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溝,地處渾江縣,人跡稀疏,偏僻荒涼,是一條溝連溝、山接山的大山溝。岔溝的東麵、西麵和北麵,都是高山密林,溝裏有一條溪流,緩緩地從溝口流向渾江。
1938年初,日軍對抗日聯軍的“掃蕩”和“鐵壁合圍”更加殘酷了。在南滿,日軍為了圍殲楊靖宇率領的抗日聯軍,一次“掃蕩”就出動了11個軍管區的兵力。在茫茫的林海雪原中,為了打破日軍的“圍剿”,開辟新的抗日戰場,抗日聯軍采取了兩大對策,一是向西遠征,二是分區作戰。
寒冬,皚皚白雪,覆蓋著山峰、河川,世界一片潔白。楊靖宇將軍率領抗日聯軍總部和第1師等部隊離開桓仁北上,進人輯(集)安,到老嶺山區開展遊擊戰爭。楊靖宇早在1929年赴東北擔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時,曾經指揮所屬部隊奇襲三源浦、智取涼水河子、攻占八道江,先後經曆數百次戰鬥,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
這次部隊行動,時值嚴冬,是在雪地裏行軍,也是在雪地裏戰鬥。
3月13日,抗聯將士來到通化至輯安鐵路上的老嶺隧道工程附近時,發現這個正在修築之中的隧道施工現場,有日軍和偽滿警備隊駐守,這些日偽軍每隔50米設置一個帳篷,嚴格搜查來往的行人,發現可疑人員,立即逮捕,形勢十分嚴峻。楊靖宇查明敵情後,立即集中500多指戰員,趁夜暗突然向日偽軍發動襲擊。這一仗,不僅使日偽當局遭受近20萬日元的經濟損失,還使隧道工程被迫停工兩個月。戰鬥結束後,這支部隊兵分三路,連續襲擊日軍控製的一個隧道施工現場、發電站和供應倉庫,殲滅了守衛的日偽軍,破壞了大批建築設備,粉碎了日本侵略軍掠奪東北通化地區資源的計劃。
4月,楊靖宇率領這支部隊,一舉拔除了太平溝等日偽軍據點。5月初,南滿省委書記、抗日聯軍第2軍政治委員魏拯民率領部隊來到老嶺遊擊隊區,與楊靖宇會合。
5月11日至6月初,中共南滿省委和抗日聯軍第1路軍總部在老嶺五道溝的一個秘密營地裏,召開了軍政幹部聯席會議,即抗聯鬥爭史上的第一次老嶺會議。
這次老嶺會議,主要研究部隊的活動方向問題。會上,經過激烈討論,作出了三項重要決定。會議確定了今後的作戰方針,即:“在堅持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遊擊戰爭中,保存實力,粉碎敵人的全麵進攻”。會議提出了要打通與關內八路軍聯絡的策略,為此,要組織部隊再次進行西征。會議補選魏拯民兼任第1路軍副總司令。
一次成功的會議,既是一次強大的動員,也是一次深刻的宣傳。它能使部隊官兵的精神麵貌發生變化,能使部隊的戰鬥力產生飛躍。第一次老嶺會議結束後,抗聯第一路軍接二連三地打了幾個漂亮的勝仗。
6月6日,魏拯民率領部隊攻克了通輯公路上的蚊子溝日偽軍據點。
