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日本關東軍司令部製定了“吉林、通化、間島(今延邊地區)三省聯合治安肅正計劃”。這個計劃確定,盡快集中日軍6個獨立守備營、偽軍第2、第6、第8軍管區主力部隊及偽警察、憲兵、特務,共7.5萬人,重點對東南滿地區(今吉林省東南部、遼寧省東部)進行“討伐”,企圖消滅在這一地區活動的抗日聯軍第1路軍。這次“討伐”,由日軍第2守備隊司令官野副昌德少將任司令官,因而也稱野副大“討伐”。
“七七”事變以來,日本關東軍想方設法要剿滅抗日聯軍,但是,抗日聯軍在東北大地紮了根,在人民群眾中紮了根,任憑關東軍使出什麽花招,抗聯將士依然活動頻繁。這次行動,日軍改變了以往集中兵力“進剿”的辦法,建立“日滿軍警合為一體’的體製,組成了“日滿警憲特東邊道聯合討伐司令部”,派出了關東軍的精銳部隊,控製東南滿地區的大小城鎮,一些重要的山村也有日軍據守。
在軍事上,日偽軍還采取了對抗日聯軍第1路軍進行長期封鎖和分割包圍的辦法。他們別出心裁地組成了“出擊隊”、“遊擊隊”、“警防隊”、“挺進隊”。“特搜班”等對付抗聯的部隊專門在空軍飛機的配合下,采用“陸空呼應”戰術、“踩踏戰法”和狗蚊子戰術,到處搜尋抗聯部隊,一旦發現抗聯的蹤跡,就在飛機的引導下窮追不舍,對抗日聯軍進行分區圍攻。日偽軍為了追捕楊靖宇,還專門組成了“富森工作隊”、“程斌挺進隊”、“唐振東挺進隊”、“地方工作班”等4支部隊,富森工作隊由富森警備科長全麵指揮,督勵統轄程、唐挺進隊,這4支部隊呼應合作,實施特別工作。
在政治上,日偽軍繼續采取誘降政策,改變了過去處死抗聯戰俘的做法,千方百計地對其進行“宣撫”,招降納叛,動搖瓦解抗聯部隊的軍心,切斷人民群眾與抗日聯軍的聯係。除此之外,日偽軍對出入集團部落的人,進行指紋對證盤查,發現可疑跡象,就以“通匪”論處。
在經濟上,日偽軍繼續大搞“歸屯並戶”,實行更為嚴密的經濟封鎖。日軍要求在“集團部落之外絕無家屋,食宿之處所一律搗毀”,平時配給老百姓的糧食不超過3天,千方百計斷絕抗日聯軍的糧食和服裝來源。
在這種情況下,東南滿的抗日鬥爭形勢越來越嚴峻,抗聯戰士不得不進入深山密林之中,遊擊區縮小了,他們在極度艱難的處境下堅持抗日鬥爭。為了粉碎日偽軍新的“討伐”陰謀,1939年10月1日至5日,楊靖宇、魏拯民等抗日聯軍將領來到樺甸縣頭道白河,召開中共南滿省委和第1路軍主要領導人會議。這次會議決定,為了保存實力,免遭日偽軍的殲滅性打擊,各部隊化整為零,編成小分隊分散遊擊。會後,楊靖宇率領警衛旅及第1方麵軍共800多人,在樺甸縣夾皮溝、蒙江縣(今靖宇縣)甕圈、六條河沿和金川縣回頭溝等地積極活動,牽製日偽軍,使第1路軍其他部隊能夠順利轉移。
楊靖宇擔任第一路軍的總司令兼政治委員,和戰士一樣過著清苦的生活,戰場上和大家一起打仗,生活上從來不搞特殊化。反“討伐”鬥爭,由於日偽軍追蹤很緊,封鎖很嚴,楊靖宇經常餓著肚子打仗。部隊沒有糧食的時候,戰士們吃樹皮、草根,楊靖宇總司令也吃樹皮、草根。
一天,楊靖宇對幾名戰士說:今天我們改善一下生活,你們去牽幾匹馬來。注意,你們要牽馬P股上烙了字的,那是敵人的馬,千萬不要牽老百姓的馬。
幾名戰士受領任務以後,當天夜裏就牽回來幾匹帶字的馬,殺了大家吃馬肉。那時候,由於部隊經常吃馬肉,有一些戰士拉肚子,楊靖宇總司令也發高燒了。事務長知道後,就用麵袋底的那點麵粉烙了兩張餅,讓警衛員送給楊靖宇。
楊靖宇間到餅的香味,笑了。他正要伸手,忽然轉過頭問警衛員:這餅是哪兒來的?
警衛員說:事務長烙的。
大家都有嗎?
