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日本的主要戰略目標是迅速解決“中國事變”。為此,他們采取了雙管齊下的方針,在實行政治誘降的同時,輔之以軍事壓力。
旨在控製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運輸線的“宜昌作戰”就是在此背景下發動的。促使日軍發動該役的還有另外兩個原因:
其一,1940年希特勒以閃電戰襲擊北歐,一舉成功。此舉使日本軍閥深受刺激,也為之鼓舞,頗欲在中國戰場也有一番作為。
其二,中國軍隊的冬季攻勢予日軍以沉重打擊,尤其是第5戰區,攻勢猛烈,對華中日軍大本營武漢威脅極大,因此日軍急欲實施報複作戰。
為紀念日本天皇生日,日軍將戰役安排在4月下旬至5月初發起。投入的兵力為4個師團、1個混成旅團、6個支隊、4個大隊、1個飛行集團和若幹特種部隊,共15萬人,由第11軍司令官園部和一郎統一指揮。戰役計劃是先將襄河東岸5戰區部隊包圍殲滅於棗陽地區,爾後推進至襄河西岸,將5戰區主力部隊殲滅於宜昌附近。
盡管日軍的集結十分隱秘,但5戰區對敵之企圖已基本掌握,並製定了相應的應敵方略:
以一部取廣正麵分路挺進敵後方,擾襲敵主力,相機先發製敵於棗陽以東或荊門、當陽以南地區,與敵決戰。
其中張自忠右翼兵團的任務是擔任襄河河防及大洪山之守備。其中,以一部兵力固守襄河西岸陣地,鞏固大洪山南側各隘路;將主力配置於襄河東岸長壽店以北地區,迎擊敵人進攻。
張自忠手書至4月中下旬,中日兩軍均已布置就緒,比隨棗會戰規模更大的又一場惡戰即將展開。
5月1日,日軍兵分三路向襄河東岸五戰區部隊發動大規模進攻,棗宜會戰正式開始。
右翼兵團當麵之敵係冬季攻勢中的老對手——日軍第13師團,師團長是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20期的田中靜一中將。1日下午,該師團在20多輛坦克和40多架飛機的配合下,由鍾祥北進,向襄河東岸我右翼兵團長壽店陣地發起猛攻;日軍第3師團同時從信陽南下,企圖對我軍形成夾擊。
針對日軍企圖,張自忠一麵下令襄河東岸部隊分頭迎敵,一麵指示西岸部隊做好出擊準備。
同日,張自忠親筆寫信告諭59軍各師、團主官,勉勵他們奮勇殺敵,盡忠報國:
看最近之情況,敵人或要再來碰一下釘子。隻要敵來犯,兄即到河東與弟等共同去犧牲。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隻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的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致亡於區區三島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枯,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願與諸弟共勉之。
在日軍強大火力攻擊下,我軍長壽店陣地於5月3日被敵突破。日軍第13師團繼續北上。4日,北路日軍第3師團攻占泌陽。第39師團和池田支隊則從隨縣開始發動正麵攻擊,戰事更趨激烈。
4日上午,張自忠下令調整部署,命河東各部隊竭力追擊、截擊北上之敵,並相機恢複長壽店以南陣地。
5日至6日,河東烽火連天,槍炮轟鳴。
6日晚,張自忠在快活鋪總部召集會議,研究河東戰況。值江防軍之75軍、94軍劃歸張自忠指揮,周岩、李及蘭兩軍長前來晉見,也列席了會議。
會議結束之際,張自忠親率右冀兵團預備隊第74師(馬貫一代理師長)過河督戰。
5月7日拂曉前,張自忠乘一葉扁舟,在星月無光的夜色中,帶領手槍營和74師,從宜城窯灣渡口渡過寬闊浩蕩的襄河,奔赴河東戰場。
這是繼1939年“四月攻勢”、隨棗會戰、冬季攻勢之後,張自忠第四次過河督戰。不過,此次河東局勢較前幾次更為嚴峻:179師師長何基灃正在重慶接受政治審查,該師暫由副師長吳振聲指揮,因威望不夠,指揮困難;38師過河後立足未穩,即遭日軍包圍,陷於孤軍苦戰;奉命馳援38師之29集團軍122師,在田家集與敵接戰一晝夜就敗下陣來;原屬韓複榘部的74師戰鬥力本來就不強,加之整編未竣,內部矛盾尚未解決……