6月12日,楊靖宇指揮部隊巧妙設伏,殲滅偽軍索景清旅第32團的1個營,共百餘人。這支自吹“包打楊靖宇”的偽軍,再次領教了楊靖宇的戰鬥作風,再次嚐到了打敗仗的滋味。19日,第1軍教導團和第2師的部分官兵突然襲擊土口子隧道、老嶺河橋梁工地等日偽軍駐地,使日偽軍把這天看做是“通輯線建設史上用血染成的最悲慘的日子”。
6月24日,楊靖宇指揮第一軍教導團等部隊襲擊土口子隧道工程,殲滅了日偽軍,解救了中國勞工多人,當一個名叫福間一夫的日本人要求加入抗聯時,抗聯指戰員向他伸出了熱情的雙手。
7月,第2軍一部在向北轉移途中,果斷地在通化七道溝襲擊日本的武裝勘探隊。
正當老嶺山的抗聯將士連續作戰,捷極頻傳時,卻從本溪傳來了一個十分意外的消息。抗聯第1軍第1師師長程斌經不起艱苦鬥爭的考驗,在本溪境內接受了另一名叛徒送去的“長島工作班”勸降書,叛變投敵,成為可恥的叛徒。楊靖宇得知這一嚴重事件,立即意識到,日軍有可能掌握了第一路軍的作戰行動計劃,部隊必須改變行動預案。
7月中旬,楊靖宇等人再次在輯安老嶺召開緊急高級幹部會議,這是第二次老嶺會議。
這次老嶺會議作出了處置緊急情況的一些重要決定,其中明確:改變部隊編製,取消原來第1軍和第2軍的番號,把所屬部隊改編為3個方麵軍和1個警衛旅,第1、第2軍的教導團合編為警衛旅,由楊靖宇直接領導;取消抗聯第3師再次西征的作戰計劃;主力部隊迅速轉移,從老嶺遊擊區向樺甸、臨江、蒙江山區轉移;為了分散日偽軍的兵力,各部隊進行分區作戰,堅決挫敗日偽軍的“討伐”計劃。
這次老嶺會議,明確了第1路軍反“討伐”的發展方向。
8月初,楊靖宇將軍率領總司令部警衛旅以及原第1軍第2師一部,共約450人,從輯安向金川、河裏出發。8月2日上午,當部隊行至輯安西北的長崗時,偵察員前來報告,發現偽軍騎兵第42團和步兵第32團前來“討伐”,這股偽軍大約300多人。
楊靖宇將軍一聽,臉上露出一絲微笑。偽軍騎兵第42團是索景清旅的部隊,這個偽軍旅號稱“滿洲剿匪之花”,楊靖宇早就計劃要除掉他。今天狹路相逢,楊靖宇當機立斷,命令部隊迅速埋伏,一部分人埋伏到埋才溝和八寶溝交叉處的山林草叢中,另一部分人埋伏到公路東南的一處製高點上。
下午3時,當偽軍進入伏擊地域以後,楊靖宇將軍指揮部隊猛烈衝殺,經過4個小時的激戰,斃傷偽軍索景清旅的官兵60多人,俘虜30多人,繳獲輕機槍9挺,步槍130多支,手槍30多支。這一仗,有力地打擊了偽軍的反動氣焰,鼓舞了部隊士氣。
部隊在勝利的鼓舞下,繼續北上。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楊靖宇指揮的這支部隊在轉移途中,沿途同日偽軍連續作戰14次,給日偽軍不小的打擊。船早已被日偽軍控製了。東北的深秋,江水是平靜的,但冰寒透骨。楊靖宇向對岸望了望,毫不猶豫地把槍彈舉過頭頂,向江中走去。戰士們見此情形,紛紛下水,在夜暗中順利地渡過了渾江。
當楊靖宇一行來到臨江縣(今渾江)境內的外岔溝時,已經是18日清晨了。
岔溝靜悄悄的,溝裏的幾戶人家都閉門鎖戶,不知去向。楊靖宇命令部隊稍作休息,準備按原定計劃,通過四方頂子向河裏前進。
楊靖宇剛剛坐下,一名戰士突然叫喊起來:飛機,鬼子的飛機來了!
