召募軍隊,聚集力量;讓鄭注出任鳳翔節度使,作為外援,以應付可能發生的事變。這一切安排好了以後,著名的甘露之變發生了。

  大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天氣晴朗,陽光溫和,微風不時地陣陣吹過。按照李訓事先的安排,文宗臨朝紫宸殿,會見百官。在大臣們還沒有啟奏時,左金吾衛大將軍韓約上殿陳奏:左金吾衛衙中的石榴樹上降有甘露,請皇上去看。左金吾衛衙門在含元殿旁邊。於是,文宗率領百官移往含元殿,並命宰相李訓前去查看甘露。李訓去了一會兒,回來上奏說,甘露未必是真的,不宜馬上宣布,以免天下官吏都要祝賀。文宗聽後,表示要弄清楚,就又命令左右神策軍中尉仇士良、魚誌弘帶領眾宦官前往,務必看明白回奏。這時,左金吾衛衙署院裏早已設下伏兵,隻等宦官們進去就動手。仇士良、魚誌弘遵照文宗旨意,帶領宦官前往。他們剛走,李訓又下令召集在丹風門外的兵士們進宮,準備接應。

  誰知,仇士良等人剛走進左金吾衛衙署的院中,韓約因為太緊張,竟然臉色發白,頭上冒汗。這時已是秋末冬初時節,天氣寒涼。仇士良看到韓約的樣子,感到非常奇怪。這時,恰巧又有一陣風兒吹過,院中布幕的一角被掀開,露出了伏兵的鎧甲。仇士良見後大吃一驚,趕忙退身出院。當時看門的衛士想把院門關閉,但動作慢了點,又被仇士良大聲斥喝嚇住了,才使宦官們得以走脫。仇士良回到殿上,向著文宗大喊情況有變。

  李訓見情況發生了變化,連忙大聲呼喊:“邠寧、太原的士兵,快快上殿保駕,有功的,每人賞錢一千貫!”兵士們聽後,紛紛手持武器上殿。這時,仇士良帶領一些宦官已經搶先把文宗扶上軟轎,正往大殿裏抬。李訓看見後,緊緊地拉住轎子不放。就在雙方搶奪的時候,四百名衛士已經來到殿上,他們揮舞刀劍向宦官砍去。頃刻間,十幾個宦官倒在血泊中。就在這時,仇士良帶領其它宦官,飛快地把文宗軟轎抬進了後殿。李訓再次向前阻擋時,被宦官郤誌榮當胸一拳,打倒在地。就這樣,文宗終於被仇士良等宦官搶抬到宣政殿內,殿門也關上了。宦官們搶奪皇上成功,高興得連呼:“皇帝萬歲。”而文武百官們則一個個目瞪口呆,不知所措,隔了好一會兒才各奔東西,競相逃命。

  仇士良把文宗搶到手中,他手中又掌握著禁軍,於是,假傳文宗聖旨,命令宦官帶領四五百名宮廷禁軍,從含元殿殺出。李訓和韓約以前從長安城中召募來的士兵,多是無業遊民,又沒有經過嚴格訓練,抵擋不住禁軍的衝擊,最後大部分四散逃命,一部分就地戰死。朝廷官員大大小小受牽連而死的有六七百人。王涯、賈、舒元輿、王璠、郭行餘、羅立言、韓約、李孝本、李訓、鄭注十幾個大臣的家族全部被殺。這個本想誅殺宦官的甘露之變,最後竟以宦官大殺朝臣而告終。文宗打擊宦官的計謀再一次遇到了挫折。

  當含元殿上還在混戰、李訓被擊倒在地的時候,他就已經感到大勢已去,無法挽回,於是匆匆離開了皇宮,單騎馳往終南山(今陝西眉縣南),投奔了他的好友寺僧宗密。宗密想讓李訓剃發出家,被人阻止。李訓無奈,又離開終南山,前往鳳翔。但是,他剛離開終南山,便被盩厔(今陝西周至)鎮將宗楚捕獲,在押送京城的途中被害。

  鄭注在鳳翔節度使任上,時刻準備策應李訓在朝中對宦官的鬥爭。當他聽到李訓即將起事時,便從鳳翔率親兵五百名直奔京師,中途走到扶風得到了李訓失敗的確切消息。於是,他又返回鳳翔,後被宦官監軍使張仲清殺害。

  甘露之變以後,宦官的氣焰更加囂張。他們把握了宮廷大權,文宗不僅成了傀儡,而且成了囚徒。開成五年(840),他終於被宦官們殺死在大明宮中的太和殿,死時33歲。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