由於上述種種情況,許多人都為張自忠捏一把汗:渡河後能否與主力部隊取得聯絡?能否有效控製戰局?是否有孤軍被圍、遭敵反噬之危險?都難預料。這是大家力勸張自忠不要過河的理由,而這也恰恰是張自忠堅持渡河的原因所在。
很明顯,在河東部隊各自為戰、失去聯絡的危急關頭,張自忠考慮的是自己過河後將會起到鼓舞士氣、統一指揮的作用,有利於扭轉戰局;再者,以張自忠的個性,是絕不忍心讓部眾在前線拚命,而自己安坐後方的。
渡河後,天降大雨,張自忠揮師北向,一路疾進。5月8日,南北兩路日軍第13師團和第3師團在唐白河吳家店會合,第39師團則以棗陽為中心,四處“掃蕩”我河東部隊。
9日黎明,張自忠率74師繼續北進,在二郎廟與敵遭遇,將敵擊退。上午,黃維綱師長率38師前來會合。爾後,張自忠指揮該兩師馬不停蹄,繼續向北攻擊前進。途中,在新街、白廟、方家集等地與日軍發生激戰,斃敵甚眾。
經過兩三天的努力,張自忠與河東各師陸續取得聯絡,逐步控製了局勢。河東將士聞知張總司令親臨前線,士氣極為振奮,戰鬥行動更加有力,幾乎將日軍後路完全截斷。
右翼兵團的積極作戰行動,引起日軍的嚴重不安。5月11日,日軍第13師團和第39師團掉頭南下,集中力量攻擊張自忠部。經過多次的較量,日軍再也不敢小視張自忠和他的33集團軍,以致把4個師團中的兩個專門用於對付張自忠,可謂竭盡全力,以求一逞。
當日軍以重兵南下之際,國民黨統帥部本應命令右翼兵團暫向大洪山區規避,使南下之敵撲空,然後集中左翼兵團與機動兵團主力圍殲北路孤立之第3師團,最後集中左右翼兵團與機動兵團夾擊南下之敵。但蔣介石誤信日軍假情報,對戰局判斷過於樂觀,故於5月11日、13日勒令5戰區將南北兩路日軍同時圍殲。
張自忠直接指揮的右翼兵團河東部隊雖有5個師,但兵力相加隻有2萬餘人,僅相當於日軍1個師團,裝備則遠遜之。以如此薄弱之兵對兩個師團之敵,猶如“策疲乏之兵當新羈之馬”,力難勝任。然而張自忠對於執行命令從來都是不折不扣的,奉命後他立即調整部署,掉頭向南截擊敵軍。峪山、黃龍檔、琚家灣、曹家大灣、梅家高廟,一路激戰,一路斬殺。梅家高廟一戰斃敵第13師團1400多人。在耿家集又與敵軍遭遇,張自忠在散兵線上來回督戰,怒吼著:“弟兄們,要消滅這股敵人,不要讓他們跑了!”
13日晚,179師和180師先後來電告知,兩師師部分別被敵阻於田家集、老河口。這樣一來,南北兩個師均須接應。
與此同時,張自忠之當麵也出現了新的敵情:日軍第39師團主力5000餘人在師團長村上啟作指揮下,已由峪山東側南下。
為截擊該敵,並接應上述兩師,張自忠決定把部隊分為左右兩縱隊:黃維綱師長指揮38師為左縱隊,向田家集方向推進,接應179師;74師為右縱隊,由他親自指揮,先接應180師到方家集集中,然後向南追擊。
但不幸的是,張自忠總部所用無線電密碼已被日軍第11軍通信部隊破譯,張自忠上述部署均為日軍洞悉。於是,日軍第13師團和39師團分路向方家集奔襲而來,合力夾擊張自忠部。為增加攻擊力量,園部和一郎還急調第40師團師團長天穀直次郎帶領4個大隊馳援棗陽。張自忠處境危殆。
14日清晨,張自忠率部到達方家集,但日軍39師團已先行到達。雙方隨即展開遭遇戰。張自忠登上方家集東北高地,指揮我軍衝鋒,並令工兵連爆破日軍火力點,旋即攻占方家集。接著又開始與日軍爭奪方家集外圍高地。雙方肉搏血戰,傷亡均在千人以上。張自忠令手槍營也加入戰鬥,戰至黃昏,終將敵擊潰。
當天深夜,張自忠率部繼續向南開進,15日拂曉時分到達罐子口騎兵第9師師部。在騎9師師部,張自忠召集幕僚和蘇聯顧問研究敵我態勢和今後行動方案。大家一致認為,在日軍主力不斷向南推進的情況下,襄河河防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宜城境內的120裏河防,隻有74師幾百人留守,河防十分空虛。
