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裏戰役結束後,艾森豪威爾派專欄作家厄尼·派爾去采訪布萊德雷,發表了5000字的連載文章,布萊德雷的名字顯赫地出現在美國報刊上,他在全國開始揚名。巴頓因兩次打耳光事件而受到困擾。1943年8月,西西裏戰役接近尾聲,羅斯福、丘吉爾和盟軍最高司令部在加拿大魁北克召開了“四分儀”會議。在魁北克會議上,原則上決定由美國指派一名將軍指揮“霸王”行動,丘吉爾、羅斯福也同意馬歇爾擔任這一角色。
進攻意大利南部的戰役將由亞曆山大負責,蒙哥馬利的第8集團軍和馬克·克拉克的美國第5集團軍於9月初分別向卡拉布裏亞、薩萊諾進攻。布萊德雷的第2軍列入了薩萊諾戰役的預備隊,一旦克拉克出現“意外”,布萊德雷將指揮第5集團軍。
“霸王”行動計劃已確定,馬歇爾急於擬定詳細計劃。8個月後,法國海岸登陸就要實施,而此時美國在英國仍沒有一個集團軍司令部和司令。1943年8月25日,馬歇爾致電艾森豪威爾,建議由布萊德雷盡快去英國籌建第1集團軍並擔任司令。這一天,布萊德雷正和艾森豪威爾在北非審閱克拉克進攻薩萊諾的計劃。他根本不知馬歇爾的建議,正為接替克拉克作準備。
在倫敦亨利機場,布萊德雷的新上司雅各布·L·德弗斯中將前來迎接,並把布萊德雷安頓在多爾切斯特旅館。布萊德雷在倫敦呆了一周,於9月14日飛回美國為第1集團軍選調人員。
9月21日布萊德雷向馬歇爾客觀地匯報了西西裏戰役的得失,盡量避免涉及個人。他也沒在馬歇爾麵前替巴頓美言,因為在戰役中巴頓的確使人失望。
第二天,馬歇爾的秘書弗蘭克·麥卡錫通知布萊德雷要去向羅斯福總統匯報西西裏戰役的情況,布萊德雷猜想這是馬歇爾的主意。他細心地準備了匯報的內容,這是總統第一次正式聽取自己的匯報,事關重大。
羅斯福總統聽完匯報後便向布萊德雷詳細述說了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布萊德雷得知這一最高級的秘密後大吃一驚。他有點惴惴不安地離開了總統的辦公室,此後也未向任何人談過此事。
馬歇爾決定,在“霸王”行動計劃確定主帥以前,布萊德雷除在英國擔任第1集團軍司令外,還要建立一個集團軍群司令部並代理集團軍群司令。因此,布萊德雷必須組織兩套班子。
10月2日,布萊德雷又到了倫敦。第1集團軍群司令部設在倫敦西區布朗西斯廣場,第1集團軍的司令部則設在布裏斯托爾的克利夫斯學院。布萊德雷的卡迪拉克牌大型高級轎車來往穿梭於兩個司令部之間。布裏奇在倫敦任布萊德雷的副官,漢森則在布裏斯托爾任副官。
由於“霸王”作戰行動的主帥遲遲未定,布萊德雷在一些細節問題上很難作安排。1943年12月6日,羅斯福任命艾森豪威爾為“霸王”行動總指揮。
布萊德雷在倫敦獲知這一消息,既為馬歇爾留在華盛頓保持原有職位並參與盟軍最高司令部的決策而高興,又為他不能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潘興”而惋惜。艾森豪威爾將成為這樣的人物。
幾周後,艾森豪威爾任命布萊德雷為集團軍群司令。
布萊德雷知道登陸行動隻能成功,不能失敗,否則希特勒就會利用其“秘密武器”,包括火箭、噴氣式飛機和改進的潛艇進行反撲。