冬天的時候,抗聯戰士們在山上就住這樣半地洞半窩棚的地窖裏。警衛員支吾了好半天,說:就剩下這麽點兒麵了,照顧一下你的身體。
楊靖宇聽後,把餅一推,說:同誌,在困難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想著大家,好好照顧同誌們,他們行軍打仗,流血負傷,太辛苦了。我不能和他們吃兩樣飯,你把餅送給傷病員。
傷病員聽說這是楊司令送來的餅,誰也不肯吃。楊靖宇讓警衛員把餅切成條,放到鍋裏煮了煮,讓大家都吃一點。
12月24日,抗聯指戰員在臨江縣板石溝與偽軍激戰後,警衛旅與第一路軍的部隊分開了。12月底,警衛旅在蒙江縣的七號橋伏擊偽軍,把偽軍的二個連殲滅了。
1940年初,楊靖宇率領部隊回到了蒙江縣。為了籌措給養,警衛旅襲擊了龍泉鎮,龍泉鎮是日偽軍在蒙江縣的一個重要據點。這次戰鬥,雖然攻克了龍泉鎮,殲滅日偽軍近百人,繳獲了一些糧食和物資,但也暴露了部隊的行蹤。這以後,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穀隆一郎親自坐鎮蒙江縣,調集了日軍大原、有馬、渡邊等部隊,偽軍步兵第三團和9個警察大隊,1個森林警察大隊,共4萬多人,組織多支“討伐”隊,跟蹤追擊,決心圍殲楊靖宇指揮的這支抗日聯軍部隊。
1月底,楊靖宇身邊的部隊隻有60多人了。為了擺脫日偽軍的追擊,警衛旅主力北上樺甸,楊靖宇率領一支60多人的小分隊在蒙江、輝南之間的山區轉戰50多天,連續作戰30多次。
戰鬥環境越來越險惡了。森崎實所著《東邊道》一書記述當時的情景時,有這樣一段話:“在這樣急追中的楊司令,至今年1月止,仍擁有200名左右的直係匪。討伐隊急迫,飛機討伐,毫不間斷,因此糧食補充漸趨困難,嚴寒襲人。其匪數在2月上旬,在楊周圍的人,僅僅分散為16名,中旬隻有8名。他雖然如此,並未放棄再建的希望”。
就在日偽軍萬般無奈的時候,警衛旅第一團參謀丁守龍參加1月21日蒙江縣馬家東南方一場戰鬥時,負傷被俘了。丁守龍是警衛旅中掌握楊靖宇行蹤的重要人物,在敵人的誘惑下,丁守龍叛變投敵,供出了楊靖宇以及抗日聯軍的行動機密。
日偽軍得到丁守龍的口供後,如獲至寶,立即調集部隊,一次又一次地進行拉網式的大搜捕。楊靖宇率領指戰員左衝右打,巧妙應戰,但是,由於日偽軍布置了多道封鎖線,始終無法擺脫敵人,部隊遭到很大的傷亡。
最困難的時候,又出現了一個叛徒。2月1日,楊靖宇率領的10多人在蒙江縣西部一處高地與日偽軍遭遇,戰鬥中,警衛隊機關槍隊隊長張秀鳳攜帶現金、手槍和一些文件,向“討伐”隊投降了。張秀鳳從15歲起就跟隨楊靖宇,是楊靖宇把他撫養成人的。這一來,日偽軍基本掌握了楊靖宇率領的部隊的活動地域。
2月15日,楊靖宇身邊隻有6名戰士了。這天晚上,楊靖宇命令警衛員黃生發等4名負傷的戰士迅速轉移,他帶著另外2名戰士繼續前進。
2月18日,2名戰士去尋找食物時,在大東溝屯附近遇到了日偽軍的特別搜索隊,他們被日偽軍包圍後,在激烈的槍戰中壯烈犧牲了。日偽軍在搜查他們的屍體時,發現他們帶有楊靖宇的印簽和手槍、表、口琴等物品,據此,日偽軍判斷楊靖宇可能就在附近,命令部隊進行更仔細更嚴密的搜索。
楊靖宇當時患了感冒,他隻身一人,忍著饑餓和疲憊,繼續與日偽軍周旋。日偽軍一時找不到楊靖宇的居住處,但他們判斷,楊靖宇斷糧多日,一定會出來尋找糧食的。這時候,日偽軍采取了一種十分毒辣的手段,他們讓“討伐”隊的特務裝扮成老百姓,帶上幹糧,到附近山林中去打柴,誘惑楊靖宇,再集中兵力圍攻。
一天過去了,這些進山的特務一無所獲。接連數天,特務們走遍了各山林,都失望了。2月23日,楊靖宇隻身與日偽軍周旋已經5晝夜了。這天下午3時,楊靖宇在蒙江縣保安村三道崴子看見幾個打柴人,上前說:我餓得慌,請你們拿些吃的東西給我,還要衣服,我給你們錢。
這幾個打柴人一打量麵前的人,就猜想這個長臉大眼、穿著朝鮮草鞋的人就是楊靖宇,就是他們日夜要追捕的人。可是,當楊靖宇真的站在他們麵前時,他們又不敢動手了。他們答應著,轉身走了。
楊靖宇覺察到對方的神色不對,拔腿就走。但是,已經來不及了,隻一會兒工夫,數百名日偽軍層層包圍過來。
楊靖宇手拿雙槍,在密林裏冷靜應戰,打死了不少日偽軍。
這場戰鬥一直持續了20多分鍾,日偽軍人多勢眾,卻始終無法接近楊靖宇。
突然,一顆子彈擊中了楊靖宇的左手,手中的槍掉下來了,楊靖宇忍著劇痛,用右手繼續射擊。又一顆子彈襲來,打中了楊靖宇的前胸……
戰鬥結束了,楊靖宇這位民族英雄為自己的祖國流盡了最後一滴血,時年35歲。
§§第四章 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