對於如何鞏固河防,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180師沒能趕到方家集,接應計劃落空,我兵力單薄,應及時帶領74師和騎9師回到西岸,沿河把守;另一種意見認為,應留在河東,堅持外線積極防禦。理由是:河東戰事正烈,我三個主力師尚在與敵鏖戰,此時總部撤回河西,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此其一。其二,若回師西岸,沿河消極防守,兵力還是不夠。其三,留在河東與敵周旋就是最好的防守,隻要我們堅持河東,敵軍就不敢輕易渡河;倘若渡河,我可趁機截其後路,反對我有利。
張自忠權衡利弊,毅然決定留在河東,與敵周旋。
15日下午4時許,張自忠率部到達南瓜店以北的小山村溝沿裏。
到達溝沿裏,張自忠命馬貫一率74師443團、444團在南瓜店以東占領陣地,向東及東南警戒,並以一部占領兩乳山東西一線,維護南瓜店至宜城間交通;440團占領毛家灣左右一線,對西北警戒。部署完畢,張自忠即給蔣介石發電,這是他生前發往重慶的最後一封電報:
一、職昨率74師、騎9師及總部特務營與南竄之敵約5000餘名血戰竟日,創敵甚重,晚間敵我相互夜襲,複激戰終夜……我各部繼續六七次之血戰,犧牲均亟重大,但士氣仍頗旺盛,現仍在方家集附近激戰中。二、我38師、179師昨已將新街敵數百名擊潰,當將新街克複,現仍繼續向南追擊中。三、據報,殘敵一部約千餘人因被我各處截擊,現企圖沿襄河東岸南竄,現38師、179師努力截擊中。謹聞。職張自忠叩。
馬貫一到達南瓜店後,曾同440團團長鄭萬良會麵。鄭說:“看情況我們要吃包子了!”馬說:“你怎麽不趕快向總司令報告呀?”鄭伸伸舌頭:“誰敢跟他說呀!”
其實,張自忠對此已有判斷,隻是未動聲色而已。他察覺到大家的緊張心情,就把總部人員、手槍營和七十四師主要幹部集合起來,對大家說:“我們已陷入敵人的重圍,情況是相當吃緊了,不過隻要不離開隊伍,總有辦法。大家無論如何,務必鎮定,不要緊的,我張自忠始終和大家在一起,在任何情況下,也決不離開隊伍!”接著,又傳令:“今後凡夜間行軍,打手電的、吸煙的,槍斃!不守秩序的、吵鬧的,槍斃!落了隊的,不要!不許談話,不許咳嗽!”
此時,張自忠手中可戰之兵僅1500餘人,而包圍之日軍則有五六千人,局勢之險峻可想而知。傍晚,他致電黃維綱師長,令他率38師由新街前來解圍。鑒於38師距離較遠,且為當麵之敵所糾纏,能否及時趕到沒有把握,張自忠又致電樊城之第11集團軍總司令黃琪翔請援,但未見答複。
夜裏,張自忠住宿於一個叫餘大保的農戶家。由於連日來缺乏飲食,多以農田裏的蠶豆充饑,他的舊病痢疾複發,腹瀉不止,加之睡眠不足,勞累困乏,他消瘦了很多。然而,就在處境險惡、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他仍把百姓的疾苦記在心上。到幾戶人家走了走,看到村民一貧如洗,當即叫副官給全村每戶發10塊現洋。
5月16日,戰鬥首先從西邊毛家灣旁的小山子開始。此地距溝沿裏不過1000米,中間隻隔兩個小山包。守在這一線的是440團。
張自忠剛剛睡下就被驚醒,立刻起身帶領李文田參謀長、張敬高參、蘇聯顧問和幾個隨從副官到溝沿裏後山上觀察。日軍很快攻占了兩個小山包。張自忠命440團預備隊增援上去,奪回第二個山包。日軍又幾次衝鋒,均被擊退。戰至日出時,440團第一道防線終於被突破,日軍攻占溝沿裏西北製高點牛肋巴骨山,居高發炮,溝沿裏直接暴露在敵火網之下。與此同時,東線之敵攻克兩乳山,以重炮向我前沿陣地轟擊。張自忠遂將總部東移至杏仁山旁的陳家灣。
從5月3日以後,張自忠與外界聯絡之有線電報、有線電話均告中斷,隻有全部依賴無線電通信。日軍第11軍通信部隊根據我方電台以不同頻率向各方發報的情況,判斷張自忠總部就在溝沿裏附近,並於16日上午9時將這一情報通知日軍第39師團長村上啟作。村上頓時緊張起來,急忙調集五六千人和大批飛機、火炮,向溝沿裏合圍。
上午10時許,日軍步兵猛攻溝沿裏,440團退守石龍崗,隔山溝與敵相持。東麵,從方家集越過十裏長山之敵,與進入罐子口之敵相呼應,從東西兩麵夾攻我74師羅家窄屋陣地。日軍攻勢一浪高過一浪,敵我往返衝殺,陣地失而複得四次,戰況異常慘烈。
戰至上午11時,74師彈藥幾乎用盡。馬貫一派人向張自忠請求補充。此時,總部與兵站已失去聯係。張自忠命李文田用電話向馬貫一傳達指示說:“對敵人要狠狠地打!子彈打完了用刺刀拚,刺刀斷了用拳頭打,用牙咬!”
