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節 馬嵬驛之變

  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初九日,平盧節度使安祿山在範陽(今北京地區)發動了叛亂,15萬叛軍絡繹南下,不絕於道,直指都城長安。一時間北方大地煙塵滾滾,戰火熊熊,百姓逃亡,一片混亂。開元以來的太平景象一去不複返了。

  安祿山是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人,本姓康,叫軋犖山。母親阿史德氏,是突厥的巫師。安祿山早年喪父,隨母親在突厥中長大,後因母親改嫁給突厥人安延偃,他才改姓安,叫安祿山。安祿山懂得五種胡語,起初做互市牙郎後來才慢慢當上了帶兵的大將。天寶元年(742)安祿山任平盧(唐方鎮名,為玄宗時十節度使之一,治所在營州,今遼寧朝陽)節度使,天寶十年(751)又兼任範陽、河東二節度使,自此他重兵在手,大權在握,威振河北,成為朔方守邊的悍將。安祿山善於獻媚取寵,又有邊功,所以很為唐玄宗喜愛。有一次,唐玄宗指著他的大肚子開玩笑說:“這裏邊是什麽東西,以至大到這個樣子?”安祿山回答說:“沒有別的,隻有一顆忠於皇上的心。”玄宗聽後非常高興,以後對他就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寵愛。

  開元以來,天下平靜無事,百姓安居樂業,都城長安非常繁華,唐玄宗帝後們的生活也更加奢靡。安祿山向往繁華的京城,垂涎唐玄宗帝後們的那種人間天堂的富貴生活,漸漸滋長了政治野心。可巧當時朝中宰相楊國忠和安祿山有矛盾。楊國忠本名楊釗,武則天時代的朝中幸臣張易之是他的舅父。楊國忠並沒什麽本事,隻是能喝酒,品行又有些不端,起初許多人看不起他。他為了改變處境,便去從軍,在蜀地當上了一名負責屯田的低級軍官。因為他屯田的成績出色,盡管益州長史張寬討厭他的為人,甚至還用鞭子抽過他,但楊國忠還是被提拔為新都尉,不久又升為金吾衛兵曹參軍。以後,因為楊國忠的妹妹楊貴妃得寵於唐玄宗,劍南節度使便把他引為賓佐。不久,他又被提升為監察禦史。天寶八年(749),楊國忠兼權太府卿事,負責掌管皇宮的財政,從此出入宮廷,日益受到唐玄宗的寵幸。天寶十一年(752),楊國忠當了宰相,兼吏部尚書、集賢殿大學士,太清、太微宮使,判度支、劍南節度使,山南西道采訪使,兩京出納租庸鑄錢使,成為風雲一時的人物。楊國忠看到安祿山恩寵殊深,掌握兵權,日益跋扈,恐怕將來在朝中的地位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陷害他,多次在唐玄宗麵前告安祿山的狀,說安祿山將來可能會謀反,但唐玄宗始終不信。對楊國忠的這些行為,安祿山逐漸有所察覺。於是,他們兩人的矛盾日益加深。安祿山叛亂朝廷,揮兵南下,就是打著誅殺楊國忠的旗號。

  由於朝廷軍備廢弛,兵不善戰,安祿山叛軍所過之處,政府軍頃刻瓦解。十二月初一日,安祿山在靈昌郡(今河南滑縣東)渡過黃河,相繼攻陷陳留郡(今河南開封南)、滎陽郡(今河南滎陽),十二日占領東都洛陽。天寶十五年(756)正月,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並派兵進攻長安。

  安祿山叛亂發生後,唐玄宗曾先後派出大將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郭子儀等領兵拒守,但都陸續遭到失敗。天寶十五年六月初九日,潼關失守,長安城處在危急之中。迫於無奈,唐玄宗隻好放棄長安,出走四川。

  天寶十五年六月十三日,一個細雨霏霏的清晨,唐玄宗出了長安延秋門,踏上了避難四川的途程。由於將帥們正在各地領兵作戰,他的隨從人員隻有宰相楊國忠、韋見素,內侍高力士及太子、親王和羽林軍將領。上午,他們到達鹹陽望賢驛歇息。這裏的官吏早已逃跑,沒有人給玄宗進奉食物。唐玄宗靠在宮門的大樹下,又饑又渴,直到中午,才有幾個百姓送來一些吃的。這天傍晚,他們又趕到了金城縣,當夜就在智藏寺裏安歇。