布萊德雷和艾森豪威爾、蒙哥馬利、比德爾·史密斯及其他軍官經常討論“霸王”作戰計劃。艾森豪威爾有了更多的權力和精力,他的行動也更加果敢。對於計劃,布萊德雷提出了三個方麵的修改補充:
首先,布萊德雷主張加強進攻力量。攻擊部隊增加到5個師,海軍提供更猛烈的炮火支援,登陸最好在夜間進行。同時,布萊德雷力主取消西西裏島空降失利後對使用空降部隊的限製,將第82和第101空降師首先空降在“猶他”灘,打亂敵人的部署。但艾森豪威爾的英國戰術空軍司令利·馬洛裏反對此項建議,認為傘兵要損失50%,滑翔部隊要損失75%。最後艾森豪威爾支持了布萊德雷。
其次,布萊德雷主張在法國馬賽附近開辟第二個登陸點,以便把德軍從諾曼底吸引開,同時向登陸部隊提供支援和開辟補給品港口。這個建議稱為“鐵砧”行動,艾森豪威爾、馬歇爾對此一致同意。但是,丘吉爾、艾倫·布魯克和蒙哥馬利均不同意,他們想利用“鐵砧”行動的部隊去攻巴爾幹,因而此建議在數月內一直懸而未決。
“霸王”行動的部隊正在擴大,需要更多的坦克登陸艇和其他登陸艇。意大利戰役久拖未決,英國人認為在那裏已拖住德軍,“鐵砧”行動的目的已達到。一場爭論以後,美國人保留了“鐵砧”計劃,但規模小多了。“霸王”行動也推遲了幾個星期,以便擁有更多的登陸艇。最後,布萊德雷堅決支持了由“鐵砧”計劃改名而來的“龍騎兵”計劃。
再次,布萊德雷建議大量使用戰略轟炸機,支援利·馬洛裏的戰術空軍,在進攻前幾周轟炸法國境內的鐵路和橋梁係統,防止德軍快速調動部隊和坦克馳援諾曼底。
“霸王”行動計劃是英美合作的結晶,布萊德雷作為美軍的主要指揮官之一參與了許多重大活動。在計劃逐步完善中,他表現出優秀的合作能力,也與英國國王喬治六世、丘吉爾、艾倫·布魯克、蒙哥馬利、德金甘德、登普西等逐步了解和熟悉起來。在諾曼底登陸戰初期,布萊德雷的第1集團軍隸屬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群,為此,布萊德雷要與蒙哥馬利探討計劃的細節。他不喜歡蒙哥馬利的拘謹、刻板、冷淡,但盡心盡責地做工作。4月7日,丘吉爾和盟軍的主要指揮官聚集蒙哥馬利駐肯辛頓聖保羅學校的司令部開會。
蒙哥馬利在擬訂計劃時,顯得過分的有條不紊,給地圖標上了每天抵達的“階段線”。布萊德雷認為這樣過分刻板,與蒙哥馬利發生爭論,並第一次對蒙哥馬利發了火,要求至少取消美軍地區的“階段線”。
1944年6月6日,美軍登陸諾曼底。攻擊日前夕,艾森豪威爾召開了最後審查“霸王”作戰計劃的會議。會議在聖保羅學校蒙哥馬利的司令部召開。英王、丘吉爾、英三軍參謀長及戰時內閣成員均到會。這一天,英王親自授予布萊德雷“低級巴斯榮譽軍事勳位(這一年下半年,英王又授予他高級巴斯勳位——高級爵士)。
布萊德雷身居高位,他成了《時代》雜誌、《生活》雜誌和《新聞周刊》等追逐的人物,特寫照片赫然出現在封麵上,被美國公眾稱為“大兵將軍”。他以珍惜士兵的生命和不作無謂的犧牲而成了著名人物,並引起狂熱宣傳。
在諾曼底登陸戰開始前夕,布萊德雷更頻繁地去看望士兵,並把軍長、師長召到布裏斯托爾最後審查行動計劃。布萊德雷手持教鞭親自講解有關問題。部屬們親切地稱他是“西點軍校和步兵學校的老教師布萊德雷將軍”。
審查結束後,布萊德雷感到應該講幾句話,他激動萬分,感到千斤重擔係於一身。與巴頓在進攻西西裏前大叫大吼,對部屬示以威脅截然不同,布萊德雷眼睛模糊,沉默良久,隻說了一句:“祝你們幸運!”
