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中國的夏伯陽

  馬本齋,1901年10月出生於河北省獻縣東辛莊,回族。家境貧寒,種有幾畝薄地,從小隨母到子牙河鹽堿地去掃堿土熬鹽,聽母親講《嶽母刺字》、《蘇武牧羊》等故事。上過4年學堂,聰明伶俐,好打抱不平;17歲時背井離鄉,步入軍界。誰知他投奔的東北軍是軍閥部隊,不能實現他救國救民的理想。盡管他吃苦耐勞,作戰勇敢,並且三十出頭就當上了團長,且還會有晉升的機會。但是,當馬本齋看清自己的地位和所追求的愛國主義理想是背道而馳時,便毅然棄官歸田,另找救國救民的出路。

  “七·七事變”之後,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正苦於尋求為民效力機會的馬本齋躊躇滿誌,他在家鄉組織了“回民抗日教導隊”,約兩個連的兵力,殺向了抗日戰場。從此,冀中平原殺出一支威鎮八方的回民支隊。當時有的敗類想引誘他去給日本人幹事,說像他這樣的人物到了日本人那裏官小不了。馬本齋痛斥道:“我是中國人,絕不走這條路!我組織隊伍,就是為了抗日救國。”也有的人想拉他到國民黨軍隊去,當時有個六路軍請他當參謀長。馬本齋果斷地說:“這些軍隊腐敗無能,怎麽能抗日救國?給再大的官也不去!”馬本齋認為,隻有共產黨、八路軍才是真正愛國的,才能領導人民抗日救國。因此,當共產黨員肖秉鈞派回族共產黨員劉文正找馬本齋商談聯合抗日時,他欣然同意,毫不猶豫地帶著隊伍到了河間,與“回民幹部教導隊”合編為“回民教導總隊”,1939年,改稱回民支隊。從此,中國大地上有了一支中國的夏伯陽式的旋風部隊,他們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1938年,馬本齋率部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表示:“我決心為回族解放奮鬥到底,而回族的解放隻有在中國共產黨幫助和領導下,才能實現。”1939年,他任冀中回民支隊司令員,1942年6月,任八路軍冀魯豫軍區三分區司令兼回民支隊司令。馬本齋運用毛澤東的戰略戰術,作戰機動靈活,在他的率領下,冀中回民支隊打遍了冀中平原,並轉戰於冀魯豫邊區,創造了輝煌的戰績。1941年,冀中軍區通報要各部隊“向回支看齊”,並獎給他們“無攻不克,無堅不摧,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的錦旗,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也頒令嘉獎了馬本齋。

  馬本齋既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又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由於他在舊軍隊裏的一段經曆,使他深深體驗到舊軍隊的腐敗沒落,他曾形象地把舊軍隊比做“黑洞”。當他投身革命隊伍以後,他認準的道兒,可謂風吹浪打不動搖。馬本齋從入黨到生命的終結,隻有5年多的時間。這五年,是他由一個愛國主義者向共產主義者轉變的時期,在他生命旅程中寫下了最光輝燦爛的一頁。他始終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堅定不移。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