隨後,他又派副官給馬貫一送去親筆手諭,上麵寫著:“馬貫一,你當兵就跟著我,我決不會虧待你。現在到了國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際,正是我們軍人殺敵報國之時。這次對敵作戰,你隻管拚命打,打好了完全是你的功,打不好我完全負責。”馬貫一接到手諭後,立即趕到前沿陣地督戰。
留守窯灣的74師部隊,16日清晨接到張自忠命令後迅速湊集了180餘人和4挺機關槍,派工兵營營長趙德誌率領,跑步前來支援。張自忠把他們派到最吃緊的東山口。
激戰在槍炮轟鳴中持續,張自忠對李文田說:“現在戰況惡化,我們為國家犧牲是理所當然,但總不能讓朋友在此流血,你派人陪同蘇聯顧問轉移吧。”接著又喊道:“總部和政治部帶槍的留下,空手的由李致遠參軍帶領,到山背後西北方向集合!”隨後指定440團掩護他們撤離戰場。
李參軍十分擔心總司令的安全。撤離前,他悄聲對洪進田說:“我走後,總司令由你和杜營長帶領手槍營負責保衛,要勸說總司令轉移到南山上去。”
不久,守衛東山口的工兵營彈藥用盡,正欲動搖,74師參謀處主任許文慶在師指揮所大喊:“趙營長,總司令就在後頭,要頂住敵人!”趙營長答:“許主任,你放心,我——”未及說完,就中彈陣亡。工兵營潰退下來,馬貫一急調443團衝上去堵住缺口。
棗宜會戰中,中國第18軍實施反擊,一度奪回宜昌。奉命掩護非戰鬥人員撤離的440團,因遭到日軍猛烈衝擊,數百人完全潰散。團長鄭萬良在混亂中逃離戰場。中午,日軍在加強東西兩麵進攻的同時,又開始猛攻南麵的石窩,企圖將我軍壓迫至長山腳下開闊地帶加以圍殲。
張自忠急忙將手槍營調到石窩阻敵。該營士兵多係冀魯豫三省青年,身強力壯,勇猛剽悍。他們在杜營長指揮下,為保衛總司令同日軍展開殊死搏殺。鏖戰中,杜營長身負重傷,撲地不起,張自忠派人將他抬出險境。洪進田挺身而出,代杜營長指揮手槍營,繼續與敵戰鬥。但不久,洪上校也中彈犧牲。全營4位連長,一個陣亡,兩個負重傷,僅餘張連長一人,士兵傷亡過半。石窩終於失守。日軍從東、西、南三麵猛轟我軍不到1平方公裏的陣地,直打得土石飛濺,硝煙彌漫。
張自忠得知南麵石窩失守,立即帶領幾個隨從趕往南麵督戰,途中恰好碰到張連長帶領手槍營殘部後撤,當即予以製止。他以激將的口吻對張連長說:“我是總司令,如果是連長,這幾個蟊賊不夠我一連人打的:”張連長一聽,二話沒說,甩掉上衣,赤膊揮刀,大喊一聲:“不怕死的跟我上!”大家熱血沸騰,蜂擁而上,日軍被這不要命的氣勢所震懾,逃離了石窩。
奪回石窩之後,張自忠返回陳家灣指揮所。
日軍的包圍圈越來越小了。炮彈如暴雨般傾注,步機槍的吼叫聲一陣緊似一陣。
突然,一顆炮彈在指揮所附近爆炸,彈片將張自忠右肩炸傷,緊接著又飛來一顆子彈將他左臂擊穿,鮮血浸透了軍裝。護士長史全勝見狀,急忙跑來為他包紮。衛兵們一見總司令負傷,都驚慌起來:“總司令,您——”張自忠按了按傷口,滿不在乎地說:“沒什麽,不要大驚小怪的。”
衛兵們擔心再出意外,都不約而同地圍到他身邊,以自己的身軀掩護總司令的安全。張自忠笑著批評說:“你們跟這麽緊幹什麽?怕我跑不是?”