結果,部屬們感到布萊德雷是一位“應當為之犧牲一切的司令”。
各種戰艦和登陸艦艇雲集英國南部港口,登上各自的指揮艦前,蒙哥馬利邀布萊德雷、巴頓、登普西、克裏勒4個集團軍司令到他在樸次茅斯的岸邊司令部進晚餐並過夜。6月1日下午,蒙哥馬利對布萊德雷的計劃作了最後一次審查。晚上,他與布萊德雷等人打賭,樂觀地說11月1日將結束戰爭。布萊德雷不以為然,但還是賭了5英鎊(時值25美元),並希望自己輸掉。聚會中,巴頓頻頻為蒙哥馬利的健康幹杯,表示聽從領導,服從命令。他和蒙哥馬利之間顯得親密無間。第二天,布萊德雷和巴頓回布裏斯托爾,在機場分手時,巴頓激動地拉住布萊德雷的衣服,並說:“布萊德雷,祝你走運。我希望我們能早日重逢!”
6月3日,布萊德雷和助手在普利茅斯登上美國“奧古斯塔”號重巡洋艦,他的司令部設在艦上。
6月4日,港口陰雲密布,空氣潮濕。參謀長比爾·基恩送來艾森豪威爾推遲24小時行動的通知,即6月6日再行動。晚上,布萊德雷上岸和“霸王”行動西線特混艦隊美海軍司令艾倫·R·柯克少將、美第9航空隊副司令拉爾夫·羅伊斯少將等會晤,並向艾森豪威爾建議,若天氣不好轉寧願推遲行動,即8日或9日再進攻。
1944年6月6日攻擊開始。
5000艘艦隻浩浩蕩蕩地從普利茅斯出發了,“奧古斯塔”號在21艘護衛艦隻的保護下,向登陸點“奧馬哈”和“猶他”海灘駛去。布萊德雷這次和西西裏登陸時那樣,又受到疾病折磨,布萊德雷有點心煩意亂,拒絕任何記者給他拍照。
6日淩晨3點35分,布萊德雷到達指揮位置。表麵上,他十分平靜、樂觀,但內心的憂慮隻有他自己才知道。“奧馬哈”海灘調來了德軍精銳的第352師,那裏肯定有一場惡戰。
自諾曼底登陸以來,盟軍艱難地站住了腳,但在擴大戰果上屢屢受挫。7月10日,蒙哥馬利奪取了卡昂市郊,但未能控製市區;布萊德雷的突擊也未能奏效。英軍至此損失了2.2萬人,美軍損失了3萬人,而且盟軍與德軍正在僵持中。蒙哥馬利個人企圖擔任地麵部隊總司令的夢想成為泡影。巴頓的第3集團軍抵達法國後,布萊德雷即將升任集團軍群司令,與蒙哥馬利平起平坐。
7月10日,布萊德雷想出了新的突破計劃,他稱之為“眼鏡蛇”計劃。這個計劃的核心是把美軍4個軍的兵力集中在聖洛地區的狹窄地段上實施正麵突擊,以柯林斯的第7軍為先鋒。地麵部隊突擊前,空軍要對正麵的德軍實施毀滅性打擊,進攻時間定在7月19日。
但由於天氣原因,7月25日,總攻才正式開始。7月28日,布萊德雷攻擊成功。
“眼鏡蛇”行動是布萊德雷在諾曼底登陸以來的傑作,這是盟軍的一次十分成功的突破,構成了戰爭進程的重大轉折點。此前,盟軍被局限在康坦丁半島上。現在盟軍衝出了防線,可以實施大刀闊斧的新攻擊了。
1944年9月16日,布萊德雷正式晉升為少將。