楊靖宇抬頭一看,果然發現天空中出現了幾架機翼上貼著“紅膏藥”的日軍飛機,立刻警覺起來。飛機飛得很低,大概已經發現了抗日聯軍的行蹤,在岔溝上空轉了幾圈以後,撒下了一片片傳單,傳單在空中紛紛揚揚,飄散開來。傳單上寫著:匪首楊靖宇,我們已經擺下銅牆鐵壁,你們無路可走了……
楊靖宇知道,日軍飛機一旦發現抗日聯軍的隊伍,馬上就會調動日偽軍包圍過來。為了爭取主動,楊靖宇果斷命令部隊轉移,迅速離開岔溝。
可是,日偽軍這次來得異常迅速。抗聯的指戰員們還沒有離開岔溝,1500多日偽軍從四麵八方突然包圍過來,把楊靖宇身邊這支400多人的抗聯隊伍團團圍住。楊靖宇在東北的十幾年,帶領抗多次痛擊日本侵略者,多年來,日本關東軍千方百計要抓獲楊靖宇,都沒有如願。這次空中偵察,日軍東邊道“討伐”司令得知楊靖宇的部隊被圍以後,立即乘飛機趕來,在空中指揮地麵部隊圍攻抗日聯軍。
突圍戰鬥,在抗聯將士看來,已經是家常便飯了。抗日聯軍組建以後,他們麵對強大的日偽軍,時時刻刻都準備戰鬥。但是,今天的敵情更為嚴重,抗聯將士們迅速拿起槍,與日偽軍發生了激戰。楊靖宇一麵沉著地命令3團作掩護,一麵帶領大隊搶占岔溝製高點。戰鬥異常激烈,從早上一直進行到下午,抗聯才搶上了岔溝製高點。敵軍如黑鍋上的螞蟻滿山蓋嶺向上幾次衝鋒,都為戰士們擊潰。敵軍官兵死傷無數。
但日偽軍的包圍圈卻一步一步縮小了,形勢越來越嚴峻。楊靖宇將軍機智沉著,指揮部隊一次接一次地打退了日偽軍的進攻。
這是以弱抗強的激戰,也是抗日將士軍事謀略的巧妙運用。
經過一天的激戰,楊靖宇將軍發現,在正麵進攻的偽軍,許多士兵曾經受過較長時間的抗日愛國教育,他們來追擊抗聯戰士,都是被迫的。所以決定突圍戰鬥,從他們身上打開缺口。
10月19日淩晨,楊靖宇把部分機槍集中起來,組成了一個機槍隊,隨時準備用強大的火力壓製日偽軍。楊靖宇還從少年鐵血隊中挑選出20多個會唱歌的隊員,到石拉子的一個山崗上集中。
天亮了,一場特殊的戰鬥開始了。鐵血隊員們隱蔽在山崗上,喊響了抗日的口號,高唱抗日歌曲。岔溝的清晨,歌聲回蕩,悲壯激昂,仿佛不是一個戰場。那些偽軍聽到抗日的歌聲,手中的槍都握不緊了,士氣明顯低落了。
楊靖宇最關心的是第三團陣地。岔溝突圍戰,第三團一直控製著最高的幾個要點,日偽軍反複向這些製高點發起攻擊。楊靖宇知道,如果這些製高點一旦失手,抗聯將士就有全軍覆滅的危險。這天,楊靖宇連續13次派警衛員到第三團的陣地,傳達必須堅守陣地的命令。
第三團指戰員們深知他們責任重大,每次接到司令員的命令,都明確表示堅決守住陣地。
夜幕降臨了,岔溝裏的槍聲暫時停息了。寒風襲來,戰場上賃添了許多淒涼。日偽軍為了取暖,滿山遍野地燃起了篝火。
楊靖宇站在一個山崗上,抬頭望去,這篝火裏裏外外足有八九層,鬼子調了不少部隊呀!看著看著,楊靖宇忽然心裏一亮,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微笑。他對警衛員說:馬上通知團以上於部,都到我這裏來!