中午過後,日軍攻勢更加凶猛,其前鋒距我陳家灣指揮所隻有數百米。張自忠被數十名衛兵簇擁著撤至杏仁山。這時,我軍雖三麵被困,但東北長山方向尚未合龍,若翻過長山,仍可突圍而出,奪一條生路。大家原想借指揮所移動之機,勸總司令翻越長山突圍,但張自忠到達杏仁山後不肯再動,將指揮所設在這裏繼續指揮戰鬥。
眼看日軍日益迫近,顧問徐惟烈小聲向他建議說:“總司令,移動移動位置吧?”旁邊也有人附和說:“敵人三麵包圍我們,不如暫時轉移,重整旗鼓再與敵決戰,不必要的犧牲應該避免。”
張自忠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我奉命追截敵人,豈能自行退卻!當兵的臨陣退縮要殺頭,總司令遇到危險可以逃跑,這合理嗎?難道我們的命是命,前方戰士都是些土坷垃?我們中國的軍隊壞就壞在當官的太怕死了!什麽包圍不包圍,必要不必要,今天有我無敵,有敵無我,一定要血戰到底!”
大家聽了這幾句分量很重的話,誰也不敢再開口了。
下午1時許,參謀處長吳光遼腿部被炸成重傷,血流不止。張自忠見狀,立即吩咐兩位參謀說:“把你們處長架走。你倆分在兩邊,各架一隻胳膊。吳處長也要忍著點痛。你們往東北方向,翻過長山去吧!”想到總司令自己處於極度危險之中,而且已經負傷,還如此體貼照顧部下,他們三人都感動萬分,不忍心此時離他而去。但張自忠一再催促,甚至要發火,他們這才流著淚,一步一回頭地向東北方向撤去……
這時,日軍調集大批山炮對準杏仁山瘋狂轟擊,由於張自忠身著黃色軍製服,目標十分暴露,炮彈如雨點般炸落在前後左右。副官賈玉彬、護士長史全勝不幸被炸身亡。張自忠右腿也被炸傷,褲腿、襪子均被鮮血浸透。
在生死交關的最後關頭,李文田參謀長終於忍不住又開了口:“總司令,我們人太少,38師又趕不來,看情形是頂不住了,還是暫避一下,到山那邊整頓一下再說吧!”“什麽?老李,你也孬啦?”張自忠很生氣。
見總司令動怒,李參謀長幹脆把心裏話照直說了出來:“論公你是我的長官,論私你是我的朋友,我理應跟著你,幫助你,但今天這個仗實在是打不下去了。現在趕緊轉移還來得及,我勸你馬上撤離吧!你實在不走,我可要走了。”
張自忠愣住了,心中感到蒼涼。他靜靜地坐在一個土坡上,低頭沉思,一言不發,任憑炮彈在附近爆炸,任憑傷口的血向外流淌。李文田站在那裏,以為總司令會突然跳起來把他怒罵一頓,但張自忠並未批評他一句,而是抬起頭來溫和地對他說:“老李,你們誰都可以走,我是不能走。你們趕快走吧,不要管我了。”
李文田見勸不動他,隻好帶著兩名衛兵悄然離去。
過後,張自忠派人護送徐惟烈顧問撤離,又命張敬轉移,但張敬堅決不走。
下午2點左右,日軍步兵開始在炮火掩護下發起攻擊。張自忠站起身來,帶傷督戰。此刻,他已不指望援軍的到來,隻希望在死以前指揮這僅有的一點兵力多殺幾個敵人。隻見他神色嚴峻,威儀凜然,兩眼閃射出令人震顫的光芒,給官兵們增加了戰鬥的勇氣。張敬高參則像遊龍般矯捷地追隨在張自忠左右,一麵走,一麵高喊:“總司令在此,誰也不許退!”張自忠喊:“敵退,快打!”張敬傳呼:“敵退,快打!”張自忠喊:“左擊:”張敬亦傳呼:“左擊!”……
行進中,張自忠突然發現西南方小山頭上退下幾個散兵,就狠狠地對身邊的一個衛士說:“你去看看那幾個人是怎麽回事,如果裝孬種,就地正法!用刀砍不要用槍打!”