布萊德雷升任集團軍群司令後,布列塔尼半島的德軍殘餘勢力尚未肅清。按“霸王”行動計劃的部署,巴頓的第3集團軍應首先掃蕩該半島,奪取聖馬洛、布雷斯特、洛裏昂、聖納澤爾等重要港口。布萊德雷根據德軍主力已調往諾曼底的情況,與艾森豪威爾、巴頓商量並決定隻派巴頓手下的第8軍參加戰鬥。巴頓的其他軍則改派到東線作戰。巴頓很長時間未參加戰鬥了,他終於抓住了機會,指揮裝甲師和機械化步兵師大戰半島上的殘敵。在肅清半島的戰役中,報上頻頻出現巴頓的頭條新聞,報道他的戰績。但是,德軍撤到重要港口,負隅頑抗。他們執行希特勒血戰到底的命令,美軍以高昂的代價奪取了已經無關緊要的布雷斯特港。戰後,許多曆史學家批評布萊德雷在半島投入兵力,付出了無謂的犧牲。布萊德雷則認為,他派巴頓和米德爾頓掃蕩半島,主要還是解決後勤問題。盟軍每天需要2.6萬噸作戰物資。布列塔尼戰鬥開始時,盟軍僅靠瑟堡港和空中運輸解決後勤補給問題。在8月份,遭破壞的瑟堡港隻運進了1/3的物資,其他物資仍靠“奧馬哈”和“猶他”灘運輸作戰物資。因此,奪取半島的港口,並非無關緊要。此外,奪取半島上的港口,美軍部隊可以不經英吉利海峽,而是直接從半島上岸參戰。在整個半島,約有5萬德軍非主力部隊,德軍精銳的空降第2師也秘密調往半島。若忽視半島,則會給阿弗朗什—雷恩—聖納澤爾—線增加壓力,盟軍不得不加強這一線的防禦。所以,肅清半島的殘敵可一舉多得。
8月上旬,布萊德雷開始考慮圍殲德軍於諾曼底的計劃。他計劃在奪取布列塔尼半島後,將第1、第3集團軍沿卡昂至勒芒一線擺開,建立好運輸線。然後由6個裝甲師為先鋒,機械化步兵居後,向巴黎挺進。3個空降師在奧爾良以北空投,阻止德軍沿巴黎至奧爾良一線潰逃,並起到掩護南翼的作用。達到這些目的以後,地麵部隊向東南的巴黎、東麵的塞納河和北麵的埃迪普進攻,最終攻占巴黎。
布萊德雷構想的遠距離迂回包圍計劃,目的是將德軍包圍在諾曼底,防止其向塞納河潰退。孤立巴黎後,盟軍可以從迪埃普向加來進攻,殲滅德軍第15集團軍,肅清進軍德國本土的障礙。
布萊德雷的宏偉計劃需要有強有力的後勤補給為基礎,裝甲部隊和機械化步兵需要大量汽油才能保證進軍巴黎的速度。布萊德雷寄希望於蒙哥馬利,即以他手下的加拿大第1集團軍奪取法萊斯,建立補給線。
正當布萊德雷還在設想新計劃時,希特勒於8月2日命馮·克魯格攻擊美軍脆弱的莫泰思地區。希特勒企圖靠這次有限進攻讓主力撤到塞納河。8月7日,克魯格將幾個裝甲師從蒙哥馬利戰區調到美軍戰區,企圖突破莫泰恩,奪取阿弗朗什。
布萊德雷獲得情報很晚,但他迅速地加強了莫泰恩防線。許布納的“大紅一師”8月3日攻占莫泰恩後將該城交給了霍布斯的第30師,而“大紅一師”則調往馬延,緊挨著埃迪的第9師。雷·巴頓的第4師部署在聖波伊斯擔任預備隊,羅斯第3裝甲師的一部分也在附近。最後,布魯克斯的第2裝甲師的部隊路過該地,加入了“大紅一師”以加強防禦。
除此以外,布萊德雷於8月6日獲得情報後又將巴德的第35師調給柯林斯。同時,布萊德雷電話通知巴頓,命令向沃克第20軍靠攏的另2個師(第80師、第35師)停止前進,以防不測。
8月7日,布萊德雷驅車去巴頓的指揮所了解布列塔尼的戰況。同時,布萊德雷向巴頓通報了莫泰恩遭到反擊的簡況以及自己試圖從巴黎到迪埃普遠距離包抄的新構想。巴頓沒提出太多異議,但要求讓他的第3集團軍實施橫掃式的突擊。