  六月十四日,唐玄宗一行來到馬嵬驛(今陝西興平西)時,護衛的禁軍突然停止前進,一時間喊聲四起,群情激憤。玄宗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心裏感到非常慌亂。就在這時,龍武大將軍陳玄禮上奏說:“安祿山叛亂,率兵直指長安,是以誅殺楊國忠為名,而人們對楊國忠確實也充滿了憤怨。現在局勢危難,人心動亂,請皇上體察群情,為國家根本利益考慮,把楊國忠及其黨羽置之以法。”在陳玄禮對玄宗說這些話時,正巧有二十一名吐蕃使者在驛門外和楊國忠說話。衛士們見此情景,大聲喊道:“楊國忠連同蕃人謀反嚴於是,羽林軍將領指揮兵士們包圍了驛館,殺死了楊國忠及其黨羽。”事後,軍士們還不解散,驛館仍處在包圍之中。唐玄宗不清楚是什麽原因,派高力士向前詢問。不一會兒,高力士回奏說:“將士們已殺楊國忠,但因貴妃還在宮中,心懷恐懼,所以不敢散去。”玄宗無奈,便命高力士賜貴妃自盡。這樣,楊貴妃被賜死在驛館中的佛堂,後又被埋在驛館兩邊的路旁,當時隻有38歲。楊貴妃死後,應當地百姓的要求,玄宗把太子李亨留下組織破敵,收複京城。

  馬嵬驛之變平息了,玄宗又踏上了通往四川的道路。想到前途無定,楊貴妃身亡,他內心無限淒楚。楊貴妃到底是怎樣一個人?為什麽唐玄宗對她如此迷戀?讓我們追述一下往事吧。

  那是開元二十四年(736),玄宗寵愛的武惠妃病故了。哀悼之餘,玄宗尋遍後宮,幾千人中竟沒有一個他中意的。就在這時,有人上奏說,前蜀州司戶楊玄琰的女兒是絕代佳人。楊玄琰早已病死,他的女兒正在當道士,號太真,是個有傾國姿色的女子。她姿質豐豔,善於歌舞,通曉音律,聰明過人。玄宗召見後非常喜愛,就把她留在宮中,禮遇如同武惠妃。楊太真有三個姐姐,個個有才有貌,玄宗一起封她們為國夫人:一個為韓國夫人,一個為虢國夫人,一個為秦國夫人。天寶初年,楊太真被封為貴妃,她死去的父親被追封為太尉、齊國公,母親被迫封為涼國夫人,叔父玄珪授為光祿卿,從兄楊銛授鴻臚卿,楊錡授侍禦史,均賜給住所,和宮城相連,韓、虢、秦三夫人和鈷、錡五家,每有請托,府縣承迎,四方賂遺,門庭若市。就這樣,楊貴妃一人得寵,楊氏一族都富似公卿了。

  天寶五年(746)七月,楊貴妃因為受到唐玄宗的微責,被送回楊銛家中。就在楊貴妃離去的這一天,都到了中午,唐玄宗也不吃飯。高力士知道玄宗的心思,就把供帳、器玩、廩餼等辦了一百多車,又把玄宗的禦饌分了一半,送到楊鈷家中給了楊貴妃。盡管這樣,唐玄宗仍然很不高興,下午,他又無緣無故地發怒,鞭笞了左右的宮人。高力士於是又奏請,把楊貴妃迎回宮中。就在那天夜裏,唐玄宗打開了皇宮中的安興門,把楊貴妃迎回宮,這才轉怒為喜,並對楊貴妃再三撫慰。第二天,韓、虢二夫人又進食給唐玄宗,唐玄宗歡宴整整一天,高興得賞給宮人們許多錢。此後,楊貴妃更加得寵,玄宗每到外地遊幸,她都要隨侍,乘馬的時候便由高力士執轡授鞭。皇宮中專供楊貴妃織錦刺繡的工匠有七百人,雕刻鎔造的工匠也有數百人。玄宗每年十月到華清宮楊國忠兄弟姐妹五家都要隨行,每家為一隊,每隊一色的衣服,五家合隊,衣服的顏色鮮豔奪目,在陽光照耀下,仿佛百花競開。車隊過時沿途滿是珠翠發出的悅耳的響聲和散發的芳香;道路上掉落的金銀首飾多得數也數不清。