衛士一手提槍,一手持刀,奔上前去輕聲對那幾個土兵說:“總司令就在後麵,趕快上去,否則殺頭!”幾位士兵一聽,連忙轉身衝上山去。
由於寡不敵眾,這個山頭還是失守了,日軍從山頂衝了下來。跟在張自忠身邊的手槍營士兵一麵衝上去抵擋日軍,一麵高喊:“總司令快走!總司令快走!”不料,喊聲引起日軍的注意,日軍更加緊了圍攻。看到日軍步步逼近,副官和衛兵們不得不強製張自忠向北麵安全地帶轉移,張自忠不肯走,大罵衛兵怕死。
剛剛由排長提升為連長的王金彪正指揮本連剩下的幾十個弟兄堵擊來犯之敵,見總司令不肯撤退,便回身跑過來用腦袋頂住張自忠的胸脯,一邊往後頂,一邊噙著眼淚說:“總司令,我們不怕死,請您先走一步,我們不打退當麵敵人,死在這裏也不下火線!”接著,他示意衛兵將總司令拉走,自己又舉槍揮刀衝到前方,帶領弟兄們將衝上來的一股日軍消滅了。望著王金彪健壯勇猛的背影,張自忠大吼:“好樣的,不愧是我張自忠的部下!”
經過慘烈鏖戰,74師443團、444團已死傷大半,一部潰散,殘部數百人主要集中於東山口阻擊日軍。為保衛張自忠的安全,馬貫一從僅有的數百人中抽出一個營派往杏仁山支援手槍營。但該營在赴援途中受阻,張自忠把手槍營大部派出救援,看到東山口方麵443團不敵日軍,又將身邊僅有的一個手槍排派去支援。這樣,他身邊僅剩下張敬高參和兵站科員馬孝堂少校等數人。
3時許,天空下起瀝瀝細雨。東山口守軍大部戰死,餘部潰散。張自忠派出的手槍營土兵回撤至杏仁山腳下,作最後的抵抗。
麵對步步逼來、怪聲吼叫的大批日軍,這些跟隨張自忠多年的忠誠士兵,表現出驚人的勇敢和頑強,他們將生死置之度外,用血肉之軀將絕對優勢之敵阻於山腳下達兩個多小時。
廝殺在雨中持續,手槍營士兵所剩無幾,王金彪連長也在激戰中陣亡。張自忠眼看前方弟兄一個個倒下,再也按捺不住,提起一支衝鋒槍,大吼一聲,向山下衝去,扣動扳機向日軍猛烈掃射,十幾名日軍應聲倒斃。就在這刹那間,遠處的日軍機槍向他射來,他全身數處中彈,右胸洞穿,血如泉湧。馬孝堂見他突然向後一歪,飛奔上前為他包紮,鮮血濺了馬少校一身。
傷口還未包紮好,日軍就一窩蜂地衝了上來。危急中,張自忠對身旁的張敬、馬孝堂等人說:“我不行了,你們快走!我自已有辦法。”大家執意不從,張自忠拔出腰間短劍自裁,衛士大驚,急忙將他死死抱住。
彌留之際,張自忠躺在地上,臉色蒼白,平靜地說:“我這樣死得好,死得光榮,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良心很平安。你們快走!”
這時,日軍步兵已衝至跟前,多處負傷的張敬高參舉槍擊斃數名日軍,被蜂擁而上的日軍用刺刀捅死。
第四分隊的藤岡元一等兵,是衝鋒隊伍中的一把尖刀,他端著刺刀向張自忠衝去,張自忠從血泊中猛然站起,眼睛死死盯住藤岡。當二人隻有不到三米的距離時,藤岡一等兵從張自忠射來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威嚴,竟不由自主地愣在了原地。
這時,背後響起了槍聲,第三中隊長堂野君射出了一顆子彈,命中了張自忠的頭部。
與此同時,藤岡一等兵像是被槍聲驚醒,也狠起心來,傾全身之力,舉起刺刀,向張自忠刺去。在這一刺之下,張自忠再也支持不住,像山體倒塌似地轟然倒地。
時間仿佛驀然停止,曆史留下一個靜穆的場麵,殷紅的熱血交織著迷蒙細雨,構成一個永恒的瞬間,一代名將,壯烈殉國,與他同時殉國的還有500多人。
是年,張自忠49歲。
§§第三章 楊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