從諾曼底登陸到巴黎解放,標誌著盟軍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巴黎的解放也標誌著整個諾曼底戰役的勝利。在這場決定性的戰役中,布萊德雷始終是一位戰爭的直接組織者和指揮者。他從集團軍司令升任集團軍群司令後,更是美軍在盟軍中的重要戰場指揮官。
盟軍進占法國西北部以後,新的戰略問題又出現了。按原計劃,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成功後,德軍將會退到塞納河與盟軍對峙,盟軍也準備在塞納河休整、補充後再和德軍決戰。不料,希特勒違反常規,糾集部隊與盟軍在諾曼底決戰,結果一潰千裏,逃過塞納河。
按原來的預測,德軍在塞納河會進行殊死抵抗,然後逐步退到索姆、馬恩、默茲和摩澤爾河一帶防守,最後才退到“齊格菲防線”,沿德國西部抵抗盟軍的進攻。盟軍也按計劃分兩路大軍追擊德軍,蒙哥馬利率第21集團軍群的第2集團軍和第1集團軍沿亞眠—列日—亞琛一線追擊,其裝甲部隊要途經阿登山脈北麓的山地;布萊德雷率第12集團軍群的第1和第3集團軍沿特魯瓦——南希——梅斯一線前進,途經阿登山脈南部,摧毀和占領德國重要煤炭和鋼鐵生產基地——薩爾工業區。之後,轉向法蘭克福直撲魯爾工業區,與蒙哥馬利會合。總的來看,兩路大軍攻擊的目標是魯爾工業區,進而徹底擊敗德國,結束歐洲戰爭。
盟軍衝過塞納河以後,高級將領感到必須修改總戰略了。蒙哥馬利和布萊德雷兩位集團軍群司令都提出了自己的計劃,而且意見相左,爭論不休。
早在7月2日,蒙哥馬利就向艾森豪威爾和布萊德雷提出:他率3個集團軍,其中包括布萊德雷率領的第1集團軍直接進攻加來。美軍像在突尼斯、西西裏那樣居於從屬地位,蒙哥馬利擔任主攻。從個人角度講,蒙哥馬利企圖控製盟軍地麵部隊。
8月13日,布萊德雷正忙於法萊斯圍殲戰,蒙哥馬利向艾森豪威爾和布萊德雷透露了他的總計劃,他建議取消渡過塞納河之後兩路進軍,即他本人與布萊德雷各率一支部隊追擊德軍的計劃。代之的是由他率4個集團軍共40個師“一路出擊”,向東掃蕩消滅加來的德國第15集團軍殘部。然後,他將在比利時建立龐大的盟國機場網,奪取安特衛普和鹿特丹以解決後勤補給問題。同時,摧毀威脅英國的V-1和V-2導彈發射場,揮師占領魯爾工業區,東搗柏林。蒙哥馬利的總計劃依賴於以最快的速度突擊混亂不堪、士氣低落的德軍,集中盟國所有的人力物力歸他指揮。從總體來看,蒙哥馬利的總計劃十分令人歡欣鼓舞和眼花繚亂。可是,布萊德雷首先接受不了這個計劃。蒙哥馬利企圖掌握更大的權力,指揮盟軍地麵部隊,甚至使艾森豪威爾也黯然失色。