  天寶九年(750),楊貴妃再次被送出皇宮。當時有個叫吉溫的大臣上奏玄宗說:“婦人家見識不遠,頂撞了皇上,但貴妃終究久承恩寵,為什麽你不在後宮留一塊地方,作為她的葬身之地,而偏偏讓她到宮廷外麵忍受屈辱呢?難道你真忍心這樣做嗎?”玄宗聽後,神色黯然,立刻派遣後宮官員張韜光前往楊貴妃的住處撫慰,並賞賜禦饌。貴妃哭著請張韜光轉奏玄宗說:“我沒有順從皇上,罪當萬死。我的一切都是皇上恩賜的,隻有膚發是父母所給。”楊貴妃用剪刀剪下一綹頭發,請張韜光轉奉玄宗。唐玄宗看後,大吃一驚,惋惜得連連搖頭,就又馬上派高力士把楊貴妃召還宮中。

  唐玄宗就是這樣地依戀楊貴妃。因此,馬嵬驛事變後,當他行進在通向四川的流亡途中,隻身單影,回憶起和楊貴妃的往昔生活,感到無限惆悵。

  天寶十五年七月,太子李亨在靈武(今寧夏靈武南)稱帝,改元至德,並很快組織起了自己的中樞機構,他就是曆史上的唐肅宗。於是,唐玄宗改稱太上皇。八月,玄宗到達成都。至德二年(757)正月,安祿山被他兒子安慶緒殺死。九月,長安和洛陽相繼收複,肅宗從鳳翔(今陝西鳳翔地區)返回京城,同時派遣太子太師韋見素前往四川迎回玄宗。十二月,玄宗回到長安,肅宗前往望賢宮奉迎。當玄宗看到肅宗前呼後擁、隨從眾多的情景時,仰天長歎說:“我享國長久,不知天子之貴,今日見到我兒子當了皇帝,才感到天子的尊貴啊。”當玄宗走在從開運門至丹風門的路上時,旗幟蔽空,彩棚夾道,歡迎的人成千上萬,他再一次發出了慨歎之聲。

  玄宗回到長安不久,便派中使前往祭奠楊貴妃,並詔令改葬。禮部侍郎李揆對此上疏說:“龍虎將士們當初誅殺楊國忠,因為他有負國家,引起了安祿山叛亂。現在如果太上皇改葬死去的貴妃,難免將士們產生疑懼之心,臣意葬禮不可行。”由於李揆的阻止,才停止了對楊貴妃的改葬禮。但是,唐玄宗始終懷念著楊貴妃,最後,他還是秘密派人把楊貴妃改葬在另外一個地方了。楊貴妃最初埋葬時,因為處置匆忙,隻用一條紫褥子把屍體裹起。這次玄宗派人秘密改葬,貴妃的屍體已經腐壞,但佩帶的香囊還在。後宮官員把香囊上獻給玄宗,玄宗凝視很久。後來,唐玄宗派人把楊貴妃的像畫下來,安置在另一座宮殿中,每天早晚,都要到這裏來看一看。每當玄宗佇立在楊貴妃的畫像前,看著上麵那鮮豔的服飾,嫵媚的笑臉,含情的眼睛,馬嵬驛之變的情景就又浮現在他的麵前,不由得發出幾聲輕微的感歎。

  上元二年(761)四月初十日,78歲的玄宗死於長安皇宮中的神龍殿。一年以後,五十二歲的肅宗也在長生殿身亡。又過了一年,即廣德元年(763)初,曆時八年的安史之亂才最後平定。“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時坐在皇宮中的,已經又是一個新的帝王了,他的名字叫李豫,就是曆史上的唐代宗。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