夜暗裏,楊靖宇毫無睡意。他掃視一眼身邊的幹部,說:今天的戰鬥,大家都打得很好,鬼子傷亡很大。但是,由於鬼子的部隊都集中到這裏來了,兵力不少,你們看,這周圍到處都是篝火,到處都是鬼子兵。為了保存革命力量,從長計議,我們必須組織突圍。從什麽地方突圍呢?向東,不行,鬼子已經在東麵加強了兵力。西麵行不行呢?西麵的地形很險峻,突圍出去有困難。
楊靖宇說到這裏,站起來,指了指周圍的篝火,繼續說:你們看看,鬼子的火光已經為我們指明了突圍的方向。西北那一個山崗上,日偽軍力量較弱,我們應該出其不意,從西北打開缺口,先突圍出去,再向東繞道前進。
楊靖宇一席話,大家備受鼓舞。於是,指戰員們立即準備突圍。為了輕裝突圍,身邊一時用不上的東西,都埋到地下。
半夜,特務連出發了。楊靖宇有意要特務連作向導,因為特務連連長會講日本話。
部隊悄悄地離開營地,向日偽軍的防線靠近。黑暗中,坐在篝火旁的鬼子都可以數清楚了。
敵人絲毫沒有發覺。
楊靖宇冷靜地觀察了一會兒,示意部隊暫停,特務連先走。
特務連長一行人走近一堆篝火時,被偽軍發現了,那偽軍立即開了一槍。特務連長見狀,用日本話罵起來:他媽的,打什麽?都是自己人。幾名朝鮮族戰士也用日本話罵開了。
那偽軍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正發愣,隻見特務連長揚起手槍,叭!叭!兩聲槍響,那偽軍倒下了。
楊靖宇手一揮,指揮部隊一邊往外衝,一邊阻擊日偽軍。
幾名偽軍清醒過來,立即大喊起來:聯軍突圍啦!聯軍突圍啦!
這一喊,岔溝裏響起了密集的槍聲。日偽軍摸不清情況,見部隊就放槍。楊靖宇看到日偽軍的部隊互相打起來了,抓住時機,組織衝鋒隊向眼前的這股偽軍進行攻擊,激戰中,偽軍的1個連被抗聯指戰員繳了械。隨後,楊靖宇率領主力,巧妙地從這個缺口中突出了日偽軍的包圍圈。
楊靖宇率領從岔溝突圍的部隊到達河裏山區以後,抓緊時間進行休整。12月末,這支部隊轉至樺甸縣境內活動。1939年春,楊靖宇率領部隊攻打樺甸縣柳樹河子、敦化大蒲柴河等日偽軍據點,取得了一係列勝利。
與此同時,第1路軍第1方麵軍也奏響了勝利的凱歌。8月,第1方麵軍編成以後,主力先於總司令部轉移到河裏山區,為了籌集過冬的物資,部隊在金川、蒙江等地不斷出擊,取得了一係列勝利。
在金川縣回頭溝戰鬥中,抗聯將士擊斃和俘虜偽軍90多人,繳槍30多支。為了牽製日偽軍,戰鬥結束後,一部分部隊留在老嶺山區,堅持鬥爭,掩護總司令部轉移。
在輯安縣沉溝,第1方麵軍與一部分偽軍遭遇,戰鬥中,殲滅偽軍200多人。戰後,抗聯將士抓住戰機,向輯安縣北大街進攻,襲擊雙安村的鐵路保衛隊,攻克活龍蓋,攻打青溝子的“集團部落”。
1938年11月,第1方麵軍主力從華壕山區轉回到輯安,開展遊擊活動。這期間,部隊連續戰鬥數十次。先後襲擊輯安縣二道陽岔。新開嶺、尖刀嶺等日軍據點,攻打了花甸子、土城子、橫路的偽警察所。
1939年春,第一方麵軍主力轉至河裏山區,與總司令部會合。
楊靖宇身經百戰,還十分善於總結作戰指揮的經驗。在對日偽軍作戰中,楊靖宇提出了“不擊中敵人要害不打”,“對當地人民損害大不打”等“四不打”的作戰原則。楊靖宇指揮部隊,采取“敵合我分,敵進我退,乘敵之虛,各個擊破”等遊擊戰術,同日寇作鬥爭。這些都是楊靖宇將軍寶貴的戰爭經驗的總結,也是第一路軍能夠化險為夷、在異常艱難的環境中不斷打擊日偽軍的高超指揮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