從9月始,美軍部隊的人數將是英軍的3倍,美國公眾也不能接受由蒙哥馬利來指揮,讓他獨占鼇頭。布萊德雷認為,蒙哥馬利從阿拉曼戰役到最近的法萊斯戰役,都不善於集結部隊,過於謹慎而不願冒險追擊敵人,擴大戰果。而按蒙哥馬利的計劃,要求以最快的速度追擊敵人至柏林,這絕不符合蒙哥馬利的風格,把賭注壓在他身上是“戰爭史上最冒險的行動之一”。布萊德雷的反對理由並不是毫無根據、僅為謀求個人利益的。幾天後,當新聞界透露布萊德雷升任集團軍群司令,與蒙哥馬利平起平坐的消息時,英國新聞界一片嘩然,他們認為任何人都不能與阿拉曼英雄平起平坐,這意味著對蒙哥馬利的“降級”。美國新聞界不甘示弱,奮起抗議,要求倫敦新聞界道歉。蒙哥馬利的計劃的確會觸犯美國人應有的利益。馬歇爾對此深為憂慮,寫信勸艾森豪威爾按原計劃盡快擔負起地麵部隊總指揮的職責,以免節外生枝,引起盟軍將領的不和。
在進攻戰略上,布萊德雷主張按部就班地實施“兩路進攻”的戰略。蒙哥馬利率軍在阿登山脈以北推進,布萊德雷自己則率軍在阿登山脈以南進攻,直逼薩爾。兩軍在德國西部邊界的齊格菲防線或萊茵河停下來補給、休整,然後再發起進攻。對於蒙哥馬利奪取荷蘭港口及摧毀導彈發射場,布萊德雷同意把李奇微的第18空降軍調給他通過水鄉澤國。並從第1集團軍中抽出1個軍支援蒙哥馬利。調走6個師後,布萊德雷手下僅有15個師的兵力去進軍薩爾了。8月13日,蒙哥馬利飛抵聖詹姆斯附近的第12集團軍群司令部找布萊德雷,要求布萊德雷全力支持他的計劃。布萊德雷有分寸地支持他向東北方向奪取港口和摧毀德軍導彈發射場的想法,並表示支援他。但在由蒙哥馬利個人率4個集團軍攻占柏林及讓布萊德雷放棄進攻薩爾的問題上,未作絲毫讓步。
在這場新戰略的爭論中,布萊德雷和蒙哥馬利各有計劃,並且互不相讓。最終,在艾森豪威爾的調和下才得以結束了。
接下來,盟軍進行了全線追擊。但到9月初,終於因補給品的嚴重缺乏而陷入了困境。在補充汽油的關鍵問題上,布萊德雷與蒙哥馬利又發生了衝突。蒙哥馬利計劃將李奇微的傘兵空降在圖爾內,協助進攻布魯塞爾,但霍奇斯的第1集團軍早在空降行動前已越過圖爾內。布萊德雷要求蒙哥馬利調飛機空運汽油,但蒙哥馬利為謹慎起見,不肯放手,結果飛機延誤了近一周才投入使用。9月1日,美軍的汽油耗盡,布萊德雷命令第1集團軍在蒙斯附近停止前進,巴頓在默茲河畔停止追擊。第1集團軍雖不隸屬蒙哥馬利直接指揮,但他有權協調行動。布萊德雷的命令又使蒙哥馬利火冒三丈,他責備布萊德雷把汽油轉給巴頓。實際上巴頓的汽油是從德軍繳獲的100萬加侖低級汽油。對此,巴頓也怒火中燒,他口出狂言,對布萊德雷說:“媽的!隻要你給我40萬加侖汽油,兩天內我就能把你送到德國去。”
在蒙哥馬利奪取安特衛普後,艾森豪威爾尚未決定戰略。布萊德雷和蒙哥馬利都為各自的戰略設想而奮爭。9月2日,艾森豪威爾在布萊德雷設在夏爾特爾的司令部與布萊德雷及其手下的集團軍司令巴頓、霍奇斯討論戰略戰術問題。布萊德雷主張兩路突擊,不等重新組織後勤保障而馬上實施快速追擊。盟軍分兩路沿阿登山脈南、北側直指魯爾區和薩爾區。最後,艾森豪威爾除未確定進攻日期外,接受了布萊德雷的計劃。
自從盟軍聯合作戰以來,最高統帥部的將領們就為戰略問題紛爭不已。到1944年9月,這種內部紛爭已達到白熱化的地步。9月3日,蒙哥馬利、布萊德雷、登普西在亞眠討論有關進攻亞琛時使用空降部隊的計劃。蒙哥馬利主張在阿納姆實施空降,奪取安特衛普以北的橋梁和水道。艾森豪威爾同意了這一計劃,並要求於9月7日實施。最後,又因天氣惡劣而取消了該計劃。
