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忠,字藎忱,1891年生於山東臨清。1912年考入天津政法學堂。1914投軍奉天新民屯車震團。1917年入馮玉祥西北軍,曆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兼西北軍官學校校長等職。1930年中原大戰後,西北軍宋哲元部被蔣介石改編為陸軍第29軍,張自忠任第29軍第38師師長兼張家口警備司令。
在棗宜會戰中壯烈殉國的中國第5戰區右集團總司令兼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占領東三省,並於1932年拚湊了偽滿洲國。但日本軍閥並不以此為滿足,複於1933年開始了新的侵略擴張。這次擴張的目標就是與東三省毗鄰的熱河省。
1933年元旦之夜,日本關東軍突然向天下第一關山海關發動攻擊,3日占領山海關,取得了進攻熱河的有利態勢。
1月10日,張自忠所在的第29軍奉命由山西陽泉開赴通州、三河、薊縣、玉田待命。
部隊出發前,他召集全師營以上幹部開會,作戰前動員。他慷慨激昂地說:“日本人並沒有三頭六臂,隻要我們全國軍民齊心協力,與日寇拚命,就能將日寇打出中國去。國家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為國捐軀,重如泰山!”
他還要求部隊特別注意兩點:第一,要與當地老百姓打成一片,不動老百姓一草一木;第二,戰鬥中要節省子彈,不瞄準敵人不準打槍。
3月4日承德失陷後,29軍奉命赴冷口策應萬福麟部作戰。不料,29軍正行進中,萬福麟部已敗退至喜峰口附近。鑒於敵情變化,華北當局改變計劃,令29軍迅速趕赴喜峰口阻敵,冷口防務交商震部接替。宋哲元即命趙登禹率109旅先頭出發,其餘各部跟進。
3月7日,張自忠與馮治安(38師副師長)抵達遵化屯營。3月9日上午,日軍先頭部隊攻占喜峰口東北製高點孟子嶺,以火力控製了喜峰口,形勢對張自忠部極為不利。
9日午後,趙登禹率109旅抵達喜峰口。日軍亦源源增兵,雙方展開激烈遭遇戰。經過兩天連朝接夕的交戰,109旅雖然頂住了日軍的攻勢,卻未能克複孟子嶺高地,處境仍然被動。張自忠感到這樣與敵人硬拚消耗終非善策,於是同馮治安、趙登禹商議,決定組織大刀隊對日軍實施大規模夜襲。
11日夜,張自忠組織部隊夜襲敵營,大獲成功,殺敵上千人。29軍在喜峰口一帶固若金湯的防禦,使日軍誌氣餒敗。
張自忠認為,29軍之所以能夠用低劣的裝備打退日軍幾十次猛攻,並殲滅日軍5000多人,除運用以攻為守的戰術原則和注重野戰工事的構築等因素外,主要得益於全軍同仇敵愾的戰鬥精神。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本侵略者實施了震驚中外的“七·七盧溝橋事變”。
早在5日,日軍第二十師團和獨立混成第一、第十一旅團及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集結於平津地區,兵力由原來的萬餘人猛增至5萬餘人,並且仍在源源不斷地向平津增兵。29軍處境被動。
25日至26日兩天裏,接連發生廊坊事件和廣安門事件,戰火迅速蔓延。26日晚,中國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向宋哲元發出最後通牒,限29軍於27日正午以前撤出北平。宋哲元嚴詞拒絕了日方的無理要求。
27日上午,日本政府決定第二次增兵華北,日軍精銳第五、第六、第十師團由日本本土向中國平津一帶輸送。
當晚,日軍向29軍發起全線進攻,南苑、北苑、西苑、通縣等地戰鬥激烈。
盡管宋、張決心堅守平津,但因29軍部署倉促,日軍兵力源源增加,戰局對29軍日趨不利,能否守住和有無必要堅守平津也就成了問題。
局勢至此,29軍已別無選擇,隻有退往保定,再圖良策。宋哲元對大家說:“為了照顧全局和長遠利益,我決定按照蔣委員長的指令離開北平前往保定,再作下一步打算。可是在把實力轉移時,在北平必須留個負責人和敵人暫時周旋,把形勢緩和一下。這個任務是非常艱巨的,請大家考慮,由誰來挑此重擔。”
最終,留下張自忠與日本人周旋。不明底細的人與輿論,後來紛紛痛斥張自忠的“賣國變節”行為。事實卻絕非如此。
29日一早,張自忠前往外交部街外交大樓冀察政務委員會,就任代理委員長和冀察綏靖公署主任、北平市長。
在留平的最初幾天裏,張自忠組織有關機構和人員,將平津作戰中的負傷者安排治療,將陣亡者予以安葬,對未及撤離的29軍官兵眷屬則派員予以接濟,或分發路費讓他們離開北平,返回故鄉。
日軍入城後,通過潘毓桂、陳覺生要求張自忠通電反蔣反共,宣布獨立,被張自忠嚴辭拒絕。日方見張自忠不甘為其所用,即轉而直接指使潘、陳等人辦事,並要求張自忠立即解散冀察政務委員會。在日方的一手策劃下,30日下午成立北平地方維持會,江朝宗任委員長。
潘毓掛、陳覺生、張璧等人赤裸裸的漢奸嘴臉和阮玄武等人的背叛,使張自忠感到留平已不可能有任何作為,並且獨立27旅留在北平也難免生變。再者,自38師在天津向日軍發起進攻後,自己的處境已變得日益危險。8月1日,他緊急召見石振綱旅長,命他們趕緊突圍,同時他自己也準備突圍離平。當天夜裏10時,獨立27旅開始突圍。劉汝珍團長率681團在前,石振綱旅長及趙書文團長率六八一團在後,分多路經安定門、德勝門向西北南口方向突圍。張自忠則率一支精幹手槍隊隨後跟進。
由於突圍前該旅已將平郊電話線切斷,日軍聯絡不便,該旅3000餘人順利突圍,但殿後的1000餘人遭日軍阻擊,傷亡頗大,餘部潰散。張自忠見此時突圍已不可能,隻好折返城內,另謀脫險之計。
自從第一次突圍出城的嚐試失敗後,張自忠又有幾次試圖冒險出城,但均未成功。最後隻好在美國人福開森的家中隱藏起來。為及早脫離虎口,南下參加抗戰,張自忠一麵派廖副官密赴天津,找趙子青商量脫險之計,一麵派周副官南下,了解部隊情況。
9月3日淩晨,張自忠在趙子青周寶衡的幫助下逃出了北平。
9日晚8時,張自忠秘密來到英租界66號路,與家人告別。往日裏,他回家總要抱抱孫子,有時還給子侄們講講笑話,但這次他卻心情沉重,凝望著霧蒙蒙的遠方,神情迷惘而茫然。
13日,張自忠由煙台下船,換車轉赴濟南。路經濰縣,遇見韓複榘部第29師師長李漢章。李早年曾在張自忠的學兵連當兵,算是張的老部下。但此時李對張已不再以禮相待,而是以譏諷的口吻說:“以前我見你盡讀聖賢書,都學了些什麽呢?”
一位部下竟如此對自己講話,大大刺痛了張自忠的自尊,他怒不可遏,拍案而起:“負黨負國豈我張某所為?當粉身碎骨,以事實取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