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亂世從軍,兩度出使中國

  崔可夫將軍1900年2月12日,瓦西裏·伊萬諾維奇·崔可夫出生於沙皇俄國圖拉省奧謝特爾河穀的謝列布裏亞內普魯德村的一個貧寒家庭。1912年,由於家庭貧困,12歲的崔可夫輟學到首都彼得堡謀生。

  1917年的“二月革命”迫使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羅曼諾夫王朝就此覆滅。同年的7月4日,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派兵鎮壓反政府的示威遊行,崔可夫親眼目睹了這一血腥屠殺的場麵。此後許多工廠倒閉,崔可夫所在的工廠也難逃噩運。崔可夫失業了。

  無計可施之下,1917年崔可夫投奔了在波羅的海艦隊服役的哥哥,在喀琅施塔德成為海軍水雷教導隊的一名水兵。

  不久,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崔可夫隨波羅的海艦隊加入了紅色政權的行列。1918年春,崔可夫去了莫斯科,並在那裏參加了紅軍軍事教官短訓班,成為步兵第二班的學員。同年7月2日,崔可夫和其他學員受到列寧親切接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協約國對蘇維埃俄國進行武裝幹涉。蘇俄軍勇敢抗擊來犯之敵。崔可夫被任命為副連長,不久,由於表現出色,被提升為連長。

  返回莫斯科,崔可夫參加了軍事教官短訓班,獲得了“紅軍軍官”證書後,旋即被派往伏爾加河沿岸軍區,在咯山參加步兵第40團的組建工作。此時,年僅18歲的崔可夫被任命為步兵第40團負責隊列的副團長。

  1919年紅軍統帥部將步兵第40團編入北部戰役集群第2集團軍第28師,移駐維亞特省的波梁內地區。第28師的師長阿津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紅軍指揮官,19歲的崔可夫處處都在模仿阿津師長。當時,正值原沙俄海軍上將高爾察克在外國幹涉軍的支持下準備推翻紅色政權,崔可夫率領部隊轉戰東西。

  1920年,在蘇波戰急中,崔可夫任第43團團長,英勇戰鬥,取得傑出的戰績。

  1922年,戰事已基本停息。8月,崔可夫到工農紅軍軍事學院院去深造。1925年8月,崔可夫以優異成績隨第五期學員們如期畢業。在三年的時間裏,崔可夫得以係統地學習了軍事理論,使自己的軍事理論素養在豐富的實戰經驗基礎上得到很大的提升。

  由於學業優異,崔可夫被學院決定留在東方係的中國部繼續深造一年。

  1926年秋,崔可夫以外交隨員的身份,隨資深外交官克羅日科前往中國。

  1927年秋,崔可夫正式完成在伏龍芝軍事學院東方係的學業,再度前往中國,擔任軍事顧問。

  1929年,中蘇雙方在中東鐵路問題上出現糾紛。7月13日,蘇聯宣布與中國斷絕外交關係,崔可夫奉命隨蘇方外交人員撤回國內。

  20世紀30年代初,蘇軍開始大力培養各級指揮官。具有實戰經驗、係統軍事理論素養和外交官履曆的崔可夫被蘇聯軍事委員會選派擔任首長進修班主任職務。1936年初,崔可夫被選送入紅軍機械化和摩托化學院的速成班學習;年底,他從速成班畢業後被分配擔任機械化旅的旅長。

  1938年4月,崔可夫被任命為步兵第5軍的少將軍長,這時他才38歲;三個月之後,他又升任白俄羅斯特別軍區博布魯伊斯克集群司令官。1939年初,納粹德國瘋狂擴軍備戰致使國際形勢急劇惡化,位於蘇聯西部前哨的白俄羅斯特別軍區進行重大改組,在原博布魯伊斯克集群的基礎上組建了第4集團軍,崔可夫出任集團軍司令官。

  1939年9月1日,德國軍隊入侵波蘭。9月17日,蘇聯政府宣布:鑒於波蘭局勢已對蘇聯安全構成威脅,蘇軍將越過蘇波邊界,“解放”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隨後,蘇聯政府組建了白俄羅斯方麵軍和烏克蘭方麵軍。崔可夫指揮的第4集團軍被編入白俄羅斯方麵軍,參加了入侵波蘭的行動。

  侵略戰爭結束後,崔可夫被調至第9集團軍,任集團軍司令官;指揮該集團軍所轄的4個師承擔了對芬戰爭中切斷芬蘭“腰部”的任務。12月底,崔可夫的第9集團軍雖然楔入芬軍防禦區40多公裏,但在隨後的戰鬥中,他的兩個主力師由於當地的嚴寒,被芬軍殲滅過半。因此,統帥部下令解除崔可夫第9集團軍司令官的職務。

  1940年,法國敗降,歐洲局勢更加緊張。而遠東地區的形勢也對蘇聯不利:日軍此前先後在張鼓峰、諾門罕發起對蘇的武裝挑釁,使蘇聯遠東地區麵臨嚴重威脅。

  鑒於嚴峻的形勢,蘇共中央委員會經過慎重的醞釀和審慎的篩選,決定讓崔可夫擔任蘇聯軍事使團團長前往中國,指導中國政府的抗日戰爭,協調中國國共兩黨的關係,以此束縛住日本侵略者的手腳,避免蘇聯兩線作戰。

  1940年12月,崔可夫帶著軍事顧問和軍事專家從蘇聯出發,於1941年1月1日抵達陪都重慶。在當晚的新年晚宴上,崔可夫與蔣介石進行了短暫的禮節性會晤,雙方有一段精辟的對話。

  蔣介石說:“今天,世界上有三股力量沒有卷入戰爭,即蘇聯、美國和某種程度上的中國。中國可以抗戰。未來取決於它們和它們的行動。換言之,三個人物將決定世界的命運。日本不可能戰勝中國,中國根本不可能戰敗。戰爭對中國隻不過是生病。而一切病都會好的……。”

  崔可夫則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但是,疾病會導致死亡。”

  蔣介石又堅持表示說:“不,我們不認為疾病會導致死亡。死亡並不是疾病。沒有疾病也會導致死亡。”

  崔可夫將軍擔任蔣介石的總軍事顧問後,除了參加一周由參謀總長兼國防部長何應欽主持的軍事委員會會議之外,還與美國駐華代表、法國維希政府的代表等建立了良好的信任關係,獲得很多有價值的資料,為蘇聯政府與日本簽訂《蘇日中立條約》以避免兩線作戰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挑起了對美國的太平洋戰爭。1942年1月,美國政府任命陸軍第3兵團司令官約瑟夫·華倫·史迪威將軍為中緬印戰區美軍總司令兼中國戰區總參謀長;1942年2月上旬,史迪威赴華任事。

  此時身處重慶的崔可夫認為自己已經完成了來華的任務,便向莫斯科提出:“我認為,在這種局麵下,我作為總軍事顧問在中國已無事可做。和史迪威將軍作顧問競爭是不適當的,甚至是荒唐的。我不能介入,也就是說,不能建議蔣介石或中國軍隊參謀總部怎樣幫助美國和英國打日本……我想回國投入我國人民抗擊希特勒的戰鬥。”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