9月8日,德國開始向倫敦發射V-2導彈,抓住這一良機,又發動了一場推行其計劃的運動。蒙哥馬利製訂了代號為“市場花園”的作戰計劃,對阿納姆實施大規模的陸空聯合進攻。
布萊德雷間接地獲知了這個計劃,他對蒙哥馬利違背盟約並偷偷摸摸地請求英方批準其計劃而感到憤怒、失望和震驚。布萊德雷清醒地認識到這個計劃是蒙哥馬利企圖從助攻轉為主攻的把戲。若計劃成功,可直指柏林。美軍到時被迫讓出作戰物資,甚至停止前進,失去攻打德軍的機會。布萊德雷承認這個計劃令人眼花繚亂,但卻是充滿詭計和欺騙的冒險戰略,似乎並非完全出自極端保守的蒙哥馬利之手。
布萊德雷打電話給艾森豪威爾抗議蒙哥馬利的戰略,指出他的戰略實質上是以一路突擊戰略代替兩路突擊戰略,迫使美軍支持他一意孤行地攻打柏林。布萊德雷堅持要蒙哥馬利掃清斯凱爾德灣,封鎖德軍第15集團軍的逃路,控製安特衛普以保障後勤供應。
9月9日,艾森豪威爾在凡爾賽與布萊德雷會談了一夜,布萊德雷詳細陳述了他反對蒙哥馬利放棄掃清斯凱爾德灣而去攻擊阿納姆的理由。其實,布萊德雷一眼看穿了蒙哥馬利的真正攻擊目標不是阿納姆而是柏林。
為了與蒙哥馬利比個高低,布萊德雷在9月12日向霍奇斯和巴頓介紹完“市場花園”計劃後,討論了美軍的作戰和供應問題。盡管供應不如蒙哥馬利,布萊德雷決定儲足彈藥後讓兩位集團軍司令繼續前進,突破齊格菲防線,不必停留。這個命令後來得到了艾森豪威爾的認可。
但到德國邊境時,運動戰變成了陣地戰,兩軍的對峙形成。布萊德雷的部隊受阻了,這是他步入艱難時期的開端,更殘酷的日子還在後頭。
蒙哥馬利的日子也不怎麽好過,“市場花園”計劃使盟軍損失1.7萬人,比進攻諾曼底損失的人數還多。這個計劃的失敗,比起布萊德雷進攻受阻來說,要嚴重得多。
事件後,布魯克、拉姆齊終於看到布萊德雷戰略思想的正確。對蒙哥馬利,他們非常失望。拉姆齊海軍上將甚至認為可以“隨意批評蒙哥馬利”。
布萊德雷尖銳地指出,允許蒙哥馬利發動“市場花園”攻勢,這是艾森豪威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戰術錯誤。
但是,蒙哥馬利並未因此而放棄爭權奪利的做法,相反地,高級將領間的鬥爭也升級了。
1944年9月22日,艾森豪威爾在凡爾賽的司令部召開盟軍高級司令會議研究形勢和製訂未來戰爭的方針。這是自諾曼底登陸以來最重要的一次高級將領會議。蒙哥馬利借口因執行“市場花園”作戰行動脫不開身而回避這次會議,隻派參謀長德金甘德代之。布萊德雷在籌備會議時就用口頭和書麵形式向艾森豪威爾陳述了自己的意見,他認為必須啟用安特衛普港;向德國縱深進攻並與德軍周旋,迫使其無法集中兵力;對首要目標魯爾區發動兩路突擊,南北夾擊。
毫無疑問,蒙哥馬利與布萊德雷之間的爭論又非常激烈,艾森豪威爾又一次偏袒了蒙哥馬利。他決定,蒙哥馬利將在霍奇斯支援下奪取魯爾區,安特衛普港交給加拿大部隊去解決。巴頓的任務是防禦而非進攻。對此,布萊德雷內心感到十分沮喪和無比失望。10月18日,布萊德雷9月22日提出的戰略終於被艾森豪威爾采納了,原因是蒙哥馬利10月初進攻魯爾區的失利以及10月6日馬歇爾來訪等一係列事件的發生。但在布萊德雷11月份指揮大軍攻擊齊格菲防線和萊茵河卻受挫了。
