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左權(原名左紀權,號叔仁),1905年3月15日出生於湖南省醴陵縣平僑鄉黃茅嶺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8歲上學,幾度輟學。17歲考入縣立中學。在縣中讀書時,曾參加共產黨領導的社會科學研究社,通過閱讀《新青年》、《向導》等進步讀物,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萌生了改造社會的誌向,立誌投身改造社會。
1924年3月,左權考入孫中山大元帥府軍政部在廣州主辦的陸軍講武學校,同年11月轉入黃埔軍校,編為第一期第六隊。1925年1月,經陳賡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共產主義信仰“成為他以後近20年政治生活的準繩”。同年2月,左權開始步入軍事生涯,在討伐陳炯明的第一次東征中,作戰英勇,由排長升為營長。6月回師廣州後,左權又參加了平定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的戰鬥。不久,他參加了徹底消滅陳炯明的第二次東征。1925年被黨組織派往蘇聯留學,先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1927年9月入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左權學習刻苦,善於思索,“所以在軍事、政治考試中,常能旁征博引,闡其旨趣。”
1930年6月,左權回到上海,9月經廈門、龍岩進入閩西蘇區。初任紅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教育長,11月,當選為閩西工農革命委員會常委,12月初為紅新12軍軍長。1931年初任紅一方麵軍總司令部作戰參謀,6月升為參謀處長,開始顯露出較強的組織才能。12月,受中央軍委派遣前往寧都附近的固村圩,協同王稼祥、劉伯堅從事國民黨第26路軍起義的聯絡指揮工作。隨後擔任紅軍第五軍團(由寧都起義部隊改編)第15軍政委,不久,任軍長兼政委。1932年6月,受王明左傾路線的迫害,左權被撤銷軍長兼政委的職務,調至紅軍學校任教官。1933年12月,他任紅一軍團參謀長。這時,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已經開始,戰鬥頻繁而且極為艱苦。即使幾天幾夜不睡覺,他也從來“沒有表現過倦怠、疏忽、放任與暴躁”。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左權隨先頭部隊指揮作戰。在攻打貴州施秉城時,他身先士卒,指揮果敢,行動迅猛,保證了大部隊的順利通過。5月,在強渡大渡河的作戰中,左權率部先是在崎嶇的小路中輕裝疾行,出敵不意地直取小相嶺隘口,攻下越西縣城,之後一天急行140華裏越過曬經關,他率軍攻占了大樹堡渡口,以佯渡之態勢轉移了敵軍對安順場方向的注意,成功地掩護了紅1師從安順場渡過大渡河。最終中央紅軍主力全部通過瀘定橋,甩掉了尾追不舍的國民黨中央軍。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11月中旬,在山城堡,左權、聶榮臻指揮紅一軍團與紅15軍團一部完成了對胡宗南78師的包圍。21日發起總攻,經過一晝夜激戰,殲敵2個團,胡部的另幾個師也被紅軍兄弟部隊擊敗,山城堡一仗共斃俘敵軍15000餘人,粉碎了國民黨軍對蘇區的進犯,穩定了陝北的局麵。劉伯承說:“左權同誌部署作戰是細致周密的,1936年雙十二事變前夜的陝北山城堡戰鬥,就是一個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