11月份,布萊德雷從情報部門獲悉,馮·龍德施泰特重新擔任西線司令官。但是,希特勒是否仍控製西線戰略,不得而知。布萊德雷希望希特勒主持西線戰略,再次命令德軍進行歇斯底裏的災難性攻擊,盟軍便可殲滅德軍於萊茵河以西。
但是,所有人都認為德軍的反擊是襲擾性的,絕不可能是大力反擊。造成這些判斷失誤的原因是決策部門過分依賴“超級”情報,而德軍的通信聯絡已改用有線通信,偵破很難。
布萊德雷也認為德軍進攻的可能性極小,但他還是和米德爾頓製定了抗擊計劃。他要求米德爾頓邊打邊撤,甚至可以退到默茲河,但要盡量遲滯德軍。布萊德雷打算用戰術空軍打擊德軍,並派第9、第3集團軍的預備隊第7、第10裝甲師切斷德軍的退路,第1集團軍的預備隊“大紅一師”也可參加戰鬥。非到關鍵時刻,布萊德雷不會輕易動用預備隊。他相信,這些計劃足以對付德軍的騷擾性進攻,足以對付德國第6裝甲集團軍。
12月16日,布萊德雷晉升為四星上將。但也在同一天夜裏,德軍對盟軍進行了大規模反擊。
麵對德軍的進攻,史密斯對布萊德雷說:
“喂,布萊德雷,你不是期望反攻嗎?看來你盼望的東西終於到來了。”
事實上,布萊德雷並不輕鬆,他清楚目前處境不妙。
麵臨德軍的反擊,盟軍高層的鬥爭形勢又複雜起來了。蒙哥馬利想從美軍的挫折中奪權,從而大幹一番。
布萊德雷從情報部門獲知,德軍已彈盡油竭,傷亡慘重,隻是作垂死掙紮。蒙哥馬利的保守戰略隻會葬送殲滅德軍的良機。夜裏,布萊德雷沮喪地飛回自己的司令部,與巴頓長談,介紹了會議的簡況。布萊德雷第二天不再拘束,他大膽地在電話裏向艾森豪威爾的參謀長史密斯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反對蒙哥馬利的守勢戰略,要求將第1、第9集團軍歸還自己指揮。布萊德雷表示要將司令部遷到那慕爾,組織美軍反攻。由於霍奇斯歸蒙哥馬利指揮,布萊德雷隻好去一封信表示自己對戰局的樂觀看法,奉勸霍奇斯隨時尋機反擊德軍。
12月26日,曙光終於出現了。巴頓第3集團軍的先遣部隊打通了通向巴斯托尼的一條狹窄通道,解救了固守的美軍;柯林斯違抗蒙哥馬利的命令,讓哈蒙的第2裝甲師衝出迪納特附近的防線陣地,襲擊龍德施泰特向西移動的德軍裝甲先遣部隊,並殲滅了德軍第2裝甲師,德軍被迫停止進攻。美軍的這兩個勝利,鼓勵了盟軍的士氣,布萊德雷決定向最高統帥部施加壓力,重新考慮作戰計劃。
12月27日,艾森豪威爾通知蒙哥馬利、布萊德雷去布魯塞爾開會。艾森豪威爾的火車被炸,布魯塞爾的會議推遲到28日舉行。布萊德雷得以先與艾森豪威爾談了自己對戰局的認識。巴頓對布萊德雷先於蒙哥馬利與艾森豪威爾交談抱了很大希望,他興奮地指望著布萊德雷重新指揮第1、第9集團軍,把德軍裝進包圍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